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谢衣
1、1.0下界的22年做了什么?
他在下界的全部行为的目的应该都是要“回护一人一城”(顺手帮助了黎民百姓当了偃术界的祖师爷)。达成这个目标有三个步骤,其一是除掉心魔,这一点1.0在流月城的时候就说过他有办法,下界以后对应的行为就是造通天之器寻找昭明。其二是寻找到浊气少的适合烈山部人居住的地点,对应这一点的行为应该就是“江南海北”的行走。其三是再造生命的尝试。谢衣的生命观反反复复地强调偃甲和生命不同,不论多么逼真都不是生命本身,游戏中也明确提到过谢衣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这种技术难度最高的尝试难道仅仅是为了搞学术研究吗?肯定是和回护流月城有关的。
2、创造2.0的目的?
1)保存偃术;2)再造生命;3)让自己对师尊的感情一直存在下去……
在成功创造2.0之前,1.5就进行过多次再造生命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我其实基本同意我的小伙伴的说法,2.0是1.5在下界以偃甲来再创生命,使人免去死生之苦这样的逆天行为的试验的最终成果。如果这个行为可行的话,流月城人可以一直复制自己来延续下去。但这个试验对于1.5而言最终是失败了,所以最终在2.0的记忆里,再造生命不用再尝试了,他心心念念皆是生命的不可复制。这种“失败”牵扯到一个人之为人的问题,什么是能被传递的?五行之灵仿出魂魄,木头作出身体,冥思盒里装着记忆和情感。这算是构成人的必要条件了。但你我清楚,1.5试验以后显然也清楚,这些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不能构成一个生命体的全部。那么退而求其次,既然还能保存记忆和情感,就让他当一个备份也好。当然这里有1.5的私心,即使他清楚地意识到生命不可复制,他也依然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以作为“自己”的某种方式延续下去。
如果按照1.0所说,造2.0的终极目的只是为了传承偃术的话,把2.0造成一个和谢衣完全不一样的人,只给偃术技法而不给他谢衣的身份和记忆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实际情况却是2.0完全以为自己是谢衣。为什么要把对师尊的感情放入2.0的脑子里?为什么不让它随着自己的死亡彻底湮灭呢?内心深处还是隐隐地希望,即使自己不存在了,那一份心意还能保留下去,有朝一日,时移世异,或许还能让那人看见吧。参见51在捐毒对闻人所说的那一段即使我不存在了我也会造一个偃甲让我对你的记忆一直存在这种话,作为沈谢的镜像,真是细思恐极。
3、谢衣的生命观
从制造2.0这件事情可以牵扯到谢衣的生命观上去。不管是1.0还是2.0,都在反反复复强调生命的不可复制、不可重来。1.0说的是偃甲坏了可以修补,而生命只有一次。2.0说的是再精巧的偃甲也比不上生命。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层次之别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按照之前的分析,1.0下界以后,还是进行了再造生命的逆天尝试。1.0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认知,他说的不能复制和重来,更倾向于“死者不能复生”的层面,强调的是生命的单箭头性质。但是为了能够“回护一人一城”,即使他在理性上有这个认知,他也还要再试一试是否能够以人力创造新的生命。在我的理解中,偃术是一项偏物质层面的技术,1.0可能对“人”的构成进行了物质性的划分,比如包括肉体、魂魄、记忆、情感、技术能力等等这些可感知的、可实体化的元素。构成一个人包括这些方面,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有了这些方面,就能构成一个人呢?1.0造人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么反向而行。他把玄妙如三魂七魄这种东西都物质化用了五行之灵代替。然而,生命之为生命,却永远有人力触摸不到的黑暗之处,在当时试验的结果看来,这样反向而行是走不通的。即使2.0拥有了1.0的记忆情感技术以及身份认同,他依然被打上了“作品”的纹章,作为一个“巅峰之作”存在。在1.0的概念里,2.0应该不是成功的“再造生命”。这才有了2.0所说的,再精巧的偃甲也比不上生命。在穷尽偃术之途以后,谢衣(管他几点零)走到了那片靠偃术无法到达的区域面前,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生命的不可重来和不可复制,在2.0那里(多少代表了最后的1.5),他是彻底放弃再造生命这条道路的。
不过后来2.0本人百年的发展似乎是这句话的反面印证,他应该是发展出了独立的情感、意识和怀疑精神。不过那是那100年的“人生”带给他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构成之一,是1.5无法仅仅用装着记忆的冥思盒来物质化的。
