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聲收復萬六
5月4日,周一。港股長假期後一舉衝破萬六點,創六個月新高。藍籌股幾乎全面上揚,重磅的中移動(941)和滙控(005)領漲,分別上升7.7%和3.9%,貢獻恒指114點升幅。台灣概念股富士康(2038)高踞藍籌之冠,大漲17.8%。恒指收報16381點,大升860點或5.5%,成交803.3億元。國指收報9641點,勁升557點或6.1%。
5月期指收報16227點,升840點,低水154點;6月期指收報16143點,升832點,低水238點。
內地股市亦顯著上揚,上證綜合指數收報2559點,升82點或3.3%;滬深300指數收報2714點,升91點或3.485%。
港股自4月中旬反覆向上,但在萬六點關口多次受阻,甲型H1N1流感蔓延初期,恒指更一度失守萬五點。不過,正如老畢於4月28日所言,近期大量流入香港的熱錢不會被疫症嚇窒,港股假後果然「大發神威」,一舉拿下萬六關。
對壞消息有抗體
形成今次「喜劇收場」,因素眾多。內地資金登陸台灣、兩岸關係出現良性互動,推動台股連漲多日,具台灣概念的股份如富士康以至領先台灣ETF(2837)等,升個不亦樂乎;另一好消息是內地4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回升,市場預期中國經濟穩步復甦;《華爾街日報》更引述中國國家資訊中心最新報告稱,內地第二季經濟將較去年同期增長7%,離成功「保八」又跨進一步。在中港台一片樂觀氣氛中,個市是「嘭」一聲飆升,而非老畢早前預期般「唔覺唔覺」跌完。
H1N1流感威脅並未解除,世衞組織表示疫情有可能出現全球性大流行,雖然強調這並非意味將出現大規模死亡,但疫症威脅始終揮之不去。然而,股市要升,壞消息也可以當好消息炒,譬如上周美國公布第一季GDP下跌6.1%,為三十五年來首次連續三季收縮、佳士拿申請破產保護、十九家接受壓力測試的美國金融機構盛傳有十四家需要增資……,統統對市況毫無影響,反而成為資金避開美國流入亞太區的藉口。
真抗疫股有可為
墨西哥一聲疫情高峰期可能已過,股市「名正言順」當H1N1流感淡出,較早前大漲的一眾製藥股,在港股狂升860點中反其道而行,紛紛回落。不過,H1N1流感帶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大流感極有可能以季節性姿態定期威脅全球,意味生產疫苗、研究抗流感醫藥的生物科技公司,不論短中長線都有可為。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一篇文章指出,H1N1流感可能出現一次接力賽,就是當北半球步入不利病毒肆虐的夏季時,南半球已步入冬天,流感病毒將轉移到另一陣地,疫情可謂「沒完沒了」。
文章又提到今次墨西哥爆發H1N1流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因為2004年出現過大型的亞洲流感之後,大家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亞洲,疏忽了對美洲的警覺性。換句話說,全球面對流感的正確態度是「年中無休」,有關組織及機構必須加快步伐與時間競賽,搶先研發出成功對抗病毒的特效藥。
對投資者而言,大流感概念股追得過,但並非凡有「藥」字的公司都適宜沾手,因為真正具研發能力生產抗流感疫苗、製造特效藥的公司屈指可數。香港日前大炒「藥」股的同時,美國出現同樣狂熱,不過,許多藥廠的產品消息被市場誇大,不是以訛傳訛便是誤中副車,有些相關藥品只處於試驗階段,離FDA批准推出市場甚遠,但也被當成炒作主題,股價無端端大升;當然,大家認清楚之後,這些公司的股價就會打回原形。
長息㩒極唔低
睇番美國,聯儲局上周在議息會後聲明中提到,美國經濟下滑速度有放緩迹象,且沒有像一些論者估計般擴大包括國庫債券在內的資產購買計劃,十年期和三十年期長債孳息在聲明發表後,分別企穩於3厘和4厘以上。
去年11月,聯儲局首次宣布有意購入按揭抵押證券,露出了量寬的手影,長債孳息在年底大幅下滑(債價上升)。然而,踏入2009年,美股經過1月份短暫反彈後拋風再現,跌勢到3月初才告一段落,但長債在年初股市風聲鶴唳時並未受惠,出現股跌債亦軟的現象。聯儲局在3月18日落實未來六個月購入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長債孳息應聲回落,可是踏入4月,長息升勢又告重現。
值得研究的是,資金離開債市,原因是——一、股市比國債吸引(美國基金經理對美股的意見,可參考附表);二、經濟復甦、通脹預期升溫;還是三、始於1981年的債券大牛市,在聯儲局決定入市的一刻壽終?
