《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佳”电影
截止到12月31日午夜,《纽约时报》在2013年里评论过的电影将达到900部。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仅代表了全球观众过去12个月里通过电视、视频点播、在线播放和电影节看到的众多电影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主观色彩的传统十佳影片榜单变得十分残酷。对电影制作人,对读者以及对我这个惶恐的评论家来说都是如此,因为我必须扼杀,或者说至少要忽略我特别喜爱的一些电影,让自己经受再三斟酌的折磨(哦,我亲爱的《杀死汝爱》[Kill Your Darlings],我是不是该给你留个位置?)
更糟糕的是(我继续用着自怜自悯的口气,因为没人会替我难过),今年影片的总体质量还非常好。谁要是悲叹电影已死或者已经没落,那他是没认真看。是的,有线电视上有很多精彩剧集,沉闷的漫画改编动作大片在夏季里挤满了多影厅影院。动画片在过去十年里是好莱坞的亮点,但是现在进入了创意低谷期,因为电影公司发现他们不用冒着创意风险也能把票和周边商品卖出去,但是只有创意才能孕育杰作。但在其他地方,不管是在老牌电影公司及其独立经营的子公司,还是在小规模独立发行的脆弱的小公司,电影艺术正在繁荣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我和曼诺拉·达吉斯(Manohla Dargis)着手整理40岁以下的有前途的电影制作人名单时,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候选人,只是在压缩到20位时稍微费了点力气。但是让我们苦恼的是,其中很多导演缺乏知名度,在他们努力实现抱负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当然,电影业一向残酷,但是如今电影的叫好与叫座之间似乎出现了更多的不一致,或者说:鸿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上面提到的令人生畏的数字,电影在颁奖季扎堆上映(在今年9月、10月和11月,《纽约时报》每个月都要评论90多部电影),以及有线电视的支配地位。但是本着颁奖季的精神,让我说得直白一点吧。问题就在你身上。任何有活力的艺术形式都需要热心的观众,需要他们既持怀疑态度,要求很高,又满怀热情,这样它才能在经济上生存下去,在审美上继续发展。
所以,请把下面的名单看做一个唠叨的提醒,看做第二次机会和新的起点。这个名单中总共有35部影片(这个数字有些残酷,但还不至于让人处理不了):“十大”最佳影片,第十位列出了六部电影,这看上去有点荒谬,实际上是合乎情理的;15部优秀入围影片,其中每部堪称一流;五部最佳纪录片,它们是从众多风格迥异的影片中挑选出来的。
1.《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片中的音乐表演——特别是主演奥斯卡·伊萨克(Oscar Isaac)的表演——特别可爱,十分难忘,它们给乔尔和伊桑·科恩(Joel and Ethan Coen)的这部讲述60年代早期纽约民谣境况的辛辣而忧伤的影片奠定了基础。这部关于坏运气和流浪天才的影片,就像它纪念的民谣一样,会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
2.《为奴十二年》( 12 Years a Slave):它的历史严肃性和主题共鸣当然十分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史蒂夫·麦昆(Steve McQueen)的艺术性。秉承好莱坞的最佳传统,该片紧张悬疑,激动人心,充满一流的表演。这个关于奴役和渴望自由的故事以惊人的坦率和直接展现出来。
3.《阿黛尔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是的,片中的性爱场面很直白,但是对这个爱情故事来说它们是必需的,对该片的主要目的来说则是间接相关的。该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展现阿黛尔·艾克阿切波洛斯(Adèle Exarchopoulos)扮演的年轻女主人公的生活。是的,阿卜杜勒-拉蒂夫·柯奇许(Abdellatif Kechiche)的这部获得戛纳奖的影片是关于性爱的,但它也是关于其他各种主题的:美食,工作,艺术,社会阶层和教育,也许最重要的是,关于法国。
4.《无须多言》(Enough Said):妮科尔·哈罗芬瑟(Nicole Holofcener)的这部中年浪漫喜剧由朱莉娅·路易斯-德雷弗斯(Julia Louis-Dreyfus)和詹姆斯·甘多尔菲尼(James Gandolfini)主演,刚开始看上去像是一段轶事的背景介绍,后来演变为对21世纪美国人求爱和为人父母的独特和矛盾之处的审视,丰富而深刻。
5.《天注定》(A Touch of Sin):贾樟柯的这部电影愤怒而谨慎选择了几个暴力故事,描绘了现代中国不公、贪婪而冷漠的阴郁画面。这种情况其实不只在中国发生。
6. 《一切尽失》(All Is Lost):一个关于人类对抗恶劣天气的古老故事,由J·C·尚多尔(J. C. Chandor)宏大而震撼地讲述出来。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几乎没说一句话就掌控了整个画面。
7.《弗兰西丝·哈》(Frances Ha):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这部轻松、松散的故事片采用新浪潮的黑白画面,描绘了放荡不羁的纽约年轻人的快乐和癖好。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是该片的联合编剧和主演。对焦虑的千禧一代来说,该片是个甜蜜的睡前故事。
8.《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那些抱怨电影不能思考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去思考电影。这部电影把重点放在主人公1963年出版的图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引发的争论上,巧妙地把这位作家和哲学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事——迫使这个世界屈服于思想的力量——改编成了剧本。
9.《白宫管家》(Lee Daniels’ The Butler):关于美国历史的电影总是阴郁的、有责任感的、虔诚的,尽管美国历史本身是彻底的疯狂——充满暴力和悲剧,荒谬,自相矛盾。从不以克制闻名的李·丹尼尔斯(Lee Daniels)把美国最痛苦而有争议的主题(种族问题)变成了疯狂的传奇剧、精明的自然主义和政治坎普的结合体。所有这些好像都行不通,但是它们几乎都做到了。
