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师讲经(35):真知
这是程苓峰于2014年1月19日发表于云科技上的文章,原文摘录,未作更改。
不要被知识绑架。就象在一个医生眼里,女人就是动脉、黏液、排泄物、病菌的合体。若医生们忘不掉他的知识,就难于成为好的爱人。就象在一个法官眼里,孩子就是每天都在犯错的罪犯,在等待判决。若法官忘不掉他的知识,就难以成为好的父亲。两件事可以并行:知识可以被当成实用的东西来运作,而你以一个真实的人来成长。不要被知识摧毁。你可以使用它,但别被它所使用。知识的存在是要引导你去超越,不要执着于它。最多它们只是桥梁,如果你把你的房子盖在一座桥上,你是个傻瓜。要经过它。
佛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目前你无法了解宁静,只能了解话语。师父只能用话语来给你关于宁静的信心,那就是所谓的知识。在话语和话语之间,有时候,若徒弟在师父旁边呆久了,或许有一天能开始听见宁静,那话语就不需要了。那就可以把师父的书、老子的书、佛陀的书都烧掉。那些书的出版不是为已有了解的人,而是为想了解但还不了解的人。在师父能把徒弟带到师父所在的地方之前,师父必须下降到徒弟所在的地方。那便是书的价值。
宗教不是知识(knowledge),它是“知道”( knowing)。知识属于头脑,知道属于本质,它们的不同就像天堂和地狱。知识从来不属于现在,它属于过去。当你说知道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件死的东西。就好像灰尘沾在你身上,你已经离开那里了。知道永远是当下的。此时此地。你不能对它说任何事,只能成为它。当你去讲它的时候,甚至连那个知道也会变成知识,已不是那个美好的、活生生的“知道”。在现在的是知道,在过去的是知识,知识创造出未来,过去创造出未来,未来是过去的副产品。知道是永恒的一部分,而不是时间的一部分。
一个活在知识里的人就是一个计划的人,而生命是一个没有计划的流,生命是自由,你无法将它框在一个洞里、划定它的范围。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活在知识里的人会错过生命。它内在是空洞的,你无法找到一个比“知识之人”更肤浅的人,他只重于表面,一点深度都没有,因为深度来自永恒。
知识创造出未来,未来创造出担心。你知识越多,你就越担心,越不安,无法安然的度过,无法象在家一样,这是一种病态。一个“知道”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活在此时此地。这个片刻就是全部,好像明天不存在。明天确实不存在,从未存在过。它是头脑游戏的一部分,是“知识之人”的一个梦。母亲知道那个小孩就是她的,是自己的延伸,是自己的存在、血液和骨头。而父亲具有这样的知识:那个小孩就是他的。但父亲只有一个“相信”,在深处他是不知道的,只有母亲知道。
一个真知的人是没有重量的。没有携带任何东西。可以飞进天空,地心引力影响不到他。一个人的贫乏不在于知识,而在于本质。你是贫乏的,但你继续透过累积知识来隐藏贫乏。知识是这样,话语、理论、哲学、系统、神学,这一切都是这样。你并没在成长,你仍然保持原貌,在你的周围创造出一种欺骗,说自己已经知道。
在内心的深处,你就是世界,世界不过是你的扩大。事实上并不需要去任何地方,或是去知道任何事,若你知道你自己,你就已经知道了整个人类。若你知道了你的愤怒,你就已经知道了所有的愤怒。若你知道了你的暴力,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战争。若你知道了你的爱,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整个爱的历史。因为你就是种子。你是海里的一滴水。你就是人类。你就是世界。
科学总是二手的。它永远不可能是一手的,永不可能有宗教所能有的新鲜。不论爱因斯坦进入科学多深,那个深度是属于外在。在爱因斯坦最后几天里,他也感觉到了。有人问他,若神给你另外一个机会来到地球,你想成为什么?他说:下一次我不想成为科学家,我比较喜欢成为修水管的工人;我喜欢过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我想在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道我的情况下过日子,不会有人来打搅我。
当一个人对外在感到腻烦,就会转入内在,然后他就会关起所有的门和窗,闭上眼睛和耳朵,只在内休息。老子说:不出门,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圣人不行而知。
南怀瑾说:所谓教育,不知究竟是过还是功。我现在感到,当年如不读书,现在不晓得多舒服。知识越多痛苦越深。工商业发达的国家教育也普及,照说人该越好,可事实上思想反而越乱,犯罪越多。乡野村人没受过教育,却不敢犯罪,行为朴实。人类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常看到些大字不识的人,随便一开口,真是吓人。真智慧不是读书来的,是自然就有的。
峰哥新书《自由人》上市!
自由无价。而现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自由。脱离组织,独立存活;拒绝压榨,自在绽放。
微信和微博给了峰哥这样的自媒体人以自由。
淘宝给了由大学生、家庭主妇、城市无业者、农民们组成的小卖家以自由。
MegaStudy给了教师自由。
K68给了设计师自由。
AppStore给了开发者自由。
Google和百度们给了站长们自由。
我们正迎来一个“个体户”的时代,也就是自由创意、独立创业的时代。
接下来的问题是:下一个可以被解放的群体在哪里?如何解放他们?
