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学姐”是一个比“学长”复杂得多的名词,因为“学妹”们总是想得比较多。这件事情里没有谁是无辜的,学姐曾是学妹,长大后,学妹又成了学姐。只能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刚进入大学,你跟大部分怀着八成锻炼自己,两成追名逐利的新生一样,拿着一张两寸彩照,排了一早上队,光荣地加入了学生会。传说中,大学是自由的天堂,有无数的业余时间,上了大学就得加入学生会,学生会里有好事。
大一。你认识了第一位学姐,当时的部长。她是很利落的女生,老师交待的任务从不拖延,管理你们也是刚柔有度。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八厘米的高跟鞋“当当当”叩击地板的声音,和妆容精致拎着包指挥你们的威严气度。你对“学姐”这个词最初的认识和“高跟鞋”“化妆”绑在了一起,并觉得她们必定个个都是成熟稳重,无所不能。
绝对盲目。新生可能会说学姐的坏话,但很少有人会怀疑学姐说的话。
第二位学姐经由部长介绍。那天的工作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挑节目。你们说了不算,看老师摇头就赶紧画个叉。一个歌舞类节目开始了,歌唱得好,伴舞也不错。这时部长在一旁幽幽地说,看见没,这人仗着自己是……连着三年都找大一新生伴舞,欺负她们……画叉画叉,这个节目真是血腥暴力。在没有经过大脑辨析的情况下,你对学姐的二次认识是假公济私,仗势欺人。
这中间肯定出现过不同于这两种认识的学姐,但距离感让你无从判断,学姐变成了统一的规格。你觉得大二的学姐像老师,大三的学姐是师太,大四的学姐!肯定很老吧!而你自己,青春无敌,活力四射。
这时候的你喜欢别人问你多大了。18!你回答得总是那么响亮。如果说,面对全新的人生你因未知而感到迷茫的话,那年龄绝对是刻意不炫耀的炫耀。
大二。新生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把你从原来的位置上顶了下来,你判断清楚后没有继续学生会的工作。开始有人在路上叫你学姐,你先是一愣旋儿亲切问好,但也会走着走着快步向前热情招呼:学姐。这时候,你有刚刚当上学姐的自豪,也有叫别人学姐的快乐,你在日记里写下:今天,我终于长大了。
看一场话剧,旁边的小姑娘不时失声惊呼,不时问你刚刚那演员在说啥,你有些不耐烦,可还是一一做了解释,她夸奖你听力真好,你笑笑,心想:都看过两遍了。散场时她跟你自我介绍,希望以后常联系。你也友好地介绍了自己。学妹惊呼:你大二!看着一点也不像,对不起,对不起。你知道是你不符合对方心目中学姐的形象,你跟她们部长打扮得不太一样,你也没有机会在工作场合表现得大方得体。
回到宿舍,舍友笑呵呵地说,今天有小干事跟我打听你呢。你看着眼前这个没事就爱傻笑的姑娘,回想起了前部长以及大一一整年的生活。你意识到,部长那时候也只是个19岁的姑娘,也会像你现在一样时而迷茫,失落,难过,忧伤。你看看舍友的球鞋打趣,学姐也穿球鞋呀。大家哄笑作一团。
这时候你对学姐的认识是,原来是这样。
大三。前部长约你去唱歌,你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寒暄。即将毕业的学姐面对前途有些犹豫,她聊着自己的近况,你在一旁认真帮忙分析,歌没怎么唱光扯着嗓子说话了。快结束的时候学姐贴近你的耳朵大声说,工作还是考研早作准备,要好好努力。你转身抱抱她,说,知道了。
回到宿舍,一宿的卧谈。大家憧憬着未来,思量着现在,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十年以后谁负责开着私人飞机来接大家,谁负责超豪华的下午茶,谁负责提供定期聚会的窝点……没边的事,说得跟真的一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学姐都这么晚了,你们能不能小声点。大家瞬间装聋作哑,装着装着真睡着了,梦里你都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大三,你对学姐的印象是,原来没老得走不动,原来还是可以剪齐刘海,原来少女情怀一点没减。毛美说,为什么看了《让子弹飞》以后,大家没事就念叨,那年我也十七岁,她也十七岁。你白了她一眼说,不知道!
大四。摧枯拉朽过去了的大四,好像都在忙着实习、考研、面试、签约、毕业、分手,没人去想自己已经是大学里老到头的人了,你们脚步匆匆,你们满脸忧伤。时间过得真快,你一遍遍感叹。每一个四年都像是一次重复,重复的误会,重复的美好,重复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大学像一个口味刁钻的吃手,专挑精华的部分。
你开始有那么多的感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大学,关于自己。
亲爱的学妹,你在走着我以前走过的路,而以后的路过了一个节点就不再相同,我无法让你感受这样的过程里我所感受到的,这像一个谜语,和斯芬克斯讲的一样神奇。
亲爱的学姐,你一定早知道了学妹们奇奇怪怪的想法,就像现在的我回想起曾今的自己一样,所以你笑笑表示原谅。现在我知道了谜语的答案,可是你大概都忘了这样的故事,而忘记也是以后我要走的路。
又是一年毕业季。快快快站好,大家一起喊——田七!
