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好英语很划算?
![]() |
在大学里,我主修电气工程专业。我周围的同学,多数碰到英语,会皱起眉头,面露难色。后来我了解到,当初他们选择读理科有一部分原因是不擅长英语这类文科,这样的理由让人无奈。
王逅逅在她的新书《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中,有一篇文章——《文理教育,你后院的钻石》。文中她将文理教育(其实更好的翻译应该是“博雅教育”)比作钻石,并与职业化的大学应用教育进行对比。
> 这两种教育各有所长,但是,就长远而言,一个人受到的文理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
普林斯顿的校长曾在Lawrenceville专门对高中生做了关于文理教育的演讲,在演讲中她讲到:
> “In other words, as I like to tell our students, a liberal education is designed to prepare you not for one profession but for any profession, including those not yet invented.”
蔡元培提出的“德育”、“智育”、“美育”是同样的道理。他提出教育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 我那时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药、法、商等应用科学的基础,而这些应用科学的研究时期,仍然要归到文理两科来,所以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研究所;而此两科的教员与毕业生必有若干人是终身在研究所工作兼任教员。那时候我又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
其实,在教育中本就不该将文理科割裂开。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想在理科有所建树,那么文科功底必不可少。
===
其实我们的英语教育最终成功地让很多人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情绪,抑或让很多人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即使到了大学,一个最应该利用英语去阅读书籍文献的地方,还有四六级在等着他们。
我原以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情况会好一些。但看过xdite的[《给尚未大学毕业的朋友的几个人生建议-能力培养篇》](http://blog.xdite.net/posts/2012/10/23/some-advice-for-undergraduate/)后(推荐你也看看[《给尚未大学毕业的朋友的几个人生建议-挑战未来篇》](http://blog.xdite.net/posts/2012/10/25/another-advice-for-undergraduate/)),发现我错了。
究其原因,xdite觉得台湾虽然不乏高素质的软件人才、学生。但缺乏正确地引导,也没有采用适当地教材加以练习,造成无法突破目前国民教育的限制。大家往往只要听到“是英文的”,下意识就刪掉这个选项。很多学生还在期待将来这些教材资料会有好心人出中文版。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别太指望好心人出中文版。在这个高速成长的社会中,能够翻译这些知识的人,往往也是少数具有国际视野和超强能力的人。他们的焦点基本专注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与事业的突破,很少能够有精力和时间停下来,翻译文档。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强者更强(Positive Loop),弱者更弱(Negetive Loop)。甚至就算有时候强者有心停下来帮助你,也不知道从何帮起……
===
在我的专业领域,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对于一款很老的温度传感器芯片DS18B20,按理说中文数据手册的翻译应该比较完整。实际呢?差强人意,有时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译者照着自己的理解随意删减手册中的内容,断章取义,有时翻译得前言不搭后语。而阅读该芯片的英文数据手册时,一切问题消失了。它写得那么清楚,耐心看完一遍之后便能开始编程。
国内的那些国外教材中文版的质量又如何呢?我尝试读过,语言生硬,不够流畅。因此我的建议是,直接读国外原版教材,虽然过程会充满艰辛,尤其读第一本的时候,但阅读能力真是越早培养越好。越早掌握这种能力,越早享受知识增长的“复利时代”。相信我,这可能是你一生中花的最值的时间。如果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实在没有信心,那就先拿中文版快速浏览,了解大致意思后再看英文版。
在IT领域,对于本科生,直接阅读英文教材能够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EECS领域里很多专有名词,直接记英文比记中文更为直观。这就好比读古诗,去读翻译成英文的,不管译者多努力,对你来说还是不如直接读中文的来得直观,便于感受。同理,EECS源于西方,不论我们的译者如何努力去贴切地翻译这些专有名词,还是给人感觉隔靴搔痒。为何不培养自己的“英文能力”,捅破这层窗户纸,去感受更为直观的世界呢?
至少在我读中文教材的时候,常常遇到的情况是:出现一个专有名词 --> 不理解什么意思 --> 查看对应的英文单词 --> 瞬间理解了。其实像stack、pop、push这些专有名词都很形象。我们何必要[中文 --> 英文]这样的思考流程呢?直接去看专有名词对应的英文单词不是更高效么?这样的好处是你编程的时候,不用去想着这些代码的中文意思是什么,注释也能用英文来写,省去了中英文切换的痛苦,也减少了程序出错的概率。相信你一定遇到过因为“;,:”之类的标点打成中文里的“;,:”而报错的经历。
如果你是研究生,学好英语,能够让你流畅阅读国外最新文献,与导师一起讨论选择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课题。写出语言地道的英文科研论文,在学术上取得进步。
如果你已工作,“英文能力” 其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不仅所谓好工作需要英文(在外资企业工作需要听说读写),英文还能够帮助你迅速成长。xdite说道:“能够超车过同事的专业知识也是依靠英文。就连国外的许多初级自助学习课程:CodeSchool、Codecademy,也都是英文教材。”
这些年流行起来的MOOC,例如Coursera、Udacity、edX,还有TED,如果没有良好的“英文能力”,如何利用这些重金打造的优质资源?
当别人已在这些优质资源里汲取营养的时候,你还在看过时的资料,你还在等好心人去将这一切翻译成中文。就算几年后,有好心人翻译了,你也看了,逝去的时间如何弥补?你将如何追赶?
最后引用xdite在《给尚未大学毕业的朋友的几个人生建议-能力培养篇》里的一段话:
> 目前的现状是:全球已经进入非常扁平化而且快速变革的激烈变化中,如果不能够把自己变成全球需要的人才,将很快被这波洪流吞噬。如果你的英文能力不好,势必只能是被吞没的那一群人……
===
更多论据可以看这里
[《为什么要学英语?》](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242.html)
- 避免遇到“致命”的翻译错误
[《用英语还能干什么?》](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1167.html)
- 获得自由
- 检索Almost Everything
- 领先一步获得投资机会
===
Reference:
1.[《给尚未大学毕业的朋友的几个人生建议-能力培养篇》](http://blog.xdite.net/posts/2012/10/23/some-advice-for-undergraduate/)
2.[《关于阅读速度》](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250.html)
3.[《怎么用中文就怎么用英文——语言的原理是相通的》](http://wordpress.lixiaolai.com/archives/6878.html)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