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事札记两则
昆事札记两则
(一)“妇女筹备旱区(灾)冬赈会”义演
曾在南京“纸上听曲”民国昆曲资料展上见到一册《妇女筹备旱区冬赈会剧目》。此次演出在上海兰心影剧院举行,但相关信息既不见于朱建明辑选的《申报昆剧资料选编》,亦不见于南京和台湾编辑的两种昆曲辞典,求诸于网络,亦无其他信息。这次演出,虽然只是一次为赈济旱灾灾民而搞的一场义演,但是所演剧目均为昆剧,参与者又大多为当时沪上曲界的重要人物,更有梅兰芳、溥侗、顾志成(即顾传玠)三位重量级的人物参演,故考其史,记其事,使之不致湮灭无闻,亦是我们后辈小子应为之事。
因为手头资料欠缺,先委托朋友代为查访上海《申报》的信息,一时尚无消息。后来,笔者偶然翻阅《穆藕初先生年谱》,找到了此次演出的一条信息。这是转自民国《大晚报》1934年11月16日的一则消息,大致是说11月15日上海妇女旱区冬赈会正式成立。发起人有吴铁城夫人、顾维钧夫人、杜月笙夫人、吴蕴斋夫人、穆藕初夫人等十数余人,是日下午6时,假座武定路946号召开发起人全体会议。同时举行游艺会,假座兰心大戏院串演昆剧二日,敦请红豆馆主、梅兰芳及苏郡各曲家登台彩串,票价所得将来悉数充赈。真相大白,果然不是1937年事,应是1934年事,是年华中、华东等地大旱,江南地区受灾尤其严重,上海方面成立义赈会筹措善款,一说共募集善款200万元之巨,而作为筹款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冬赈义演无疑也是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此后上海的朋友在当日的《申报》上也找到了相应的资料,证明了此次演出确有其事。“妇女筹备旱区(灾)冬赈会”义演,《申报》连续两日都有报道,所演俱为昆剧剧目,参演者也大多为昆剧曲家,但不知何故未见载于《申报昆剧资料选编》中。报道中先发布了《妇女筹备旱灾冬赈会启示》,说明了此次义演的目的是为了募集善款。演出在兰心剧院,募捐的形式是买票看戏,用票款充善款,票价则是五元至二百元不等。因为是妇女活动,所以活动的发起人大多为沪上达官显贵的夫人,不署夫人本身姓名,只写是某某的夫人,其中就有吴铁城、杜月笙、褚民谊、张啸林、穆藕初、徐凌云等人的夫人。
1934年11月26日、27日两日演出,均在晚七点开幕。26日演出开始之前,李梦驺夫人先致辞。其后梅兰芳、溥侗、顾志成和众多江浙曲家三十人在两天内共演出昆剧近三十折,其中尤以溥侗、徐韶九等合演的《长生殿》、梅兰芳、张慰如等演出的《金雀记》以及梅兰芳、溥侗、顾志成等合演的全本《奇双会》(吹腔)等戏最为精彩。细考《申报》所载当日的演出内容和为此次演出专门印制的两册《妇女筹备旱区冬赈会剧目》,略有出入。其中,11月27日《申报》上记录的26日演出中多出了赵星叔主演的《藏舟》一折,而此折不见载于26日的演出预告和26日的演出剧目上,或为临时加演。26日的演出预告上预告27日的演出《牡丹亭》一剧时张昭诚将出演“花神”一角,而在27日的《申报》和27日的演出剧目上则既未见“花神”一角,也未见《堆花》、《咏花》两折。当日演出究竟如何,恐怕就只有看过当日演出的人才能知晓,又或者得找到更多关于此次演出的详细记述才能明了。
(二)周石僧与《爱月庐曲谱》
四年前,曾在上海偶见一种民国油印昆曲谱,名叫《爱月庐曲谱》,书左下角有“石僧校印”字样。所见之书大约是《爱月庐曲谱》的零册,只收昆剧《赐福》一折。日前,在南京的“纸上听曲”民国昆曲资料展上竟又看到了这册《赐福》。这种《爱月庐曲谱》,未见载于目前笔者所知的各类昆曲辞典资料,便是这个校印者石僧,也不曾听人提起。
说来也巧,数日前,在整理已故昆剧研究家桑毓喜先生的遗物时,意外的发现一册重要的昆剧资料《同咏霓裳》。其中就有对这个石僧和他的曲谱的一点介绍:“周石僧同志于戊午孟春搜购得曲谱一部,共九百六十七齣……一百册有一百零五种传记,共收戏九百六十七齣,内有数种传奇中有不全,拟抄补完毕,付刊流传,不致沦亡矣!”原来这位石僧就是民国时期上海的著名曲师周石僧。
