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读书笔记
读书是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买书全凭各人喜好。读书的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我觉得吧,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不可为外人道也。
先总结今年所购书籍,根据微博#买书为山倒,读书如抽丝之今日书单#整理。
2月18日:
和田同事赠送柴静《看见》一本,是因在微博上说不喜柴静,同事说:“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对于任何事物,急于褒奖,发表观点----《看见》, 不喜欢柴静,但喜欢这本书,新年的第一份礼物@小女超人李津津,不为说服,可以讨厌,可以喜欢,当然也可以读读。。。嘿嘿。”
3月8日:
《咖啡赏味志》,周有光《人类文字浅说》、《汉字和文化问题》、《语文闲谈》,《带一本书去巴黎》,《设计私生活》,《发现教堂的艺术: 教堂的建筑、图像、符号与象征完全指南》。王世襄《京华忆往》,与汪曾祺相比,个人更喜欢王世襄,其他几本书,也想找来看。
3月14日:
《論語譯註》,《陶渊明集》,《南京味道》,《花乱开》,这是在沈枝书处所购二手书。
4月12日:
迎新老师《吃茶一水间》,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陈重远《老古玩铺》、《老珠宝店》,以及我家周姐要的《失传的营养学》。
杨本《红楼》三册。
5月15日:
《杜尚访谈录》是送人的,自己入了《苏菲的世界》、胡兰成《今生今世》、古龙《笑红尘》、李泽厚《美的历程》。
6月19日
《瓶花谱 瓶史》,《古陶瓷修复技艺》,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台北故宫》,《花卉圣经》。
7月4日:
好友夏奈的《不允许哭泣的场合》,豆瓣友邻十三的《爱的基本语法》,杂志《悦食》。
7月31日:
《孤独美食家》,《大自然的艺术》这本书似乎在朋友圈是人手一本,图很精美,读起来很有趣。
北京燕山出版社世纪文学60家(精装): 阿城、白先勇、老舍、梁实秋、林语堂、刘震云、鲁迅、莫言、史铁生、苏童、汪曾祺、余光中、张承志、周作人、沈从文、张晓风精选集。
8月9日
食家饭姐姐《半间灶披间》和老波头的《不素心》是双生子,一起入。食家饭姐姐江湖人称“厨房里的张爱玲”,写食很上海,很有格调。梅玺阁主 《下厨记3》,何行记《经典西餐酱料》。嗯,不只是能吃,还应当会吃。
8月20日
《文言津逮》,这本书是述古老板推荐的,文言文爱好者的工具书,最近开始重读一些古籍书,挺有用的。推荐之。
世纪文学60家(精装):曹禺、陈忠实、戴望舒、贾平凹、路遥、王安忆、王蒙、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精选集。
8月26日
微博好友@大夫韓一飛《食札思录》,文字功底着实扎实,看微博已很享受。叶三《腰斩哪吒》,《美语新诠1:海外喷饭录》。
9月6日
三个抄本的红楼,台版《金瓶梅》,繁体、竖版、配图。述古老板赠《三国演义》。
10月10日
叶三《九万字》,钱玛丽《穿KENZO的女人》。
10月12日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全二十册,繁体、竖版,大概可以读到地老天荒。
10月14日
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重辑李清照集》,繁体、竖版。
12月14日
《大自然的艺术》之前买过一本,再买本给谬。《一支被罗马迷死的铅笔》、《水墨中国》、《印度以下,风景以上》入的双份,我和谬各一。
我给书店老板说要留《香奁润色》的时候,锟哥说这本你不用买,迭戈会送你,我说那我再买一本,送朋友。《最值得品尝的100种味道》书店只剩一本,自留。
12月24日
林羲光《诗经通解》,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学设计,非去不可》。