長債孳息是所有市場利率的定價基準,聯儲局實施量寬政策,就是要透過印銀紙買國債壓低長息。長債孳息在經濟似好非好之際不跌反升,意味量寬政策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聯儲局為信貸市場解凍振興經濟的努力事倍功半。
美國最新統計顯示,按揭利率雖接近歷來最低水平,但申請按揭貸款的數字不增反減,意味低息未能掃除美國人對樓價進一步下滑的憂慮;長債孳息若繼續上升,勢必影響美國人的消費意慾,亦會加強樓市復甦的阻力,股市似乎仍未反映這些隱憂,樂觀得太早。
賭長債息率走勢,是專業投資者的遊戲,一直看淡美國國債的商品大王羅傑斯,去年底就因長債價格飆升(孳息急跌),被迫平掉淡倉。不過,散戶如果相信美國國債已步入熊市,也許可以留意價格跟長息同步上落(與債價背道而馳)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其中一種是有二倍槓桿的ProShares UltraShort 20+ Year Treasury ETF(紐約證交所上市,編號TBT)。從下圖可見,經過去年漫長的跌勢後,該基金近期重拾升軌,上周更創出六個月新高。然而,要注意的是,長息若繼續上升,聯儲局觀望後極可能再度出手購入長債,意味債券息價仍會大幅波動。在專業投資者也隨時損手的市場,散戶只宜量力而為。
股神弦外之音
與報業素有淵源的畢非德在巴郡年會上「唱衰」報紙,認為報紙往後的日子只會有蝕無賺,所以不再投資報業,不過,對於他的至愛股之一《華盛頓郵報》就表示繼續支持,因為《華郵》集團同時擁有龐大的廣播和有線電視業務,正所謂「點止報紙咁簡單」。
股神的弦外之音,是只擁有印刷媒體的單一報紙,面對互聯網主導多媒體內容整合的時代,將難以生存下去。畢老是不是預告新媒體競爭已經正式展開?
同一時間,CBS執行主席雷石東(Sumner Redstone)好像有意和應股神之言,表示死都要抓緊CBC電視台和有線媒體Viacom的控制權。雷石東再加多一句,不會退休,做到死為止。
畢非德亦無意退下火線,同時,他與雷石東一樣看好美股,後者更認為華爾街牛市已重臨,唔係熊市反彈,云云。
5月期指收報16227點,升840點,低水154點;6月期指收報16143點,升832點,低水238點。
內地股市亦顯著上揚,上證綜合指數收報2559點,升82點或3.3%;滬深300指數收報2714點,升91點或3.485%。
港股自4月中旬反覆向上,但在萬六點關口多次受阻,甲型H1N1流感蔓延初期,恒指更一度失守萬五點。不過,正如老畢於4月28日所言,近期大量流入香港的熱錢不會被疫症嚇窒,港股假後果然「大發神威」,一舉拿下萬六關。
對壞消息有抗體
形成今次「喜劇收場」,因素眾多。內地資金登陸台灣、兩岸關係出現良性互動,推動台股連漲多日,具台灣概念的股份如富士康以至領先台灣ETF(2837)等,升個不亦樂乎;另一好消息是內地4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回升,市場預期中國經濟穩步復甦;《華爾街日報》更引述中國國家資訊中心最新報告稱,內地第二季經濟將較去年同期增長7%,離成功「保八」又跨進一步。在中港台一片樂觀氣氛中,個市是「嘭」一聲飆升,而非老畢早前預期般「唔覺唔覺」跌完。
H1N1流感威脅並未解除,世衞組織表示疫情有可能出現全球性大流行,雖然強調這並非意味將出現大規模死亡,但疫症威脅始終揮之不去。然而,股市要升,壞消息也可以當好消息炒,譬如上周美國公布第一季GDP下跌6.1%,為三十五年來首次連續三季收縮、佳士拿申請破產保護、十九家接受壓力測試的美國金融機構盛傳有十四家需要增資……,統統對市況毫無影響,反而成為資金避開美國流入亞太區的藉口。
真抗疫股有可為
墨西哥一聲疫情高峰期可能已過,股市「名正言順」當H1N1流感淡出,較早前大漲的一眾製藥股,在港股狂升860點中反其道而行,紛紛回落。不過,H1N1流感帶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大流感極有可能以季節性姿態定期威脅全球,意味生產疫苗、研究抗流感醫藥的生物科技公司,不論短中長線都有可為。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一篇文章指出,H1N1流感可能出現一次接力賽,就是當北半球步入不利病毒肆虐的夏季時,南半球已步入冬天,流感病毒將轉移到另一陣地,疫情可謂「沒完沒了」。
