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搞错调料的三杯鸡
1月21日 星期二
晚饭:三杯鸡
难度:⋆⋆
成功度:⋆⋆
三杯鸡据说是一道名菜,还上了北京奥运会的晚宴菜单,我之前也曾经听说过,大概就知道是三杯不同的调料,就能做出来,做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味道不错。
我上心食谱看了一下,三杯指的是一杯麻油,一杯老抽,一杯生抽,做法也就和一般的红烧鸡感觉差不多,于是我结合菜谱和自己的经验,开始了烹饪:
首先是辅料,三杯鸡需要生姜,大蒜,葱和红辣椒,这些东西家里倒是都有,只不过质量都比较糟糕……比如说生姜,实在是太干了,大蒜也长了芽,不过还凑合能用,葱彻底干了,直接放弃,红辣椒年久失修,已经不红了,辣味也基本没了,倒是不用担心太辣。
主料的话就是鸡肉了,我这次只有从Whole Foods买来的鸡大腿肉,按理说WF的肉应该算是美国鸡肉中的佼佼者,但是……不知是不是我厨艺不精……感觉还是没有味道。鸡肉解冻之后,切成小块,然后用热水焯熟,倒掉血水再用热水冲一冲,就可以待用了。
主料辅料切好之后,就是放油烧锅,这个时候才发现,麻油只剩下一小勺……我一向以为麻油向来都是只用一点点,这次竟然要用一杯……这道菜的成本还真是高。于是没有办法,麻油不够菜油来凑,只能烧了一锅菜油,把剩下的麻油加进去,算是有点香味。
油热了之后,先把姜片倒进去,炸到(从来没有尝试过炸姜片……)边缘微微泛黑色,这时候把蒜片(说是蒜片,其实是用石臼捣得半烂的蒜,但是其实这道菜应该是用整个儿的蒜粒的……)放进去,再稍微爆一会儿香。等到感觉香味出来了,就可以准备下肉了。
把鸡肉从热水里面拎出来,尽量把水分弄干净,然后下油锅,翻炒几下,加一点点盐,然后就准备加入三杯中的两杯调料了,分别是:一杯生抽,一杯老抽。说实话,从来没有哪次做菜放过这么多酱油……所以还是手虚,只分别放了大概半杯的量,但锅里颜色已经很深了。
其实这会儿应该放糖,但是我忘记了……我就拿起铲子开始翻炒,几下鸡肉的颜色就很深了,看上去也很咸的样子,没有加水的情况下,就几乎把鸡肉没过去了……这会儿有点心慌。
再烧了大约5分钟,感觉鸡肉肯定已经熟了,于是尝了一下味道……怎么说呢,还可以,不过酱油味太重了。 所谓的酱油味,就是我每次做红烧菜品都会品尝出的一种很“单薄”的味道,在我看来,很明显的酱油味是红烧菜品制作失败的标志之一。记得去年去波多黎各,有家餐馆的菜做的中餐味道很足,然后有一道菜就是酱油味很重,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难吃。我感觉酱油味的出现有几个可能:一是酱油本身的质量问题,好的酱油应该味道浓郁,而不是有单薄的酱油味。第二是由于辅料的味道没有出来,造成红烧菜被酱油味所占领。第三是由于糖的比例不合适,一般是太少,造成酱油的咸味占了上风。
于是我当机立断,只能从糖上想办法,于是放了4块冰糖进去,不过后来证明,杯水车薪,四块冰糖还是太少,根本尝不出来有什么甜味。之后我又由于觉得肉太咸,于是加了些水,开了大火准备收汁。这时候想起来,菜谱中还提到了一种调料叫做九层塔,就是Bazil,我家其实有bazil的碎屑,于是就加了不少进去。不过可能这时候锅里面的水已经太多了,九层塔的味道进不去鸡肉里面,最后感觉收效不大。又烧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了,就出锅了。
做完了才发现……看岔了食谱……人家的三杯鸡是酱油,麻油,米酒……我的是菜油,生抽,老抽……多了一倍的酱油……这酱油味道能不重么……我还在这边记录中大谈酱油味怎么去掉……真是……桑感……
品尝下来有几个感受:
1. 酱油味太重的菜,味道不是特别好,虽然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但是就是感觉不香。下次要从辅料方面入手,用新鲜的调料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2. 美国的鸡肉感觉确实有些问题,怎么做不是很好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鸡肉特殊的味道,我自从来美国之后,在伊萨卡买的鸡肉,就有这个味道,直到现在还是有,不知道是不是和肌肉的血水有关系?我这次还是去了血水,但是可能不够彻底?下次可能需要烧开水几次,把血水彻底去掉才行。
