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甄嬛传》里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古汉语(一)
看《甄嬛传》,对台词里用到的生僻词句和吃穿用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找来原著看,顺手做点笔记。
开篇即生疑问(不知道看的是不是最终版)。原文所写朝代设为大周朝,既有通天冠,又有太液池,还有紫禁城,还有上林苑。上林苑和太液池唐朝以前在长安,明朝在北京设上林苑,也有太液池。紫禁城是朱棣同志迁都北京后历时14年建成(1420年),而历史上称为周的朝代有三个:夏商周的周,南北朝的北周以及武则天的武周。三周和紫禁城都不沾边,所以作者设置的朝代应该是虚构的,并不想对应历史。
以上不是重点,重点只是想多认识几个字。以下内容多数引自百科,但百科也不是十分靠谱,不尽不实之处,在所难免。
-----
第一部分:字音
主要是生字注音(括号内为同音字)。偶尔会顺手拈个词,顺便会复制个释义过来。有些字由此及彼,未必出自《甄嬛传》,也一并做个笔记在这里。
1. 笏(hu 护):执笏簪笔。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或为俗传误为郭子仪事)
插一句:除了神经质地会想要知道那些笏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开始到结束的使用朝代外,更好奇及有趣的是朝臣们将笔插在帽子上的笔是毛笔么?上朝记完事之后,湿嗒嗒的毛笔还要再插回帽子上么?如果不是毛笔又是什么笔?要深挖。
原文大概:甄嬛在头上簪了一朵白芙蓉。
2. 旒(liu 流):旒旌(经)。
旒:1)旌旗上的梳齿样条带装饰物。2)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原文大概:甄嬛入宫选秀,看见皇帝戴着通天冠,前垂十二旒。
3. 悫(que 却):诚实,谨慎。
原文:悫妃。
4. 缂(ke 克):缂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品。由唐至清各有不同,详见百科。
原文大概:皇帝穿着红梅色缂金玉龙青白狐皮龙袍。
5. 卺(jin 谨):合卺。
合卺:交杯酒。本用匏(同袍音)一剖为二,将两器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合卺玉杯: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非现代互挽胳膊的交杯酒,而是使酒交互共饮。另有延伸义,见百科)
原文大概:甄嬛初次侍寝,皇帝说当今皇后乃侧室扶正,不需要行合卺之礼。
-----
第二部分:词意
1. 暖阁: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类似室内小套间,可设炉取暖。(另有它解见百科)
2. 抱厦:1) 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新华字典》
2)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红楼梦》第七回:“却将 迎春 、 探春 、 惜春 三人移到 王夫人 这边房后三间抱厦内居住。”
插一句:看上去好像抱厦的意思是:有柱子而无墙的门廊;房子外墙凸出建的小间,可在廊下;正屋后面连着盖的小房子,不在廊下。没有弄明白,有待深挖。
3. 耳房:正房或厢房两侧连着的小房间。言其在门内左右如两耳然。
4. 抄手游廊:多见于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5. 掖庭:一解:古代营建皇室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同时在中央的子午线上,除建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还有帝后的寝宫,而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和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因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且通常作为嫔妃所居。唐朝时,初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一开始都先一同居住在一片名为掖庭的宫区,之后待升了级、成为较高阶的嫔妃之后再行迁岀。-维基百科
二解:宫中旁舍,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百度百科(含维基百科释义)
三解:宫中官署名。
插一句:我想狭义所指是皇帝那些位份比较低的妃嫔住的地方;广义上既含前者,也包括宫女等。宫女指宫中女子又或者指除妃嫔外专门服侍做杂役的宫女?相应以内侍设掖庭令,管理这个区域里的人事。
更多:http://wiki.cnki.com.cn/HotWord/5785374.htm
6. 椒房:亦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后亦用为后妃的代称。
7. 香片:又名熏花茶。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
8. 六安茶:又称六安瓜片,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插一句:六安作为地名读作陆安(lu an),作为茶应该也是lu安茶吧?电视剧《红楼梦》和《甄嬛传》里都是liu安茶,并且她们都喜欢说不喜欢喝六安茶。作为现在仍然还有的茶,被这样负面宣传,真是悲催。
9. 沉水香:即沉香。
10. 冰绡:薄而洁白的丝绸。
11.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 -新华字典
插一句:这种植物貌似变成了一团谜。究竟什么是杜若,各家说法皆不相同。
更多:http://wiki.cnki.com.cn/HotWord/2458954.htm
-----
第三部分:看图说话
1. 反绾(wan 挽)髻:初唐时期妇女中较流行的一种髻式。
插一句:外行怕出错,不敢配图。链接个豆瓣文:http://www.douban.com/note/101916392/
2. 累丝金凤
累丝: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其制作特点,全用金叶剪成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的小段绕成“四”形,最后以绳形金丝焊于表面。
插一句:累丝工艺相同,金凤造型自然有很多种。更多内容见《明清金银首饰》。
3. 花钿(dian 店):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中国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
