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再谈常识--重弹火车票还不够高的歪理
又到一年春运时,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曾经被一篇奇文蒙蔽的日子,这篇奇文就是薛兆丰的《火车票价还不够高》,曾经觉得这篇明显违背常识的文章颇有道理。
现在我才明白,人世间任何的经济学理论都不会违背基本常识--哪怕是那些与道德和正义论有关的经济学理论,都不会违背常识,世界是靠常识运作的。任何的分支理论,都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常识是什么?就是普通人直觉里认为合理的东西。(此处你可以发动火力打成筛子)
一个贼,一个强盗,任何一个做恶的人,第一次作恶时,都会经历说服自己的过程,哪怕是一闪念,一瞬间,这一闪念一瞬间就表示他将要去做的事,不是直觉认为正确的。此后的麻木,将一切合理化,则另当别论。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新奇的理论抛出来,如果你觉得明显违背常识,那它通常真的是违背常识的经过包装的歪理。
如果是你完全不了解的,你不知道他是否违背常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判断一下,就算最后你仍不以为然,起码也拓宽了眼界。当我读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时时,就是这么想的,安妮宝贝写的文字是我讨厌的,表达出的意境也是我讨厌那种,但见到很多人都喜欢,好奇心下,我也找来一读,的确还是有收获的( 这收获就是可以借此理解坎普艺术)。但经过判断,读郭敬明则完全是浪费时间和挑战自己意志力。
薛兆丰抛出这个理论,并且大言不惭的持续论证了十几年,守住不放,实在是令人大惑不解。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时,感觉如果是:这TMD真是放P。
没错,记住这种感觉,等你走遍经济学的千山万水,中间会有段时间迷惑,有段时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最后,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时,你会恢复之前的符合常识的看法:这真TMD是放P啊。
薛兆丰为代表的一票所谓经济学者属于一个叫铅笔社的学术团体,google一下这个社出品的文章,你会看到更多奇谈怪论,大部分是违背常识的。属于经济学半桶水学者达到的境界。半桶水的经济学者在计划经济恶梦中醒来,向文明世界发展中走了一小半路的中国,正是『躬逢其盛』,颇能迷倒一部分读者。
真正的经济学者有几分事实说几分话,不预测,不预设立场,不假设。尊重冷酷的自由经济,但正视人性的道德规条。不会轻易的拿一种理论就放诸四海大加论述。完全不顾其它因素,经济学理论不是像数学物理一样,离开一时一地的社会体系,经济学理论根本就无法独立存在。
今年后半年,连岳也发表了不少明显违背常识的文章,出于对连岳信任,我仔细思考了每一篇觉得不对劲的文章,最后发现:的确不对劲。
比如《商人不应该关心政治》这样的文章,已经有了很好的反驳(by 莫之许)
比如在一篇《什么是真纳粹》的答读者问里,连岳的论述明显偏离了常识,把『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力』和『政府有义务做的一些基本的规管』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政府插手干预,就一定会走向集权。应该给人自由,包括选择『喝符水』、『念咒』治病这样的自由。
这种简单的论述颇有『何不食肉糜』之感,一开始我很难相信是出自连岳之手,这种论断完全没有考虑现象背后的原因,人们为什么选择『念咒』、『喝符水』的治疗方式?提问的读者觉得这些人大部分是农民和一些消息闭塞的穷人---这其实正是问题的根源。连岳则轻轻带过说:未必是这群人,这种人分布在所有人群中。没错,任何人群中都有固执己见之辈,但这名读者提问的本意,所列举的例子,是这个问题的核心。这群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连岳对此视而不见。
如果照连岳的理论,所有的『生活』都是人们自行选择的,人要自己负责,政府不应干涉。那么父母都应该自行分辨三聚氰胺奶粉,选择便宜的奶粉就要自己负起责任。『念咒』、『喝符水』治病,在我看来和卖三聚氰胺奶粉没什么分别,的确在政府应该规管的范围。
连岳还举了吸烟和吃垃圾食品的例子,他觉得吸烟的人是自己选择的,谁都不能管,吸死拉倒,也是自我选择,应该受到尊重。而我看到的情况,在HK,因为不断提高烟税,现在普通的万宝路卖到50块一盒,很多在成瘾边缘的人,因此戒烟了,这是我觉得自由经济+政府控制最好的结果。个人吸烟看上去不关大家事,其实这和吃垃圾食品一样,最后都会影响整个社会--因为这些人和所有人一样是享受免费医疗的,等到上了年纪,这批人每天的事就是跑医院拿药,回来在家呆着成瓶成瓶的吃药。自己当然承担了病痛的折磨作为自己选择的后果,但他们医病的开销是整个社会承担的。这样的人如果占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税收不足以应付,政府的公共医疗水平就会被拖低,甚至破产。所以发达国家都在想各种办法减少国民吸烟、吃垃圾食品、过不健康生活的可能。政府干预不一定是像连岳想的那样立法强加于自由意志之上,完全可以是春风化雨型的。像香烟加税就是很好的例子,既增加了税收(可以用于公共医疗),又减少了吸烟人群。可谓双赢。当然,我谈这些是基于HK政府--财政透明,任何立法都要通过普选产生的立法会讨论、投票决定。
五毛党那种明显的歪理(比如『没有国家你们什么都不是!』)大家都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实在是太搞笑了,你可以把它当作后现代主义文本娱乐一下,谁也不会往心里去。但这种经过包装的歪理则很容易让人上当。上当不是坏事,仔细想想,想通了提高免疫力,想不通就继续上当,只要不停思考、判断、演绎、反证,总有想通的一天。
