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但是替代品带来的痛苦,甚至比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神经官能症由此成了更棘手的问题。比如沉溺于药物、酒精等。
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准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原则背后的原动力,就是爱。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难以应付,甚至积重难反,解决起来更加艰难。
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我们应该勇敢得说:“这是我的问题,由我来解决!”
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不是有神经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调。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就是其子女。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逃避责任的程度常常相当严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很多事,尤其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主。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承担责任。他们不知道,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地图并非出生时就有,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进行,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需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很多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淡化暂时的不适感,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
同时要善于自我反省,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但良知提醒我们不要撒谎,这使我们感到痛苦。
在日常交往中,首先,永远不要说谎;其次,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将部分真相隐瞒;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有选择得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尤其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源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为数众多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灵无法成长。他们相信可以实现某种目标,却不愿为此经受痛苦。
最后,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避免心灵的痛苦呢?
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说它是肯定的,是指: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再存在。我们经由成长和自律,可以使心灵包容的能力增强,接近尽善尽美。
从另一方面说,答案也是否定的。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杰出和伟大本身,也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虔诚的佛教徒,常常忘记释迦牟尼历经劫难的痛苦,基督徒也每每忽略耶稣济世的幸福。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没有多少不同,同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自律”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
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但是替代品带来的痛苦,甚至比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神经官能症由此成了更棘手的问题。比如沉溺于药物、酒精等。
我们必须意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使心灵变得健康。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准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原则背后的原动力,就是爱。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难以应付,甚至积重难反,解决起来更加艰难。
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它们会像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眼前。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我们应该勇敢得说:“这是我的问题,由我来解决!”
求助于心理医生的大多数人,不是有神经官能症,就是患有人格失调。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嫁祸别人,首当其冲就是其子女。
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逃避责任的程度常常相当严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很多事,尤其是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主。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承担责任。他们不知道,作为成年人,整个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尊重事实,是自律的第三种原则。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地图并非出生时就有,为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进行,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需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很多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我们必须尊重事实,淡化暂时的不适感,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
同时要善于自我反省,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诚实可能带来痛苦。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但良知提醒我们不要撒谎,这使我们感到痛苦。
在日常交往中,首先,永远不要说谎;其次,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将部分真相隐瞒;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有选择得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尤其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源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
为了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为数众多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灵无法成长。他们相信可以实现某种目标,却不愿为此经受痛苦。
最后,我们是否有可能完全避免心灵的痛苦呢?
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说它是肯定的,是指: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再存在。我们经由成长和自律,可以使心灵包容的能力增强,接近尽善尽美。
从另一方面说,答案也是否定的。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杰出和伟大本身,也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虔诚的佛教徒,常常忘记释迦牟尼历经劫难的痛苦,基督徒也每每忽略耶稣济世的幸福。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没有多少不同,同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 《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自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