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欧·阿玛尼——隐晦造就经典
乔治欧·阿玛尼是时装行业最后一个独行侠。
----9月9日,纽约比弗利山庄。索非亚·罗兰、朱迪·福斯特等上百位名人聚集一堂,共同表彰顶级时装品牌阿玛尼的经营者兼设计师乔治欧·阿玛尼(Giorgio Armani)多年来为时尚界所做的贡献。
----2000年10月,阿玛尼在艺术圣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服装艺术展。虽然后来严肃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对此次展览颇有微词,视其为纽约艺术机构为了金钱(阿玛尼为此花了不少银子)和广告效益的卖淫行为,但舆论界心知肚明,进入以严肃著称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绝不是阿玛尼单凭金钱和名声就能轻易得到的荣誉。
----独善其身
----“我无法容忍任何一种形式的卖弄。”在越来越绚目的时装界,阿玛尼似乎只有像个独行侠才能独善其身。
----阿玛尼是商业运作最成功、最著名的男装品牌阿玛尼的创始者和拥有者。西方媒体一直形容他是缺乏自信的设计大师,与整天戴太阳镜摇着蒲扇的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ield)和华丽放纵作风另类的范思哲(Gianni Versace)相比,阿玛尼更像一位苦行僧——不近烟酒,刀叉餐具层层包好,走到哪里都拒讲英文,意大利语不离口。他亲自钦定店内衣架之间的距离,亲自安排庆典时的桌布和摆设。分布34个国家262间专卖店的工作人员都要遵守阿玛尼定下的铁律:不许涂指甲油,不许穿高跟鞋。阿玛尼花了300万美元建了两所别墅,但一年也不住几天,反而最钟爱位于西西里和突尼斯海岸间小岛上的居所。躲在家里看电影、游泳和环小岛骑车几乎是他家庭生活的全部内容。
----阿玛尼在米兰使用的剧场一度被戏称为“阿玛尼的教堂”。让我们想像一下不许鼓掌喝彩或发出任何稍大声响的模特们,以阿玛尼的方式走着台步,不能走快步和滑步,更不能作出以手撑臀的姿态。觉得滑稽吗?但如此演绎出的男装却是美国销量最高的欧洲品牌,占阿玛尼品牌全球销量的1/3。
----阿玛尼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冷静和理智的独特气质。自1975年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后,阿玛尼包揽了全球各地30多项服装大奖,其中连获6次最权威的“Cutty Sark”男设计师奖,至今仍无人打破纪录。
----在以仿名牌时装著称的购物“圣地”北京秀水街、三里屯和上海襄阳路上,人们几乎找不到阿玛尼的仿制品,因为这个品牌的特征不在于明显的LOGO标识,而在于线条和色彩的高贵熨贴。
----1954年,20岁的阿玛尼开始为百货商店布置橱窗,1961年进入男装公司出任设计师,1974年在米兰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场服装表演。这段时间内,战后的重建运动削弱了欧洲对传统精神生活固有的眷恋,欧洲到处充斥着蜂拥而入的美国消费文化,美国香烟、口香糖、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爵士乐以及摇摆舞成为人们的新宠。
----在一片“嬉皮”、“朋克”流行的纷杂混乱中,阿玛尼仍游走在时尚边缘——重构传统的箱形男上衣。他去掉了上衣的衬里,移动了纽扣的位置,改变了袖窿的曲线,使用更为轻柔的意大利面料以及全新的悬垂手法,创造了极为简洁并凸显优雅的男装。尽管当时时尚界认为阿玛尼服装太过低调,毫无性感可言,但1974年阿玛尼40岁时推出的第一个设计系列却实实在在为他赢得了6万英镑的利润。
----这个害羞的男人有一种特别的自信,“看似简单又包含无限”是阿玛尼始终要赋予服装的内涵。阿玛尼认为,当一个人缺乏自信时,总会不自觉地用复杂、夸张的服饰来增加信心,或是希望借亮丽的色彩吸引他人的注意,所以他去掉了任何多余的修饰。当欧洲人厌倦了光怪陆离的打扮方式后,阿玛尼那种带着自恋的高雅简洁、舒适洒脱的服装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并迅速成为时尚首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是意大利战后打造时装工业的历史阶段,当时,以米兰为中心的意大利时装的辉煌还没有真正到来。阿玛尼结识了比他小13岁的建筑师瑟基·伽勒欧迪(Sergio Galeotti)。1975年,在伽勒欧迪的提议和努力下,两人投资5000英镑成立了乔治欧·阿玛尼公司。阿玛尼负责设计服装、店面、表演等与视觉相关的事情,其他一切均由伽勒欧迪打理。
----1976年,公司的时装销售额仅为9万美元,到了1980年已经飙升至1400万美元。在伽勒欧迪精明有效的管理下,阿玛尼公司成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商业奇迹之一,1982年,阿玛尼成为继克里斯蒂·迪奥后第二个入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服装设计师。
----低调,但精明
