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历险记(二)城市
在波士顿实习的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天五六点就被盛夏的阳光叫醒,外面叽叽喳喳的鸟声叫个不停,顶着睡眠不足的双眼,开始洗漱、穿衣、整理、做饭。晚上回到家,洗衣、洗澡、做饭到凌晨,都是常有的事,开始体会到留学生的艰辛。
每个周末都异常的宝贵,常常一个人逛博物馆,一个人逛书店,一个人逛校园,一个人走在那些有着浓郁巴洛克味道的老街上,看着黑白照片发呆……一个人在黄昏里沿着查尔斯河边走,望着来往慢跑的人们,看天色一点点变成绛紫,灰蓝,然后像是泼了墨一般的夜色…… 却不愿离开。
大概没有任何一座美国城市,像波士顿这样拥有众多人文历史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聚集了世界上最一流的学府,让人仰望的智识高度。
波士顿更像一座融合了欧洲与美国文化的城市,它很好的保留了新英格兰区的人文风貌,遍布城市的红砖建筑景观更有浓郁的欧洲小城味道,而美国式的商业主义文化在这里却并不太成气候。1620年,102名受英国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历经66天的航行,抵达鳕鱼角(Cape Cod)。他们原定要去哈得森河的入海口(今纽约市)的,却阴错阳差地停留在了这里。他们在马萨诸塞州东北角的普利茅斯(Plymouth)安顿下来,从此白手起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园。从此马萨诸塞州成为新英格兰最早的一批殖民地,波士顿位于普利茅斯北边40英里,成为新英格兰区的中心。
因为具有大批爱尔兰移民,每年St. Patrick节波士顿人会把查尔斯河染绿,进行一次大狂欢派对。波士顿人口音不像美音惯有的圆润光滑,而更坚硬扁平,我和同事开玩笑,说这口音扁扁的倒有点像波城的吉祥物——鸭子。
波城整体黑人都不多,或许是这座城市整体的教育水准都很高,走在路上或是在地铁里,都能隐约感觉到白人优越感。种族隔离早已废除了,但在地铁里,也很少看到白人主动坐在黑人坐的座位旁边。亚裔在这里的数量和地位正在迅速崛起,在MIT校园里,经常看到骑着车子飞速经过的亚洲眼镜男,不知是不是赶着去坐实验,像在清华看到的一样。
如果说波士顿是一座知识分子城市,那么哈佛所在的剑桥镇(Cambridge)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穿梭在这座美国最古老的大学里,才感受到对知识与智慧本身的敬畏。在古老的Sanders Theater听的那场讲座, 那座有着白色尖塔的哈佛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传来的钢琴声,为了纪念在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中牺牲的哈佛人而建。低调而庄严的哈佛总图书馆Widener Memorial Library藏有1623年莎士比亚最早的剧本,在古老大理石制的法学院图书馆里写报告和文章,下班后在Harvard Coop沉醉在书香里……
室友之一是哈佛博士生,新加坡人,单纯、友善、热心。刚到的那天帮我提行李上楼,给我介绍生活设施,带我逛校园。有一天晚上在同事家玩儿到很晚,一个人怕走夜路的地道,打电话问他是否能房子附近的地道对面接我,没想到他还在做实验,一会就开车到Harvard Square来接我,接完又回去做实验。后来才知道他是基督徒。
遇到这么好的室友,感到自己实在是幸运的。在外是寂寞的,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心灵,对抗寂寞,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仍然交到了这么好的朋友。还有很多朋友,等我再细细道来。
每个周末都异常的宝贵,常常一个人逛博物馆,一个人逛书店,一个人逛校园,一个人走在那些有着浓郁巴洛克味道的老街上,看着黑白照片发呆……一个人在黄昏里沿着查尔斯河边走,望着来往慢跑的人们,看天色一点点变成绛紫,灰蓝,然后像是泼了墨一般的夜色…… 却不愿离开。
大概没有任何一座美国城市,像波士顿这样拥有众多人文历史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聚集了世界上最一流的学府,让人仰望的智识高度。
波士顿更像一座融合了欧洲与美国文化的城市,它很好的保留了新英格兰区的人文风貌,遍布城市的红砖建筑景观更有浓郁的欧洲小城味道,而美国式的商业主义文化在这里却并不太成气候。1620年,102名受英国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历经66天的航行,抵达鳕鱼角(Cape Cod)。他们原定要去哈得森河的入海口(今纽约市)的,却阴错阳差地停留在了这里。他们在马萨诸塞州东北角的普利茅斯(Plymouth)安顿下来,从此白手起家,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园。从此马萨诸塞州成为新英格兰最早的一批殖民地,波士顿位于普利茅斯北边40英里,成为新英格兰区的中心。
因为具有大批爱尔兰移民,每年St. Patrick节波士顿人会把查尔斯河染绿,进行一次大狂欢派对。波士顿人口音不像美音惯有的圆润光滑,而更坚硬扁平,我和同事开玩笑,说这口音扁扁的倒有点像波城的吉祥物——鸭子。
波城整体黑人都不多,或许是这座城市整体的教育水准都很高,走在路上或是在地铁里,都能隐约感觉到白人优越感。种族隔离早已废除了,但在地铁里,也很少看到白人主动坐在黑人坐的座位旁边。亚裔在这里的数量和地位正在迅速崛起,在MIT校园里,经常看到骑着车子飞速经过的亚洲眼镜男,不知是不是赶着去坐实验,像在清华看到的一样。
如果说波士顿是一座知识分子城市,那么哈佛所在的剑桥镇(Cambridge)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穿梭在这座美国最古老的大学里,才感受到对知识与智慧本身的敬畏。在古老的Sanders Theater听的那场讲座, 那座有着白色尖塔的哈佛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传来的钢琴声,为了纪念在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中牺牲的哈佛人而建。低调而庄严的哈佛总图书馆Widener Memorial Library藏有1623年莎士比亚最早的剧本,在古老大理石制的法学院图书馆里写报告和文章,下班后在Harvard Coop沉醉在书香里……
室友之一是哈佛博士生,新加坡人,单纯、友善、热心。刚到的那天帮我提行李上楼,给我介绍生活设施,带我逛校园。有一天晚上在同事家玩儿到很晚,一个人怕走夜路的地道,打电话问他是否能房子附近的地道对面接我,没想到他还在做实验,一会就开车到Harvard Square来接我,接完又回去做实验。后来才知道他是基督徒。
遇到这么好的室友,感到自己实在是幸运的。在外是寂寞的,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心灵,对抗寂寞,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仍然交到了这么好的朋友。还有很多朋友,等我再细细道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梦溪
(San Francisco Bay Area, United States)
UX/HCI从业者,传播学研究叛逃者 social media, digital culture, scien...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