12月29日
焦桐《欲望厨房》。
共计一百二十五本。
我读书一直不求甚解,读书也是件随心所欲的事儿,没啥追求。就是喜欢读书,所读书籍纯属个人喜好,一点都不高端大气上档次装十三。这两年人也越发懒,没写什么读书笔记,随笔都懒得写,还是不好,得改改,勤快点,多写几句。
长夜漫漫读经典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读名著是最痛快不过的了,有时候读着读着,看到天光亮了,睡去。
年初重读脂本红楼,大爱,适合有事无事都拿出来随手翻翻。
西岭雪《红楼十二钗》调味看看,以及西岭雪密探红楼系列都买了,可以读读。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只开了个头,没读完。
《浮生六记》是过一阵都喜欢拿出来随手翻翻的,每每读起,总是特别难过,想起“恩爱夫妻难白头”一句,又想起“情深不寿”一次。所以,粗线条一点,感情不要来得那么汹涌,大概是好事。
年末读《三国演义》,还未读完,风起云涌风生水起荡气回肠,我想,作为一个男人,生于那个时代,应当是很痛快的,万事皆可能,有情有义有江山。
民国时期:
这两年发现我是真的喜欢民国时期的作家,文法美极。
林语堂《苏东坡传》《京华烟云》,这两本是在公司利用午休时间看掉的,借了同事的,对林语堂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新入了几本。
王世襄《京华忆往》,喜欢啊,读起来真有趣。所谓名士,大抵如此。
《老古玩铺》已读,《老珠宝店》才开了个头。知识非常丰富,各种小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的。
胡兰成《今生今世》,文字是真的好,可是读着总觉胸闷,为人太猥琐,缺乏中国文人的气节。
周有光《拾贝集》,看老先生的书能感受到“认真”二字,与现在很多出书的年轻人的快餐文化不一样,有种“积淀”之美。除了这本,我还有周老先生的好几本书,都不错。
吃吃喝喝有味道:
林治《中国茶艺学》,算是补课,重新梳理一些系统知识。所有要我推荐与茶相关的书的人,我多会推荐这本。并不觉的所有的说法都对,但是,作为入门知识,算非常不错的了。
焦桐《台湾味道》是在去成都候机时开始看的,在成都时男友打游戏我就自己静静看书,结果一个不小心,看太快,回来时只能在机场买杂志凑合。出门时手边没可读的书,还真是心慌。
余斌《南京味道》。南京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大概是因为有时光,有朋友吧。也就想去了解这座城,以及,各种吃食。
《咖啡赏味志》不错的咖啡书,市场上面说咖啡的书简直泛滥,这本算不错的了,至少不装逼也不瞎扯。
《吃茶一水间》,说实话,我觉得这本书很一般。离我的期望值有点远。买书,纯属支持。
零敲碎打杀时间:
(日)陈舜臣《敦煌之旅》,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敦煌,所以先做功课。以及,要去趟张掖,感受“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地。
《发现教堂的艺术》:年初去了趟广州圣心大教堂,只看到了教堂的美,看不懂背后的故事。回来后就买了这本书,BBC也出过“读懂教堂”系列的纪录片,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古龙《笑红尘》,没读完,翻到哪一页就是哪一页这么看的,古龙为人洒脱,散文也适合这么读。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本乃闺蜜送赠,冯唐这怪物,有意思。
叶三《腰斩哪吒》《九万字》,三姑娘有才华,我赞美过太多次,不多少。文字犹如长刀短剑,招招致命。
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我大天秤座的教主,三观很正,是个明白人,难得。
《孤独美食家》谁读谁知道,比较好玩,但是翻过就过了。
好友夏奈的《不允许哭泣的场合》,已经专门写过书评了,贴出来?
