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儿可以安心地吃草
留声机杂志1991年5月号
布莱斯莫里森
与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对谈
翻译:本人
我第一次注意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是在1975年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大赛上。在118名参赛选手中,他年仅18岁,是最小的一个。每个人嘴里都念叨着他的名字:“你等等,待会儿你可以听听齐默尔曼,他真是技巧非凡,清新诗意,充满活力,这么有个性又善于沟通传达。。你看,这是他在表演升F即兴曲,你看看他的玛祖卡。。还有B小调奏鸣曲,我想没有人可以比他弹得更好。。”等等。现场掌声雷动,感人至深。但是比赛也是薄情的,华沙对陌生人是冷漠的。伊沃.波哥雷里奇在1980年的决赛中失利,众皆哗然(包括感性的玛莎.阿格里奇辞去评审团职位),这已经是此项比赛的一个历史。
1975年是另一个故事。从齐默尔曼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他那冷静和克制的神态,酷似年轻肖邦的外貌,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实力。我记得,当时我担心他是否可以一直保持如此水准,他的精湛技艺闪闪发光,他的乐性结合了非比寻常和慷慨激烈,而且他把所有警告都当耳旁风,以罕见的热情洋溢去参与比赛。几周之后(肖邦大赛是特别的艰巨和漫长),他成为了第一名,也是唯一一个获得所有奖项的钢琴家,所有的项目都大获全胜,比如奏鸣曲、玛祖卡、波罗乃兹,等等。在闪光灯和鲜花的簇拥下,他被波兰人民抛入空中,“因为他是大家热爱的好男孩。”
如今齐默尔曼回首往事,带着娱乐和怀疑的心情看着当时风头正劲的自己,他对大家的认可表示感谢,但是他怀疑此类比赛是否有益于音乐意识的发展成长。“不,我不觉得比赛有什么好的,我从来不觉得比赛有什么好处。我的意思是,你想想,据说专家评审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和感受。而且,你怎么判定芝士蛋糕和黄瓜这样的作品哪一个更好?你说说看啊。有时它确实运转正常,但是很有可能会变得糟糕,这就像是俄罗斯轮盘赌一样。几年前我在列宁格勒,我问保罗·巴杜拉-斯科达为什么那么喜欢我比赛时的演奏,你想他怎么说。他说:“因为你的演奏听起来一点都没有像是在比赛!”我想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我记得在比赛前的心理准备,我亲爱的亚辛斯基老师,他是我唯一的老师,对我说:“你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些时间里让他们去笑或者哭。”你能想象吗?一般来说,我演奏结束后就回家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我尽量做到把每一个表演的过程都当作是在给朋友开个小型演奏会。我想那个时侯我开始记录下一些闪过的念头,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需要一些确定和安心的东西,这是一种压力之下的慰籍,大多数都与音乐无关。前不久我和郑京和去爱尔兰演奏了雷斯皮基的奏鸣曲,我记得在火车上,我看着车窗外的羊儿在吃草,然后想为什么我们在苦苦奋斗,但是它们却仍旧在那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我们的问题。我告诉郑京和的时候,她笑得停不下来。然后你也知道,爱尔兰这场演出是我们演的最棒的,也是最放松的一场。不看透一些,你会很快就沦陷的。提醒你哟,当我询问雷斯皮基的遗孀关于他的一首早期的奏鸣曲时,她说这是一首很弱的作品,他很快就销毁它了,这时我的耐心真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我保持着冷静,但是我不会告诉你,我私下是怎么想的。
“还有,我喜欢为观众着想。有时他们长途跋涉来听你的演奏会,穿戴整齐,还要停车泊位(这在很多大城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对此投入了很多。你说我在肖赛上那首“屌炸天”的第四谐谑曲,可是我觉得这是听众造就了这样的演出。我现在再听比赛的磁带,演奏中的白热化和充满感觉的情绪,也让我很震撼。听众让我挤压出这样的演奏,我开始感到害怕了,就像一个飞行员没有带上安全伞一样,会让我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冒险事宜。过些年,我开始录音,我很怀念和听众之间的重要沟通和联系。这就像是我穿戴整齐却不知该往何处去,让我一个人呆在镜子面前,不知所措。”