此外,根据我的脑补,1.0下界22年,2.0于茫茫人世独行百年,见过那么多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应该遇到过无数次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人世间的盛衰往复背后的那个天道对他应该不是没有触动的,这百余年的红尘经历会促使2.0对生命的认知比22岁时的1.0要更加深沉。
有趣的是,1.0强调的是生命不可复制、不能重来,可2.0就是复制,3.0就是重来,这正好打破了谢衣的生命观,但反过来看,2.0始终是个“巅峰之作”,3.0永远有裂痕和残缺,这又恰恰印证了谢衣的生命观。谢衣,你真是个,有趣的人啊。
4、三谢观
从2.0的百年经历散发开去,可以扯到三谢观。在谈论作为观看者的三谢观之前,不妨先来看看游戏中人物的三谢观。
对于51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2.0,因为小时候他遇见的是2.0,长大后收他为徒的是2.0,为了保护他自爆而死的还是2.0,所以他在最后也还会耿耿于怀地问沈夜师父是不是偃甲化灵(其实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是不是化灵上吧),而对于初七,乐乐在被他救了性命以后,对他有了明显的认同。对于2.0而言,虽然他的情感记忆由1.0种下了种子,但他最后的选择,他这一百年的生活,一百年思念长成的参天大树(用同人文比喻)总不是虚幻。好像走出的另外一条岔路,虽是岔路,但终究还是路。沈夜的三谢观比较模糊,对他而言,作为谢衣的1.0已经死了,不过他见到2.0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还是把他当做了谢衣来说话,也承认乐乐是谢衣的徒弟。(吐槽:怎么会有人认为这完全是沈夜在做戏呢?这种看法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理解力也太低下了吧!)在认知层面,沈夜又十分清楚2.0是偃甲,在1.0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他身边的那个3.0才更是“谢衣”,但还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沈夜才会在面对2.0和3.0的时候表现出那么矛盾的态度。而对于3.0而言呢,即使在三生石上看到了自己作为1.0的回忆,也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和阿阮回忆被封印前的状态明显不同,阿阮是带入的,是“想起来”,初七从头到尾都是旁观。所以初七最后对51说,你们不会明白,这一百年里,我只注视着一个人……这样的话。即使他是切切实实的谢衣,这100年作为初七的存在也是无法抹杀的。不同人物的三谢观取决于他们所“经历”和认识的不同的“谢衣”,而对其他的,都会有相当程度的移情,因为沈大大三个都经历过,所以他的最模糊也最浑然一体。
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古剑二里,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指认条件,在记忆、情感、身体、魂魄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真实的、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人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是谁”是过程中的创造和赋予,有多种未知的可能,这些都是绵延不绝的,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固定不变的存在,不是一个固定的开始和终点)——它把那些可物质化的元素勾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是凭借再通天彻底的偃术也无法造就的。能造就这一点的只有“时间”,所以游戏里也在反复强调“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岔路,最终是从一点出发,又回归到同一个终点的。三谢在性格上、理念上乃至最终选择上的种种共通之处,表明了同一个灵魂发展下去的各种可能。因此,三谢观的存在也就很难被简单归为三谢分立或者三谢合一,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又分立又合一的。(最终这种“分立”的效果是“岔道”式的,而非“单拆”式的,虽然存在2.0发现自己是偃甲的这种可能性,但是官方迅速地让其以谢衣的身份死去而阻止了这种可能,也说明了“单拆”的困难。这也是我虽然在三个谢衣里最喜欢2.0的外形和个性,但是难以接受单拆2.0的原因)于是,最好还是不去从认知层面纠结三谢分合问题,而从审美层面来感受这种殊途同归的美感吧。
