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在宋江带领好汉两番攻打祝家庄而不下的同时,山东海边登州正发生着一件当真逼上梁山的冤屈事。
登州山下,住着一家猎户,“弟兄两个,哥哥唤作解珍,弟兄唤作解宝。弟兄两个都使浑铁点钢叉,有一身惊人的武艺。登州里的猎户们都让他第一。那解珍一个绰号唤作‘两头蛇’,这解宝绰号叫做‘双尾蝎’。二人父母俱亡,不曾婚娶。那哥哥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面皮,腰细膀阔。这兄弟更是利害,也有七尺以上身材,面圆身黑,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有时性起,恨不得拔树摇山,腾天倒地”。登州城外山上闹虎患,“登州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登州山上大虫。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限外不行解官,痛责枷号不恕。”谢珍谢宝两个在官中受了甘限文书,上山捕虎,等了三日,药倒了一个,却又沿山崖滚下去,掉到毛太公庄后园里。二人去讨,被毛太公派儿子毛仲义早已将大虫解上州里去了,生死抵赖,不肯认账。毛仲义又领了州里做公的来捉他二人。毛太公的女婿王正乃州里的六案孔目,因此上下勾结,处处使钱,只要将谢珍谢宝做成死罪,在牢里结果他们性命。
这是本书至此第二桩真正意义上的冤狱,第一桩乃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如今一百零八魔星上山入伙者已约半数,真正有冤被迫上梁山的,只此三人。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讲,这《水浒》并非官逼民反的起义斗争之书,乃是一部武力“黑社会”崛起的正史。好汉囊括了劫匪、强盗、小贼、恶棍、流氓、无赖,他们多半不务生理,好勇滥赌,无故欺压旁人,实则自弃于白社会,无人逼迫——这并不是说白社会就是正义的一方,这些人之所以可以横行霸道,甚至于武力黑社会之所以可以迅速地崛起,都是因为白社会自身的架构与运行存在着先天缺陷。尊卑分明的极权制不可能允许制度化监督的生成和存在,当权者的道德和自制就成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明政和廉政防线。人治社会的的腐朽,必然从白社会当权者道德的腐化堕落开始。而人治社会的道德堕落又是必然的,这与以人情关系为基本构架的社会运作法则有着莫大关联。“白社会”如此,“黑社会”亦如此,此时的赵家天下与梁山世界本质上并无区别,甚至梁山世界因为尚未养成白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的务虚空耗的政治仪礼习气而更有序和有效,区别只在于一在朝,一在野,一掌握着立法权,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而已。
之前论过,林冲上梁山乃官逼官反,也并非真正的官逼民反。此一桩也不是,实乃民逼民反。虽则勾结了官府势力,但六案孔目此处乃以毛太公的女婿示人,只是帮凶,还算不得官家的代表,此冤案的元凶仍乃毛家宗族,官府不过其背景势力而已,是其可以利用得上的资源。