“是的,我更喜欢现场演出,而且我完全赞同布伦德尔在他的新作《音乐响起来》所说的。你看我会为听众考虑周全,我在对一个特定的作品的架构和张力熟悉通透后,会离开我的键盘。听众是我的反射板,必须有他们的参与。佐尔坦.柯西斯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所以你在那儿!坦白地说,我脑子总是被这些问题缠绕着。我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在努力去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我从来就不弹很多场,一年最多弹40到45场演奏会,我就像日本钢琴家野岛实一样,我只有弹得少才弹得好。我需要时间去阅读,去观察我的孩子们成长,如果我想到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在他们身边,我不能在他们临睡前为他们阅读,我会痛苦万分的。我并不想做大我的事业,我做不到像席夫那样对行程表应付自如,不管怎样,我完全没有这个天赋。在1980年我休假了一次,没有举行一场演奏会,然后有些媒体就开始自然而然地认为我陷入了危机。实际上我这一年只是待在伦敦学习英语。你看我喜欢伦敦的剧院生活,但是我的英语太糟糕了。读书的时候我们学过俄语、德语和法语,但是英语只学了一丁点儿。
“现在你问我录音和计划。整个情况呢比较复杂。一开始我和大家工作,众说纷纭,各有观点和态度,它们互相矛盾让我无可适从。我喜欢建议,但是我可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叫我干啥做啥。所以在1980年到1984年公司正好在适应新的数码技术,那声音也不好。我记得波利尼和玛莎.阿格里奇在那段时间也停止了录音。那时我有很多问题,而且那段时间我也在为瑞士的居住权而奔走。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今年我有五个录音,其中一个录音完全是我本人的,说真的,太多了。我完成了舒伯特即兴曲的录音,三首和伯恩斯坦现场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还有鲁特斯拉瓦斯基的钢琴协奏曲,这是他题献给我的作品,我1988年进行了首演。我前几年和伯恩斯坦一起现场录制了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我对第二号没什么抱怨的,但是第一号我太小心翼翼了,以至于水准不到平时的一半,肯定不在应有的水准之上。
“是的,我有很多计划。我很想录制巴托克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但是我还需要几年时间去好好研究以便达到录音的水准。我在演奏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之前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去研究,才敢登台演奏。还有李斯特的奏鸣曲,还有齐曼诺夫斯基的波兰主题变奏曲,你可以想像我在录音之前的感受。我已经录制完了勃拉姆斯作品,但是录制别的作品需要合适的时间。我想录制李斯特的‘夜’(一开始是管弦作品,完全是一个死亡缠绕的作品)还有圣斯坦尼斯劳斯弥撒,还有波兰国歌,还有团结工会罢工时的歌曲。我还想在录音的时候去构建一下李斯特奏鸣曲和第二维也纳学派的联系,我还想尽可能多地演奏当代和现代曲目。前一阵子我在弹伯恩斯坦的焦虑时代时超有乐趣,最近我在研究梅西安的‘对圣婴的二十次凝视’。
“自然我也想弹更多的肖邦作品。不久前我去马略卡了一趟,这是个感觉奇怪的旅行。当然我也去了巴尔德莫萨。那里非常美丽,但是我对那里是失望多过开心。我想肖邦在那里一定是很不开心的,所以他39岁就去世了。肖邦的“乌云”是什么?在他的最后一首玛祖卡里你会看到他已经有新的发展方向。你问我大提琴奏鸣曲啊,说实在的,我还是感到很困惑。有人邀请我去演奏它但是我还没准备好。可是当你想想肖邦活了多少岁,他写了多少作品,就有种无能为力的愤怒,其中弥漫着悲剧的迷雾。肖邦是原生态的,肖邦又是现代派的。当我在录制叙事曲的时候,我对第二号叙事曲充满了好奇感。你知道它是受亚当.密支凯维支的诗歌斯维泰兹的启发,像是希区柯克氛围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孩子被一个女孩子的歌声吸引了,然后他沉入了湖底。这时正好三点,大钟发出了巨响。又像是在复述德国童话中的水精灵的故事,肖邦的解读是非常有戏剧化又有画面感的。