5、One Night in 捐毒x2
一开始,我根据大祭司说想救的人到阴曹地府也要救回来这话以及初七在神女墓的话,以为谢衣是自杀,后来又一想,如果可能的话,谢衣还是要求生的。
1.0出发之前,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的,所以他设定了2.0的启动时间,封印了阿阮,藏了通天之器,以他的武力值,让他有这种准备的原因,应该是察觉到了流月城boss级别的大祭司的追踪。但他还是要去,因为要找昭明——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也正因为有这个目的,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想死的,不过,比起死,他更无法回去,无法面对沈夜。因为1.5到最后应该是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找不到解决这个死局的更好的办法了,能够找到的也只有灭心魔的方法,可流月城的局还是破不了,所以“回护一人一城”,他终其一生也终于做不到。
虽然乐乐他们遇见的1.5幻象说着“人世嬉游”,说着“玩个痛快”,虽然他总是窜上跳下地改房子,但在这个活泼泼有生命力的性格之下,放着的还是一个骄傲顽固而又矛盾重重的要回护一人一城的灵魂。 个性的活泼好动和内心严肃的重压和追求是不矛盾的。
烈山部自上古以来未行不义之举,为何遭到神明弃置?要如何摆脱这必然毁灭的结局?“如果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好人为什么没有好结局”,这真是个终极问题啊。
在我的脑补中,1.5到最后,大概是一种综合痛苦纠结绝望果断顽固骄傲疯狂科学家于一身的矛盾体。反对他师尊的时候,他虽然不确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但他相信“人定胜天”,相信穷尽偃术之途,终能一窥天道,能够为师尊和族人、下界无辜者,找到一条两全之路。所以他选择离开。可是离开得越久,尝试得越多,他可能就越会发现,短短22年他找不到,可能穷其一生他也找不到。天道何其幽眇,而人在其中能做的是什么呢?“回护一人一城”的三个层面,他在实际操作上只能做到最简单的“寻找昭明”的第一层面,但是如果不能完成后面的步骤,这个步骤他也不能轻易动手。回忆往事,他可能越来越能理解自己所仰慕和敬爱的人的决定,理解对方是怎样主动将罪孽和责任扛在肩上,将欢愉和幸福的机会主动舍弃,成为那个“独自照彻漫漫寒夜”的“高天孤月”。不过,理解归理解,正因为他尝试过再造生命,曾经试图窥视天道与生命之秘,他才更明白生命何其宝贵,万物有灵。他无法去毁坏沈夜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这大概是解决烈山部困局的唯一道路,但他也始终无法赞同。再来一百遍,他还是要走自己的道,尽人事、听天命,九死不悔。 ——所以到了2.0时期,他深居简出,只有偃术和思念,对流月城一事几乎成放弃状态,而一旦再次相遇,却仍然顽固而强硬,再次形成百年前的局面。
血色捐毒,这种隔了万水千山的相见,指望谢衣能对沈夜说什么?说我错了我找不到万全之法?说我日日夜夜思念你?说虽然我理解你了但是还是不能认同牺牲无辜者的性命?——怎么能说得出口啊。除了“千言万语.rar”和拔刀相向,除了赔上性命去赌一把,除了一句“不悔”,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在捐毒,谢衣表现得比沈夜更加无情和决绝,这也是后来初七说的,“谢衣的骄傲和自尊”。
同样很有趣的是,“回护一人一城”,以1.5和2.0的“问道”的追寻方式做不到,最终却是初七七以谢衣本不愿的极具实际层面可操作性的方式做了100年,再次凸显了游戏中所一直展现的这几个层面相互矛盾却又勾连在一起纠缠不清的情况。
再发散开去,当一个群体面对这样的死局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沈夜这样的注重现实操作层面效果的承担者和谢衣这样的理想的追寻者。沈夜有立场(便可能对无辜对立方造成伤害),谢衣则希望能够超越立场(便可能不具备可操作性)。沈夜是现实操作者,身上就必然背负现实的罪孽,他付出了再多个人的代价、所作所为再可理解、再有理由,也依然是罪孽,即使他清晰地意识得到自己的罪,也依然只能是反派boss。他的所得便是能够“求仁得仁”,能够在操作层面实现他的终极目的,并最终以生命为赎罪的代价获得圆满(如果大结局里不让沈夜死,对他个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残酷)。谢衣是追寻者和超越者,他代表了对生命之秘的尊重和对理想不计代价的终极追求,所以他能够扮演整个游戏的核心线索人物以及主角的引导者,是“问道”主题的象征,但他的代价就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失败以及面临“无所作为”的责难。(这游戏的三观太正了好吗!)