作为宗族,毛家不可谓不兴旺,父子概在,亲族俱全,家居里正,外有官戚。而解珍和解宝,却是父母俱亡,不曾婚娶,门衰祚薄,人丁寥落。毛家敢明明白白赖了谢珍谢宝的大虫去,这不能不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中原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张家村李家村赵家村中,这种宗族之间的倾轧千百年来一直在持续,至今未歇。宗族越是庞大,资源的分割越是紧张,向外扩张便越发具有紧迫性,强大的宗族会排挤欺压零落的宗族。而作为宗族成员的个人和家庭,便因此获得了一份认知,那便是强大的势力可以超越公理和对错,自己只要属于强大的宗族,便不必遵守这些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法则,可以纵己欲,谋私利,而不必担后果。于是反过来,宗族对个人利益的满足,加强了宗族集团意志的力量:个人想要留在宗族内为宗族所护佑,便需要恪守宗族内部法则,使自己最大程度地泯灭个人意志而成为宗族集团的组成物。我们便看到了相互悖谬的互生关系:宗族集团向外,可以为非作歹,欺凌异己,但向内,却又宗法严厉,打骂杀伐,绝不容情。赵树理、陈忠实所写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原大地上的宗族真实。
谢珍谢宝关在牢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得待死,却不想又峰回路转。先是一个看守的小牢子,自言:“我姓乐名和,祖贯茅州人氏。先祖挈家到此,将姐姐嫁与孙提辖为妻。我自在此牢里勾当,做小牢子。人见我唱得好,都叫我做‘铁叫子’乐和。姐夫见我好武艺,也教我学了几路枪法在身。”“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乐和自言是二人的姻亲,因为乐和的姐夫孙提辖,正是谢珍谢宝二人的姑舅表哥。谢珍谢宝二人的母亲乃是孙提辖的姑妈,这是母家的亲戚。乐和一认亲,又提醒了谢珍谢宝二人,想起另一门亲戚:自己的姑妈家有个表姐,“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张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这是父家的亲戚。谁想到,更有出奇处,这个父家一支的表姐顾大嫂嫁的又是母家的表哥孙提辖孙立的弟弟孙新。这一张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网大概只有在汉民族的宗族体系里才能一见:谢珍谢宝的母亲与孙立孙新的父亲是亲兄妹(姐弟),谢珍谢宝的父亲与顾大嫂的母亲是亲兄妹(姐弟),谢珍谢宝与孙立孙新是姑舅表亲,与顾大嫂亦是姑舅表亲,孙新又娶了顾大嫂,二者成了夫妻,而孙立娶了乐和的姐姐,又孙立又与乐和有了姻亲关系,于是,乐和与谢珍谢宝便成了双重亲戚,乐和是谢珍谢宝的表哥的妻舅,也是二人的表姐的大伯的妻舅,亦可以说是二人表姐的妯娌的弟弟。三人面亦未曾见过,甚至不如邻居朋友来得亲近,如人所常言“八竿子打不着”者,这层宗族关系却实实在在成为一种纽带,将个体在集团中精确定位。因此,乐和十分看重这一宗族关系,坚执将营救谢珍谢宝当做不容推辞的责任。
再说母大虫。既有这个名号,自然不是娇弱态的女流,又如母夜叉孙二娘一般,是个除了性别之外从里到外都如假包换的好汉。嫁个丈夫,本事自然是要高强些的的才中意,却也到底还是输与她——顾大嫂有这一身本事,三二十人近她不得,虎背熊腰的外貌怕不难推测,泼悍好勇的性格恐也不算妄言。家里又杀牛开赌,整日混迹于血腥腌臜男人队里自然也可以想见。这不是个女人,实在是个好汉。既是个好汉,生儿育女照拂家务自然不是分内之事,孙新娶她则更像是好汉的联盟,她既是女性,在先天上就有了做好汉的缺陷,要得到孙新的认同和接受,倒还真需要胜于他的本事。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悍妇懦夫会成为常见的配合的原因了。