“真的,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迷雾。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家庭的男人,我现在的职业完全就是选择错误。我离家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十天,离开我的家,离开我收藏的6000多个录音和图书馆。我在家不听钢琴录音,除了我自己的一些录音,也不太喜欢去听它们。但是我非常喜欢听交响乐,听斯特劳斯的歌曲,我想扩展而不是限制自己的视野。现在我的孩子们也让我受到最伟大的教育。我儿子二岁,我女儿四岁。你知道吧,我的小女儿有天早上六点来问我:“爹爹,我们的小猫咪为什么现在要喝牛奶。”事实就是,你必须准备好一个确定的回复。我已经开始担心,他们如果长大了,会不会不再天真无邪,从而失去想象力和魔力。
“说到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非常崇敬列奥纳多.达.芬奇还有阿伯特.史怀哲。音乐方面,玛丽亚.卡拉斯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音符而不只是乐句和小节。米开朗杰里是一个像神一般的存在,他与他的钢琴之间真是不可思议,是这样的周全和完美。但是我最热爱的永远是阿图尔.鲁宾斯坦,我在他最后的那些年拜访过他很多次。鲁宾斯坦教导我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艺术是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感受的一面镜子。他的哲学现在看来还是不过时的。当前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小,我们的学识则越来越狭隘。对科学家而言是一回事,对音乐家来说又是另一回事。我是说,这些年来我们的见识,我们可以接受也能够接受的东西越来越有局限性,越来越进退两难。很讽刺的是,我们变成这样的半吊子,是因为我们不屑于去从平凡琐事中去沟通,去交流。广播和电视让这种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庸俗不堪。幸好BBC是个很好的例外,在伦敦我可以为孩子买最好的电影,我总是买很多很多,然后不知道怎么才能带回瑞士。
“是的,我看起来总是忧心忡忡,所有事都充满了矛盾,人也好,讨论也好,采访也好(唉有时那些采访真是恐怖)。但是我有一个开心的妙招,也应该说是生活的首要回馈。我在学校的时候弹了好多爵士作品,那时候可是被严格禁止的。我让同学去门口把风,看看督学老师有没有走过来。有天我正在弹蓝色狂想曲,校长叫住了我,我想他要杀了我吧,结果他说,你必须和学校的乐队一起演奏这曲子。我们太开心了,我们像疯了一样练习,单簧管一直排练到吹出最完美的声音,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做梦。很多年后,我回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演奏了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加上间歇时间,整个晚上我们用了六个小时演奏完这五首曲子,学生们让我非常自豪,这是一次令我一生难忘的艺术家的合作。
无论是不安也好,疑惑也好,他都抓住这些个问题,紧紧不放。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可以是任性冲动的,也同时是温文尔雅的,魅力十足的。很少有音乐家像他这样,对知识和学问这样孜孜以求。他还是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在法国和瑞士都有家,当然,还有波兰。他还非常喜欢意大利,他有着一颗滚烫的爱国心,是真正的波兰人。肖邦,齐曼诺夫斯基,鲁托斯拉瓦斯基,还有阿图尔.鲁宾斯坦都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生活。
“鲁宾斯坦?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非常守时,节奏非常快,即便如此每个音乐的重点都有部署。他和蔼可亲,游刃有余,循循善诱。我非常敬畏他。我去他那里,他说:来,放松一下,你弹一两个音阶,我来喝杯茶。我弹着弹着,感觉有什么在发生变化,我在为他弹奏。他就像是一个催化剂一样,让我突然就明白了该怎么弹。今天当我有问题的时候(比如在弹舒曼F小调奏鸣曲时),我就停下来想他,然后,问题往往就没有了。。”