这二者缺一不可。试想如果整个烈山部人人都认为为了活下去只能和心魔合作,付出再多的代价也要以活下去为第一要义,而没有谢衣这样的反对者,那么烈山部即使存活,也将是一个多么残酷而不具希望的部族;如果所有人都如谢衣这样认为宁可放弃眼前的解决办法也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寻更理想的方式,那么烈山部则必然灭亡。二者只存其一,这个群体将索然无味得可怕。争论沈夜和谢衣的选择谁对谁错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两种人、两种选择都必须存在,也必然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才符合实际情况。
这并不是说各打五十板,各有对错的平均论,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身份立场的人必然会作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面对这两种必然存在的可能,分不出绝对的对错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呢?
忽然想起了剑心(不是昭明剑心,是绯村剑心23333)在志志雄一战之后说的话:是对是错,只能交给历史去判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并为之战斗……
6、综上,谢衣大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0时期是个被师尊惯着长大的胆子极大的熊孩子,撒泼打滚卖萌样样都会,自由、开朗、骄傲、固执、自我主张极强,敢炸开伏羲结界,敢和师尊对立叛逃;下界以后干再造生命这种逆天的事情,殚精竭虑。22年红尘飘泊,百年的离群索居可能会让他的性格变得更沉稳,三观更深厚。不过,固执和强势真是骨子里的,一出手就把阿阮封印了一百年,就为了不带阿阮去西域(这事儿乐乐可干不出来),再遇见师尊的时候昨日种种如川而逝,即使时隔一百年,还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人格又隐藏在一个温柔的性格之下,看看2.0,百年温柔相思,登楼望月,对月吟诗,一见面就翻脸翻得比沈夜大boss还快。当真应了苍穹之冕那句“长相思,不相见”。2.0牺牲自己,3.0牺牲自己两次救下乐乐的时候,也是为了某个目的不惜牺牲性命的固执。3.0不肯承认自己是谢衣,但在最后却做出了既是初七又是谢衣的抉择,果然是个有趣的人呢。
“我收了个徒弟,连声师父都听不到?”“没什么,随便问问”,“会喘气会动,死什么死”,这些都是1.0熊孩子性格在2.0和3.0身上的痕迹。此外,虽然同样说着生命可贵,真到必须杀人的时候,1.0,2.0,3.0都不曾手软,对比乐乐杀人后的反映,谢衣也算是狠厉。
------------------
写完以后自己爽死了。
人生中第一首绝句,献给2.0:
山南水北去悠悠,残梦犹思故国秋。
斜月西流霜夜尽,百年心事独登楼。
人生中第一首七律,也,也献给谢伯伯:
斜阳高树影苍苍,独立危楼一夜霜。
湖上烟波光未满,天边残月迹犹藏。
已知旧梦成痴梦,难辨他乡与故乡。
何处笛声吹落叶,山川不尽北风长。
他在下界的全部行为的目的应该都是要“回护一人一城”(顺手帮助了黎民百姓当了偃术界的祖师爷)。达成这个目标有三个步骤,其一是除掉心魔,这一点1.0在流月城的时候就说过他有办法,下界以后对应的行为就是造通天之器寻找昭明。其二是寻找到浊气少的适合烈山部人居住的地点,对应这一点的行为应该就是“江南海北”的行走。其三是再造生命的尝试。谢衣的生命观反反复复地强调偃甲和生命不同,不论多么逼真都不是生命本身,游戏中也明确提到过谢衣做过这方面的尝试。这种技术难度最高的尝试难道仅仅是为了搞学术研究吗?肯定是和回护流月城有关的。
2、创造2.0的目的?