谢珍谢宝与表姐顾大嫂关系最好,便央乐和送个信给顾大嫂,来救他二人。乐和到了顾大嫂家,顾大嫂与乐和的姐姐是妯娌,彼此自然见过,但这却是第一次见到乐和,足知大伯的妻舅这等亲戚原不是什么上门走动的近亲。顾大嫂听闻二人遭难,叫苦不迭,立即寻回丈夫,“原来这孙新,祖贯是琼州人氏,军官子孙,因调来登州驻扎,弟兄就此为家。孙新生得身长力壮,全学得他哥哥的本事,使得几路好鞭枪。因此人多把他弟兄两个比尉迟恭,叫他做‘小尉迟’”。商量过后,孙新决计劫牢救二人出来,但人手须加,“若不得我那哥哥和这两个人时,行不得这件事。”那两个人,“便是那叔侄两个最好赌的邹渊、邹润,如今见在登云山台峪里聚众打劫。”二人和孙新关系最好,一呼即即至,“那个为头的姓邹名渊,原是莱州人氏,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第二个好汉,名唤邹润,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身材长大,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往常但和人争闹,性起来,一头撞去。忽然一日,一头撞折了涧边一株松树,看得人都惊呆了,因此都唤他做‘独角龙’。”这二人天生就是混黑社会的,闲汉出身,自小好赌,长大了占山为王,聚众打劫,膂力过人,脾气凶暴。只是觉得施公混沌,说那邹渊“性气高强,不肯容人”,却居然又“忠良慷慨”?想来,若非要将此二种特质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不肯容人”,说的是脾气,急躁褊狭;“忠良慷慨”,说的则是另外的层面。“忠良”者,“忠”为实,良为虚,说的是他但遇知己,定不问对错,只死力向前;“慷慨”者,说的是待物,好赌者未有不挥霍钱财的,此慷慨之实义也。这些品质在施公看来,居然都是优点,连金公也赞“写出好汉”,足见我们传统价值观的不问对错、只辨忠奸的本质。
这叔侄二人一口应允劫牢之事,并赠送退路一条:“如今梁山泊十分兴旺,宋公明大肯招贤纳士。他手下见有我的三个相识在彼,一个是锦豹子杨林,一个是火眼狻猊邓飞,一个是石将军石勇,都在那里入伙了多时。我们救了你两个兄弟,都一发上梁山泊,投奔入伙去如何?”顾大嫂便道:“最好。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枪戳死他!”——这倒确是逼上梁山,不过全跟官逼民反不相干,顾大嫂一条长枪,戳的不是贪官恶道,而是集团内胆敢忤逆集团意志的异己。
劫牢之后,自会有官军追捕,孙新亦自有退路:“我的亲哥哥见做本州兵马提辖。如今登州只有他一个了得,几番草寇临城,都是他杀散了,到处闻名。”若得孙立相帮,自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但孙立虽则了得,功名却全在杀散草寇上,这是个在白社会颇有威势的军官,岂肯劫牢上梁山做草寇?孙新也明白这一点,便使出骗计:令顾大嫂装病,引孙立带着乐大娘子来探望,那孙立“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络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绰号‘病尉迟’。射得硬弓,骑得劣马,使一管长枪,腕上悬一条虎眼竹节钢鞭,海边人见了望风便跌”。孙立入得孙新家门,顾大嫂便将欲劫牢上山的实情相告,并说“恐明日事发,先负累伯伯,因此我只推患病,请伯伯姆姆到此,说个长便。若是伯伯不肯去时,我们自去上梁山泊去了。如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的倒没事,见在的吃官司!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伯伯尊意若何?”孙立果然答道:“我却是登州的军官,怎地敢做这等事?”顾大嫂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今日便和伯伯并个你死我活!”“顾大嫂身边便掣出两把刀来,邹渊、邹润各拔出短刀在手。”
