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往事和“然后”的故事
最近看《诗经讲评之风人深致》,觉得苏缨 太过于执着于考据,把古今各家之讲评拿来比较分析其实也无妨,但做得太过让人觉得索然寡味,尤其是在作者通过比较各家之言后得出的结论自己还不能赞同的时候,这种感觉尤甚。
说点题外话,文中85页有段孟子母亲杀猪的故事让我有点感触,这个故事和我小时候读过的曾子杀猪典故如出一辙,让我不禁感慨中国古人的道德高度让人佩服,可是按如今的社会环境,以这样的父母为模范表率,在这种环境下受熏陶长大的孩子还是挺危险的。我这里说的危险不是英语中的dangerous,而是in danger。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道德这东西往往是束缚君子的,而现代社会不说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陈词滥调,起码也得经过“”受骗教育才能有点抵抗现实世界冷酷风霜的能力。记得以前看过日本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大致是说在小孩蹒跚学步阶段,先让小孩站稳,然后大人往后退开并且做势让小孩走过来。而小孩小脑发育不够,大抵只能身子左右摇摆重心倾斜向前朝父母怀抱跑去。可待到孩子扑将过来,大人闪身一躲,孩子扑空摔个”五体投地”。这如果属实,应该可以定义为孩子的受骗教育,虽有惨烈之嫌疑,但也有可取之处。
关于这则杀猪典故,还让我想起了小学一年级时上思想品德课时,老师当时讲到了曾子杀猪的典故,并问到有没有谁知道。而那时我刚好记得曾在一本寓言故事大全之类的书里读过,便兴冲冲举手说我知道。于是老师就让我起来给全班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我便傲娇的站起来说:“从前有个叫曾子的人,然后他有个儿子,然后他们家有头猪,然后有一天他老婆要出去,然后他儿子便闹着也要跟他老婆一起去,然后他老婆哄儿子说你要是在家里不跟我一起出去的话我回来就把这头猪杀了给你吃哈,然后晚上曾子回来知道这件事了,然后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给儿子吃了。”我说完之后,那老师就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刚才某某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然后的故事……”当时我就斯巴达了,那老师后面说的话我都没听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我原本是想写篇书评的,但是旁逸斜出得太厉害了,不敢放书评里,只好当篇日志吧。请原谅我如此令人捉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相信你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有根源的,一切滥觞于我的小学一年级。
然后我这篇文就写到这吧,然后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说点题外话,文中85页有段孟子母亲杀猪的故事让我有点感触,这个故事和我小时候读过的曾子杀猪典故如出一辙,让我不禁感慨中国古人的道德高度让人佩服,可是按如今的社会环境,以这样的父母为模范表率,在这种环境下受熏陶长大的孩子还是挺危险的。我这里说的危险不是英语中的dangerous,而是in danger。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道德这东西往往是束缚君子的,而现代社会不说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陈词滥调,起码也得经过“”受骗教育才能有点抵抗现实世界冷酷风霜的能力。记得以前看过日本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大致是说在小孩蹒跚学步阶段,先让小孩站稳,然后大人往后退开并且做势让小孩走过来。而小孩小脑发育不够,大抵只能身子左右摇摆重心倾斜向前朝父母怀抱跑去。可待到孩子扑将过来,大人闪身一躲,孩子扑空摔个”五体投地”。这如果属实,应该可以定义为孩子的受骗教育,虽有惨烈之嫌疑,但也有可取之处。
关于这则杀猪典故,还让我想起了小学一年级时上思想品德课时,老师当时讲到了曾子杀猪的典故,并问到有没有谁知道。而那时我刚好记得曾在一本寓言故事大全之类的书里读过,便兴冲冲举手说我知道。于是老师就让我起来给全班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我便傲娇的站起来说:“从前有个叫曾子的人,然后他有个儿子,然后他们家有头猪,然后有一天他老婆要出去,然后他儿子便闹着也要跟他老婆一起去,然后他老婆哄儿子说你要是在家里不跟我一起出去的话我回来就把这头猪杀了给你吃哈,然后晚上曾子回来知道这件事了,然后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给儿子吃了。”我说完之后,那老师就说了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刚才某某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然后的故事……”当时我就斯巴达了,那老师后面说的话我都没听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我原本是想写篇书评的,但是旁逸斜出得太厉害了,不敢放书评里,只好当篇日志吧。请原谅我如此令人捉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相信你们都知道这件事是有根源的,一切滥觞于我的小学一年级。
然后我这篇文就写到这吧,然后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