![]() |
布莱斯莫里森
与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对谈
翻译:本人
我第一次注意到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是在1975年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大赛上。在118名参赛选手中,他年仅18岁,是最小的一个。每个人嘴里都念叨着他的名字:“你等等,待会儿你可以听听齐默尔曼,他真是技巧非凡,清新诗意,充满活力,这么有个性又善于沟通传达。。你看,这是他在表演升F即兴曲,你看看他的玛祖卡。。还有B小调奏鸣曲,我想没有人可以比他弹得更好。。”等等。现场掌声雷动,感人至深。但是比赛也是薄情的,华沙对陌生人是冷漠的。伊沃.波哥雷里奇在1980年的决赛中失利,众皆哗然(包括感性的玛莎.阿格里奇辞去评审团职位),这已经是此项比赛的一个历史。
1975年是另一个故事。从齐默尔曼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他那冷静和克制的神态,酷似年轻肖邦的外貌,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实力。我记得,当时我担心他是否可以一直保持如此水准,他的精湛技艺闪闪发光,他的乐性结合了非比寻常和慷慨激烈,而且他把所有警告都当耳旁风,以罕见的热情洋溢去参与比赛。几周之后(肖邦大赛是特别的艰巨和漫长),他成为了第一名,也是唯一一个获得所有奖项的钢琴家,所有的项目都大获全胜,比如奏鸣曲、玛祖卡、波罗乃兹,等等。在闪光灯和鲜花的簇拥下,他被波兰人民抛入空中,“因为他是大家热爱的好男孩。”
如今齐默尔曼回首往事,带着娱乐和怀疑的心情看着当时风头正劲的自己,他对大家的认可表示感谢,但是他怀疑此类比赛是否有益于音乐意识的发展成长。“不,我不觉得比赛有什么好的,我从来不觉得比赛有什么好处。我的意思是,你想想,据说专家评审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和感受。而且,你怎么判定芝士蛋糕和黄瓜这样的作品哪一个更好?你说说看啊。有时它确实运转正常,但是很有可能会变得糟糕,这就像是俄罗斯轮盘赌一样。几年前我在列宁格勒,我问保罗·巴杜拉-斯科达为什么那么喜欢我比赛时的演奏,你想他怎么说。他说:“因为你的演奏听起来一点都没有像是在比赛!”我想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我记得在比赛前的心理准备,我亲爱的亚辛斯基老师,他是我唯一的老师,对我说:“你有40分钟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些时间里让他们去笑或者哭。”你能想象吗?一般来说,我演奏结束后就回家看电视上的足球比赛,我尽量做到把每一个表演的过程都当作是在给朋友开个小型演奏会。我想那个时侯我开始记录下一些闪过的念头,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需要一些确定和安心的东西,这是一种压力之下的慰籍,大多数都与音乐无关。前不久我和郑京和去爱尔兰演奏了雷斯皮基的奏鸣曲,我记得在火车上,我看着车窗外的羊儿在吃草,然后想为什么我们在苦苦奋斗,但是它们却仍旧在那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我们的问题。我告诉郑京和的时候,她笑得停不下来。然后你也知道,爱尔兰这场演出是我们演的最棒的,也是最放松的一场。不看透一些,你会很快就沦陷的。提醒你哟,当我询问雷斯皮基的遗孀关于他的一首早期的奏鸣曲时,她说这是一首很弱的作品,他很快就销毁它了,这时我的耐心真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我保持着冷静,但是我不会告诉你,我私下是怎么想的。
![]() |
“还有,我喜欢为观众着想。有时他们长途跋涉来听你的演奏会,穿戴整齐,还要停车泊位(这在很多大城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对此投入了很多。你说我在肖赛上那首“屌炸天”的第四谐谑曲,可是我觉得这是听众造就了这样的演出。我现在再听比赛的磁带,演奏中的白热化和充满感觉的情绪,也让我很震撼。听众让我挤压出这样的演奏,我开始感到害怕了,就像一个飞行员没有带上安全伞一样,会让我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冒险事宜。过些年,我开始录音,我很怀念和听众之间的重要沟通和联系。这就像是我穿戴整齐却不知该往何处去,让我一个人呆在镜子面前,不知所措。”