孙新为了自己妻子的表弟肯抛家舍业,上山落草,可谓“忠”者,却又为此蒙骗威逼自己的亲哥哥断送事业前程入伙,可谓“不忠”,二者的矛盾是如何统一起来的?有几处当留意的地方,一,孙立与孙新为亲兄弟,孙立为长,孙新为幼,二人是军官子孙,显然长子孙立承袭了家业官爵,而孙新则落魄,变成杀牛放赌的社会底层执业者,这是第一重动因,宗族利益的分配不均,造成宗族的自我分裂,孙立孙新已经分裂成两个阶层的不同身份存在,这种隔膜单凭血缘关系是难以弥合的。二,不可忽略的是,就武功和能力,看起来孙立也要胜孙新一筹,这就说明长子承业的先天优势之外,孙立个人的能力也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而孙新则全无长处,连武功都是孙立教授,这是先天的差异,使二人注定不能走上相同的人生道路,虽然为亲兄弟,却无法意气相投,这就造成了“忠”性的浅薄;三,孙新娶了个武功胜过自己的好汉做老婆,自然壮大了自己的声势,但也必然造成了自己决策权的被削弱,母大虫顾大嫂在这个家庭集团里显然是有话语权的,先前已经要乱枪戳死对上山之事持不同意见的同伙,此处又拔出两把大刀,欲以武力逼迫自己的伯伯顺从,孙新倒成了个如先前扈三娘一样的无声的存在,这就说明,计策虽然是孙新设下的,但决定权已经转移到了顾大嫂手中,这更是宗族倾向的转移,顾大嫂与谢珍谢宝是有着血缘的亲族,但与孙立却只有姻亲关系,孙新作为新家庭(亦即顾大嫂)的从属成员,亲疏就此决定,孙新便与孙立分化成为彼此疏离的两个宗族的成员,失去了宗族的联系,血缘关系便轻易地被超越了。
这母大虫,也真是蛮横不讲理,说起“如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的倒没事,见在的便吃官司”,虽是实话,——白社会的纲领混乱、管理不力、缺乏监督,谋反跃出白社会界限的犯法者无人追究,只有驯顺服管的人民承受责难和惩罚;但是把孙立将要蒙难的责任尽数推给白社会,未免太强词夺理了些。天下虽无分晓,倒也还没有到了“见在的”也不吃官司的地步,犯罪之事还是有人要管的,孙立将来吃官司,也一定是因为如今孙新一伙谋反的行径牵连所致,所以,若不想孙立受牵连,就需顾大嫂与孙新一伙敢作敢当,犯事之后不能一走了之。可他们不但要走,还要指责受他们牵连的孙立不肯同走吃了官司是活该。真是强盗嘴脸。又想到另一层,谢珍谢宝蒙冤受难,不过因为毛太公倚仗了自己女婿六案孔目的官权,而孙立做的是登州兵马提辖,虽则宋朝轻武重文,两政不通,但毕竟官大路广,孙新等人如何不考虑一下通过孙立的白社会关系救谢珍谢宝出来,而偏要劫牢落草为寇?这虽然有二人宗族分裂造成疏离之因,但只怕更是施公为梁山大开后门,强拼硬凑之故,造成人物智商低下,情节过渡生硬,让人读来不顺。
孙新被孙立一伙逼住,性命堪忧,只得随顺,跟了他们去劫牢,杀了六案孔目王正和一伙的节级包吉,救出谢珍谢宝,送了各自家眷先行,又去屠灭了毛太公、毛仲义并一门老小,搜劫了家私钱财,一把火将庄院夷为平地,然后奔梁山而去。这比林冲上山痛快些,仇人一个不留,报仇解恨而去,可谓扬长。但上山途中,“于路庄户人家又夺得三五匹好马”,便有些强盗行径了,不是蒙冤者所为。看官需记,这孙新,乃是被自己亲兄弟刀剑相逼方上梁山者。
下到梁山联络站石勇酒店里,好汉们相见了,邹渊问起杨林邓飞二人,石勇便说起宋江两打祝家庄不下,杨林邓飞皆被敌人捉去,祝家庄三子兼教师栾廷玉好不豪杰的情况,孙立便道:“栾廷玉和我是一个师父教的武艺。我学的枪刀,他也知道。他学的武艺,我也尽知。我们今日只做登州对调来郓州守把经过,来此相望,他必然出来迎接。我们进身入去,里应外合,必成大事。”孙立刚刚遭遇血亲兄弟的欺骗逼迫,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天上人间的大逆转,他倒也随运顺命,立即进入角色,将自己于白社会的种种根基人脉尽皆断绝,不独如此,还要去欺骗、陷害自己从前的同门师兄了!盖其虽出身白社会的显赫阶层,但品性上却有着天生的好汉气概,早晚会显露出来的,魔星转世,可谓天命。转而再想到祝家庄三子如此豪杰,凭实力不见得输与梁山一伙,却最终惨败于对党朋的信任,君子小人孰此孰彼,不可谓不昭昭然。