如果你想到某个答案,就去做吧!要么,给一群人自由。要么,借助一个平台自由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在京东、亚马逊等搜索“自由人+程苓峰”即可。
![]() |
不要被知识绑架。就象在一个医生眼里,女人就是动脉、黏液、排泄物、病菌的合体。若医生们忘不掉他的知识,就难于成为好的爱人。就象在一个法官眼里,孩子就是每天都在犯错的罪犯,在等待判决。若法官忘不掉他的知识,就难以成为好的父亲。两件事可以并行:知识可以被当成实用的东西来运作,而你以一个真实的人来成长。不要被知识摧毁。你可以使用它,但别被它所使用。知识的存在是要引导你去超越,不要执着于它。最多它们只是桥梁,如果你把你的房子盖在一座桥上,你是个傻瓜。要经过它。
佛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目前你无法了解宁静,只能了解话语。师父只能用话语来给你关于宁静的信心,那就是所谓的知识。在话语和话语之间,有时候,若徒弟在师父旁边呆久了,或许有一天能开始听见宁静,那话语就不需要了。那就可以把师父的书、老子的书、佛陀的书都烧掉。那些书的出版不是为已有了解的人,而是为想了解但还不了解的人。在师父能把徒弟带到师父所在的地方之前,师父必须下降到徒弟所在的地方。那便是书的价值。
宗教不是知识(knowledge),它是“知道”( knowing)。知识属于头脑,知道属于本质,它们的不同就像天堂和地狱。知识从来不属于现在,它属于过去。当你说知道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件死的东西。就好像灰尘沾在你身上,你已经离开那里了。知道永远是当下的。此时此地。你不能对它说任何事,只能成为它。当你去讲它的时候,甚至连那个知道也会变成知识,已不是那个美好的、活生生的“知道”。在现在的是知道,在过去的是知识,知识创造出未来,过去创造出未来,未来是过去的副产品。知道是永恒的一部分,而不是时间的一部分。
一个活在知识里的人就是一个计划的人,而生命是一个没有计划的流,生命是自由,你无法将它框在一个洞里、划定它的范围。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活在知识里的人会错过生命。它内在是空洞的,你无法找到一个比“知识之人”更肤浅的人,他只重于表面,一点深度都没有,因为深度来自永恒。
知识创造出未来,未来创造出担心。你知识越多,你就越担心,越不安,无法安然的度过,无法象在家一样,这是一种病态。一个“知道”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活在此时此地。这个片刻就是全部,好像明天不存在。明天确实不存在,从未存在过。它是头脑游戏的一部分,是“知识之人”的一个梦。母亲知道那个小孩就是她的,是自己的延伸,是自己的存在、血液和骨头。而父亲具有这样的知识:那个小孩就是他的。但父亲只有一个“相信”,在深处他是不知道的,只有母亲知道。
一个真知的人是没有重量的。没有携带任何东西。可以飞进天空,地心引力影响不到他。一个人的贫乏不在于知识,而在于本质。你是贫乏的,但你继续透过累积知识来隐藏贫乏。知识是这样,话语、理论、哲学、系统、神学,这一切都是这样。你并没在成长,你仍然保持原貌,在你的周围创造出一种欺骗,说自己已经知道。
在内心的深处,你就是世界,世界不过是你的扩大。事实上并不需要去任何地方,或是去知道任何事,若你知道你自己,你就已经知道了整个人类。若你知道了你的愤怒,你就已经知道了所有的愤怒。若你知道了你的暴力,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战争。若你知道了你的爱,你就知道了所有的整个爱的历史。因为你就是种子。你是海里的一滴水。你就是人类。你就是世界。
科学总是二手的。它永远不可能是一手的,永不可能有宗教所能有的新鲜。不论爱因斯坦进入科学多深,那个深度是属于外在。在爱因斯坦最后几天里,他也感觉到了。有人问他,若神给你另外一个机会来到地球,你想成为什么?他说:下一次我不想成为科学家,我比较喜欢成为修水管的工人;我喜欢过简单而平凡的生活,我想在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道我的情况下过日子,不会有人来打搅我。
当一个人对外在感到腻烦,就会转入内在,然后他就会关起所有的门和窗,闭上眼睛和耳朵,只在内休息。老子说:不出门,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圣人不行而知。
南怀瑾说:所谓教育,不知究竟是过还是功。我现在感到,当年如不读书,现在不晓得多舒服。知识越多痛苦越深。工商业发达的国家教育也普及,照说人该越好,可事实上思想反而越乱,犯罪越多。乡野村人没受过教育,却不敢犯罪,行为朴实。人类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常看到些大字不识的人,随便一开口,真是吓人。真智慧不是读书来的,是自然就有的。
峰哥新书《自由人》上市!
自由无价。而现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自由。脱离组织,独立存活;拒绝压榨,自在绽放。
微信和微博给了峰哥这样的自媒体人以自由。
淘宝给了由大学生、家庭主妇、城市无业者、农民们组成的小卖家以自由。
MegaStudy给了教师自由。
K68给了设计师自由。
AppStore给了开发者自由。
Google和百度们给了站长们自由。
我们正迎来一个“个体户”的时代,也就是自由创意、独立创业的时代。
接下来的问题是:下一个可以被解放的群体在哪里?如何解放他们?
如果你想到某个答案,就去做吧!要么,给一群人自由。要么,借助一个平台自由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在京东、亚马逊等搜索“自由人+程苓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