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娟、写作和生活的所思
这两日,哲学书读得有些倦怠,随拿起kindle,粗粗读了读李娟著书《我的阿勒泰》。身边许多朋友都向我推荐李娟,说她如何如何有趣,有感觉~ 凤凰网上也大肆渲染和推荐着这位与我一样出生于边疆地区,却与我这个城市郊区女孩不同,这个散漫在阿勒泰山区长大的女孩的生活感悟集,说她如何脱俗,如何充满了自然意境~
不知道朋友的感觉和专家们的意境是如何那般,我想先谈谈我的如何这般。
李娟的笔尖一定是细腻的,但也如清风一般轻盈。她的思索即是她的行文,想必她从不需要回到字里行间去反复斟酌修改吧,真羡慕这一点。确实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阿勒泰,李娟生活过的阿勒泰。然而她的阿勒泰如她的笔尖一样过于轻盈了,她的文章是内省的,纯真的,因而也是个体的,简单的,最后的最后,除了偶尔跳跃的一些思想火花,文字的背后是空洞和无望的。
我不懂写作,我的生活对于周边的每一个人来说,正确地说是对有读书渴求的这部分人来说,太过类似,因而也便过于平凡和无趣了。面对李娟,她的生活是她写作的奠基,而我的生活并不能赋予我这般灵感和色彩。然而,灵魂外化的渴望却不得不推着自我用尽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实现内在的生生不息的火焰,她在体内呐喊着,仿佛新生一般充满着力量和希望,然而束缚着自我的外壳,这一切生理需求,生存基础,那一切道德说教、社会法则都让这种对立和冲突愈加突显,也愈加痛苦。我对那些艺术家艳羡不已,他们至少掌握着一种灵魂外化的方法论,用音乐表达,用绘画展示,用雕塑突显;而我不会,也没有掌握哪种技术方法天生的资质。我所做的,我所能为我灵魂所做的唯一可能便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需要你是一张白纸,随时随地进入另外一个灵魂去理性思维或感性体验;而写作需要你是一副印象派画作,需要你将自我的思索或者体验一股脑的倾泻而出,直到你全身的细胞都颤抖着,直到你如痴如醉,直到你的灵魂得到短暂的平息。
窗外白雪皑皑,时间虽然划伤了你的躯体,却也健壮了你的灵魂。
不知道朋友的感觉和专家们的意境是如何那般,我想先谈谈我的如何这般。
李娟的笔尖一定是细腻的,但也如清风一般轻盈。她的思索即是她的行文,想必她从不需要回到字里行间去反复斟酌修改吧,真羡慕这一点。确实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阿勒泰,李娟生活过的阿勒泰。然而她的阿勒泰如她的笔尖一样过于轻盈了,她的文章是内省的,纯真的,因而也是个体的,简单的,最后的最后,除了偶尔跳跃的一些思想火花,文字的背后是空洞和无望的。
我不懂写作,我的生活对于周边的每一个人来说,正确地说是对有读书渴求的这部分人来说,太过类似,因而也便过于平凡和无趣了。面对李娟,她的生活是她写作的奠基,而我的生活并不能赋予我这般灵感和色彩。然而,灵魂外化的渴望却不得不推着自我用尽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实现内在的生生不息的火焰,她在体内呐喊着,仿佛新生一般充满着力量和希望,然而束缚着自我的外壳,这一切生理需求,生存基础,那一切道德说教、社会法则都让这种对立和冲突愈加突显,也愈加痛苦。我对那些艺术家艳羡不已,他们至少掌握着一种灵魂外化的方法论,用音乐表达,用绘画展示,用雕塑突显;而我不会,也没有掌握哪种技术方法天生的资质。我所做的,我所能为我灵魂所做的唯一可能便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需要你是一张白纸,随时随地进入另外一个灵魂去理性思维或感性体验;而写作需要你是一副印象派画作,需要你将自我的思索或者体验一股脑的倾泻而出,直到你全身的细胞都颤抖着,直到你如痴如醉,直到你的灵魂得到短暂的平息。
窗外白雪皑皑,时间虽然划伤了你的躯体,却也健壮了你的灵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