登州山下,住着一家猎户,“弟兄两个,哥哥唤作解珍,弟兄唤作解宝。弟兄两个都使浑铁点钢叉,有一身惊人的武艺。登州里的猎户们都让他第一。那解珍一个绰号唤作‘两头蛇’,这解宝绰号叫做‘双尾蝎’。二人父母俱亡,不曾婚娶。那哥哥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面皮,腰细膀阔。这兄弟更是利害,也有七尺以上身材,面圆身黑,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有时性起,恨不得拔树摇山,腾天倒地”。登州城外山上闹虎患,“登州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登州山上大虫。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限外不行解官,痛责枷号不恕。”谢珍谢宝两个在官中受了甘限文书,上山捕虎,等了三日,药倒了一个,却又沿山崖滚下去,掉到毛太公庄后园里。二人去讨,被毛太公派儿子毛仲义早已将大虫解上州里去了,生死抵赖,不肯认账。毛仲义又领了州里做公的来捉他二人。毛太公的女婿王正乃州里的六案孔目,因此上下勾结,处处使钱,只要将谢珍谢宝做成死罪,在牢里结果他们性命。
这是本书至此第二桩真正意义上的冤狱,第一桩乃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如今一百零八魔星上山入伙者已约半数,真正有冤被迫上梁山的,只此三人。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讲,这《水浒》并非官逼民反的起义斗争之书,乃是一部武力“黑社会”崛起的正史。好汉囊括了劫匪、强盗、小贼、恶棍、流氓、无赖,他们多半不务生理,好勇滥赌,无故欺压旁人,实则自弃于白社会,无人逼迫——这并不是说白社会就是正义的一方,这些人之所以可以横行霸道,甚至于武力黑社会之所以可以迅速地崛起,都是因为白社会自身的架构与运行存在着先天缺陷。尊卑分明的极权制不可能允许制度化监督的生成和存在,当权者的道德和自制就成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明政和廉政防线。人治社会的的腐朽,必然从白社会当权者道德的腐化堕落开始。而人治社会的道德堕落又是必然的,这与以人情关系为基本构架的社会运作法则有着莫大关联。“白社会”如此,“黑社会”亦如此,此时的赵家天下与梁山世界本质上并无区别,甚至梁山世界因为尚未养成白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的务虚空耗的政治仪礼习气而更有序和有效,区别只在于一在朝,一在野,一掌握着立法权,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而已。
之前论过,林冲上梁山乃官逼官反,也并非真正的官逼民反。此一桩也不是,实乃民逼民反。虽则勾结了官府势力,但六案孔目此处乃以毛太公的女婿示人,只是帮凶,还算不得官家的代表,此冤案的元凶仍乃毛家宗族,官府不过其背景势力而已,是其可以利用得上的资源。