延伸阅读:真正的经济学家和铅笔社的区别
现在我才明白,人世间任何的经济学理论都不会违背基本常识--哪怕是那些与道德和正义论有关的经济学理论,都不会违背常识,世界是靠常识运作的。任何的分支理论,都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常识是什么?就是普通人直觉里认为合理的东西。(此处你可以发动火力打成筛子)
一个贼,一个强盗,任何一个做恶的人,第一次作恶时,都会经历说服自己的过程,哪怕是一闪念,一瞬间,这一闪念一瞬间就表示他将要去做的事,不是直觉认为正确的。此后的麻木,将一切合理化,则另当别论。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新奇的理论抛出来,如果你觉得明显违背常识,那它通常真的是违背常识的经过包装的歪理。
如果是你完全不了解的,你不知道他是否违背常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判断一下,就算最后你仍不以为然,起码也拓宽了眼界。当我读安妮宝贝和郭敬明时时,就是这么想的,安妮宝贝写的文字是我讨厌的,表达出的意境也是我讨厌那种,但见到很多人都喜欢,好奇心下,我也找来一读,的确还是有收获的( 这收获就是可以借此理解坎普艺术)。但经过判断,读郭敬明则完全是浪费时间和挑战自己意志力。
薛兆丰抛出这个理论,并且大言不惭的持续论证了十几年,守住不放,实在是令人大惑不解。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时,感觉如果是:这TMD真是放P。
没错,记住这种感觉,等你走遍经济学的千山万水,中间会有段时间迷惑,有段时间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最后,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时,你会恢复之前的符合常识的看法:这真TMD是放P啊。
薛兆丰为代表的一票所谓经济学者属于一个叫铅笔社的学术团体,google一下这个社出品的文章,你会看到更多奇谈怪论,大部分是违背常识的。属于经济学半桶水学者达到的境界。半桶水的经济学者在计划经济恶梦中醒来,向文明世界发展中走了一小半路的中国,正是『躬逢其盛』,颇能迷倒一部分读者。
真正的经济学者有几分事实说几分话,不预测,不预设立场,不假设。尊重冷酷的自由经济,但正视人性的道德规条。不会轻易的拿一种理论就放诸四海大加论述。完全不顾其它因素,经济学理论不是像数学物理一样,离开一时一地的社会体系,经济学理论根本就无法独立存在。
今年后半年,连岳也发表了不少明显违背常识的文章,出于对连岳信任,我仔细思考了每一篇觉得不对劲的文章,最后发现:的确不对劲。
比如《商人不应该关心政治》这样的文章,已经有了很好的反驳(by 莫之许)
比如在一篇《什么是真纳粹》的答读者问里,连岳的论述明显偏离了常识,把『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力』和『政府有义务做的一些基本的规管』对立起来,认为只要政府插手干预,就一定会走向集权。应该给人自由,包括选择『喝符水』、『念咒』治病这样的自由。
这种简单的论述颇有『何不食肉糜』之感,一开始我很难相信是出自连岳之手,这种论断完全没有考虑现象背后的原因,人们为什么选择『念咒』、『喝符水』的治疗方式?提问的读者觉得这些人大部分是农民和一些消息闭塞的穷人---这其实正是问题的根源。连岳则轻轻带过说:未必是这群人,这种人分布在所有人群中。没错,任何人群中都有固执己见之辈,但这名读者提问的本意,所列举的例子,是这个问题的核心。这群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连岳对此视而不见。
如果照连岳的理论,所有的『生活』都是人们自行选择的,人要自己负责,政府不应干涉。那么父母都应该自行分辨三聚氰胺奶粉,选择便宜的奶粉就要自己负起责任。『念咒』、『喝符水』治病,在我看来和卖三聚氰胺奶粉没什么分别,的确在政府应该规管的范围。
连岳还举了吸烟和吃垃圾食品的例子,他觉得吸烟的人是自己选择的,谁都不能管,吸死拉倒,也是自我选择,应该受到尊重。而我看到的情况,在HK,因为不断提高烟税,现在普通的万宝路卖到50块一盒,很多在成瘾边缘的人,因此戒烟了,这是我觉得自由经济+政府控制最好的结果。个人吸烟看上去不关大家事,其实这和吃垃圾食品一样,最后都会影响整个社会--因为这些人和所有人一样是享受免费医疗的,等到上了年纪,这批人每天的事就是跑医院拿药,回来在家呆着成瓶成瓶的吃药。自己当然承担了病痛的折磨作为自己选择的后果,但他们医病的开销是整个社会承担的。这样的人如果占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税收不足以应付,政府的公共医疗水平就会被拖低,甚至破产。所以发达国家都在想各种办法减少国民吸烟、吃垃圾食品、过不健康生活的可能。政府干预不一定是像连岳想的那样立法强加于自由意志之上,完全可以是春风化雨型的。像香烟加税就是很好的例子,既增加了税收(可以用于公共医疗),又减少了吸烟人群。可谓双赢。当然,我谈这些是基于HK政府--财政透明,任何立法都要通过普选产生的立法会讨论、投票决定。
五毛党那种明显的歪理(比如『没有国家你们什么都不是!』)大家都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实在是太搞笑了,你可以把它当作后现代主义文本娱乐一下,谁也不会往心里去。但这种经过包装的歪理则很容易让人上当。上当不是坏事,仔细想想,想通了提高免疫力,想不通就继续上当,只要不停思考、判断、演绎、反证,总有想通的一天。
延伸阅读:真正的经济学家和铅笔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