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由来和明代腊八节
腊八和腊日 首先说说腊八的起源。腊八,也称为腊日、腊节、王侯腊、君王腊,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腊日祭祀。当今的腊八节不是个大节,要是大节就和清明、端午一样放假了O__O",但在唐宋以前尤其是先秦、两汉,腊日曾是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乃是“一岁之大祀”,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要举行盛大仪式以示庆贺,即使到了腊日节日气氛日益淡化的唐宋时期,每逢腊日,皇家的公务员们还有三天假歇呐。 最初的腊祭原本是两个,一作“蜡”,虫字旁,预示这一祭祀是与农业生产有关,有祭祀农神以感谢一年收获的含义;一作“腊”,月【肉】字旁,“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也。”目的是为祈求祖先保佑来年收成,同时有息农的寓意。这两个同在岁末的感恩收获的祭祀,战国后逐渐合汇为一,被视为同一项祭祀活动。当时的腊日节,人们都会提前腊制很多肉食,一家团聚祭祀祖先,平时很少能吃到肉的民众,在这一天吃喝庆祝热闹非常,故而腊日在当时是个很受期盼的节日。【腊肉腊肠腊鸡腊鸭都是从这儿来的吧?】又据《搜神记》记载,西汉宣帝时有“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尝腊日晨炊,而灶神现形,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刲以祀之,暴至巨富,子孙职显。后常腊日祀灶,劳农夫。” 由此腊日在民间的传衍中,最晚在西汉时又有了祭灶的习俗。 三代之际,因为历法不定,早期的腊日并不固定。秦汉以后,腊日开始依据五德制定,即“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 像汉朝因是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 规定“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而腊八成为腊祭日,始见于南北朝时期。据由萧梁入仕北周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地区已经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有人据此以为南北朝后,腊日就固定在了腊八这天,所以腊日就是腊八,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腊日在当时还未固定的和腊八合并为一天,像唐朝的腊日就并非定在腊八这天。史载唐朝前期曾分设蜡、腊二祭,其中以“前寅蜡百神,卯日祭社稷,辰日腊飨宗庙。” 玄宗开元年间始定礼,“三祭皆于腊辰,以应土德。”【据《唐会要》卷二十三记载:“太和七年(833)十二月八日季冬,蜡祭百神。”查万年历,此时的“八日”为寅日,如此唐后期仍有在寅日蜡祭者】所以唐代是以“辰日”为腊日的。宋朝为火德,遵用开元惯例,“三祭同用戌腊日,” 又和汉朝一样了。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就曾记载宋代腊日,“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 可见腊日和腊八在宋代仍是不同的节日。 而上文所述荆楚地区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习俗,有可能和南北朝后期佛教节日腊八节的出现有关。南北朝佛法初盛,有僧徒将佛经所记,佛诞生于二月八日、成道于二月八日,看作是周历,【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进而换算为夏历十二月八日,并以这天作为佛祖成道的纪念日。【古人认为佛陀生时相当于我国西周或春秋时期,因此往往用周历来解释佛典上佛陀的诞生和成道之年】 这一说法的逐渐流行,有可能导致荆楚地区腊日开始固定在腊八这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开始,腊祭逐渐被定为皇家专享的祭祀,臣民被取消了这一天祭祖的权利,史载当时“天子以四孟、腊享太庙,诸臣避之,祭仲而不腊。” 连大臣都不能在腊日祭祀祖先,老百姓就更没可能了,于是一个原本普天同乐的娱乐色彩浓厚的全民节日,逐渐变成正式严肃的国家级祭典,祭神、祭祖的权利被收归国有,和民众生活慢慢剥离开来。【腊祭对象最初只有八大农神,唐代已达到一百多位以日月为主的各类神祗,这也使得腊祭难以在民间延续】而作为佛祖成道纪念日的腊八节,反而被纳入禅宗戒规,在佛教徒中普及起来。到了北宋时期,随着禅宗在社会上的盛行,寺院在腊八日频繁举行施粥等活动,对民间产生了极大影响,腊八节开始为百姓所接受,传统的腊日祭祀在民间反而渐渐衰微。它的祭神、祭祖功能被安排到了除夕、春节,祭灶则被安排到了腊月二十四。腊日被呼为“王侯腊、君王腊”,完全成了官家的游戏。虽然宋朝官方仍对腊日进行着国家祭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也自“定德运为土,腊用辰。” 