十三的《爱的基本语法》没看完,翻了一小部分,十三是会讲故事的人,一直看她在豆瓣写的日志。很实诚的北方姑娘,有机会,一定要一起喝场大酒。
黄永玉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也是我喜欢一读再读的书,《比我老的老头》开了个头,没读完。
2014年读书计划:
《资治通鉴》刚开了个头,分三年读完,争取读完7册。
《金瓶梅》这几天在随意乱翻,14年读完。
其他的啊,翻到哪本是哪本吧,没啥想法。
絮絮叨叨,就这些。祝大家阅读愉快~
先总结今年所购书籍,根据微博#买书为山倒,读书如抽丝之今日书单#整理。
2月18日:
和田同事赠送柴静《看见》一本,是因在微博上说不喜柴静,同事说:“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对于任何事物,急于褒奖,发表观点----《看见》, 不喜欢柴静,但喜欢这本书,新年的第一份礼物@小女超人李津津,不为说服,可以讨厌,可以喜欢,当然也可以读读。。。嘿嘿。”
3月8日:
《咖啡赏味志》,周有光《人类文字浅说》、《汉字和文化问题》、《语文闲谈》,《带一本书去巴黎》,《设计私生活》,《发现教堂的艺术: 教堂的建筑、图像、符号与象征完全指南》。王世襄《京华忆往》,与汪曾祺相比,个人更喜欢王世襄,其他几本书,也想找来看。
3月14日:
《論語譯註》,《陶渊明集》,《南京味道》,《花乱开》,这是在沈枝书处所购二手书。
4月12日:
迎新老师《吃茶一水间》,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陈重远《老古玩铺》、《老珠宝店》,以及我家周姐要的《失传的营养学》。
杨本《红楼》三册。
5月15日:
《杜尚访谈录》是送人的,自己入了《苏菲的世界》、胡兰成《今生今世》、古龙《笑红尘》、李泽厚《美的历程》。
6月19日
《瓶花谱 瓶史》,《古陶瓷修复技艺》,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台北故宫》,《花卉圣经》。
7月4日:
好友夏奈的《不允许哭泣的场合》,豆瓣友邻十三的《爱的基本语法》,杂志《悦食》。
7月31日:
《孤独美食家》,《大自然的艺术》这本书似乎在朋友圈是人手一本,图很精美,读起来很有趣。
北京燕山出版社世纪文学60家(精装): 阿城、白先勇、老舍、梁实秋、林语堂、刘震云、鲁迅、莫言、史铁生、苏童、汪曾祺、余光中、张承志、周作人、沈从文、张晓风精选集。
8月9日
食家饭姐姐《半间灶披间》和老波头的《不素心》是双生子,一起入。食家饭姐姐江湖人称“厨房里的张爱玲”,写食很上海,很有格调。梅玺阁主 《下厨记3》,何行记《经典西餐酱料》。嗯,不只是能吃,还应当会吃。
8月20日
《文言津逮》,这本书是述古老板推荐的,文言文爱好者的工具书,最近开始重读一些古籍书,挺有用的。推荐之。
世纪文学60家(精装):曹禺、陈忠实、戴望舒、贾平凹、路遥、王安忆、王蒙、徐志摩、郁达夫、朱自清精选集。
8月26日
微博好友@大夫韓一飛《食札思录》,文字功底着实扎实,看微博已很享受。叶三《腰斩哪吒》,《美语新诠1:海外喷饭录》。
9月6日
三个抄本的红楼,台版《金瓶梅》,繁体、竖版、配图。述古老板赠《三国演义》。
10月10日
叶三《九万字》,钱玛丽《穿KENZO的女人》。
10月12日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全二十册,繁体、竖版,大概可以读到地老天荒。
10月14日
中华书局《唐诗三百首》《重辑李清照集》,繁体、竖版。
12月14日
《大自然的艺术》之前买过一本,再买本给谬。《一支被罗马迷死的铅笔》、《水墨中国》、《印度以下,风景以上》入的双份,我和谬各一。
我给书店老板说要留《香奁润色》的时候,锟哥说这本你不用买,迭戈会送你,我说那我再买一本,送朋友。《最值得品尝的100种味道》书店只剩一本,自留。
12月24日
林羲光《诗经通解》,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学设计,非去不可》。
12月29日
焦桐《欲望厨房》。
共计一百二十五本。
我读书一直不求甚解,读书也是件随心所欲的事儿,没啥追求。就是喜欢读书,所读书籍纯属个人喜好,一点都不高端大气上档次装十三。这两年人也越发懒,没写什么读书笔记,随笔都懒得写,还是不好,得改改,勤快点,多写几句。
长夜漫漫读经典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读名著是最痛快不过的了,有时候读着读着,看到天光亮了,睡去。
年初重读脂本红楼,大爱,适合有事无事都拿出来随手翻翻。
