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任何人都喜爱溢美之词,导演都喜欢观众爱他的电影,喜欢赞美,憎恶批评,这并不是虚伪,只是天性使然。电影需要影评人,同时却又讨厌他们。言论无宽度却有尺度,过度的批评或许会不仅会伤害导演的真诚,同样会使观众无法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但一片赞誉之声,没有任何负面评价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电影?博马舍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一部烂片,影评人要顾忌导演可怜的自尊心而去伤害观众嘛?一部恶评如潮的电影,难道会因为影评人的痛批,使它的票房一落千丈嘛?如果影评人话字字如金,《小时代》恐怕没有接二连三的事儿了。但对于一部电影,影评人以何种方式去客观的评价,决定了影评人自身的水准,影评并非谁都能写,虽然时光网说,人人都是影评人,但对专业人员而言,那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影评是一门厚重且严苛的学问。
或许一部分影评人为哗众取宠或受人民币驱使,写了一些毫无客观性可言的文章,或者因与导演有私仇旧怨违心的去评价。但这只是一部分人不是么?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对影片的评价自然有褒有贬。但只要据实批评,写字靠良心,这样的影评人就对得起观众,也无愧于任何人。
许鞍华拍《玉观音》时,恶评如潮,而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也褒贬不一。许鞍华也表示过因此很受伤害,但她从未对影评人或者观众恶语相加吧?也从未说“你们不懂电影...”之类的抱怨吧?后来许鞍华拍出了《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这样牛逼的电影。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三个导演之一,许鞍华受得起批评,自然配得上赞誉,她是我最敬佩的导演之一。
《公民凯恩》影片上映后影评人毁誉参半,虽然获得奥斯卡9项提名,大很多影评人对其报以嘘声。《美国往事》上映时媒体和影评人也是恶评如潮,但现在提起《美国往事》又有几个人不竖起大拇指?《大话西游》当年在香港票房惨败,几年后在国内却大受追捧。
有些经典要经过时间的考量,有些电影需要几年后才看得更清楚,如果导演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对影电影付出的是赤诚,任何的批评,任何的不满又算什么?假如失去了批评的自由,那说出去的话不都是赞美的语言了吗?
一个连批评都承受不起的导演,心胸未免狭窄,视野也略显短浅。冯小刚大骂影评人也许只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或者也是他在《1942》后的宣泄。但真正伟大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受不起批评,自然配不上赞誉。 冯导对影片真有信心,何必与影评人死磕呢?
一部烂片,影评人要顾忌导演可怜的自尊心而去伤害观众嘛?一部恶评如潮的电影,难道会因为影评人的痛批,使它的票房一落千丈嘛?如果影评人话字字如金,《小时代》恐怕没有接二连三的事儿了。但对于一部电影,影评人以何种方式去客观的评价,决定了影评人自身的水准,影评并非谁都能写,虽然时光网说,人人都是影评人,但对专业人员而言,那只是一种娱乐方式,影评是一门厚重且严苛的学问。
或许一部分影评人为哗众取宠或受人民币驱使,写了一些毫无客观性可言的文章,或者因与导演有私仇旧怨违心的去评价。但这只是一部分人不是么?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尽相同,对影片的评价自然有褒有贬。但只要据实批评,写字靠良心,这样的影评人就对得起观众,也无愧于任何人。
许鞍华拍《玉观音》时,恶评如潮,而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也褒贬不一。许鞍华也表示过因此很受伤害,但她从未对影评人或者观众恶语相加吧?也从未说“你们不懂电影...”之类的抱怨吧?后来许鞍华拍出了《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这样牛逼的电影。作为一名女导演她曾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是香港金像奖史上获奖最多的三个导演之一,许鞍华受得起批评,自然配得上赞誉,她是我最敬佩的导演之一。
《公民凯恩》影片上映后影评人毁誉参半,虽然获得奥斯卡9项提名,大很多影评人对其报以嘘声。《美国往事》上映时媒体和影评人也是恶评如潮,但现在提起《美国往事》又有几个人不竖起大拇指?《大话西游》当年在香港票房惨败,几年后在国内却大受追捧。
有些经典要经过时间的考量,有些电影需要几年后才看得更清楚,如果导演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对影电影付出的是赤诚,任何的批评,任何的不满又算什么?假如失去了批评的自由,那说出去的话不都是赞美的语言了吗?
一个连批评都承受不起的导演,心胸未免狭窄,视野也略显短浅。冯小刚大骂影评人也许只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或者也是他在《1942》后的宣泄。但真正伟大的电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受不起批评,自然配不上赞誉。 冯导对影片真有信心,何必与影评人死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