努力延续着腊日节,但入元之后,对“五德学说”并无太多兴趣的蒙古皇朝,却并未延续宋金两朝的腊日祭祀,于是,最后一抹腊祭的余晖,也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只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中偶有残留。如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水浒传》中,还有“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的写段,依稀可见腊日祭祖的传统遗风。南宋杭州有腊日祭万回的习俗,据明人《西湖游览志》载:“宋时杭城腊日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和合之神。祀之人,在万里外,可使回家,故曰万回。”这应是前代腊日阖家团聚的神话衍说。明朝时,京城风俗煮好腊八粥,要供奉“户牖园树、井灶之上。”这都和早期的“蜡祭百神”有关。因为元代上层贵族的佞佛,佛教节日腊八节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并逐渐吸收了腊日。腊日也最终固定在了腊八这天,并逐渐失去其最初的祭祀意义,成为一个吃粥庆祝的日子。明朝一代,腊日节完全被腊八节代替,官方所谓的腊日其实就是腊八节。清朝虽在前期实行过“八蜡之祭”,但到了乾隆十年,也正式“诏罢蜡祭”,于是“自是无复蜡祭矣。” 腊日从此再不为人知,腊八节却逐渐普及各地城乡,从一个只在京城和某些大城市盛行的节日,变成了一项全民性质的传统民俗。

明代的腊八节 前面说到过,腊日在唐宋,起码在官方还是个大节。像唐代腊日,除赐宴外,皇帝会依惯例赏赐臣下口脂【唇膏】、面药【润肤乳】、澡豆【香皂】,“以翠管银罂盛之”,做为节赏。唐代状元宰相常衮《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里,就有“腊日将及,赐臣红、雪口脂各一合,贞元十五年历日一通”的谢词。【红口脂,那不就是口红嘛。。】北宋熙宁初年,神宗仿唐制,“始赐二府以大白金奁、二小陶罂,口脂甲煎各一,并奁赐之。”【甲煎,香料,可作口脂及焚爇】南宋则是“腊日赐宰执、亲王、三衙从官、内侍省官并外阃、前宰执等腊药,系和剂局造进,及御药院特旨制造银合,各一百两以至五十两、三十两各有差。” 另外唐宋腊日,还会依例放假三天百官休务,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京师士大夫,腊日多就僧寺澡浴,因饮宴或赋诗,不知其所起也。” 可见官员们度假度的悠哉悠哉,福利待遇可谓优厚。但经过有元一代没有腊日的熏陶后,明代开始,原本隆重的腊祭庆典不在,明朝官方将腊日和腊八揉成一个节日来过,腊日腊八腊节都成了一个意思,过得也比较普通了。 明代官家过腊八节有着明文规定,据《明史·礼志》中的“嘉礼”,“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永乐之后仪式稍有简化,即“其后皆宴于午门外,不用乐。” 届时宴席“俱设午门外,以官品序坐。” 官员诗文记盛,弘治朝吴宽《腊八日赐宴》诗曰:“诏遣长筵列凤池,人间节序九重知。食传内饔真成例,坐接同官易得诗。雪里高寒瞻玉宇,风前微动识朱旗。十年左掖频分席,深愧黄封酒满巵。” 嘉靖朝陆釴《午门腊八日赐食以文征仲韵诗》曰:“汉宫腊日千官会,烂漫朱筵傍紫墀,浴佛竞传南土俗,赐酺初展上方仪,瑶阶霁雪辉金仗,太液寒云冻玉巵,近侍恩波知尔共,还家须拟少陵诗。” 这餐国宴上,除珍馐美馔外,应景的吃食是腊面,即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赐百官食”条中所谓:“腊月八日吃腊麪。俱光禄先期上闻,凡朝参官,例得餍饫天恩。亦太平宴衎景象也。” 想象一下大明高官欢聚一堂吸溜呼噜吃面的景象也是醉了。按说吃腊八面是山陕一带不产大米省份的民俗,为何明廷亦效此俗,暂时无解,明者望告。又明末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中又有“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的记载,但于《明实录》中却不见有赐粥例。如嘉靖九年(1530)十二月甲子腊节,世宗因大学士张璁因病不能赴宴,特意赐以“御制蜡乐诗”,以及“酒馔腊面”与之,可知节令赐物只腊面一项而已。又据明《南京光禄寺志》,有“腊八日供粥料”一条,如此明时百官赐粥应是有例,可能是当天赐粥料自己回家熬吧,并非筵席所备故而不录吧?至于唐宋公务员的放假福利,明时官员是没有的,不过当天朝参官们都去午门吃粥了,堂上无人,对其他官吏们来说也算是变相的放假一天吧。【考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七月礼部制定的皇太子出阁讲学仪注,内有“腊八一日......暂停讲读写字”的记载,如果太子歇的,不知众卿是否也能歇的?】 而民间的腊八节,仍是延续宋代习俗,做腊八粥一尝。腊八粥习俗的由来,推测可能是源自佛祖成道时,有牧女以乳糜供佛的故事,在腊八日被确立为佛祖成道日后,逐渐在僧徒信众间流行开来。早在唐朝后期,敦煌寺院就有腊八日“煮药食”的习俗,但不见于内地,这有可能就是腊八粥的初始。