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过是在可行域内求最优解—我的2013写给2014
曾经有一个老套的问题摆在我面前,叫“人为什么活着?”
孩提时代,我对此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它远不如门前的泥巴以及小卖部五颜六色的零食更有吸引力。
中学时代,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答案,发现同学也在认真思考。早熟而多愁善感的我说是为了责任,同桌说是为了快乐。于是同桌受自己答案的连累遭到了我狠狠地鄙视。因为我认为她的答案不够成熟深沉。
再后来,我想也许同桌是对的。因为只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而不知快乐为何物的人生未免太过悲壮,把人生过得美好才更划算超值。再者说,能成功的达成责任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而现在,这个问题出现在我面前时,再次遭到了我的不屑一顾。 这倒不是因为我得到了像行思大师所说的“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初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一样的大彻大悟,而是我发现,这原本是个伪命题。
列位,请仔细回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初,上帝有没有问过我们愿不愿意投胎人世、喜欢什么样的家庭?没有,我们开启生命旅程,不过是因为上帝一厢情愿的单向选择;我们生长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也并非是一己之力可以左右的。有的人天生健壮,有的人生来残障;有的人先天高富帅,有的人注定矮矬穷;有的人爸是李刚,有的人爸是李双江;有的人自幼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有的人从小承受柴米油盐的浸泡;有的人生来智商182者如克林顿,有的人天生智商75者如阿甘··· ···生命中的这些东西,即使你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勃勃雄心,也是无力回天的。所以,单就活着这一状态来说,与其说是我们选择活着,倒不如说是活着选择了我们。既然是被选择,那大肆谈论活着的原因和动机又有何意义呢?
话说回来,既然有幸被选为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我们也只能不负大自然恩泽,义无反顾地将生命继承下去,我想这也应当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吧。至此,关键问题应当转换为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状态和态度活着。
仔细想想,生活其实像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好消息是,上帝是个优秀的荷官,他严格秉持随机的原则向我们派发每一枚扑克牌,这些随机和偶然便构筑了我们生命的约束条件,界定了我们生活的可行域。更好的消息是,上帝说了,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由我们自己定,它可以是名利,金钱,某种情愫,某种欲望甚至可以没有目标函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追求也不过是为了求这个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但是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劣最终还得由我们内心的幸福指数来测评。所谓幸福指数,不过是三观指导下的各种因素在内心的权重值。所以,生活幸福不幸福、美好不美好,主要还是三观在作祟(PS:大致是句废话)。传说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大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好吧,说到这,我的理论可以概括为:”没有不幸的生活,只有不幸的三观"。当我的2013向2014挥手致意时,能送的最好见面礼大概也就是这句话了。
孩提时代,我对此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它远不如门前的泥巴以及小卖部五颜六色的零食更有吸引力。
中学时代,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答案,发现同学也在认真思考。早熟而多愁善感的我说是为了责任,同桌说是为了快乐。于是同桌受自己答案的连累遭到了我狠狠地鄙视。因为我认为她的答案不够成熟深沉。
再后来,我想也许同桌是对的。因为只背负着沉重的责任而不知快乐为何物的人生未免太过悲壮,把人生过得美好才更划算超值。再者说,能成功的达成责任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而现在,这个问题出现在我面前时,再次遭到了我的不屑一顾。 这倒不是因为我得到了像行思大师所说的“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初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一样的大彻大悟,而是我发现,这原本是个伪命题。
列位,请仔细回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初,上帝有没有问过我们愿不愿意投胎人世、喜欢什么样的家庭?没有,我们开启生命旅程,不过是因为上帝一厢情愿的单向选择;我们生长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也并非是一己之力可以左右的。有的人天生健壮,有的人生来残障;有的人先天高富帅,有的人注定矮矬穷;有的人爸是李刚,有的人爸是李双江;有的人自幼接受琴棋书画的熏陶,有的人从小承受柴米油盐的浸泡;有的人生来智商182者如克林顿,有的人天生智商75者如阿甘··· ···生命中的这些东西,即使你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勃勃雄心,也是无力回天的。所以,单就活着这一状态来说,与其说是我们选择活着,倒不如说是活着选择了我们。既然是被选择,那大肆谈论活着的原因和动机又有何意义呢?
话说回来,既然有幸被选为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我们也只能不负大自然恩泽,义无反顾地将生命继承下去,我想这也应当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奥秘吧。至此,关键问题应当转换为我们应以什么样的状态和态度活着。
仔细想想,生活其实像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好消息是,上帝是个优秀的荷官,他严格秉持随机的原则向我们派发每一枚扑克牌,这些随机和偶然便构筑了我们生命的约束条件,界定了我们生活的可行域。更好的消息是,上帝说了,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由我们自己定,它可以是名利,金钱,某种情愫,某种欲望甚至可以没有目标函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追求也不过是为了求这个目标函数的最优解。但是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优劣最终还得由我们内心的幸福指数来测评。所谓幸福指数,不过是三观指导下的各种因素在内心的权重值。所以,生活幸福不幸福、美好不美好,主要还是三观在作祟(PS:大致是句废话)。传说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大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好吧,说到这,我的理论可以概括为:”没有不幸的生活,只有不幸的三观"。当我的2013向2014挥手致意时,能送的最好见面礼大概也就是这句话了。
-
B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3 16: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