10.《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珠光宝气》(The Bling Ring)/《春假》(Spring Breakers)/《付出与收获》(Pain and Gain)/《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这六部电影讲述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主题:“看看我拥有的所有这些东吧西!”这就是资本主义,宝贝!攫取所有你能攫取的东西(或者人),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反正我们都要去地狱(或者监狱,或者佛罗里达)。
其他优秀影片包括《午夜之前》(Before Midnight),《山之外》(Beyond the Hills),《凯撒必须死》(Caesar Must Die),《电脑棋局》(Computer Chess),《填补空白》(Fill the Void),《弗鲁特维尔车站》(Fruitvale Station),《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她》(Her),《在世间》(In a World),《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博物馆时光》(Museum Hours),《内布拉斯加》(Nebraska),《对她的美的过度简化》(An Oversimplification of Her Beauty),《薇奥拉》(Viola),以及《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You Ain’t Seen Nothin’ Yet)。
纪录片
1.《杀戮行为》(The Act of Killing):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影片令人痛心,产生不真实感,它回顾了印度尼西亚那些不思悔改的大规模屠杀者。
2.《我们讲述的故事》(Stories We Tell):这部纪录片是莎拉·波利(Sarah Polley)对家庭秘密的狡猾的、感人的调查,同时表明摄像机既能揭露事实,也能捏造假象。
3.《广场》(The Square):耶菡·妮珍(Jehane Noujaim)在现场详细记录了埃及革命及其余波。
4.《让烈火燃烧》(Let the Fire Burn):詹森·奥斯德(Jason Osder)完全依靠档案视频重现了1985年费城激进组织"Move"总部的爆炸案。
5.《小可爱与拳击手》(Cutie and the Boxer):扎卡里·海因策林(Zachary Heinzerling)优美而令人意外地描绘了在纽约居住了40多年的两位日本艺术家丑雄和则子·信原(Ushio and Noriko Shinohara)的婚姻。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2月15日。
翻译:王相宜
更糟糕的是(我继续用着自怜自悯的口气,因为没人会替我难过),今年影片的总体质量还非常好。谁要是悲叹电影已死或者已经没落,那他是没认真看。是的,有线电视上有很多精彩剧集,沉闷的漫画改编动作大片在夏季里挤满了多影厅影院。动画片在过去十年里是好莱坞的亮点,但是现在进入了创意低谷期,因为电影公司发现他们不用冒着创意风险也能把票和周边商品卖出去,但是只有创意才能孕育杰作。但在其他地方,不管是在老牌电影公司及其独立经营的子公司,还是在小规模独立发行的脆弱的小公司,电影艺术正在繁荣发展。
今年早些时候,我和曼诺拉·达吉斯(Manohla Dargis)着手整理40岁以下的有前途的电影制作人名单时,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候选人,只是在压缩到20位时稍微费了点力气。但是让我们苦恼的是,其中很多导演缺乏知名度,在他们努力实现抱负时遇到了诸多困难。当然,电影业一向残酷,但是如今电影的叫好与叫座之间似乎出现了更多的不一致,或者说:鸿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上面提到的令人生畏的数字,电影在颁奖季扎堆上映(在今年9月、10月和11月,《纽约时报》每个月都要评论90多部电影),以及有线电视的支配地位。但是本着颁奖季的精神,让我说得直白一点吧。问题就在你身上。任何有活力的艺术形式都需要热心的观众,需要他们既持怀疑态度,要求很高,又满怀热情,这样它才能在经济上生存下去,在审美上继续发展。
所以,请把下面的名单看做一个唠叨的提醒,看做第二次机会和新的起点。这个名单中总共有35部影片(这个数字有些残酷,但还不至于让人处理不了):“十大”最佳影片,第十位列出了六部电影,这看上去有点荒谬,实际上是合乎情理的;15部优秀入围影片,其中每部堪称一流;五部最佳纪录片,它们是从众多风格迥异的影片中挑选出来的。
1.《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片中的音乐表演——特别是主演奥斯卡·伊萨克(Oscar Isaac)的表演——特别可爱,十分难忘,它们给乔尔和伊桑·科恩(Joel and Ethan Coen)的这部讲述60年代早期纽约民谣境况的辛辣而忧伤的影片奠定了基础。这部关于坏运气和流浪天才的影片,就像它纪念的民谣一样,会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
2.《为奴十二年》( 12 Years a Slave):它的历史严肃性和主题共鸣当然十分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史蒂夫·麦昆(Steve McQueen)的艺术性。秉承好莱坞的最佳传统,该片紧张悬疑,激动人心,充满一流的表演。这个关于奴役和渴望自由的故事以惊人的坦率和直接展现出来。
3.《阿黛尔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是的,片中的性爱场面很直白,但是对这个爱情故事来说它们是必需的,对该片的主要目的来说则是间接相关的。该片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展现阿黛尔·艾克阿切波洛斯(Adèle Exarchopoulos)扮演的年轻女主人公的生活。是的,阿卜杜勒-拉蒂夫·柯奇许(Abdellatif Kechiche)的这部获得戛纳奖的影片是关于性爱的,但它也是关于其他各种主题的:美食,工作,艺术,社会阶层和教育,也许最重要的是,关于法国。