到了北宋初年,陶谷《清异录》中记载,东京城阊阖门外有专卖节令食品的市店“张手美家”,腊日专卖“萱草面”,腊八这天卖的是“法王料斗”,“法王料斗”是何吃食具体不明,但“法王”一词本是对佛的尊称,这个“料斗”有可能就是“腊八粥”的原始名称。总之到了北宋中期,腊八粥在国都汴京已经极为普遍,成为佛家借施粥之际自我推销的一个重要手段。据《岁时杂记》,“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腊八粥。” 又据北宋庄绰《鸡肋篇》,在今甘肃宁县一带,“腊月八日,人家竞作白粥,于上以柿栗之类,染以众色为花鸟象,更相送遗。” 这是除汴京外北宋其地地区也有腊八粥的唯一记载,推测也许是敦煌“药食”的滥觞也不无可能。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盛时,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可见煮腊八粥的习俗已经在汴京民间流行开来,而汴京周边的州县也一定沾染过这一风俗。到了南宋,南迁的汴京贵族们将这一风俗又带到了行在临安城,据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医家亦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以绛囊,馈遗大家,谓之“腊药”。【这段记载因开首有”都下自十月以来“一句,故而被人误以为南宋是以十月初八为腊八。《燕都游览志》就以为腊八“盖循宋时故事,然宋时腊八乃十月八日。” 其实综合前后文可知此处之腊八,仍是指腊月初八。】可见南宋临安民俗,除了腊八粥外又有名为“腊药”的物品,这可能是受南地药食文化的影响。又南宋中期《嘉泰会稽志》记载绍兴民俗,“腊日作粥,春日作饼,与他乡不甚异,故不备载。” 可知腊八粥在绍兴周边各地都属常见。又同时期《吴郡志》记载,苏州当地喜欢在腊月二十五熬红豆粥喝,不知是否腊八粥的发展。 元代佛教大兴,腊八终于将腊日合并一体,京城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开始过腊八节,而当日的节食又非腊八粥莫属。据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载,“十二月,宫苑以八日佛成道日,菱腊八粥,帝师亦进。士庶有力之家,丰杀不同,馈送相尚,亦故典也。” 如此,腊八节因为受到宫廷、帝师也就是政府、宗教的双重推崇,逐渐确定了自己全民节日的地位。《析津志》此节文中还记有元代小令一首,“腊月皇都飞腊雪,铜盘冻折寒威冽。八日朱砂香粥啜,宫娥说,毡帏串下休教揭。鼎馔豪家儿女悦,丰充羊醴劳烹切。九九梅花填未彻,严宫阙,宰臣准备朝元节。” 其下解释说,“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菱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员、士庶作朱砂粥。传闻,禁中一如故事。” 由上可知此时的腊八粥,主要有红糟粥、朱砂粥,用“果子杂料”煮制而成,不仅民间吃食馈赠,连皇家、官员也不能免俗,一样品尝了。元代苏杭等地是否保留着腊八粥的文化,暂无史料记载,但据《至顺镇江志》“风俗”条,当地有腊八日“作粥”的习俗,想来江南的一些城市中,还遗留着这项南宋民俗吧。 明代腊八粥因地而异,京城不分士庶盛行煮腊八粥,用来祭祀祖先并馈赠亲朋。地方则主要是一些城市寺院煮给信众或供佛用,民间对此并不太看重。明末刘若愚《酌中志》记录京城腊八节,“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槌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 此种制法用料精致,应该是上流阶层的做法。普通民众做腊八粥,据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所记京畿民俗,“十二月造腊八粥。宛俗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杂五谷米并诸果,煮为粥,相馈遗。” 同为明末著书的《帝京景物略》亦载,腊八节“是日,家效庵寺,豆果杂米为粥,供而朝食,曰腊八粥。” 虽然较之《酌中志》所载宫廷、富家的腊八粥,民间的煮粥原料不是那么讲究,但这才是我们今天最为常见的腊八粥。 明代腊八节还有其他习俗,如北京有腊八藏冰的习俗,《帝京景物略》载腊八节,“有先期凿冰方尺,至日纳冰窖中,鉴深二丈,冰以入则固之,封如阜。内冰启冰,中涓为政。” 一些地方还有幼男幼女剃头的习俗,但不甚流传,兹附于此。