1)保存偃术;2)再造生命;3)让自己对师尊的感情一直存在下去……
在成功创造2.0之前,1.5就进行过多次再造生命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我其实基本同意我的小伙伴的说法,2.0是1.5在下界以偃甲来再创生命,使人免去死生之苦这样的逆天行为的试验的最终成果。如果这个行为可行的话,流月城人可以一直复制自己来延续下去。但这个试验对于1.5而言最终是失败了,所以最终在2.0的记忆里,再造生命不用再尝试了,他心心念念皆是生命的不可复制。这种“失败”牵扯到一个人之为人的问题,什么是能被传递的?五行之灵仿出魂魄,木头作出身体,冥思盒里装着记忆和情感。这算是构成人的必要条件了。但你我清楚,1.5试验以后显然也清楚,这些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不能构成一个生命体的全部。那么退而求其次,既然还能保存记忆和情感,就让他当一个备份也好。当然这里有1.5的私心,即使他清楚地意识到生命不可复制,他也依然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以作为“自己”的某种方式延续下去。
如果按照1.0所说,造2.0的终极目的只是为了传承偃术的话,把2.0造成一个和谢衣完全不一样的人,只给偃术技法而不给他谢衣的身份和记忆才是最安全的选择。实际情况却是2.0完全以为自己是谢衣。为什么要把对师尊的感情放入2.0的脑子里?为什么不让它随着自己的死亡彻底湮灭呢?内心深处还是隐隐地希望,即使自己不存在了,那一份心意还能保留下去,有朝一日,时移世异,或许还能让那人看见吧。参见51在捐毒对闻人所说的那一段即使我不存在了我也会造一个偃甲让我对你的记忆一直存在这种话,作为沈谢的镜像,真是细思恐极。
3、谢衣的生命观
从制造2.0这件事情可以牵扯到谢衣的生命观上去。不管是1.0还是2.0,都在反反复复强调生命的不可复制、不可重来。1.0说的是偃甲坏了可以修补,而生命只有一次。2.0说的是再精巧的偃甲也比不上生命。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层次之别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按照之前的分析,1.0下界以后,还是进行了再造生命的逆天尝试。1.0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认知,他说的不能复制和重来,更倾向于“死者不能复生”的层面,强调的是生命的单箭头性质。但是为了能够“回护一人一城”,即使他在理性上有这个认知,他也还要再试一试是否能够以人力创造新的生命。在我的理解中,偃术是一项偏物质层面的技术,1.0可能对“人”的构成进行了物质性的划分,比如包括肉体、魂魄、记忆、情感、技术能力等等这些可感知的、可实体化的元素。构成一个人包括这些方面,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有了这些方面,就能构成一个人呢?1.0造人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么反向而行。他把玄妙如三魂七魄这种东西都物质化用了五行之灵代替。然而,生命之为生命,却永远有人力触摸不到的黑暗之处,在当时试验的结果看来,这样反向而行是走不通的。即使2.0拥有了1.0的记忆情感技术以及身份认同,他依然被打上了“作品”的纹章,作为一个“巅峰之作”存在。在1.0的概念里,2.0应该不是成功的“再造生命”。这才有了2.0所说的,再精巧的偃甲也比不上生命。在穷尽偃术之途以后,谢衣(管他几点零)走到了那片靠偃术无法到达的区域面前,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生命的不可重来和不可复制,在2.0那里(多少代表了最后的1.5),他是彻底放弃再造生命这条道路的。
不过后来2.0本人百年的发展似乎是这句话的反面印证,他应该是发展出了独立的情感、意识和怀疑精神。不过那是那100年的“人生”带给他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构成之一,是1.5无法仅仅用装着记忆的冥思盒来物质化的。
此外,根据我的脑补,1.0下界22年,2.0于茫茫人世独行百年,见过那么多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应该遇到过无数次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人世间的盛衰往复背后的那个天道对他应该不是没有触动的,这百余年的红尘经历会促使2.0对生命的认知比22岁时的1.0要更加深沉。