作为宗族,毛家不可谓不兴旺,父子概在,亲族俱全,家居里正,外有官戚。而解珍和解宝,却是父母俱亡,不曾婚娶,门衰祚薄,人丁寥落。毛家敢明明白白赖了谢珍谢宝的大虫去,这不能不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中原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张家村李家村赵家村中,这种宗族之间的倾轧千百年来一直在持续,至今未歇。宗族越是庞大,资源的分割越是紧张,向外扩张便越发具有紧迫性,强大的宗族会排挤欺压零落的宗族。而作为宗族成员的个人和家庭,便因此获得了一份认知,那便是强大的势力可以超越公理和对错,自己只要属于强大的宗族,便不必遵守这些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法则,可以纵己欲,谋私利,而不必担后果。于是反过来,宗族对个人利益的满足,加强了宗族集团意志的力量:个人想要留在宗族内为宗族所护佑,便需要恪守宗族内部法则,使自己最大程度地泯灭个人意志而成为宗族集团的组成物。我们便看到了相互悖谬的互生关系:宗族集团向外,可以为非作歹,欺凌异己,但向内,却又宗法严厉,打骂杀伐,绝不容情。赵树理、陈忠实所写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原大地上的宗族真实。
谢珍谢宝关在牢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得待死,却不想又峰回路转。先是一个看守的小牢子,自言:“我姓乐名和,祖贯茅州人氏。先祖挈家到此,将姐姐嫁与孙提辖为妻。我自在此牢里勾当,做小牢子。人见我唱得好,都叫我做‘铁叫子’乐和。姐夫见我好武艺,也教我学了几路枪法在身。”“原来这乐和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诸般乐品学着便会,作事道头知尾,说起枪棒武艺,如糖似蜜价爱。”乐和自言是二人的姻亲,因为乐和的姐夫孙提辖,正是谢珍谢宝二人的姑舅表哥。谢珍谢宝二人的母亲乃是孙提辖的姑妈,这是母家的亲戚。乐和一认亲,又提醒了谢珍谢宝二人,想起另一门亲戚:自己的姑妈家有个表姐,“叫做‘母大虫’顾大嫂,开张酒店,家里又杀牛开赌。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这是父家的亲戚。谁想到,更有出奇处,这个父家一支的表姐顾大嫂嫁的又是母家的表哥孙提辖孙立的弟弟孙新。这一张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网大概只有在汉民族的宗族体系里才能一见:谢珍谢宝的母亲与孙立孙新的父亲是亲兄妹(姐弟),谢珍谢宝的父亲与顾大嫂的母亲是亲兄妹(姐弟),谢珍谢宝与孙立孙新是姑舅表亲,与顾大嫂亦是姑舅表亲,孙新又娶了顾大嫂,二者成了夫妻,而孙立娶了乐和的姐姐,又孙立又与乐和有了姻亲关系,于是,乐和与谢珍谢宝便成了双重亲戚,乐和是谢珍谢宝的表哥的妻舅,也是二人的表姐的大伯的妻舅,亦可以说是二人表姐的妯娌的弟弟。三人面亦未曾见过,甚至不如邻居朋友来得亲近,如人所常言“八竿子打不着”者,这层宗族关系却实实在在成为一种纽带,将个体在集团中精确定位。因此,乐和十分看重这一宗族关系,坚执将营救谢珍谢宝当做不容推辞的责任。
再说母大虫。既有这个名号,自然不是娇弱态的女流,又如母夜叉孙二娘一般,是个除了性别之外从里到外都如假包换的好汉。嫁个丈夫,本事自然是要高强些的的才中意,却也到底还是输与她——顾大嫂有这一身本事,三二十人近她不得,虎背熊腰的外貌怕不难推测,泼悍好勇的性格恐也不算妄言。家里又杀牛开赌,整日混迹于血腥腌臜男人队里自然也可以想见。这不是个女人,实在是个好汉。既是个好汉,生儿育女照拂家务自然不是分内之事,孙新娶她则更像是好汉的联盟,她既是女性,在先天上就有了做好汉的缺陷,要得到孙新的认同和接受,倒还真需要胜于他的本事。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悍妇懦夫会成为常见的配合的原因了。