“是的,我更喜欢现场演出,而且我完全赞同布伦德尔在他的新作《音乐响起来》所说的。你看我会为听众考虑周全,我在对一个特定的作品的架构和张力熟悉通透后,会离开我的键盘。听众是我的反射板,必须有他们的参与。佐尔坦.柯西斯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所以你在那儿!坦白地说,我脑子总是被这些问题缠绕着。我在过去的15年里一直在努力去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我从来就不弹很多场,一年最多弹40到45场演奏会,我就像日本钢琴家野岛实一样,我只有弹得少才弹得好。我需要时间去阅读,去观察我的孩子们成长,如果我想到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在他们身边,我不能在他们临睡前为他们阅读,我会痛苦万分的。我并不想做大我的事业,我做不到像席夫那样对行程表应付自如,不管怎样,我完全没有这个天赋。在1980年我休假了一次,没有举行一场演奏会,然后有些媒体就开始自然而然地认为我陷入了危机。实际上我这一年只是待在伦敦学习英语。你看我喜欢伦敦的剧院生活,但是我的英语太糟糕了。读书的时候我们学过俄语、德语和法语,但是英语只学了一丁点儿。
“现在你问我录音和计划。整个情况呢比较复杂。一开始我和大家工作,众说纷纭,各有观点和态度,它们互相矛盾让我无可适从。我喜欢建议,但是我可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叫我干啥做啥。所以在1980年到1984年公司正好在适应新的数码技术,那声音也不好。我记得波利尼和玛莎.阿格里奇在那段时间也停止了录音。那时我有很多问题,而且那段时间我也在为瑞士的居住权而奔走。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今年我有五个录音,其中一个录音完全是我本人的,说真的,太多了。我完成了舒伯特即兴曲的录音,三首和伯恩斯坦现场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还有鲁特斯拉瓦斯基的钢琴协奏曲,这是他题献给我的作品,我1988年进行了首演。我前几年和伯恩斯坦一起现场录制了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我对第二号没什么抱怨的,但是第一号我太小心翼翼了,以至于水准不到平时的一半,肯定不在应有的水准之上。
“是的,我有很多计划。我很想录制巴托克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但是我还需要几年时间去好好研究以便达到录音的水准。我在演奏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之前花费了整整十年时间去研究,才敢登台演奏。还有李斯特的奏鸣曲,还有齐曼诺夫斯基的波兰主题变奏曲,你可以想像我在录音之前的感受。我已经录制完了勃拉姆斯作品,但是录制别的作品需要合适的时间。我想录制李斯特的‘夜’(一开始是管弦作品,完全是一个死亡缠绕的作品)还有圣斯坦尼斯劳斯弥撒,还有波兰国歌,还有团结工会罢工时的歌曲。我还想在录音的时候去构建一下李斯特奏鸣曲和第二维也纳学派的联系,我还想尽可能多地演奏当代和现代曲目。前一阵子我在弹伯恩斯坦的焦虑时代时超有乐趣,最近我在研究梅西安的‘对圣婴的二十次凝视’。
“自然我也想弹更多的肖邦作品。不久前我去马略卡了一趟,这是个感觉奇怪的旅行。当然我也去了巴尔德莫萨。那里非常美丽,但是我对那里是失望多过开心。我想肖邦在那里一定是很不开心的,所以他39岁就去世了。肖邦的“乌云”是什么?在他的最后一首玛祖卡里你会看到他已经有新的发展方向。你问我大提琴奏鸣曲啊,说实在的,我还是感到很困惑。有人邀请我去演奏它但是我还没准备好。可是当你想想肖邦活了多少岁,他写了多少作品,就有种无能为力的愤怒,其中弥漫着悲剧的迷雾。肖邦是原生态的,肖邦又是现代派的。当我在录制叙事曲的时候,我对第二号叙事曲充满了好奇感。你知道它是受亚当.密支凯维支的诗歌斯维泰兹的启发,像是希区柯克氛围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孩子被一个女孩子的歌声吸引了,然后他沉入了湖底。这时正好三点,大钟发出了巨响。又像是在复述德国童话中的水精灵的故事,肖邦的解读是非常有戏剧化又有画面感的。