有趣的是,1.0强调的是生命不可复制、不能重来,可2.0就是复制,3.0就是重来,这正好打破了谢衣的生命观,但反过来看,2.0始终是个“巅峰之作”,3.0永远有裂痕和残缺,这又恰恰印证了谢衣的生命观。谢衣,你真是个,有趣的人啊。
4、三谢观
从2.0的百年经历散发开去,可以扯到三谢观。在谈论作为观看者的三谢观之前,不妨先来看看游戏中人物的三谢观。
对于51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2.0,因为小时候他遇见的是2.0,长大后收他为徒的是2.0,为了保护他自爆而死的还是2.0,所以他在最后也还会耿耿于怀地问沈夜师父是不是偃甲化灵(其实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是不是化灵上吧),而对于初七,乐乐在被他救了性命以后,对他有了明显的认同。对于2.0而言,虽然他的情感记忆由1.0种下了种子,但他最后的选择,他这一百年的生活,一百年思念长成的参天大树(用同人文比喻)总不是虚幻。好像走出的另外一条岔路,虽是岔路,但终究还是路。沈夜的三谢观比较模糊,对他而言,作为谢衣的1.0已经死了,不过他见到2.0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还是把他当做了谢衣来说话,也承认乐乐是谢衣的徒弟。(吐槽:怎么会有人认为这完全是沈夜在做戏呢?这种看法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理解力也太低下了吧!)在认知层面,沈夜又十分清楚2.0是偃甲,在1.0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他身边的那个3.0才更是“谢衣”,但还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所以沈夜才会在面对2.0和3.0的时候表现出那么矛盾的态度。而对于3.0而言呢,即使在三生石上看到了自己作为1.0的回忆,也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和阿阮回忆被封印前的状态明显不同,阿阮是带入的,是“想起来”,初七从头到尾都是旁观。所以初七最后对51说,你们不会明白,这一百年里,我只注视着一个人……这样的话。即使他是切切实实的谢衣,这100年作为初七的存在也是无法抹杀的。不同人物的三谢观取决于他们所“经历”和认识的不同的“谢衣”,而对其他的,都会有相当程度的移情,因为沈大大三个都经历过,所以他的最模糊也最浑然一体。
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古剑二里,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指认条件,在记忆、情感、身体、魂魄之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真实的、不可复制的人生经历(人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我是谁”是过程中的创造和赋予,有多种未知的可能,这些都是绵延不绝的,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固定不变的存在,不是一个固定的开始和终点)——它把那些可物质化的元素勾连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是凭借再通天彻底的偃术也无法造就的。能造就这一点的只有“时间”,所以游戏里也在反复强调“时间已经过去太久了”。然而,不管是怎样的岔路,最终是从一点出发,又回归到同一个终点的。三谢在性格上、理念上乃至最终选择上的种种共通之处,表明了同一个灵魂发展下去的各种可能。因此,三谢观的存在也就很难被简单归为三谢分立或者三谢合一,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又分立又合一的。(最终这种“分立”的效果是“岔道”式的,而非“单拆”式的,虽然存在2.0发现自己是偃甲的这种可能性,但是官方迅速地让其以谢衣的身份死去而阻止了这种可能,也说明了“单拆”的困难。这也是我虽然在三个谢衣里最喜欢2.0的外形和个性,但是难以接受单拆2.0的原因)于是,最好还是不去从认知层面纠结三谢分合问题,而从审美层面来感受这种殊途同归的美感吧。
5、One Night in 捐毒x2
一开始,我根据大祭司说想救的人到阴曹地府也要救回来这话以及初七在神女墓的话,以为谢衣是自杀,后来又一想,如果可能的话,谢衣还是要求生的。
