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卖玉米的点心铺
“三元钱放在里面啦。”
“好的。要硬的还是软的?”
“硬的,谢谢。”
一根热腾腾的大玉米就这样包在袋子里递给了我。
就这样基本上有将近两周的时间我会在这边买上一根玉米当我的早点,然后往地铁站走去。
一直吃这样的同样的早点就是一根玉米不腻么?答案是不会。
其实我自己也不曾想过我会如此的坚持。
还记得第一次买他们家的玉米是因为乏了固定的早餐内容。周一周四吃面条,周二周三周五吃馒头,永远的辣酱面、榨菜面,淡馒头、花卷、菜包,味蕾乏了,感觉吃的不是早饭而是例行公事。于是乎,在上班的路上买了一根玉米换换口味,谁知这样的竟然结下了缘分。
玉米好大一只,粒粒饱满,金光闪闪,光看外形就知道味道那个赞!比起连锁店里买的软绵绵小小个泛黄的小玉米,瞬间脱颖而出。怀着激动的心情撕开一个包装袋,果然很美味啊!不但有嚼劲而且每一粒带着一丝甜味,既不会掩盖玉米本身的香气反倒是增加了口感。其实这很容易做到呢?只要在煮玉米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煮的时候糖会慢慢渗入到玉米内。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的坚持确实极少数的。
事实上,我因为个人爱极了玉米总是会买不同的店家的玉米来吃,所以对于玉米的行情还是十分了解的。从最初的二元到后来的二元五角、三元,到近日的三元五四元。玉米呢?个头是逐年减小,能保持不变的那以是庆幸了。口感呢?自然也是。后来的我就养成了要吃好吃的玉米自己回家煮,除非嘴馋难耐。
当我咬下第一口的时候,味蕾首先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其后得到是温暖。上海的冬季是难耐,即使你已习惯了北方了零下温度的冬天也不得不折服于上海的冬季,那是一种湿冷,直刺到你骨头内部的,不容你反应,就让你直哆嗦。更别提那太阳公公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呢?一切是略隐略现的,街道上稀疏的车灯,多了几分人气,处处蒙着一层薄薄的湿冷的雾气。在这时刻,能啃上一根甜玉米是多么幸福!
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提倡效率,讲究GDP,往往注重数量,而品质往往忽略。在寻求职位的时候,最热门的、排长队的也是那些三六九赚钱最快的行当,例如科技、会计等,而手工业往往是冷门,让人忽略的。在法国有一种职业——修书匠,会帮助人们把损坏磨损的心爱物通过六十多到步骤将其恢复原貌。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这边还存在吗?他们一直是专心致志地做着同样一件事,一丝不苟,心平气和。我们似乎是淡忘了这一切。吃着的玉米虽然没有修理书需要如此多的步骤,可煮一根玉米需要的步骤,无非是一挑选玉米,二清洗,三煮。就是如此的三步,坚持好好做着这三步的人又有几个?能好好做到三步的已经很少,更别提对三步提出要求,挑大的排列整齐的个头饱满的,清理干净,水里放入糖煮。这样的坚持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
有时在我下班回来的时候发现这边的小店仍然开着,这时已经点起了微弱的吊灯。心想,还开着呢?他们一天要工作多久呀?一阵冷风出来,鼻子酸酸的。他们一定不是要赚一些钱,卖掉一些卖剩的点心这般简单了。是想到在加班回家的路上为饥饿劳累的归途人送上暖胃的食物。就是这样一家店是由一对夹杂着外地口音的老夫妻开的。我不知他们是几点开门,几点打烊。只知道,在天还没有亮,夜已经黑了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每一日的工作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打马虎眼?还是如他们这对老夫妻这般的呢?
小小的点心店送来的除了暖人胃暖人心的点心,还送上了人间的温情,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是我坚持吃下去的原因。
“好的。要硬的还是软的?”
“硬的,谢谢。”
一根热腾腾的大玉米就这样包在袋子里递给了我。
就这样基本上有将近两周的时间我会在这边买上一根玉米当我的早点,然后往地铁站走去。
一直吃这样的同样的早点就是一根玉米不腻么?答案是不会。
其实我自己也不曾想过我会如此的坚持。
还记得第一次买他们家的玉米是因为乏了固定的早餐内容。周一周四吃面条,周二周三周五吃馒头,永远的辣酱面、榨菜面,淡馒头、花卷、菜包,味蕾乏了,感觉吃的不是早饭而是例行公事。于是乎,在上班的路上买了一根玉米换换口味,谁知这样的竟然结下了缘分。
玉米好大一只,粒粒饱满,金光闪闪,光看外形就知道味道那个赞!比起连锁店里买的软绵绵小小个泛黄的小玉米,瞬间脱颖而出。怀着激动的心情撕开一个包装袋,果然很美味啊!不但有嚼劲而且每一粒带着一丝甜味,既不会掩盖玉米本身的香气反倒是增加了口感。其实这很容易做到呢?只要在煮玉米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煮的时候糖会慢慢渗入到玉米内。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的坚持确实极少数的。
事实上,我因为个人爱极了玉米总是会买不同的店家的玉米来吃,所以对于玉米的行情还是十分了解的。从最初的二元到后来的二元五角、三元,到近日的三元五四元。玉米呢?个头是逐年减小,能保持不变的那以是庆幸了。口感呢?自然也是。后来的我就养成了要吃好吃的玉米自己回家煮,除非嘴馋难耐。
当我咬下第一口的时候,味蕾首先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其后得到是温暖。上海的冬季是难耐,即使你已习惯了北方了零下温度的冬天也不得不折服于上海的冬季,那是一种湿冷,直刺到你骨头内部的,不容你反应,就让你直哆嗦。更别提那太阳公公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呢?一切是略隐略现的,街道上稀疏的车灯,多了几分人气,处处蒙着一层薄薄的湿冷的雾气。在这时刻,能啃上一根甜玉米是多么幸福!
我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提倡效率,讲究GDP,往往注重数量,而品质往往忽略。在寻求职位的时候,最热门的、排长队的也是那些三六九赚钱最快的行当,例如科技、会计等,而手工业往往是冷门,让人忽略的。在法国有一种职业——修书匠,会帮助人们把损坏磨损的心爱物通过六十多到步骤将其恢复原貌。这样的工作在我们这边还存在吗?他们一直是专心致志地做着同样一件事,一丝不苟,心平气和。我们似乎是淡忘了这一切。吃着的玉米虽然没有修理书需要如此多的步骤,可煮一根玉米需要的步骤,无非是一挑选玉米,二清洗,三煮。就是如此的三步,坚持好好做着这三步的人又有几个?能好好做到三步的已经很少,更别提对三步提出要求,挑大的排列整齐的个头饱满的,清理干净,水里放入糖煮。这样的坚持是值得尊敬和称赞的。
有时在我下班回来的时候发现这边的小店仍然开着,这时已经点起了微弱的吊灯。心想,还开着呢?他们一天要工作多久呀?一阵冷风出来,鼻子酸酸的。他们一定不是要赚一些钱,卖掉一些卖剩的点心这般简单了。是想到在加班回家的路上为饥饿劳累的归途人送上暖胃的食物。就是这样一家店是由一对夹杂着外地口音的老夫妻开的。我不知他们是几点开门,几点打烊。只知道,在天还没有亮,夜已经黑了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每一日的工作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打马虎眼?还是如他们这对老夫妻这般的呢?
小小的点心店送来的除了暖人胃暖人心的点心,还送上了人间的温情,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是我坚持吃下去的原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