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细雨中呼喊》 余华
《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很好的作品。读罢,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掺杂着金子般闪烁的夕照余晖和清脆的童年呼喊,也有我那时无法理解无人回答的敏感的疑惧。恐惧与战栗,是男主成长的主题。就像余华轻轻一口气,吹开了我蒙尘已久的童年和成长,露出斑驳破碎的模样,这是一个新鲜的远逝的遗忘的微小的个体的也是那个年代的复活。文学的价值于我没那么宏大,就是个人记忆的魔法师,带我去过去,带我去未来。 其次,余华这篇的行文的口气很舒服,没有炫瞎俗眼的先锋技法、零容忍全决裂,也还没开始接下来活着或者许三观那一眼老泪、苦难婆娑的路子。个人的说我比较好《细雨中呼喊》这种口。第三,男主,男主的爷爷,以及苏宇是我印象最感怀的人。男主童年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恐惧与战栗,孤独与罪恶感,我相信是余华也是有的,我也有,绝非全部,只占据着滔天大海中的一隅岛屿而矣,我看着余华指给我看,“你看,它在那”,我的灵魂曾打那里走过。再说男主爷爷,在乡土生活面前,智慧和狡黠是同义词。那个年代生活一地细碎如玻璃碴,他不知哲学,他的行为就是他的烂泥巴哲学,反得终老,以柔克刚,完爆他的不肖子。苏宇,最美不过苏宇,被他一个关怀男主细节打败,此处不言。 假作真时真亦假,是这个意思么,生活总是真真假假各掺三分,交融不分离。但揪出哪个都是扯淡,执着于价值判断要一个答案就是简单粗暴却也省心省事的捷径。所以,我的过去,如果你问我,“也美,也丑,不美,也不丑,有美么,有丑么”,我的现在呢,希望你懂的。这样想也会带来一个问题,无法把你(生活的总貌)把握。森林和树木?此处用理性是繁琐的无用的,我祈修般若直觉,待灵光乍现得证。再一想,又何苦执着于把握,佛法曰四大皆空,无从把握的。对了,放弃这个念头,就像看纪录片一样看吧,它说的是你的事,也不是你的事,是众生的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