晚饭:三杯鸡
难度:⋆⋆
成功度:⋆⋆
三杯鸡据说是一道名菜,还上了北京奥运会的晚宴菜单,我之前也曾经听说过,大概就知道是三杯不同的调料,就能做出来,做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味道不错。
我上心食谱看了一下,三杯指的是一杯麻油,一杯老抽,一杯生抽,做法也就和一般的红烧鸡感觉差不多,于是我结合菜谱和自己的经验,开始了烹饪:
首先是辅料,三杯鸡需要生姜,大蒜,葱和红辣椒,这些东西家里倒是都有,只不过质量都比较糟糕……比如说生姜,实在是太干了,大蒜也长了芽,不过还凑合能用,葱彻底干了,直接放弃,红辣椒年久失修,已经不红了,辣味也基本没了,倒是不用担心太辣。
主料的话就是鸡肉了,我这次只有从Whole Foods买来的鸡大腿肉,按理说WF的肉应该算是美国鸡肉中的佼佼者,但是……不知是不是我厨艺不精……感觉还是没有味道。鸡肉解冻之后,切成小块,然后用热水焯熟,倒掉血水再用热水冲一冲,就可以待用了。
主料辅料切好之后,就是放油烧锅,这个时候才发现,麻油只剩下一小勺……我一向以为麻油向来都是只用一点点,这次竟然要用一杯……这道菜的成本还真是高。于是没有办法,麻油不够菜油来凑,只能烧了一锅菜油,把剩下的麻油加进去,算是有点香味。
油热了之后,先把姜片倒进去,炸到(从来没有尝试过炸姜片……)边缘微微泛黑色,这时候把蒜片(说是蒜片,其实是用石臼捣得半烂的蒜,但是其实这道菜应该是用整个儿的蒜粒的……)放进去,再稍微爆一会儿香。等到感觉香味出来了,就可以准备下肉了。
把鸡肉从热水里面拎出来,尽量把水分弄干净,然后下油锅,翻炒几下,加一点点盐,然后就准备加入三杯中的两杯调料了,分别是:一杯生抽,一杯老抽。说实话,从来没有哪次做菜放过这么多酱油……所以还是手虚,只分别放了大概半杯的量,但锅里颜色已经很深了。
其实这会儿应该放糖,但是我忘记了……我就拿起铲子开始翻炒,几下鸡肉的颜色就很深了,看上去也很咸的样子,没有加水的情况下,就几乎把鸡肉没过去了……这会儿有点心慌。
再烧了大约5分钟,感觉鸡肉肯定已经熟了,于是尝了一下味道……怎么说呢,还可以,不过酱油味太重了。 所谓的酱油味,就是我每次做红烧菜品都会品尝出的一种很“单薄”的味道,在我看来,很明显的酱油味是红烧菜品制作失败的标志之一。记得去年去波多黎各,有家餐馆的菜做的中餐味道很足,然后有一道菜就是酱油味很重,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难吃。我感觉酱油味的出现有几个可能:一是酱油本身的质量问题,好的酱油应该味道浓郁,而不是有单薄的酱油味。第二是由于辅料的味道没有出来,造成红烧菜被酱油味所占领。第三是由于糖的比例不合适,一般是太少,造成酱油的咸味占了上风。
于是我当机立断,只能从糖上想办法,于是放了4块冰糖进去,不过后来证明,杯水车薪,四块冰糖还是太少,根本尝不出来有什么甜味。之后我又由于觉得肉太咸,于是加了些水,开了大火准备收汁。这时候想起来,菜谱中还提到了一种调料叫做九层塔,就是Bazil,我家其实有bazil的碎屑,于是就加了不少进去。不过可能这时候锅里面的水已经太多了,九层塔的味道进不去鸡肉里面,最后感觉收效不大。又烧了一会儿,我觉得可以了,就出锅了。
做完了才发现……看岔了食谱……人家的三杯鸡是酱油,麻油,米酒……我的是菜油,生抽,老抽……多了一倍的酱油……这酱油味道能不重么……我还在这边记录中大谈酱油味怎么去掉……真是……桑感……
品尝下来有几个感受:
1. 酱油味太重的菜,味道不是特别好,虽然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但是就是感觉不香。下次要从辅料方面入手,用新鲜的调料看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2. 美国的鸡肉感觉确实有些问题,怎么做不是很好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鸡肉特殊的味道,我自从来美国之后,在伊萨卡买的鸡肉,就有这个味道,直到现在还是有,不知道是不是和肌肉的血水有关系?我这次还是去了血水,但是可能不够彻底?下次可能需要烧开水几次,把血水彻底去掉才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