周石僧,原名周文炯,是清末民初著名曲师,曾任上海梅溪小学音乐教师,亦曾在上海国声社,青年普益社、友声社、群学会等机构担任音乐教师,著有《国声集》一书。目前已知的油印本《爱月庐曲谱》至少有三种,除去《赐福》外,还曾见《赏荷》与《楼会》二折,印刷时间都大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这大概就是《同咏霓裳》中所记:“拟抄补完毕,付刊流传”。曾见一说,谈及周石僧藏有近代昆曲大师殷桂深订正昆曲谱百册,但是不知此说有何根据。之前听说,殷溎深曲谱为当时沪上曲人潘祥生所得,后来上海朝记书局刊印的部分殷溎深曲谱也是怡庵主人张余荪在潘祥生家担任笛师期间,替其整理所藏殷溎深藏谱,然后抄录一份出版发行的。但就《同咏霓裳》内容推测,周石僧藏有一部一百册收戏九百余折的曲谱,此事应无疑问,但是如果这套曲谱确为殷溎深曲谱,《同咏霓裳》中应当会有说明,此处未提此事,存疑。
写到这,笔者不禁联想起之前所见的民国四种较大部头的昆剧曲谱抄本,一是现存北京的《异同集》残本;二是现存苏州图书馆的补园张氏藏《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三是现存中国昆曲博物馆内的李翥冈藏赓春曲社《同咏霓裳曲谱》;四是这里提到的周石僧藏的这一套百册昆曲谱。他们的体量都大致相当,都在百册以上,收戏都在九百折左右,又或多或少都得到过殷溎深的校订。至此,我们不妨大胆地进行假设:在清末民国时期,在江浙地区的昆曲界流传有一套宾白、曲词、工尺谱三者俱全、收戏众多的舞台演出本,它的源头可能就是殷溎深,或者是比殷溎深更早的某位昆剧前辈,而后世目前所见的《异同集》等四种抄本则或多或少都脱胎于此。但这只是一个猜测,如需证明此事,就需要我们找到更多的资料。
(应朋友稿约,旧文新改后重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一)“妇女筹备旱区(灾)冬赈会”义演
曾在南京“纸上听曲”民国昆曲资料展上见到一册《妇女筹备旱区冬赈会剧目》。此次演出在上海兰心影剧院举行,但相关信息既不见于朱建明辑选的《申报昆剧资料选编》,亦不见于南京和台湾编辑的两种昆曲辞典,求诸于网络,亦无其他信息。这次演出,虽然只是一次为赈济旱灾灾民而搞的一场义演,但是所演剧目均为昆剧,参与者又大多为当时沪上曲界的重要人物,更有梅兰芳、溥侗、顾志成(即顾传玠)三位重量级的人物参演,故考其史,记其事,使之不致湮灭无闻,亦是我们后辈小子应为之事。
因为手头资料欠缺,先委托朋友代为查访上海《申报》的信息,一时尚无消息。后来,笔者偶然翻阅《穆藕初先生年谱》,找到了此次演出的一条信息。这是转自民国《大晚报》1934年11月16日的一则消息,大致是说11月15日上海妇女旱区冬赈会正式成立。发起人有吴铁城夫人、顾维钧夫人、杜月笙夫人、吴蕴斋夫人、穆藕初夫人等十数余人,是日下午6时,假座武定路946号召开发起人全体会议。同时举行游艺会,假座兰心大戏院串演昆剧二日,敦请红豆馆主、梅兰芳及苏郡各曲家登台彩串,票价所得将来悉数充赈。真相大白,果然不是1937年事,应是1934年事,是年华中、华东等地大旱,江南地区受灾尤其严重,上海方面成立义赈会筹措善款,一说共募集善款200万元之巨,而作为筹款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冬赈义演无疑也是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此后上海的朋友在当日的《申报》上也找到了相应的资料,证明了此次演出确有其事。“妇女筹备旱区(灾)冬赈会”义演,《申报》连续两日都有报道,所演俱为昆剧剧目,参演者也大多为昆剧曲家,但不知何故未见载于《申报昆剧资料选编》中。报道中先发布了《妇女筹备旱灾冬赈会启示》,说明了此次义演的目的是为了募集善款。演出在兰心剧院,募捐的形式是买票看戏,用票款充善款,票价则是五元至二百元不等。因为是妇女活动,所以活动的发起人大多为沪上达官显贵的夫人,不署夫人本身姓名,只写是某某的夫人,其中就有吴铁城、杜月笙、褚民谊、张啸林、穆藕初、徐凌云等人的夫人。