开篇即生疑问(不知道看的是不是最终版)。原文所写朝代设为大周朝,既有通天冠,又有太液池,还有紫禁城,还有上林苑。上林苑和太液池唐朝以前在长安,明朝在北京设上林苑,也有太液池。紫禁城是朱棣同志迁都北京后历时14年建成(1420年),而历史上称为周的朝代有三个:夏商周的周,南北朝的北周以及武则天的武周。三周和紫禁城都不沾边,所以作者设置的朝代应该是虚构的,并不想对应历史。
以上不是重点,重点只是想多认识几个字。以下内容多数引自百科,但百科也不是十分靠谱,不尽不实之处,在所难免。
-----
第一部分:字音
主要是生字注音(括号内为同音字)。偶尔会顺手拈个词,顺便会复制个释义过来。有些字由此及彼,未必出自《甄嬛传》,也一并做个笔记在这里。
1. 笏(hu 护):执笏簪笔。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簪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红楼梦》
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或为俗传误为郭子仪事)
插一句:除了神经质地会想要知道那些笏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开始到结束的使用朝代外,更好奇及有趣的是朝臣们将笔插在帽子上的笔是毛笔么?上朝记完事之后,湿嗒嗒的毛笔还要再插回帽子上么?如果不是毛笔又是什么笔?要深挖。
原文大概:甄嬛在头上簪了一朵白芙蓉。
2. 旒(liu 流):旒旌(经)。
旒:1)旌旗上的梳齿样条带装饰物。2)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原文大概:甄嬛入宫选秀,看见皇帝戴着通天冠,前垂十二旒。
3. 悫(que 却):诚实,谨慎。
原文:悫妃。
4. 缂(ke 克):缂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工艺品。由唐至清各有不同,详见百科。
原文大概:皇帝穿着红梅色缂金玉龙青白狐皮龙袍。
5. 卺(jin 谨):合卺。
合卺:交杯酒。本用匏(同袍音)一剖为二,将两器之柄相连,以之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名为合卺。合卺玉杯: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非现代互挽胳膊的交杯酒,而是使酒交互共饮。另有延伸义,见百科)
原文大概:甄嬛初次侍寝,皇帝说当今皇后乃侧室扶正,不需要行合卺之礼。
-----
第二部分:词意
1. 暖阁:与大屋子隔开而又相通连的小房间,类似室内小套间,可设炉取暖。(另有它解见百科)
2. 抱厦:1) 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新华字典》
2) 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红楼梦》第七回:“却将 迎春 、 探春 、 惜春 三人移到 王夫人 这边房后三间抱厦内居住。”
插一句:看上去好像抱厦的意思是:有柱子而无墙的门廊;房子外墙凸出建的小间,可在廊下;正屋后面连着盖的小房子,不在廊下。没有弄明白,有待深挖。
3. 耳房:正房或厢房两侧连着的小房间。言其在门内左右如两耳然。
4. 抄手游廊:多见于四合院中,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 |
![]() |
5. 掖庭:一解:古代营建皇室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同时在中央的子午线上,除建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还有帝后的寝宫,而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和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因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且通常作为嫔妃所居。唐朝时,初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一开始都先一同居住在一片名为掖庭的宫区,之后待升了级、成为较高阶的嫔妃之后再行迁岀。-维基百科
二解:宫中旁舍,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百度百科(含维基百科释义)
三解:宫中官署名。
插一句:我想狭义所指是皇帝那些位份比较低的妃嫔住的地方;广义上既含前者,也包括宫女等。宫女指宫中女子又或者指除妃嫔外专门服侍做杂役的宫女?相应以内侍设掖庭令,管理这个区域里的人事。
更多:http://wiki.cnki.com.cn/HotWord/5785374.htm
6. 椒房:亦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后亦用为后妃的代称。
7. 香片:又名熏花茶。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
8. 六安茶:又称六安瓜片,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
插一句:六安作为地名读作陆安(lu an),作为茶应该也是lu安茶吧?电视剧《红楼梦》和《甄嬛传》里都是liu安茶,并且她们都喜欢说不喜欢喝六安茶。作为现在仍然还有的茶,被这样负面宣传,真是悲催。
9. 沉水香:即沉香。
10. 冰绡:薄而洁白的丝绸。
11.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 -新华字典
插一句:这种植物貌似变成了一团谜。究竟什么是杜若,各家说法皆不相同。
更多:http://wiki.cnki.com.cn/HotWord/2458954.htm
-----
第三部分:看图说话
1. 反绾(wan 挽)髻:初唐时期妇女中较流行的一种髻式。
插一句:外行怕出错,不敢配图。链接个豆瓣文:http://www.douban.com/note/101916392/
2. 累丝金凤
累丝: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其制作特点,全用金叶剪成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的小段绕成“四”形,最后以绳形金丝焊于表面。
![]() |
插一句:累丝工艺相同,金凤造型自然有很多种。更多内容见《明清金银首饰》。
3. 花钿(dian 店):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中国古代女子贴在两鬓、眉间或面颊上的一种花朵形的装饰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