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亲疏和事物认识
写下这个标题我才想起到这是某年高考作文的题目,也是从智子疑邻的故事发散出来的。去年在家的某一天,老爸让我看中央电视台,说是有个人说话特别有道理,我一看原来是毕淑敏。她讲的内容让我有一种高考作文滚动着铺面而来的感觉,但仔细听听,她讲的是不给人生留遗憾。其实人生的大多数道理,我们在17岁那年都已经在作文里写下来了,只不过要真正体会,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
前段时间我以前很敬重的一个老师出了事情,由于私人事务被突然曝光在众人面前而严重影响了工作。我听说消息的时候非常震惊,继而想到自己与老师也没有那么熟,私人生活并不了解。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生活方面,给学生,并且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学生争取了非常多的福利,像改善住房,提高工资等等;教学方面,组织了很多研讨班,让无数接触不到很前沿和高端研究的学生开阔了眼界;科研方面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撇开私德不谈,这绝对是一个好老师。
遗憾的是想让大众或者领导将私德与工作能力分开实在是太难了,这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并且显而易见的,一眼可以看过去背后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很多人会说这年头谁身上没有点毛病,就看有没有人整你,所以他就是倒霉。这点我不认同,如果足够爱惜羽毛,很多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没有痛脚。不认同归不认同,我仍然认为,要把工作和私事分开。
我突然想到过去在别人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我内心对主人公都是有很强烈的看法的。认为虽然应该公事和私事分开,这些私事上的阴影,总让我觉得对当事人敬重不起来。而一旦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认识的人身上,情感上,我首先替他不值,然后遗憾并惋惜对他事业上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感情亲疏影响了我对事物的认识。
我一直尝试着做个客观的人,看问题也日趋理性。但让感情亲疏不影响对事物的认识,这实在是太难了。理性上的认识可能不会有差异,比如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很恶劣的,但感情上真的有远近亲疏。之前别人身上发生一些事情,我会在私下交谈时戏谑的开涮,对本人更是不以为然。而前段时间我说不齿张大同性骚扰学生的行为,有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出来替他叫屈,认为大可不必如此严厉的惩罚他,作为一个教学上的高手,可以让他继续服务大众。我可以理解他的学生的感情,但我实在不敢苟同她的意见,即:为了提高物理竞赛的成绩,让更多的学生暴露在遭受性侵害的可能性之下。当时我就在想,我们说起来很容易,他自己的学生接受起来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作为一个使用过他的参考书很长时间的人,我在初听消息时也是很震惊的。
我说的这位老师身上的事情当然没有牵涉到任何工作或者学生,所以是纯粹的私事。因此我认为因这影响了工作实在是太过冤枉,尤其在行政与实际工作难以分开的今天,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在里面。对于他的个人判断,我想对于教学和科研,我依然敬重他,我可以将公私分开。感情却真的难以分开。继而想想以前自己经常想的,一个人私生活有问题,就总是给偶像面纱蒙上了灰。好比年幼时第一次看见某伟人混乱的私生活跟课本上宣传的金光万丈的形象相去甚远时那种三观震碎的心情。而渐渐长大慢慢意识到世上真的无完人,所以在看见居里夫人的绯闻,薛定谔的风流时已经非常淡定了,觉得毫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更现实的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童年偶像亲手毁掉了自己。微博可能是其中一个大杀器,撕下他们神秘的面纱,继而发现光环里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大脑。
这些道理在17岁时写过,现在才真正想明白。继而又想起我读过好几次的某少女小说里,女主人公在狗血的被陷害之后,面对男主的质问,只能轻飘飘的的搁下一句----死无对证的事情,怎么与亲疏无关,真相又有什么关系。
前段时间我以前很敬重的一个老师出了事情,由于私人事务被突然曝光在众人面前而严重影响了工作。我听说消息的时候非常震惊,继而想到自己与老师也没有那么熟,私人生活并不了解。但是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生活方面,给学生,并且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学生争取了非常多的福利,像改善住房,提高工资等等;教学方面,组织了很多研讨班,让无数接触不到很前沿和高端研究的学生开阔了眼界;科研方面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撇开私德不谈,这绝对是一个好老师。
遗憾的是想让大众或者领导将私德与工作能力分开实在是太难了,这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并且显而易见的,一眼可以看过去背后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很多人会说这年头谁身上没有点毛病,就看有没有人整你,所以他就是倒霉。这点我不认同,如果足够爱惜羽毛,很多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没有痛脚。不认同归不认同,我仍然认为,要把工作和私事分开。
我突然想到过去在别人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我内心对主人公都是有很强烈的看法的。认为虽然应该公事和私事分开,这些私事上的阴影,总让我觉得对当事人敬重不起来。而一旦这件事情发生在我认识的人身上,情感上,我首先替他不值,然后遗憾并惋惜对他事业上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感情亲疏影响了我对事物的认识。
我一直尝试着做个客观的人,看问题也日趋理性。但让感情亲疏不影响对事物的认识,这实在是太难了。理性上的认识可能不会有差异,比如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很恶劣的,但感情上真的有远近亲疏。之前别人身上发生一些事情,我会在私下交谈时戏谑的开涮,对本人更是不以为然。而前段时间我说不齿张大同性骚扰学生的行为,有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出来替他叫屈,认为大可不必如此严厉的惩罚他,作为一个教学上的高手,可以让他继续服务大众。我可以理解他的学生的感情,但我实在不敢苟同她的意见,即:为了提高物理竞赛的成绩,让更多的学生暴露在遭受性侵害的可能性之下。当时我就在想,我们说起来很容易,他自己的学生接受起来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消化。作为一个使用过他的参考书很长时间的人,我在初听消息时也是很震惊的。
我说的这位老师身上的事情当然没有牵涉到任何工作或者学生,所以是纯粹的私事。因此我认为因这影响了工作实在是太过冤枉,尤其在行政与实际工作难以分开的今天,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在里面。对于他的个人判断,我想对于教学和科研,我依然敬重他,我可以将公私分开。感情却真的难以分开。继而想想以前自己经常想的,一个人私生活有问题,就总是给偶像面纱蒙上了灰。好比年幼时第一次看见某伟人混乱的私生活跟课本上宣传的金光万丈的形象相去甚远时那种三观震碎的心情。而渐渐长大慢慢意识到世上真的无完人,所以在看见居里夫人的绯闻,薛定谔的风流时已经非常淡定了,觉得毫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更现实的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童年偶像亲手毁掉了自己。微博可能是其中一个大杀器,撕下他们神秘的面纱,继而发现光环里的人,可能根本没有大脑。
这些道理在17岁时写过,现在才真正想明白。继而又想起我读过好几次的某少女小说里,女主人公在狗血的被陷害之后,面对男主的质问,只能轻飘飘的的搁下一句----死无对证的事情,怎么与亲疏无关,真相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