附上一段红楼里的腊八粥故事: 宝玉又诌道:“林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因说:‘明日乃是腊八,世上人都熬腊八粥。如今我们洞中果品短少,须得趁此打劫些来方妙。’乃拔令箭一枝,遣一能干的小耗前去打听。一时小耗回报:‘各处察访打听已毕,惟有山下庙里果米最多。’老耗问:‘米有几样?果有几品?’小耗道:‘米豆成仓,不可胜记。果品有五种:一红枣,二栗子,三落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老耗听了大喜,即时点耗前去。乃拔令箭问:‘谁去偷米?’一耗便接令去偷米。又拔令箭问:‘谁去偷豆?’又一耗接令去偷豆。然后一一的都各领令去了。只剩了香芋一种,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香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应道:‘我愿去偷香芋。’老耗并众耗见他这样,恐不谙练,且怯懦无力,都不准他去。小耗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众耗忙问:‘如何比他们巧呢?’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众耗听了,都道:‘妙却妙,只是不知怎么个变法,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听了,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毕,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道:‘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
-
拾年の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8 23:01:13
-
懂饿 碗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20:47:43
-
工业光魔Ai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8:29:13
-
K.H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7:29:28
-
Nananan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7:16:50
-
夏夏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6:52:00
-
yu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5:56:45
-
小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4:51:32
-
塔夫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4:35:46
-
非常不小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5 14:27:25
-
正统文化代言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7 09:54:4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7 09:08:15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25 11:05:58
-
老皮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8 15:58:33
-
璆锵鸣兮琳琅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8 13:48:05
-
毛秃秃和胖咕咕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8 13:46:57
-
222鼹鼠养成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10 08:58:00
-
天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04:06:39
-
椿杪居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01:33:59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00:13:05
-
L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9 00:05:29
-
NobleRo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3:38:13
-
天外飞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3:12:43
-
尘外(モエ)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2:37:49
-
砂劃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2:34:57
-
韧勉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2:31:46
-
寻常巷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8 22: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