文章又提到今次墨西哥爆發H1N1流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因為2004年出現過大型的亞洲流感之後,大家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亞洲,疏忽了對美洲的警覺性。換句話說,全球面對流感的正確態度是「年中無休」,有關組織及機構必須加快步伐與時間競賽,搶先研發出成功對抗病毒的特效藥。
對投資者而言,大流感概念股追得過,但並非凡有「藥」字的公司都適宜沾手,因為真正具研發能力生產抗流感疫苗、製造特效藥的公司屈指可數。香港日前大炒「藥」股的同時,美國出現同樣狂熱,不過,許多藥廠的產品消息被市場誇大,不是以訛傳訛便是誤中副車,有些相關藥品只處於試驗階段,離FDA批准推出市場甚遠,但也被當成炒作主題,股價無端端大升;當然,大家認清楚之後,這些公司的股價就會打回原形。
長息㩒極唔低
睇番美國,聯儲局上周在議息會後聲明中提到,美國經濟下滑速度有放緩迹象,且沒有像一些論者估計般擴大包括國庫債券在內的資產購買計劃,十年期和三十年期長債孳息在聲明發表後,分別企穩於3厘和4厘以上。
去年11月,聯儲局首次宣布有意購入按揭抵押證券,露出了量寬的手影,長債孳息在年底大幅下滑(債價上升)。然而,踏入2009年,美股經過1月份短暫反彈後拋風再現,跌勢到3月初才告一段落,但長債在年初股市風聲鶴唳時並未受惠,出現股跌債亦軟的現象。聯儲局在3月18日落實未來六個月購入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長債孳息應聲回落,可是踏入4月,長息升勢又告重現。
值得研究的是,資金離開債市,原因是——一、股市比國債吸引(美國基金經理對美股的意見,可參考附表);二、經濟復甦、通脹預期升溫;還是三、始於1981年的債券大牛市,在聯儲局決定入市的一刻壽終?
![]() |
長債孳息是所有市場利率的定價基準,聯儲局實施量寬政策,就是要透過印銀紙買國債壓低長息。長債孳息在經濟似好非好之際不跌反升,意味量寬政策無法達到預期效果,聯儲局為信貸市場解凍振興經濟的努力事倍功半。
美國最新統計顯示,按揭利率雖接近歷來最低水平,但申請按揭貸款的數字不增反減,意味低息未能掃除美國人對樓價進一步下滑的憂慮;長債孳息若繼續上升,勢必影響美國人的消費意慾,亦會加強樓市復甦的阻力,股市似乎仍未反映這些隱憂,樂觀得太早。
賭長債息率走勢,是專業投資者的遊戲,一直看淡美國國債的商品大王羅傑斯,去年底就因長債價格飆升(孳息急跌),被迫平掉淡倉。不過,散戶如果相信美國國債已步入熊市,也許可以留意價格跟長息同步上落(與債價背道而馳)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其中一種是有二倍槓桿的ProShares UltraShort 20+ Year Treasury ETF(紐約證交所上市,編號TBT)。從下圖可見,經過去年漫長的跌勢後,該基金近期重拾升軌,上周更創出六個月新高。然而,要注意的是,長息若繼續上升,聯儲局觀望後極可能再度出手購入長債,意味債券息價仍會大幅波動。在專業投資者也隨時損手的市場,散戶只宜量力而為。
![]() |
股神弦外之音
與報業素有淵源的畢非德在巴郡年會上「唱衰」報紙,認為報紙往後的日子只會有蝕無賺,所以不再投資報業,不過,對於他的至愛股之一《華盛頓郵報》就表示繼續支持,因為《華郵》集團同時擁有龐大的廣播和有線電視業務,正所謂「點止報紙咁簡單」。
股神的弦外之音,是只擁有印刷媒體的單一報紙,面對互聯網主導多媒體內容整合的時代,將難以生存下去。畢老是不是預告新媒體競爭已經正式展開?
同一時間,CBS執行主席雷石東(Sumner Redstone)好像有意和應股神之言,表示死都要抓緊CBC電視台和有線媒體Viacom的控制權。雷石東再加多一句,不會退休,做到死為止。
畢非德亦無意退下火線,同時,他與雷石東一樣看好美股,後者更認為華爾街牛市已重臨,唔係熊市反彈,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