1934年11月26日、27日两日演出,均在晚七点开幕。26日演出开始之前,李梦驺夫人先致辞。其后梅兰芳、溥侗、顾志成和众多江浙曲家三十人在两天内共演出昆剧近三十折,其中尤以溥侗、徐韶九等合演的《长生殿》、梅兰芳、张慰如等演出的《金雀记》以及梅兰芳、溥侗、顾志成等合演的全本《奇双会》(吹腔)等戏最为精彩。细考《申报》所载当日的演出内容和为此次演出专门印制的两册《妇女筹备旱区冬赈会剧目》,略有出入。其中,11月27日《申报》上记录的26日演出中多出了赵星叔主演的《藏舟》一折,而此折不见载于26日的演出预告和26日的演出剧目上,或为临时加演。26日的演出预告上预告27日的演出《牡丹亭》一剧时张昭诚将出演“花神”一角,而在27日的《申报》和27日的演出剧目上则既未见“花神”一角,也未见《堆花》、《咏花》两折。当日演出究竟如何,恐怕就只有看过当日演出的人才能知晓,又或者得找到更多关于此次演出的详细记述才能明了。
(二)周石僧与《爱月庐曲谱》
四年前,曾在上海偶见一种民国油印昆曲谱,名叫《爱月庐曲谱》,书左下角有“石僧校印”字样。所见之书大约是《爱月庐曲谱》的零册,只收昆剧《赐福》一折。日前,在南京的“纸上听曲”民国昆曲资料展上竟又看到了这册《赐福》。这种《爱月庐曲谱》,未见载于目前笔者所知的各类昆曲辞典资料,便是这个校印者石僧,也不曾听人提起。
说来也巧,数日前,在整理已故昆剧研究家桑毓喜先生的遗物时,意外的发现一册重要的昆剧资料《同咏霓裳》。其中就有对这个石僧和他的曲谱的一点介绍:“周石僧同志于戊午孟春搜购得曲谱一部,共九百六十七齣……一百册有一百零五种传记,共收戏九百六十七齣,内有数种传奇中有不全,拟抄补完毕,付刊流传,不致沦亡矣!”原来这位石僧就是民国时期上海的著名曲师周石僧。
周石僧,原名周文炯,是清末民初著名曲师,曾任上海梅溪小学音乐教师,亦曾在上海国声社,青年普益社、友声社、群学会等机构担任音乐教师,著有《国声集》一书。目前已知的油印本《爱月庐曲谱》至少有三种,除去《赐福》外,还曾见《赏荷》与《楼会》二折,印刷时间都大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这大概就是《同咏霓裳》中所记:“拟抄补完毕,付刊流传”。曾见一说,谈及周石僧藏有近代昆曲大师殷桂深订正昆曲谱百册,但是不知此说有何根据。之前听说,殷溎深曲谱为当时沪上曲人潘祥生所得,后来上海朝记书局刊印的部分殷溎深曲谱也是怡庵主人张余荪在潘祥生家担任笛师期间,替其整理所藏殷溎深藏谱,然后抄录一份出版发行的。但就《同咏霓裳》内容推测,周石僧藏有一部一百册收戏九百余折的曲谱,此事应无疑问,但是如果这套曲谱确为殷溎深曲谱,《同咏霓裳》中应当会有说明,此处未提此事,存疑。
写到这,笔者不禁联想起之前所见的民国四种较大部头的昆剧曲谱抄本,一是现存北京的《异同集》残本;二是现存苏州图书馆的补园张氏藏《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三是现存中国昆曲博物馆内的李翥冈藏赓春曲社《同咏霓裳曲谱》;四是这里提到的周石僧藏的这一套百册昆曲谱。他们的体量都大致相当,都在百册以上,收戏都在九百折左右,又或多或少都得到过殷溎深的校订。至此,我们不妨大胆地进行假设:在清末民国时期,在江浙地区的昆曲界流传有一套宾白、曲词、工尺谱三者俱全、收戏众多的舞台演出本,它的源头可能就是殷溎深,或者是比殷溎深更早的某位昆剧前辈,而后世目前所见的《异同集》等四种抄本则或多或少都脱胎于此。但这只是一个猜测,如需证明此事,就需要我们找到更多的资料。
(应朋友稿约,旧文新改后重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收皮囊的恶魔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民国上海怡社京昆剧词二种杂记 (1人喜欢)
- 从全福班名伶到平声社曲师——陈凤鸣生平杂记(未定稿) (9人喜欢)
- 周信芳访苏演出纪略(未定稿) (16人喜欢)
- 苏州曲友葛缉甫及其《可读庐曲谱》(2025.2.25增补一稿) (6人喜欢)
- 苏州吴平音乐团往昔琐记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