谢珍谢宝与表姐顾大嫂关系最好,便央乐和送个信给顾大嫂,来救他二人。乐和到了顾大嫂家,顾大嫂与乐和的姐姐是妯娌,彼此自然见过,但这却是第一次见到乐和,足知大伯的妻舅这等亲戚原不是什么上门走动的近亲。顾大嫂听闻二人遭难,叫苦不迭,立即寻回丈夫,“原来这孙新,祖贯是琼州人氏,军官子孙,因调来登州驻扎,弟兄就此为家。孙新生得身长力壮,全学得他哥哥的本事,使得几路好鞭枪。因此人多把他弟兄两个比尉迟恭,叫他做‘小尉迟’”。商量过后,孙新决计劫牢救二人出来,但人手须加,“若不得我那哥哥和这两个人时,行不得这件事。”那两个人,“便是那叔侄两个最好赌的邹渊、邹润,如今见在登云山台峪里聚众打劫。”二人和孙新关系最好,一呼即即至,“那个为头的姓邹名渊,原是莱州人氏,自小最好赌钱,闲汉出身,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艺,性气高强,不肯容人,江湖上唤他绰号‘出林龙’。第二个好汉,名唤邹润,是他侄儿,年纪与叔叔仿佛,二人争差不多,身材长大,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往常但和人争闹,性起来,一头撞去。忽然一日,一头撞折了涧边一株松树,看得人都惊呆了,因此都唤他做‘独角龙’。”这二人天生就是混黑社会的,闲汉出身,自小好赌,长大了占山为王,聚众打劫,膂力过人,脾气凶暴。只是觉得施公混沌,说那邹渊“性气高强,不肯容人”,却居然又“忠良慷慨”?想来,若非要将此二种特质集合在一个人身上,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不肯容人”,说的是脾气,急躁褊狭;“忠良慷慨”,说的则是另外的层面。“忠良”者,“忠”为实,良为虚,说的是他但遇知己,定不问对错,只死力向前;“慷慨”者,说的是待物,好赌者未有不挥霍钱财的,此慷慨之实义也。这些品质在施公看来,居然都是优点,连金公也赞“写出好汉”,足见我们传统价值观的不问对错、只辨忠奸的本质。
这叔侄二人一口应允劫牢之事,并赠送退路一条:“如今梁山泊十分兴旺,宋公明大肯招贤纳士。他手下见有我的三个相识在彼,一个是锦豹子杨林,一个是火眼狻猊邓飞,一个是石将军石勇,都在那里入伙了多时。我们救了你两个兄弟,都一发上梁山泊,投奔入伙去如何?”顾大嫂便道:“最好。有一个不去的,我便乱枪戳死他!”——这倒确是逼上梁山,不过全跟官逼民反不相干,顾大嫂一条长枪,戳的不是贪官恶道,而是集团内胆敢忤逆集团意志的异己。
劫牢之后,自会有官军追捕,孙新亦自有退路:“我的亲哥哥见做本州兵马提辖。如今登州只有他一个了得,几番草寇临城,都是他杀散了,到处闻名。”若得孙立相帮,自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但孙立虽则了得,功名却全在杀散草寇上,这是个在白社会颇有威势的军官,岂肯劫牢上梁山做草寇?孙新也明白这一点,便使出骗计:令顾大嫂装病,引孙立带着乐大娘子来探望,那孙立“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络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绰号‘病尉迟’。射得硬弓,骑得劣马,使一管长枪,腕上悬一条虎眼竹节钢鞭,海边人见了望风便跌”。孙立入得孙新家门,顾大嫂便将欲劫牢上山的实情相告,并说“恐明日事发,先负累伯伯,因此我只推患病,请伯伯姆姆到此,说个长便。若是伯伯不肯去时,我们自去上梁山泊去了。如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的倒没事,见在的吃官司!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伯伯尊意若何?”孙立果然答道:“我却是登州的军官,怎地敢做这等事?”顾大嫂道:“既是伯伯不肯,我今日便和伯伯并个你死我活!”“顾大嫂身边便掣出两把刀来,邹渊、邹润各拔出短刀在手。”