1.0出发之前,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的,所以他设定了2.0的启动时间,封印了阿阮,藏了通天之器,以他的武力值,让他有这种准备的原因,应该是察觉到了流月城boss级别的大祭司的追踪。但他还是要去,因为要找昭明——这是他能做的唯一的事情了。也正因为有这个目的,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不想死的,不过,比起死,他更无法回去,无法面对沈夜。因为1.5到最后应该是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找不到解决这个死局的更好的办法了,能够找到的也只有灭心魔的方法,可流月城的局还是破不了,所以“回护一人一城”,他终其一生也终于做不到。
虽然乐乐他们遇见的1.5幻象说着“人世嬉游”,说着“玩个痛快”,虽然他总是窜上跳下地改房子,但在这个活泼泼有生命力的性格之下,放着的还是一个骄傲顽固而又矛盾重重的要回护一人一城的灵魂。 个性的活泼好动和内心严肃的重压和追求是不矛盾的。
烈山部自上古以来未行不义之举,为何遭到神明弃置?要如何摆脱这必然毁灭的结局?“如果真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好人为什么没有好结局”,这真是个终极问题啊。
在我的脑补中,1.5到最后,大概是一种综合痛苦纠结绝望果断顽固骄傲疯狂科学家于一身的矛盾体。反对他师尊的时候,他虽然不确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但他相信“人定胜天”,相信穷尽偃术之途,终能一窥天道,能够为师尊和族人、下界无辜者,找到一条两全之路。所以他选择离开。可是离开得越久,尝试得越多,他可能就越会发现,短短22年他找不到,可能穷其一生他也找不到。天道何其幽眇,而人在其中能做的是什么呢?“回护一人一城”的三个层面,他在实际操作上只能做到最简单的“寻找昭明”的第一层面,但是如果不能完成后面的步骤,这个步骤他也不能轻易动手。回忆往事,他可能越来越能理解自己所仰慕和敬爱的人的决定,理解对方是怎样主动将罪孽和责任扛在肩上,将欢愉和幸福的机会主动舍弃,成为那个“独自照彻漫漫寒夜”的“高天孤月”。不过,理解归理解,正因为他尝试过再造生命,曾经试图窥视天道与生命之秘,他才更明白生命何其宝贵,万物有灵。他无法去毁坏沈夜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这大概是解决烈山部困局的唯一道路,但他也始终无法赞同。再来一百遍,他还是要走自己的道,尽人事、听天命,九死不悔。 ——所以到了2.0时期,他深居简出,只有偃术和思念,对流月城一事几乎成放弃状态,而一旦再次相遇,却仍然顽固而强硬,再次形成百年前的局面。
血色捐毒,这种隔了万水千山的相见,指望谢衣能对沈夜说什么?说我错了我找不到万全之法?说我日日夜夜思念你?说虽然我理解你了但是还是不能认同牺牲无辜者的性命?——怎么能说得出口啊。除了“千言万语.rar”和拔刀相向,除了赔上性命去赌一把,除了一句“不悔”,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在捐毒,谢衣表现得比沈夜更加无情和决绝,这也是后来初七说的,“谢衣的骄傲和自尊”。
同样很有趣的是,“回护一人一城”,以1.5和2.0的“问道”的追寻方式做不到,最终却是初七七以谢衣本不愿的极具实际层面可操作性的方式做了100年,再次凸显了游戏中所一直展现的这几个层面相互矛盾却又勾连在一起纠缠不清的情况。
再发散开去,当一个群体面对这样的死局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沈夜这样的注重现实操作层面效果的承担者和谢衣这样的理想的追寻者。沈夜有立场(便可能对无辜对立方造成伤害),谢衣则希望能够超越立场(便可能不具备可操作性)。沈夜是现实操作者,身上就必然背负现实的罪孽,他付出了再多个人的代价、所作所为再可理解、再有理由,也依然是罪孽,即使他清晰地意识得到自己的罪,也依然只能是反派boss。他的所得便是能够“求仁得仁”,能够在操作层面实现他的终极目的,并最终以生命为赎罪的代价获得圆满(如果大结局里不让沈夜死,对他个人而言才是真正的残酷)。谢衣是追寻者和超越者,他代表了对生命之秘的尊重和对理想不计代价的终极追求,所以他能够扮演整个游戏的核心线索人物以及主角的引导者,是“问道”主题的象征,但他的代价就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失败以及面临“无所作为”的责难。(这游戏的三观太正了好吗!)