“真的,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迷雾。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家庭的男人,我现在的职业完全就是选择错误。我离家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十天,离开我的家,离开我收藏的6000多个录音和图书馆。我在家不听钢琴录音,除了我自己的一些录音,也不太喜欢去听它们。但是我非常喜欢听交响乐,听斯特劳斯的歌曲,我想扩展而不是限制自己的视野。现在我的孩子们也让我受到最伟大的教育。我儿子二岁,我女儿四岁。你知道吧,我的小女儿有天早上六点来问我:“爹爹,我们的小猫咪为什么现在要喝牛奶。”事实就是,你必须准备好一个确定的回复。我已经开始担心,他们如果长大了,会不会不再天真无邪,从而失去想象力和魔力。
“说到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我非常崇敬列奥纳多.达.芬奇还有阿伯特.史怀哲。音乐方面,玛丽亚.卡拉斯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音符而不只是乐句和小节。米开朗杰里是一个像神一般的存在,他与他的钢琴之间真是不可思议,是这样的周全和完美。但是我最热爱的永远是阿图尔.鲁宾斯坦,我在他最后的那些年拜访过他很多次。鲁宾斯坦教导我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艺术是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感受的一面镜子。他的哲学现在看来还是不过时的。当前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小,我们的学识则越来越狭隘。对科学家而言是一回事,对音乐家来说又是另一回事。我是说,这些年来我们的见识,我们可以接受也能够接受的东西越来越有局限性,越来越进退两难。很讽刺的是,我们变成这样的半吊子,是因为我们不屑于去从平凡琐事中去沟通,去交流。广播和电视让这种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庸俗不堪。幸好BBC是个很好的例外,在伦敦我可以为孩子买最好的电影,我总是买很多很多,然后不知道怎么才能带回瑞士。
“是的,我看起来总是忧心忡忡,所有事都充满了矛盾,人也好,讨论也好,采访也好(唉有时那些采访真是恐怖)。但是我有一个开心的妙招,也应该说是生活的首要回馈。我在学校的时候弹了好多爵士作品,那时候可是被严格禁止的。我让同学去门口把风,看看督学老师有没有走过来。有天我正在弹蓝色狂想曲,校长叫住了我,我想他要杀了我吧,结果他说,你必须和学校的乐队一起演奏这曲子。我们太开心了,我们像疯了一样练习,单簧管一直排练到吹出最完美的声音,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做梦。很多年后,我回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演奏了贝多芬的五首钢琴协奏曲,加上间歇时间,整个晚上我们用了六个小时演奏完这五首曲子,学生们让我非常自豪,这是一次令我一生难忘的艺术家的合作。
无论是不安也好,疑惑也好,他都抓住这些个问题,紧紧不放。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可以是任性冲动的,也同时是温文尔雅的,魅力十足的。很少有音乐家像他这样,对知识和学问这样孜孜以求。他还是一个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在法国和瑞士都有家,当然,还有波兰。他还非常喜欢意大利,他有着一颗滚烫的爱国心,是真正的波兰人。肖邦,齐曼诺夫斯基,鲁托斯拉瓦斯基,还有阿图尔.鲁宾斯坦都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生活。
“鲁宾斯坦?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非常守时,节奏非常快,即便如此每个音乐的重点都有部署。他和蔼可亲,游刃有余,循循善诱。我非常敬畏他。我去他那里,他说:来,放松一下,你弹一两个音阶,我来喝杯茶。我弹着弹着,感觉有什么在发生变化,我在为他弹奏。他就像是一个催化剂一样,让我突然就明白了该怎么弹。今天当我有问题的时候(比如在弹舒曼F小调奏鸣曲时),我就停下来想他,然后,问题往往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