4.《无须多言》(Enough Said):妮科尔·哈罗芬瑟(Nicole Holofcener)的这部中年浪漫喜剧由朱莉娅·路易斯-德雷弗斯(Julia Louis-Dreyfus)和詹姆斯·甘多尔菲尼(James Gandolfini)主演,刚开始看上去像是一段轶事的背景介绍,后来演变为对21世纪美国人求爱和为人父母的独特和矛盾之处的审视,丰富而深刻。
5.《天注定》(A Touch of Sin):贾樟柯的这部电影愤怒而谨慎选择了几个暴力故事,描绘了现代中国不公、贪婪而冷漠的阴郁画面。这种情况其实不只在中国发生。
6. 《一切尽失》(All Is Lost):一个关于人类对抗恶劣天气的古老故事,由J·C·尚多尔(J. C. Chandor)宏大而震撼地讲述出来。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几乎没说一句话就掌控了整个画面。
7.《弗兰西丝·哈》(Frances Ha):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这部轻松、松散的故事片采用新浪潮的黑白画面,描绘了放荡不羁的纽约年轻人的快乐和癖好。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是该片的联合编剧和主演。对焦虑的千禧一代来说,该片是个甜蜜的睡前故事。
8.《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那些抱怨电影不能思考的人并不真正懂得如何去思考电影。这部电影把重点放在主人公1963年出版的图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引发的争论上,巧妙地把这位作家和哲学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事——迫使这个世界屈服于思想的力量——改编成了剧本。
9.《白宫管家》(Lee Daniels’ The Butler):关于美国历史的电影总是阴郁的、有责任感的、虔诚的,尽管美国历史本身是彻底的疯狂——充满暴力和悲剧,荒谬,自相矛盾。从不以克制闻名的李·丹尼尔斯(Lee Daniels)把美国最痛苦而有争议的主题(种族问题)变成了疯狂的传奇剧、精明的自然主义和政治坎普的结合体。所有这些好像都行不通,但是它们几乎都做到了。
10.《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珠光宝气》(The Bling Ring)/《春假》(Spring Breakers)/《付出与收获》(Pain and Gain)/《美国骗局》(American Hustle):这六部电影讲述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主题:“看看我拥有的所有这些东吧西!”这就是资本主义,宝贝!攫取所有你能攫取的东西(或者人),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反正我们都要去地狱(或者监狱,或者佛罗里达)。
其他优秀影片包括《午夜之前》(Before Midnight),《山之外》(Beyond the Hills),《凯撒必须死》(Caesar Must Die),《电脑棋局》(Computer Chess),《填补空白》(Fill the Void),《弗鲁特维尔车站》(Fruitvale Station),《绝美之城》(The Great Beauty),《她》(Her),《在世间》(In a World),《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博物馆时光》(Museum Hours),《内布拉斯加》(Nebraska),《对她的美的过度简化》(An Oversimplification of Her Beauty),《薇奥拉》(Viola),以及《你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You Ain’t Seen Nothin’ Yet)。
纪录片
1.《杀戮行为》(The Act of Killing):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影片令人痛心,产生不真实感,它回顾了印度尼西亚那些不思悔改的大规模屠杀者。
2.《我们讲述的故事》(Stories We Tell):这部纪录片是莎拉·波利(Sarah Polley)对家庭秘密的狡猾的、感人的调查,同时表明摄像机既能揭露事实,也能捏造假象。
3.《广场》(The Square):耶菡·妮珍(Jehane Noujaim)在现场详细记录了埃及革命及其余波。
4.《让烈火燃烧》(Let the Fire Burn):詹森·奥斯德(Jason Osder)完全依靠档案视频重现了1985年费城激进组织"Move"总部的爆炸案。
5.《小可爱与拳击手》(Cutie and the Boxer):扎卡里·海因策林(Zachary Heinzerling)优美而令人意外地描绘了在纽约居住了40多年的两位日本艺术家丑雄和则子·信原(Ushio and Noriko Shinohara)的婚姻。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12月15日。
翻译:王相宜
-
woodeall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02 20:27:17
-
jonel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02 19:14:19
-
连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02 11:27:15
-
麒麟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9 13:28:00
-
Tahit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7 23:39:34
-
Sall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7 14:55:43
-
宇澄209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7 01:51:56
-
Munc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7 01:26:37
-
NoTo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12-27 01: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