这二者缺一不可。试想如果整个烈山部人人都认为为了活下去只能和心魔合作,付出再多的代价也要以活下去为第一要义,而没有谢衣这样的反对者,那么烈山部即使存活,也将是一个多么残酷而不具希望的部族;如果所有人都如谢衣这样认为宁可放弃眼前的解决办法也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寻更理想的方式,那么烈山部则必然灭亡。二者只存其一,这个群体将索然无味得可怕。争论沈夜和谢衣的选择谁对谁错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两种人、两种选择都必须存在,也必然都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才符合实际情况。
这并不是说各打五十板,各有对错的平均论,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身份立场的人必然会作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面对这两种必然存在的可能,分不出绝对的对错的时候,应该怎么选呢?
忽然想起了剑心(不是昭明剑心,是绯村剑心23333)在志志雄一战之后说的话:是对是错,只能交给历史去判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并为之战斗……
6、综上,谢衣大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1.0时期是个被师尊惯着长大的胆子极大的熊孩子,撒泼打滚卖萌样样都会,自由、开朗、骄傲、固执、自我主张极强,敢炸开伏羲结界,敢和师尊对立叛逃;下界以后干再造生命这种逆天的事情,殚精竭虑。22年红尘飘泊,百年的离群索居可能会让他的性格变得更沉稳,三观更深厚。不过,固执和强势真是骨子里的,一出手就把阿阮封印了一百年,就为了不带阿阮去西域(这事儿乐乐可干不出来),再遇见师尊的时候昨日种种如川而逝,即使时隔一百年,还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人格又隐藏在一个温柔的性格之下,看看2.0,百年温柔相思,登楼望月,对月吟诗,一见面就翻脸翻得比沈夜大boss还快。当真应了苍穹之冕那句“长相思,不相见”。2.0牺牲自己,3.0牺牲自己两次救下乐乐的时候,也是为了某个目的不惜牺牲性命的固执。3.0不肯承认自己是谢衣,但在最后却做出了既是初七又是谢衣的抉择,果然是个有趣的人呢。
“我收了个徒弟,连声师父都听不到?”“没什么,随便问问”,“会喘气会动,死什么死”,这些都是1.0熊孩子性格在2.0和3.0身上的痕迹。此外,虽然同样说着生命可贵,真到必须杀人的时候,1.0,2.0,3.0都不曾手软,对比乐乐杀人后的反映,谢衣也算是狠厉。
------------------
写完以后自己爽死了。
人生中第一首绝句,献给2.0:
山南水北去悠悠,残梦犹思故国秋。
斜月西流霜夜尽,百年心事独登楼。
人生中第一首七律,也,也献给谢伯伯:
斜阳高树影苍苍,独立危楼一夜霜。
湖上烟波光未满,天边残月迹犹藏。
已知旧梦成痴梦,难辨他乡与故乡。
何处笛声吹落叶,山川不尽北风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