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写好的剧本,我们每个人都是称职的演员
13年年末的几天, 无意在知乎闲逛。 突然看见“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成熟的男人?”,很感兴趣,进而下了一本电子书,整本书只有55页。 我看的很认真,花了两天时间慢慢看完, 做了一些笔记和摘抄。排名第二的答案来自这本《国王 武士 祭司 诗人》 。
• 他们沉稳,处事不惊。能够在危险中保持镇定。
• 他们不容易被冒犯,却很容易能给人带来安全和可靠感。
• 他们从不寻求关注和爱护。他们生活的趋势是给于他人认同,给于爱。
• 他们习惯于慷慨的给于他人帮助。他们深知,助人强者无不自强。
• 他们的生活有确定的使命,行动和思维从不混乱。
• 他们能够忍耐痛苦,但依旧敞开心活着。他们不怕被骗,被看不起。
• 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这也是我看过不少对于“一个男人该怎样变得成熟?”诠释最好的一本书。我小时候就经常的幻想着自己将来长大成人的模样,我还经常观察成人如何说话,走路,做事,然后模仿他们去说话,走路,和做事。渴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伟岸的男人。我想,这不仅仅是我自己幼稚的想法,这是每个男孩都向往的一件事。然而,从结束繁忙的学业后匆忙的走向了社会,从幼小的身躯长大到成熟的身体,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一直悬在心头的问题:我们究竟长大了吗?
总体来说,把男孩和男人都分成了四个阶段,男孩阶段是“神圣男孩-早熟男孩-恋母男孩-英雄男孩”,男人阶段就是“武士-祭司-诗人-国王”。
最小的时候,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无限制的向世界索取,这是神圣男孩的状态;再成长之后,男孩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尝试各种未知的事物这就是早熟男孩;然后,青春期之后,进入迷恋由母亲形象抽象来的“女神”的恋母男孩阶段,这个时候相处融洽、富有情感;最后,英雄男孩出现,开始展现英雄气概,敢于竞争,从此成为一个心理上独立的雄性个体。 男孩到男人,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依赖机制转变为责任机制为主。
男孩往往会受到自身的束缚而不能自如的掌控自己,他们将全部的精力都耗费在追求无意义的感官享受和戏剧式的刺激体验上。男孩的典型表现是:他们无法安然久坐,享受沉默,在面对专注的、长久的眼神接触时往往落荒而逃。他们容易感到被冒犯和被激怒。他们千方百计的想要吸引,亦或是逃避他人的关注。他们没有耐心等待真爱,处处留情却又容易受伤。他们的生活起伏不定,乱七八糟。尽管口口声声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却很难在朋友有难时真正地站出来两肋插刀。并不是处在男孩阶段的他们不愿意去做好的、正确的事情,而是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做到这些。大多数男孩阶段的人甚至没有办法去收拾好自身杂乱无章的生活,只习惯于被别人照顾而不是照顾他人。他们就像长不大的巨婴,只有在母亲的陪伴下才感到开心安全。(这里的母亲不一定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而可以是任何意识上的、模式上的,所有带给他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事物。)男孩和男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男孩是自我中心的奴隶,而男人则是自我中心的主人
然而,只有在男孩经历过最深的痛苦和挣扎并最终在煎熬中觉醒和重生之后,他的这种从奴隶到主人的蜕变才成为可能。任何一个男孩在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指责生命的毫无意义和质疑自己存在的目的的痛苦。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沉溺在死水一般庸常的人生里,并对此感到舒适而安全,没有人愿意去承担痛苦,接受改变,所以他们永远停留在男孩时期无法自拔。
时间倒转三年前的夏天,我收拾行李准备北上求学。家人和一位我很敬重的长者一起吃饭,长者话不多,席间只说了一句“长大了,要学会承担责任”。转身劝我妈“孩子长大了,是时候放手了”。我一直以为我妈是位女强人,洒脱,看得比较开。为此我还笑了她不少。年末打电话报个平安的时候,每次挂电话时也是能无奈说句“你大了, 管不了你了”,父母的决定永远是最保险的,不是最好的,至于最好的谁也不知道。而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念“每个人出生时,其实剧本就已经写好的,当你的舞台来的时候尽情表演就行”。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 他们沉稳,处事不惊。能够在危险中保持镇定。
• 他们不容易被冒犯,却很容易能给人带来安全和可靠感。
• 他们从不寻求关注和爱护。他们生活的趋势是给于他人认同,给于爱。
• 他们习惯于慷慨的给于他人帮助。他们深知,助人强者无不自强。
• 他们的生活有确定的使命,行动和思维从不混乱。
• 他们能够忍耐痛苦,但依旧敞开心活着。他们不怕被骗,被看不起。
• 他们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这也是我看过不少对于“一个男人该怎样变得成熟?”诠释最好的一本书。我小时候就经常的幻想着自己将来长大成人的模样,我还经常观察成人如何说话,走路,做事,然后模仿他们去说话,走路,和做事。渴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伟岸的男人。我想,这不仅仅是我自己幼稚的想法,这是每个男孩都向往的一件事。然而,从结束繁忙的学业后匆忙的走向了社会,从幼小的身躯长大到成熟的身体,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个一直悬在心头的问题:我们究竟长大了吗?
