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Or国企 where to go?
外企Or国企 where to go?
文/Estelle
快点给我正能量
最近我在微信上或者Q上经常能看到朋友给我留言,问“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否出来一聚,喝喝咖啡聊聊天?“
不要误会,这不是要追求我或者约炮之类的暗示,节操丢不得……
我一般都说,好啊,时间地点你定!然后附加上一句“最近过的好吗?“
基本上,他们的答案基本都是:“一般,所以想找你聊聊,想在你身上找点能量!“
我听到这句话,简直就是心花怒放!我坚信,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能够给他人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有用唉~
先自报个家门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2012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8个月的管理咨询经验和9个月的总经理助理工作经验,还有就是,端正、大方、人见人爱……
个人评价:并没有突出的IQ、EQ,但做事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勤奋好学,人品纯良,很有职业精神!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优点的话,就是目标明确,执着地践行理想。
困惑的他们
这几位都是我的同龄人,聊天中彼此说的都是心里话、大实话。说时候,我能真切地感觉的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那么年轻的脸,却写满沮丧和壮志难酬。
大家都是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同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我们有太多梦想,更有自己的小个性。从校园走出来时,我们曾彼此相约在未来的岗位上一展所长, 可是为什么这么快,大家就开始迷惘?
同学A是我哥们,帅哥,国际会计专业,就职于某牛逼央企。
毕业时,他手里有 PwC、税务局、还有一个国企的offer,最后他选择了这家大牛央企,说是图稳定~~前段时间见面聊了聊,感觉他人比较颓頽。他说:“觉得整天干的都是重复的事情,没有用上自己学的东西,这段时间感觉一直都没有进步。”我说,“你又不是为了户口,那就出来混呗,你之前能去四大,现在再努力去呗。”他说,“觉得在单位呆了一年,人都呆废了,现在想进也没那个实力了。”
同学B是我大学同班的班长,一名敢想敢说、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毕业后签约王府井百货,成为这家老牌国企的管理培训生。
上次和她在上岛喝咖啡,她谈到现在的工作状态,觉得工作比较无聊和低效率,虽说是作为未来储备干部招聘进来的,但是“员工提的建议不太可能被采纳,领导一个人说的算”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她说,国企待遇虽然不错,但是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平时的工作很基础,没什么技术含量,更谈不上挑战,觉得“在体制内还是学不到东西、没什么发展”。
相比之下,去外企的朋友对自己的现状似乎更满意。
朋友安妮是一枚英国海归,外柔内刚,小资的要命,说话甜的能滴出蜜来,可有着不锈钢般坚强神经,现在在一家500强外企做HR专员。
她回国后一直意志很坚定,目标明确,说坚决不去国企,坚决不考公务员,而且非欧美外企不去!她说,外企氛围自由开放,可以坐在桌子上可老板吵架,不分阶层,沟通没障碍,“自己可干不了给人端茶倒水伺候人的事!”
她介绍说,自己的工作忙中有闲,收入不错,单位氛围比较好,制度很人性化,福利也不错,同事关系融洽,符合在英国接受的教育文化和自己的理念。另外,还可以把假期都攒起来,一次差不多能放一个月,足够出国旅游。
另外一位朋友比我大几岁,比较沉稳,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一家外企做销售6年。
他自己说,一直做的比较开心,虽然出差很多、压力大,但是回报也不错,对未来有自己的打算,在公司也可以看到明确的上升空间,对目前状态比较满意。
Where To Go?
我的这些同学和朋友,个个都是精英人物,国企在招聘大学生时,会首先把学习成绩、专业课成绩和是否出身名校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标准。特别是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毕业生,国企通常很快就会录用,另外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国有企业通常都会用“解决户口”来无限放大诱惑力,这样的条件真让人无法拒绝,所以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甚至是英国海归就业都会首选国企,特别是大国企。但国企往往有鲜明的体制色彩,注重等级和关系,做人重于做事,甚至会做不如会说,这些都让年少青葱的毕业生感到不适应,更让海归觉得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真不是盖的~
很多外企同样爱在名牌大学中寻找自己未来的职员。外企通常都认为工作技能和经验可以通过完整、系统的培训来获得,因此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比较重视,也更加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强调终生学习。外企除了自由的氛围和人性化的制度,还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个人培训计划,换句话说,进入世界500强意味着你拿到了一张终身教育通行证,更保证了拥有未来升值空间。个人觉得,外企是锻炼个人能力的好平台,特别是世界500强外企,在其中的工作经历对个人发展大有裨益,年轻人更应该去平等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其实,去国企还是外企不重要,只要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并且可以坚持为目标不断去努力,不断去用心积累,特别是各岗位、各行业甚至各种境遇的transferable competence 。
想进一个企业之前,要先好好想想它哪里吸引你?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安稳还是挑战,哪一个才是你追求价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无法一概而论说孰优孰劣,外企更适合有追求的年轻人,国企适合求稳的年轻人。如果你有目标、朝气和活力,不妨整理好心情、做好打算,找到能给你施展拳脚的空间。
专家Carrie李群支招
求职辅导专家Carrie李群给应届毕业生的建议是,无论你是在英求职还是在中国大陆求职,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未来想成为的某个行业或者岗位的专家。
2.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期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氛围,尽早给自己定位。
3.给自己定一个相对清晰的职业规划,并坚持为之不断努力,最终一步步实现目标。
4.无论在国企还是外企,都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领袖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才 真的是未来社会需要的,真正能承担其社会责任和期望。
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8444028/
文/Estelle
快点给我正能量
最近我在微信上或者Q上经常能看到朋友给我留言,问“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否出来一聚,喝喝咖啡聊聊天?“
不要误会,这不是要追求我或者约炮之类的暗示,节操丢不得……
我一般都说,好啊,时间地点你定!然后附加上一句“最近过的好吗?“
基本上,他们的答案基本都是:“一般,所以想找你聊聊,想在你身上找点能量!“
我听到这句话,简直就是心花怒放!我坚信,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能够给他人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我忽然觉得自己很有用唉~
先自报个家门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2012年毕业于北京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8个月的管理咨询经验和9个月的总经理助理工作经验,还有就是,端正、大方、人见人爱……
个人评价:并没有突出的IQ、EQ,但做事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勤奋好学,人品纯良,很有职业精神!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优点的话,就是目标明确,执着地践行理想。
困惑的他们
这几位都是我的同龄人,聊天中彼此说的都是心里话、大实话。说时候,我能真切地感觉的他们的快乐和不快乐,那么年轻的脸,却写满沮丧和壮志难酬。
大家都是刚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同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我们有太多梦想,更有自己的小个性。从校园走出来时,我们曾彼此相约在未来的岗位上一展所长, 可是为什么这么快,大家就开始迷惘?