西岭雪《红楼十二钗》调味看看,以及西岭雪密探红楼系列都买了,可以读读。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只开了个头,没读完。
《浮生六记》是过一阵都喜欢拿出来随手翻翻的,每每读起,总是特别难过,想起“恩爱夫妻难白头”一句,又想起“情深不寿”一次。所以,粗线条一点,感情不要来得那么汹涌,大概是好事。
年末读《三国演义》,还未读完,风起云涌风生水起荡气回肠,我想,作为一个男人,生于那个时代,应当是很痛快的,万事皆可能,有情有义有江山。
民国时期:
这两年发现我是真的喜欢民国时期的作家,文法美极。
林语堂《苏东坡传》《京华烟云》,这两本是在公司利用午休时间看掉的,借了同事的,对林语堂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新入了几本。
王世襄《京华忆往》,喜欢啊,读起来真有趣。所谓名士,大抵如此。
《老古玩铺》已读,《老珠宝店》才开了个头。知识非常丰富,各种小故事,读起来很有意思的。
胡兰成《今生今世》,文字是真的好,可是读着总觉胸闷,为人太猥琐,缺乏中国文人的气节。
周有光《拾贝集》,看老先生的书能感受到“认真”二字,与现在很多出书的年轻人的快餐文化不一样,有种“积淀”之美。除了这本,我还有周老先生的好几本书,都不错。
吃吃喝喝有味道:
林治《中国茶艺学》,算是补课,重新梳理一些系统知识。所有要我推荐与茶相关的书的人,我多会推荐这本。并不觉的所有的说法都对,但是,作为入门知识,算非常不错的了。
焦桐《台湾味道》是在去成都候机时开始看的,在成都时男友打游戏我就自己静静看书,结果一个不小心,看太快,回来时只能在机场买杂志凑合。出门时手边没可读的书,还真是心慌。
余斌《南京味道》。南京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大概是因为有时光,有朋友吧。也就想去了解这座城,以及,各种吃食。
《咖啡赏味志》不错的咖啡书,市场上面说咖啡的书简直泛滥,这本算不错的了,至少不装逼也不瞎扯。
《吃茶一水间》,说实话,我觉得这本书很一般。离我的期望值有点远。买书,纯属支持。
零敲碎打杀时间:
(日)陈舜臣《敦煌之旅》,一直心心念念着要去敦煌,所以先做功课。以及,要去趟张掖,感受“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之地。
《发现教堂的艺术》:年初去了趟广州圣心大教堂,只看到了教堂的美,看不懂背后的故事。回来后就买了这本书,BBC也出过“读懂教堂”系列的纪录片,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古龙《笑红尘》,没读完,翻到哪一页就是哪一页这么看的,古龙为人洒脱,散文也适合这么读。
冯唐《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本乃闺蜜送赠,冯唐这怪物,有意思。
叶三《腰斩哪吒》《九万字》,三姑娘有才华,我赞美过太多次,不多少。文字犹如长刀短剑,招招致命。
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我大天秤座的教主,三观很正,是个明白人,难得。
《孤独美食家》谁读谁知道,比较好玩,但是翻过就过了。
好友夏奈的《不允许哭泣的场合》,已经专门写过书评了,贴出来?
十三的《爱的基本语法》没看完,翻了一小部分,十三是会讲故事的人,一直看她在豆瓣写的日志。很实诚的北方姑娘,有机会,一定要一起喝场大酒。
黄永玉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也是我喜欢一读再读的书,《比我老的老头》开了个头,没读完。
2014年读书计划:
《资治通鉴》刚开了个头,分三年读完,争取读完7册。
《金瓶梅》这几天在随意乱翻,14年读完。
其他的啊,翻到哪本是哪本吧,没啥想法。
絮絮叨叨,就这些。祝大家阅读愉快~
-
kenishy 布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7 16:46:36
-
xiaotu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30 23:22:37
-
jo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30 21:05:2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30 16: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