总体来说,把男孩和男人都分成了四个阶段,男孩阶段是“神圣男孩-早熟男孩-恋母男孩-英雄男孩”,男人阶段就是“武士-祭司-诗人-国王”。
最小的时候,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无限制的向世界索取,这是神圣男孩的状态;再成长之后,男孩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尝试各种未知的事物这就是早熟男孩;然后,青春期之后,进入迷恋由母亲形象抽象来的“女神”的恋母男孩阶段,这个时候相处融洽、富有情感;最后,英雄男孩出现,开始展现英雄气概,敢于竞争,从此成为一个心理上独立的雄性个体。 男孩到男人,最大的改变就是从依赖机制转变为责任机制为主。
男孩往往会受到自身的束缚而不能自如的掌控自己,他们将全部的精力都耗费在追求无意义的感官享受和戏剧式的刺激体验上。男孩的典型表现是:他们无法安然久坐,享受沉默,在面对专注的、长久的眼神接触时往往落荒而逃。他们容易感到被冒犯和被激怒。他们千方百计的想要吸引,亦或是逃避他人的关注。他们没有耐心等待真爱,处处留情却又容易受伤。他们的生活起伏不定,乱七八糟。尽管口口声声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人,却很难在朋友有难时真正地站出来两肋插刀。并不是处在男孩阶段的他们不愿意去做好的、正确的事情,而是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做到这些。大多数男孩阶段的人甚至没有办法去收拾好自身杂乱无章的生活,只习惯于被别人照顾而不是照顾他人。他们就像长不大的巨婴,只有在母亲的陪伴下才感到开心安全。(这里的母亲不一定指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而可以是任何意识上的、模式上的,所有带给他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事物。)男孩和男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男孩是自我中心的奴隶,而男人则是自我中心的主人
然而,只有在男孩经历过最深的痛苦和挣扎并最终在煎熬中觉醒和重生之后,他的这种从奴隶到主人的蜕变才成为可能。任何一个男孩在成长为男人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指责生命的毫无意义和质疑自己存在的目的的痛苦。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沉溺在死水一般庸常的人生里,并对此感到舒适而安全,没有人愿意去承担痛苦,接受改变,所以他们永远停留在男孩时期无法自拔。
时间倒转三年前的夏天,我收拾行李准备北上求学。家人和一位我很敬重的长者一起吃饭,长者话不多,席间只说了一句“长大了,要学会承担责任”。转身劝我妈“孩子长大了,是时候放手了”。我一直以为我妈是位女强人,洒脱,看得比较开。为此我还笑了她不少。年末打电话报个平安的时候,每次挂电话时也是能无奈说句“你大了, 管不了你了”,父母的决定永远是最保险的,不是最好的,至于最好的谁也不知道。而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念“每个人出生时,其实剧本就已经写好的,当你的舞台来的时候尽情表演就行”。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