又是一届新生。她们肯定觉得大学校园像迷宫一样复杂。
而关于学姐,新一轮的当局者迷也开始了。
“学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我的答案是:美好。
刚进入大学,你跟大部分怀着八成锻炼自己,两成追名逐利的新生一样,拿着一张两寸彩照,排了一早上队,光荣地加入了学生会。传说中,大学是自由的天堂,有无数的业余时间,上了大学就得加入学生会,学生会里有好事。
大一。你认识了第一位学姐,当时的部长。她是很利落的女生,老师交待的任务从不拖延,管理你们也是刚柔有度。但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八厘米的高跟鞋“当当当”叩击地板的声音,和妆容精致拎着包指挥你们的威严气度。你对“学姐”这个词最初的认识和“高跟鞋”“化妆”绑在了一起,并觉得她们必定个个都是成熟稳重,无所不能。
绝对盲目。新生可能会说学姐的坏话,但很少有人会怀疑学姐说的话。
第二位学姐经由部长介绍。那天的工作是带着批判的眼光挑节目。你们说了不算,看老师摇头就赶紧画个叉。一个歌舞类节目开始了,歌唱得好,伴舞也不错。这时部长在一旁幽幽地说,看见没,这人仗着自己是……连着三年都找大一新生伴舞,欺负她们……画叉画叉,这个节目真是血腥暴力。在没有经过大脑辨析的情况下,你对学姐的二次认识是假公济私,仗势欺人。
这中间肯定出现过不同于这两种认识的学姐,但距离感让你无从判断,学姐变成了统一的规格。你觉得大二的学姐像老师,大三的学姐是师太,大四的学姐!肯定很老吧!而你自己,青春无敌,活力四射。
这时候的你喜欢别人问你多大了。18!你回答得总是那么响亮。如果说,面对全新的人生你因未知而感到迷茫的话,那年龄绝对是刻意不炫耀的炫耀。
大二。新生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把你从原来的位置上顶了下来,你判断清楚后没有继续学生会的工作。开始有人在路上叫你学姐,你先是一愣旋儿亲切问好,但也会走着走着快步向前热情招呼:学姐。这时候,你有刚刚当上学姐的自豪,也有叫别人学姐的快乐,你在日记里写下:今天,我终于长大了。
看一场话剧,旁边的小姑娘不时失声惊呼,不时问你刚刚那演员在说啥,你有些不耐烦,可还是一一做了解释,她夸奖你听力真好,你笑笑,心想:都看过两遍了。散场时她跟你自我介绍,希望以后常联系。你也友好地介绍了自己。学妹惊呼:你大二!看着一点也不像,对不起,对不起。你知道是你不符合对方心目中学姐的形象,你跟她们部长打扮得不太一样,你也没有机会在工作场合表现得大方得体。
回到宿舍,舍友笑呵呵地说,今天有小干事跟我打听你呢。你看着眼前这个没事就爱傻笑的姑娘,回想起了前部长以及大一一整年的生活。你意识到,部长那时候也只是个19岁的姑娘,也会像你现在一样时而迷茫,失落,难过,忧伤。你看看舍友的球鞋打趣,学姐也穿球鞋呀。大家哄笑作一团。
这时候你对学姐的认识是,原来是这样。
大三。前部长约你去唱歌,你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寒暄。即将毕业的学姐面对前途有些犹豫,她聊着自己的近况,你在一旁认真帮忙分析,歌没怎么唱光扯着嗓子说话了。快结束的时候学姐贴近你的耳朵大声说,工作还是考研早作准备,要好好努力。你转身抱抱她,说,知道了。
回到宿舍,一宿的卧谈。大家憧憬着未来,思量着现在,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十年以后谁负责开着私人飞机来接大家,谁负责超豪华的下午茶,谁负责提供定期聚会的窝点……没边的事,说得跟真的一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学姐都这么晚了,你们能不能小声点。大家瞬间装聋作哑,装着装着真睡着了,梦里你都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大三,你对学姐的印象是,原来没老得走不动,原来还是可以剪齐刘海,原来少女情怀一点没减。毛美说,为什么看了《让子弹飞》以后,大家没事就念叨,那年我也十七岁,她也十七岁。你白了她一眼说,不知道!
大四。摧枯拉朽过去了的大四,好像都在忙着实习、考研、面试、签约、毕业、分手,没人去想自己已经是大学里老到头的人了,你们脚步匆匆,你们满脸忧伤。时间过得真快,你一遍遍感叹。每一个四年都像是一次重复,重复的误会,重复的美好,重复的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大学像一个口味刁钻的吃手,专挑精华的部分。
你开始有那么多的感慨,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大学,关于自己。
亲爱的学妹,你在走着我以前走过的路,而以后的路过了一个节点就不再相同,我无法让你感受这样的过程里我所感受到的,这像一个谜语,和斯芬克斯讲的一样神奇。
亲爱的学姐,你一定早知道了学妹们奇奇怪怪的想法,就像现在的我回想起曾今的自己一样,所以你笑笑表示原谅。现在我知道了谜语的答案,可是你大概都忘了这样的故事,而忘记也是以后我要走的路。
又是一年毕业季。快快快站好,大家一起喊——田七!
又是一届新生。她们肯定觉得大学校园像迷宫一样复杂。
而关于学姐,新一轮的当局者迷也开始了。
“学姐,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我的答案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