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中记】看完了贡布雷
这个标题是马牛的。
如果你没有读(读过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浅尝辄止)《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历,是不会理解马牛这个标题的用意的。
《贡布雷》是《追忆》的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章,185个页面。它是进入《追忆》这个美妙的世界的一个高高的门槛。只有登上高大的台阶,穿过了这道稍嫌晦涩的门槛,才能一窥这座恢宏建筑的堂奥。
过去,常常看到有人在文章里提及《追忆》,其中提说最多的是著名的“小玛德莱娜”点心。这个段落在47页—49页。写的是通过味觉唤起的隐秘记忆。之后,那篇文章就撇开普鲁斯特去谈别的了。这样的文章看得多了,我总疑心,作者也许只看到这个地方,就知难而退了。
《追忆》的出版史记载,《在斯万家那边》最初交到第一家出版商手中时,他们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本书太无聊了,开头竟用了30多页,只写了一个少年入睡前的思绪。《贡布雷》就是这样开始的。普氏的所谓意识流即自由联想,《贡布雷》正是这种写法的体现。没有连惯的情节,没有贯穿的人物,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笔触细腻,贡布雷的风景、植物、建筑,及其作用于作者的情绪、思絮、心灵的影响纤毫毕现,这会让习惯了传统故事小说阅读的人感觉到厌烦和气馁。
在青年时期,我从书上看到一种读书方法——居维叶氏读书法。即同时读两本书,两本书最好是有巨大差异的。如果一本是小说,那么另一本宜选择科普,或者哲学学术之类。这样对左右脑是平衡的,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因此,我常常会同时开始读二三本书。这次,我是把《卡拉玛卓夫兄弟》与《追忆》一起开始读的。《卡拉》虽然也是以思想的艰深著称的,但它是通过塑造人物进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强烈,情节紧凑。我很快就陷进去了。《追忆》只进行到几十页后,就停顿了。
当我读完了《卡拉》,又与杜甫纠缠过后,决定利用脚伤蜇居的一个月,去啃《追忆》。《贡布雷》依然是艰难的。在我,甚至比《尤利西斯》还要难。阅读的时候,我常常走神。为了真正领会此书的妙处,我一遍遍的回溯。后来终于读完了《贡布雷》,体会到了马牛说的“美妙”。当读到作者利用通感等手法,反复描述一件事物带给他的感受时,共鸣产生了,我感到浑身在战栗。这种阅读的快感,已经久违了。
穿过了《贡布雷》这道高门槛,第二章《斯万的爱情》就容易多了,虽然也是纤毫毕现的人物心理描写,但究竟是盛馔摆在了面前,只须勤于下著就能品尝到美味了。而不会被拒之门外。
我认为,《贡布雷》是普鲁斯特故意设置一个门槛,一个障碍。有了这个障碍,就对读者进行了选择,拒绝了那些附庸风雅的懒惰者,选择了那些优秀读者(纳博科夫语)。
如果你没有读(读过或者半途而废或者浅尝辄止)《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历,是不会理解马牛这个标题的用意的。
《贡布雷》是《追忆》的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的第一章,185个页面。它是进入《追忆》这个美妙的世界的一个高高的门槛。只有登上高大的台阶,穿过了这道稍嫌晦涩的门槛,才能一窥这座恢宏建筑的堂奥。
过去,常常看到有人在文章里提及《追忆》,其中提说最多的是著名的“小玛德莱娜”点心。这个段落在47页—49页。写的是通过味觉唤起的隐秘记忆。之后,那篇文章就撇开普鲁斯特去谈别的了。这样的文章看得多了,我总疑心,作者也许只看到这个地方,就知难而退了。
《追忆》的出版史记载,《在斯万家那边》最初交到第一家出版商手中时,他们断然拒绝了。理由是:这本书太无聊了,开头竟用了30多页,只写了一个少年入睡前的思绪。《贡布雷》就是这样开始的。普氏的所谓意识流即自由联想,《贡布雷》正是这种写法的体现。没有连惯的情节,没有贯穿的人物,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笔触细腻,贡布雷的风景、植物、建筑,及其作用于作者的情绪、思絮、心灵的影响纤毫毕现,这会让习惯了传统故事小说阅读的人感觉到厌烦和气馁。
在青年时期,我从书上看到一种读书方法——居维叶氏读书法。即同时读两本书,两本书最好是有巨大差异的。如果一本是小说,那么另一本宜选择科普,或者哲学学术之类。这样对左右脑是平衡的,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因此,我常常会同时开始读二三本书。这次,我是把《卡拉玛卓夫兄弟》与《追忆》一起开始读的。《卡拉》虽然也是以思想的艰深著称的,但它是通过塑造人物进行的。人物性格鲜明,情感强烈,情节紧凑。我很快就陷进去了。《追忆》只进行到几十页后,就停顿了。
当我读完了《卡拉》,又与杜甫纠缠过后,决定利用脚伤蜇居的一个月,去啃《追忆》。《贡布雷》依然是艰难的。在我,甚至比《尤利西斯》还要难。阅读的时候,我常常走神。为了真正领会此书的妙处,我一遍遍的回溯。后来终于读完了《贡布雷》,体会到了马牛说的“美妙”。当读到作者利用通感等手法,反复描述一件事物带给他的感受时,共鸣产生了,我感到浑身在战栗。这种阅读的快感,已经久违了。
穿过了《贡布雷》这道高门槛,第二章《斯万的爱情》就容易多了,虽然也是纤毫毕现的人物心理描写,但究竟是盛馔摆在了面前,只须勤于下著就能品尝到美味了。而不会被拒之门外。
我认为,《贡布雷》是普鲁斯特故意设置一个门槛,一个障碍。有了这个障碍,就对读者进行了选择,拒绝了那些附庸风雅的懒惰者,选择了那些优秀读者(纳博科夫语)。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