同学A是我哥们,帅哥,国际会计专业,就职于某牛逼央企。
毕业时,他手里有 PwC、税务局、还有一个国企的offer,最后他选择了这家大牛央企,说是图稳定~~前段时间见面聊了聊,感觉他人比较颓頽。他说:“觉得整天干的都是重复的事情,没有用上自己学的东西,这段时间感觉一直都没有进步。”我说,“你又不是为了户口,那就出来混呗,你之前能去四大,现在再努力去呗。”他说,“觉得在单位呆了一年,人都呆废了,现在想进也没那个实力了。”
同学B是我大学同班的班长,一名敢想敢说、雷厉风行的女汉子,毕业后签约王府井百货,成为这家老牌国企的管理培训生。
上次和她在上岛喝咖啡,她谈到现在的工作状态,觉得工作比较无聊和低效率,虽说是作为未来储备干部招聘进来的,但是“员工提的建议不太可能被采纳,领导一个人说的算”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她说,国企待遇虽然不错,但是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平时的工作很基础,没什么技术含量,更谈不上挑战,觉得“在体制内还是学不到东西、没什么发展”。
相比之下,去外企的朋友对自己的现状似乎更满意。
朋友安妮是一枚英国海归,外柔内刚,小资的要命,说话甜的能滴出蜜来,可有着不锈钢般坚强神经,现在在一家500强外企做HR专员。
她回国后一直意志很坚定,目标明确,说坚决不去国企,坚决不考公务员,而且非欧美外企不去!她说,外企氛围自由开放,可以坐在桌子上可老板吵架,不分阶层,沟通没障碍,“自己可干不了给人端茶倒水伺候人的事!”
她介绍说,自己的工作忙中有闲,收入不错,单位氛围比较好,制度很人性化,福利也不错,同事关系融洽,符合在英国接受的教育文化和自己的理念。另外,还可以把假期都攒起来,一次差不多能放一个月,足够出国旅游。
另外一位朋友比我大几岁,比较沉稳,积极向上、乐观好学,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一家外企做销售6年。
他自己说,一直做的比较开心,虽然出差很多、压力大,但是回报也不错,对未来有自己的打算,在公司也可以看到明确的上升空间,对目前状态比较满意。
Where To Go?
我的这些同学和朋友,个个都是精英人物,国企在招聘大学生时,会首先把学习成绩、专业课成绩和是否出身名校作为最重要的考察标准。特别是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毕业生,国企通常很快就会录用,另外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国有企业通常都会用“解决户口”来无限放大诱惑力,这样的条件真让人无法拒绝,所以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学生、甚至是英国海归就业都会首选国企,特别是大国企。但国企往往有鲜明的体制色彩,注重等级和关系,做人重于做事,甚至会做不如会说,这些都让年少青葱的毕业生感到不适应,更让海归觉得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真不是盖的~
很多外企同样爱在名牌大学中寻找自己未来的职员。外企通常都认为工作技能和经验可以通过完整、系统的培训来获得,因此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比较重视,也更加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强调终生学习。外企除了自由的氛围和人性化的制度,还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个人培训计划,换句话说,进入世界500强意味着你拿到了一张终身教育通行证,更保证了拥有未来升值空间。个人觉得,外企是锻炼个人能力的好平台,特别是世界500强外企,在其中的工作经历对个人发展大有裨益,年轻人更应该去平等竞争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其实,去国企还是外企不重要,只要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并且可以坚持为目标不断去努力,不断去用心积累,特别是各岗位、各行业甚至各种境遇的transferable competence 。
想进一个企业之前,要先好好想想它哪里吸引你?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安稳还是挑战,哪一个才是你追求价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无法一概而论说孰优孰劣,外企更适合有追求的年轻人,国企适合求稳的年轻人。如果你有目标、朝气和活力,不妨整理好心情、做好打算,找到能给你施展拳脚的空间。
专家Carrie李群支招
求职辅导专家Carrie李群给应届毕业生的建议是,无论你是在英求职还是在中国大陆求职,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比如未来想成为的某个行业或者岗位的专家。
2.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期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氛围,尽早给自己定位。
3.给自己定一个相对清晰的职业规划,并坚持为之不断努力,最终一步步实现目标。
4.无论在国企还是外企,都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领袖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才 真的是未来社会需要的,真正能承担其社会责任和期望。
地址: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8444028/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