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维生素知多少?有一种维生素叫“叶酸”
1941年科学家米切尔从菠菜里提取出一种神奇的物质,维生素B9也被称为叶酸。
至今为止,叶酸已被研究公认对孕妇极其重要,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
除孕妇外,普通人如果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在营养不良不成严重问题的国家,维生素补充剂没什么好处,但在许多地方维生素缺乏症仍然是个大问题。
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 叶酸每天的需要量为200-400µg。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特别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及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 妊娠期妇女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400-600µg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可发生叶酸缺乏。
(3)药物的影响 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叶酸的影响机制不明,可能是增加叶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约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叶酸在肠内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 先天性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患者,常在10岁左右才被诊断有些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现急性叶酸缺乏。
如何补充叶酸
天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类食品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比较多。但由于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叶酸生物利用度较低,在45%左右。合成的叶酸在数月或数年内可保持稳定,容易吸收且人体利用度高,约高出天然制品的一倍左右。
叶酸起初系从肝脏浸出液中提取,采用合成法生产。叶酸传统的合成路线是以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缩合 、还原、环合而成。此工艺流程长、收率低 、生产成本高。采用四甲氧基丙醇和对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为主要原料与三氨基嘧啶硫酸盐反应生成叶酸,总收率75%,纯度98%。
可能有人会问,补充过多的叶酸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叶酸是水溶性的维生素,一般超出成人最低需要量20倍之内也不会引起中毒。但凡超出的叶酸的量均从尿中排出。
之前所说的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那么到底是如何影响的呢?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我们再来看看叶酸在人体的代谢过程
从图中不难看出叶酸是合成人体重要物质DNA的必须因素,也证明了为什么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临床表现
(1)贫血 贫血起病隐伏,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
(1)热带口炎性腹泻(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本病病因不清楚。多见于印度东南亚、中美洲以及中东等热带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临床症状与麦胶肠病相似。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用叶酸治疗加广谱抗生素能使症状缓解及贫血纠正。缓解后应用小剂量叶酸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2)乳清酸尿症 乳清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嘧啶代谢异常的疾病。除有巨幼细胞贫血外尚有智力低下及尿中出现乳清酸结晶。患者的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的浓度并不低,用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用尿嘧啶治疗可纠正贫血。
(3)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是由于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因而不能吸收维生素B12而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似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多见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人、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南欧、亚洲及非洲人中均很少见。我国亦罕见。多数患者的血清、胃液和唾液中可检查出抗自身胃壁细胞的抗体在血清中还可检查出两种内因子(阻断及结合)抗体,故有人认为恶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贫血的发生是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些抗胃壁细胞的抗体是不明原因引起胃黏膜破坏后释放出抗原所引起。
感谢看处方用户分享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案例桑***,女,78岁今年9月份出现乏力没精神,到当地医院县医院检查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肾功能正常,即输入8个单位红细胞悬液,精神逐渐好转,生活自力,相信对大家有帮助,详情可点击——http://www.kanchufang.com/users/811416
经典案例
概况
我母亲(78岁)于今年9月份出现乏力没精神,到当地医院县医院检查,血色素46克,骨穿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肾功能正常,即输入8个单位红细胞悬液,精神逐渐好转,生活自力。又与2011.1.30出现足踝部水肿,乏力,在南方医科大学一附院就诊,血色素26克,急输血6个单位上述症状改善,又与2011.2.19再次出现乏力,急查血色素28克,即输血8个单位,症状改善。
提问
1这类贫血病人适合喝浓茶吗?