----与所有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不同,阿玛尼的设计风格与品牌定位一直与经济紧密契合,表现了阿玛尼后来成为成功商人的潜能。
----1981年,经济复苏的欧洲地位渐长,美国也开始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时期。阿玛尼在保有Giorgio Armani昂贵甚至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正装和礼服的同时,以低于高级品牌60%的价格向年轻新贵们推出了Emporio Armani品牌,在“极简主义”基础上不经意地添加一些变数,如采用纯棉布料、把口袋弄皱等,赋予重新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人们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服饰空间。现在Emporio Armani系列及其附属产品已成为阿玛尼时装帝国的中坚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和欧美都相应出现了经济衰退。1991年,为适应下降的整体消费能力,阿玛尼在美国推出了A/X(Armani Exchange)系列产品。这一系列比其他产品便宜很多,被认为“填补了高层市场的空白口”。A/X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在1994~1998年间利润增长了4倍之多。至此,阿玛尼的三个主打品牌全部建立。
----钟情于阿玛尼的消费者常会将它的三个品牌和奔驰车对比:Giorgio Armani是奔驰S系列,气派、庄重、昂贵;有男装界“最成功的年轻贵族品牌”之称的Emporio Armani是E系列,时尚、运动又不失高贵;A/X则是C系列,是花五六十万元就可以实现的奔驰梦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公司进入迅速扩张时期,伽勒欧迪的不幸去世给阿玛尼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和事业上的冲击。阿玛尼不得不亲自面对律师、媒体以及多年来为他工作的员工们。
----当时几乎没人看好阿玛尼公司,没人相信这个自恋自闭百般挑剔的50多岁的小老头儿能在完成新款设计的同时,独立治理好如此庞大的企业。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阿玛尼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掌握了公司的运营业务,成功地将时间平分给了商人和设计师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在男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芬迪(Fendi)、法雷(Ferre)和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等大牌林立的情况下,阿玛尼成为第一个雇佣全职代理人游说明星们在公共场合穿着其服装的设计师。1991年,辛迪·克劳馥和理查·基尔身着阿玛尼情侣套装举行了婚礼;1995年,朱迪·福斯特和安奈特·贝宁身着阿玛尼晚礼服出席了奥斯卡颁奖典礼。
----上世纪90年代末,潮流瞬息万变,阿玛尼努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着某种平衡,他开始用色彩缤纷的性感魅力取代了他一直钟情的冷静、默然的黑白两色。“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我希望看到反映年轻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形象。”
----最后一个独行侠
----30多年来,阿玛尼凭借对潮流隐晦地避让以及对社会经济敏锐的领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领会到排斥正装的消费者仍不愿放弃对优雅的追求;80年代初期,他从年轻人希望通过服装表现权力和地位的心态中获利;90年代,渴望被视为有教养的严肃的人们依然追捧阿玛尼的极少主义款式;今天,看到亚洲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以一生至少拥有一件Giorgio Armani西装为目标时,阿玛尼又迅速将目光移向东亚。
----时装界的并购一件接着一件,古弛和LVMH等品牌都通过并购快速壮大。阿玛尼始终对品牌并购提不起兴趣,理由是:“我们已经有最好的品牌了!”他的公司是目前惟一既不上市也不受外部大集团控制的著名时装公司,阿玛尼个人持有公司100%的股份。不进行品牌并购并不意味着阿玛尼没有扩张的野心,事实上他已经利用充足的现金,通过收购控制了时装的生产和分销市场:1990年收购了安蒂尼公司,用来生产Emporio Armani;1996年收购了生产休闲服装的西明特公司53%的股份,由该公司为阿玛尼生产大部分牛仔裤;1997年收购了几家生产厂,专门生产阿玛尼高档服装;1998年收购了生产领带、内衣和服饰的英泰公司;多年来他还一直在世界各地收购第三方分销商。