孙新为了自己妻子的表弟肯抛家舍业,上山落草,可谓“忠”者,却又为此蒙骗威逼自己的亲哥哥断送事业前程入伙,可谓“不忠”,二者的矛盾是如何统一起来的?有几处当留意的地方,一,孙立与孙新为亲兄弟,孙立为长,孙新为幼,二人是军官子孙,显然长子孙立承袭了家业官爵,而孙新则落魄,变成杀牛放赌的社会底层执业者,这是第一重动因,宗族利益的分配不均,造成宗族的自我分裂,孙立孙新已经分裂成两个阶层的不同身份存在,这种隔膜单凭血缘关系是难以弥合的。二,不可忽略的是,就武功和能力,看起来孙立也要胜孙新一筹,这就说明长子承业的先天优势之外,孙立个人的能力也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而孙新则全无长处,连武功都是孙立教授,这是先天的差异,使二人注定不能走上相同的人生道路,虽然为亲兄弟,却无法意气相投,这就造成了“忠”性的浅薄;三,孙新娶了个武功胜过自己的好汉做老婆,自然壮大了自己的声势,但也必然造成了自己决策权的被削弱,母大虫顾大嫂在这个家庭集团里显然是有话语权的,先前已经要乱枪戳死对上山之事持不同意见的同伙,此处又拔出两把大刀,欲以武力逼迫自己的伯伯顺从,孙新倒成了个如先前扈三娘一样的无声的存在,这就说明,计策虽然是孙新设下的,但决定权已经转移到了顾大嫂手中,这更是宗族倾向的转移,顾大嫂与谢珍谢宝是有着血缘的亲族,但与孙立却只有姻亲关系,孙新作为新家庭(亦即顾大嫂)的从属成员,亲疏就此决定,孙新便与孙立分化成为彼此疏离的两个宗族的成员,失去了宗族的联系,血缘关系便轻易地被超越了。
这母大虫,也真是蛮横不讲理,说起“如今天下有甚分晓,走了的倒没事,见在的便吃官司”,虽是实话,——白社会的纲领混乱、管理不力、缺乏监督,谋反跃出白社会界限的犯法者无人追究,只有驯顺服管的人民承受责难和惩罚;但是把孙立将要蒙难的责任尽数推给白社会,未免太强词夺理了些。天下虽无分晓,倒也还没有到了“见在的”也不吃官司的地步,犯罪之事还是有人要管的,孙立将来吃官司,也一定是因为如今孙新一伙谋反的行径牵连所致,所以,若不想孙立受牵连,就需顾大嫂与孙新一伙敢作敢当,犯事之后不能一走了之。可他们不但要走,还要指责受他们牵连的孙立不肯同走吃了官司是活该。真是强盗嘴脸。又想到另一层,谢珍谢宝蒙冤受难,不过因为毛太公倚仗了自己女婿六案孔目的官权,而孙立做的是登州兵马提辖,虽则宋朝轻武重文,两政不通,但毕竟官大路广,孙新等人如何不考虑一下通过孙立的白社会关系救谢珍谢宝出来,而偏要劫牢落草为寇?这虽然有二人宗族分裂造成疏离之因,但只怕更是施公为梁山大开后门,强拼硬凑之故,造成人物智商低下,情节过渡生硬,让人读来不顺。
孙新被孙立一伙逼住,性命堪忧,只得随顺,跟了他们去劫牢,杀了六案孔目王正和一伙的节级包吉,救出谢珍谢宝,送了各自家眷先行,又去屠灭了毛太公、毛仲义并一门老小,搜劫了家私钱财,一把火将庄院夷为平地,然后奔梁山而去。这比林冲上山痛快些,仇人一个不留,报仇解恨而去,可谓扬长。但上山途中,“于路庄户人家又夺得三五匹好马”,便有些强盗行径了,不是蒙冤者所为。看官需记,这孙新,乃是被自己亲兄弟刀剑相逼方上梁山者。
下到梁山联络站石勇酒店里,好汉们相见了,邹渊问起杨林邓飞二人,石勇便说起宋江两打祝家庄不下,杨林邓飞皆被敌人捉去,祝家庄三子兼教师栾廷玉好不豪杰的情况,孙立便道:“栾廷玉和我是一个师父教的武艺。我学的枪刀,他也知道。他学的武艺,我也尽知。我们今日只做登州对调来郓州守把经过,来此相望,他必然出来迎接。我们进身入去,里应外合,必成大事。”孙立刚刚遭遇血亲兄弟的欺骗逼迫,使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天上人间的大逆转,他倒也随运顺命,立即进入角色,将自己于白社会的种种根基人脉尽皆断绝,不独如此,还要去欺骗、陷害自己从前的同门师兄了!盖其虽出身白社会的显赫阶层,但品性上却有着天生的好汉气概,早晚会显露出来的,魔星转世,可谓天命。转而再想到祝家庄三子如此豪杰,凭实力不见得输与梁山一伙,却最终惨败于对党朋的信任,君子小人孰此孰彼,不可谓不昭昭然。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