2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3治疗多久需要再复诊,复诊一般查什么项目啊?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更多:http://www.kanchufang.com/condition/index/6798
至今为止,叶酸已被研究公认对孕妇极其重要,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4倍。
除孕妇外,普通人如果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在营养不良不成严重问题的国家,维生素补充剂没什么好处,但在许多地方维生素缺乏症仍然是个大问题。
![]() |
叶酸缺乏的原因
(1)摄入不足 叶酸每天的需要量为200-400µg。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仅够4个月之需。食物中缺少新鲜蔬菜、过度烹煮或腌制均可使叶酸丢失。乙醇可干扰叶酸的代谢,酗酒者常会有叶酸缺乏小肠(特别是空肠段)炎症、肿瘤、手术切除及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均可导致叶酸的吸收不足。
(2)需要增加 妊娠期妇女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400-600µg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可发生叶酸缺乏。
(3)药物的影响 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对叶酸的影响机制不明,可能是增加叶酸的分解或抑制DNA合成。约67%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叶酸在肠内的吸收受抑制。
(4)其他 先天性缺乏5,10-甲酰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患者,常在10岁左右才被诊断有些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常可出现急性叶酸缺乏。
如何补充叶酸
天然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类食品中,尤以酵母、肝及绿叶蔬菜中含量比较多。但由于天然的叶酸极不稳定,易受阳光、加热的影响而发生氧化,所以人体真正能从食物中获得的叶酸并不多。叶酸生物利用度较低,在45%左右。合成的叶酸在数月或数年内可保持稳定,容易吸收且人体利用度高,约高出天然制品的一倍左右。
叶酸起初系从肝脏浸出液中提取,采用合成法生产。叶酸传统的合成路线是以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缩合 、还原、环合而成。此工艺流程长、收率低 、生产成本高。采用四甲氧基丙醇和对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为主要原料与三氨基嘧啶硫酸盐反应生成叶酸,总收率75%,纯度98%。
可能有人会问,补充过多的叶酸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叶酸是水溶性的维生素,一般超出成人最低需要量20倍之内也不会引起中毒。但凡超出的叶酸的量均从尿中排出。
之前所说的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那么到底是如何影响的呢?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我们再来看看叶酸在人体的代谢过程
![]() |
从图中不难看出叶酸是合成人体重要物质DNA的必须因素,也证明了为什么缺乏叶酸会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临床表现
(1)贫血 贫血起病隐伏,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
(1)热带口炎性腹泻(热带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本病病因不清楚。多见于印度东南亚、中美洲以及中东等热带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临床症状与麦胶肠病相似。血清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用叶酸治疗加广谱抗生素能使症状缓解及贫血纠正。缓解后应用小剂量叶酸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2)乳清酸尿症 乳清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嘧啶代谢异常的疾病。除有巨幼细胞贫血外尚有智力低下及尿中出现乳清酸结晶。患者的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12的浓度并不低,用叶酸或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用尿嘧啶治疗可纠正贫血。
(3)恶性贫血 恶性贫血是由于胃黏膜萎缩、胃液中缺乏内因子,因而不能吸收维生素B12而发生的巨幼细胞贫血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似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多见于北欧斯堪的那维亚人、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南欧、亚洲及非洲人中均很少见。我国亦罕见。多数患者的血清、胃液和唾液中可检查出抗自身胃壁细胞的抗体在血清中还可检查出两种内因子(阻断及结合)抗体,故有人认为恶性贫血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贫血的发生是遗传和自身免疫等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些抗胃壁细胞的抗体是不明原因引起胃黏膜破坏后释放出抗原所引起。
感谢看处方用户分享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案例桑***,女,78岁今年9月份出现乏力没精神,到当地医院县医院检查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肾功能正常,即输入8个单位红细胞悬液,精神逐渐好转,生活自力,相信对大家有帮助,详情可点击——http://www.kanchufang.com/users/811416
经典案例
![]() |
概况
我母亲(78岁)于今年9月份出现乏力没精神,到当地医院县医院检查,血色素46克,骨穿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肾功能正常,即输入8个单位红细胞悬液,精神逐渐好转,生活自力。又与2011.1.30出现足踝部水肿,乏力,在南方医科大学一附院就诊,血色素26克,急输血6个单位上述症状改善,又与2011.2.19再次出现乏力,急查血色素28克,即输血8个单位,症状改善。
![]() |
![]() |
![]() |
提问
1这类贫血病人适合喝浓茶吗?
2平常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3治疗多久需要再复诊,复诊一般查什么项目啊?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 更多:http://www.kanchufang.com/condition/index/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