----年近70、至今仍单身的阿玛尼依然斗志高昂,作为掌门人,他要为拥有3300多名员工、每年净利润达1.2 亿美元的公司负责。2001年,LVMH公司和古弛公司同时表示出收购阿玛尼公司的意愿,被阿玛尼一口回绝了。“我很高兴有人想收购我的公司,但我已决定要保持独立。在时装行业,我是最后一个独行侠。
----9月9日,纽约比弗利山庄。索非亚·罗兰、朱迪·福斯特等上百位名人聚集一堂,共同表彰顶级时装品牌阿玛尼的经营者兼设计师乔治欧·阿玛尼(Giorgio Armani)多年来为时尚界所做的贡献。
----2000年10月,阿玛尼在艺术圣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了一场服装艺术展。虽然后来严肃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对此次展览颇有微词,视其为纽约艺术机构为了金钱(阿玛尼为此花了不少银子)和广告效益的卖淫行为,但舆论界心知肚明,进入以严肃著称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绝不是阿玛尼单凭金钱和名声就能轻易得到的荣誉。
----独善其身
----“我无法容忍任何一种形式的卖弄。”在越来越绚目的时装界,阿玛尼似乎只有像个独行侠才能独善其身。
----阿玛尼是商业运作最成功、最著名的男装品牌阿玛尼的创始者和拥有者。西方媒体一直形容他是缺乏自信的设计大师,与整天戴太阳镜摇着蒲扇的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ield)和华丽放纵作风另类的范思哲(Gianni Versace)相比,阿玛尼更像一位苦行僧——不近烟酒,刀叉餐具层层包好,走到哪里都拒讲英文,意大利语不离口。他亲自钦定店内衣架之间的距离,亲自安排庆典时的桌布和摆设。分布34个国家262间专卖店的工作人员都要遵守阿玛尼定下的铁律:不许涂指甲油,不许穿高跟鞋。阿玛尼花了300万美元建了两所别墅,但一年也不住几天,反而最钟爱位于西西里和突尼斯海岸间小岛上的居所。躲在家里看电影、游泳和环小岛骑车几乎是他家庭生活的全部内容。
----阿玛尼在米兰使用的剧场一度被戏称为“阿玛尼的教堂”。让我们想像一下不许鼓掌喝彩或发出任何稍大声响的模特们,以阿玛尼的方式走着台步,不能走快步和滑步,更不能作出以手撑臀的姿态。觉得滑稽吗?但如此演绎出的男装却是美国销量最高的欧洲品牌,占阿玛尼品牌全球销量的1/3。
----阿玛尼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冷静和理智的独特气质。自1975年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后,阿玛尼包揽了全球各地30多项服装大奖,其中连获6次最权威的“Cutty Sark”男设计师奖,至今仍无人打破纪录。
----在以仿名牌时装著称的购物“圣地”北京秀水街、三里屯和上海襄阳路上,人们几乎找不到阿玛尼的仿制品,因为这个品牌的特征不在于明显的LOGO标识,而在于线条和色彩的高贵熨贴。
----1954年,20岁的阿玛尼开始为百货商店布置橱窗,1961年进入男装公司出任设计师,1974年在米兰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场服装表演。这段时间内,战后的重建运动削弱了欧洲对传统精神生活固有的眷恋,欧洲到处充斥着蜂拥而入的美国消费文化,美国香烟、口香糖、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爵士乐以及摇摆舞成为人们的新宠。
----在一片“嬉皮”、“朋克”流行的纷杂混乱中,阿玛尼仍游走在时尚边缘——重构传统的箱形男上衣。他去掉了上衣的衬里,移动了纽扣的位置,改变了袖窿的曲线,使用更为轻柔的意大利面料以及全新的悬垂手法,创造了极为简洁并凸显优雅的男装。尽管当时时尚界认为阿玛尼服装太过低调,毫无性感可言,但1974年阿玛尼40岁时推出的第一个设计系列却实实在在为他赢得了6万英镑的利润。
----这个害羞的男人有一种特别的自信,“看似简单又包含无限”是阿玛尼始终要赋予服装的内涵。阿玛尼认为,当一个人缺乏自信时,总会不自觉地用复杂、夸张的服饰来增加信心,或是希望借亮丽的色彩吸引他人的注意,所以他去掉了任何多余的修饰。当欧洲人厌倦了光怪陆离的打扮方式后,阿玛尼那种带着自恋的高雅简洁、舒适洒脱的服装风格,使人耳目一新并迅速成为时尚首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是意大利战后打造时装工业的历史阶段,当时,以米兰为中心的意大利时装的辉煌还没有真正到来。阿玛尼结识了比他小13岁的建筑师瑟基·伽勒欧迪(Sergio Galeotti)。1975年,在伽勒欧迪的提议和努力下,两人投资5000英镑成立了乔治欧·阿玛尼公司。阿玛尼负责设计服装、店面、表演等与视觉相关的事情,其他一切均由伽勒欧迪打理。
----1976年,公司的时装销售额仅为9万美元,到了1980年已经飙升至1400万美元。在伽勒欧迪精明有效的管理下,阿玛尼公司成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商业奇迹之一,1982年,阿玛尼成为继克里斯蒂·迪奥后第二个入选《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服装设计师。
----低调,但精明
----与所有成功的服装设计师不同,阿玛尼的设计风格与品牌定位一直与经济紧密契合,表现了阿玛尼后来成为成功商人的潜能。
----1981年,经济复苏的欧洲地位渐长,美国也开始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时期。阿玛尼在保有Giorgio Armani昂贵甚至采用纯手工制作的正装和礼服的同时,以低于高级品牌60%的价格向年轻新贵们推出了Emporio Armani品牌,在“极简主义”基础上不经意地添加一些变数,如采用纯棉布料、把口袋弄皱等,赋予重新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人们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服饰空间。现在Emporio Armani系列及其附属产品已成为阿玛尼时装帝国的中坚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和欧美都相应出现了经济衰退。1991年,为适应下降的整体消费能力,阿玛尼在美国推出了A/X(Armani Exchange)系列产品。这一系列比其他产品便宜很多,被认为“填补了高层市场的空白口”。A/X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在1994~1998年间利润增长了4倍之多。至此,阿玛尼的三个主打品牌全部建立。
----钟情于阿玛尼的消费者常会将它的三个品牌和奔驰车对比:Giorgio Armani是奔驰S系列,气派、庄重、昂贵;有男装界“最成功的年轻贵族品牌”之称的Emporio Armani是E系列,时尚、运动又不失高贵;A/X则是C系列,是花五六十万元就可以实现的奔驰梦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公司进入迅速扩张时期,伽勒欧迪的不幸去世给阿玛尼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和事业上的冲击。阿玛尼不得不亲自面对律师、媒体以及多年来为他工作的员工们。
----当时几乎没人看好阿玛尼公司,没人相信这个自恋自闭百般挑剔的50多岁的小老头儿能在完成新款设计的同时,独立治理好如此庞大的企业。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阿玛尼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掌握了公司的运营业务,成功地将时间平分给了商人和设计师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在男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芬迪(Fendi)、法雷(Ferre)和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等大牌林立的情况下,阿玛尼成为第一个雇佣全职代理人游说明星们在公共场合穿着其服装的设计师。1991年,辛迪·克劳馥和理查·基尔身着阿玛尼情侣套装举行了婚礼;1995年,朱迪·福斯特和安奈特·贝宁身着阿玛尼晚礼服出席了奥斯卡颁奖典礼。
----上世纪90年代末,潮流瞬息万变,阿玛尼努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着某种平衡,他开始用色彩缤纷的性感魅力取代了他一直钟情的冷静、默然的黑白两色。“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我希望看到反映年轻思想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形象。”
----最后一个独行侠
----30多年来,阿玛尼凭借对潮流隐晦地避让以及对社会经济敏锐的领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领会到排斥正装的消费者仍不愿放弃对优雅的追求;80年代初期,他从年轻人希望通过服装表现权力和地位的心态中获利;90年代,渴望被视为有教养的严肃的人们依然追捧阿玛尼的极少主义款式;今天,看到亚洲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以一生至少拥有一件Giorgio Armani西装为目标时,阿玛尼又迅速将目光移向东亚。
----时装界的并购一件接着一件,古弛和LVMH等品牌都通过并购快速壮大。阿玛尼始终对品牌并购提不起兴趣,理由是:“我们已经有最好的品牌了!”他的公司是目前惟一既不上市也不受外部大集团控制的著名时装公司,阿玛尼个人持有公司100%的股份。不进行品牌并购并不意味着阿玛尼没有扩张的野心,事实上他已经利用充足的现金,通过收购控制了时装的生产和分销市场:1990年收购了安蒂尼公司,用来生产Emporio Armani;1996年收购了生产休闲服装的西明特公司53%的股份,由该公司为阿玛尼生产大部分牛仔裤;1997年收购了几家生产厂,专门生产阿玛尼高档服装;1998年收购了生产领带、内衣和服饰的英泰公司;多年来他还一直在世界各地收购第三方分销商。
----年近70、至今仍单身的阿玛尼依然斗志高昂,作为掌门人,他要为拥有3300多名员工、每年净利润达1.2 亿美元的公司负责。2001年,LVMH公司和古弛公司同时表示出收购阿玛尼公司的意愿,被阿玛尼一口回绝了。“我很高兴有人想收购我的公司,但我已决定要保持独立。在时装行业,我是最后一个独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