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字进化的规律
闵家胤
近来,读了周有光先生的三本书《我的人生故事——周有光著作精选》、《有光一生,一生有光》和《字母的故事》,然后又找了几本文化人类学和文字学的书来读,我总算把原先大概其知道的人类文字进化的规律搞清楚了。最概括地说是这样的:
(1)形意文字(原始文字) 公元前6000年代,巫术刻符和岩画,有形象有意义无读音。氏族社会以巫术为决策向导,原始巫术以图画文字为符咒记录。岩画是文字性质的图画,是最初表达长信息的符号系列。 刻符有“指事”性质,岩画有“象形”性质,它们是文字的胚芽。
(2)形意音文字(古典文字,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钉头字),埃及的圣书体(公元前3500— 1500年代),和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代—),都是象形符号,表意而兼有标声符号,有形象有意义而兼有读音。埃及的圣书体兼有标声符号, 为后世向表音文字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叙利亚海岸发现的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代的“乌加里”钉头字已经能分辨出32个音素字母。前两种古典意音文字早就消 亡了,也可以说进化了,被杨弃了;唯有中国商代的甲骨文朝着形声字不断增加,字体不断变化的方向发展,一直沿用到今天,也可以说没有进化,没有被杨弃,而 是停滞在有所改进的象形文字阶段。
(3)音节文字 公元前600年代开始出现的杨弃表形和表意纯粹表音的文字。三种古典文字都是传播到别的民族中间去 之后,才从表意变为表音,产生音节文字,这好像鱼类有到异地产卵的习性。钉头字到公元前6世纪产生出“新埃兰”钉头音节字,圣书体到公元前2世纪产生出 “麦罗埃”音节圣书体,汉字在公元9世纪由日本人创造出假名音节字,而在中国本土则一直到1913年才由北洋政府颁布注音符号这种类似音节字的符号体系。
(4) 辅音字母文字 从公元前1500年代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及沿岸岛屿地区,为方便商业簿记 创造出多种简便文字,它们都是模仿写出钉头字和圣书体中的表音符号,这便是后世字母的滥觞。近代最重要的发现,是地中海东岸出土的公元前11世纪 ‘比拔罗’(Byblos,位于黎巴嫩)的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可以分析找出22个字母。它们是后世大多数字母的老祖宗。这种“比拔罗”字母书写的是北方 闪米特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许多词都是三个辅音夹两个元音,辅音稳定而元音多变。书写音节的时候,只写明辅音,不写元音,如TDG、TMG、DTM, 让读者自己根据上下文去补充元音。因此成为“音节-辅音字母”,简称“辅音字母”。腓尼基人是东地中海最伟大的商业民族,“腓尼基”本意即为“商人”,是 他们把“比拔罗”字母转变为腓尼基字母,并由经商的需要带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5)音素字母文字 公元前900年代希腊人开创的,用辅音字母同元音字母拼音构成音节的文字。腓尼基字母传到希腊,在使用时遇到困难,因为希腊语富有元音,于是希腊人用改变 读音和分化字形的方法补充了元音字母,这样就创造出音素文字。至此,人类语言文字达到成熟,因为音素文字可以用最少量的书写符号记录任何一种人类语言。希 腊字母传入意大利,在公元前700年代进化出拉丁字母。随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拉丁字母传遍全球,成为多数民族采用的字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国际通用字母。当然,还有同样源于北闪米特字母进化出的阿拉伯字母, 随伊斯兰教在中东传播开来;印度字母,它随印度教在南亚传播开来。
这样一来,如果把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字放到时间维度中去,放到全人类文字进化规律的参照系当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或者说不得不承认,被我们许多人视为“国宝”的汉字,其实原本就晚出,后来又一直封闭停滞,而现在则是世界上最落后的文字,同最先进的音素-拼音文字差着三个进化阶段呢!那么,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或书写符号,其实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应当前进呢,还是应当后退呢?
近来,读了周有光先生的三本书《我的人生故事——周有光著作精选》、《有光一生,一生有光》和《字母的故事》,然后又找了几本文化人类学和文字学的书来读,我总算把原先大概其知道的人类文字进化的规律搞清楚了。最概括地说是这样的:
(1)形意文字(原始文字) 公元前6000年代,巫术刻符和岩画,有形象有意义无读音。氏族社会以巫术为决策向导,原始巫术以图画文字为符咒记录。岩画是文字性质的图画,是最初表达长信息的符号系列。 刻符有“指事”性质,岩画有“象形”性质,它们是文字的胚芽。
(2)形意音文字(古典文字,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钉头字),埃及的圣书体(公元前3500— 1500年代),和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代—),都是象形符号,表意而兼有标声符号,有形象有意义而兼有读音。埃及的圣书体兼有标声符号, 为后世向表音文字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叙利亚海岸发现的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代的“乌加里”钉头字已经能分辨出32个音素字母。前两种古典意音文字早就消 亡了,也可以说进化了,被杨弃了;唯有中国商代的甲骨文朝着形声字不断增加,字体不断变化的方向发展,一直沿用到今天,也可以说没有进化,没有被杨弃,而 是停滞在有所改进的象形文字阶段。
(3)音节文字 公元前600年代开始出现的杨弃表形和表意纯粹表音的文字。三种古典文字都是传播到别的民族中间去 之后,才从表意变为表音,产生音节文字,这好像鱼类有到异地产卵的习性。钉头字到公元前6世纪产生出“新埃兰”钉头音节字,圣书体到公元前2世纪产生出 “麦罗埃”音节圣书体,汉字在公元9世纪由日本人创造出假名音节字,而在中国本土则一直到1913年才由北洋政府颁布注音符号这种类似音节字的符号体系。
(4) 辅音字母文字 从公元前1500年代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及沿岸岛屿地区,为方便商业簿记 创造出多种简便文字,它们都是模仿写出钉头字和圣书体中的表音符号,这便是后世字母的滥觞。近代最重要的发现,是地中海东岸出土的公元前11世纪 ‘比拔罗’(Byblos,位于黎巴嫩)的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可以分析找出22个字母。它们是后世大多数字母的老祖宗。这种“比拔罗”字母书写的是北方 闪米特语言。这种语言的特点是,许多词都是三个辅音夹两个元音,辅音稳定而元音多变。书写音节的时候,只写明辅音,不写元音,如TDG、TMG、DTM, 让读者自己根据上下文去补充元音。因此成为“音节-辅音字母”,简称“辅音字母”。腓尼基人是东地中海最伟大的商业民族,“腓尼基”本意即为“商人”,是 他们把“比拔罗”字母转变为腓尼基字母,并由经商的需要带到地中海沿岸各国。
(5)音素字母文字 公元前900年代希腊人开创的,用辅音字母同元音字母拼音构成音节的文字。腓尼基字母传到希腊,在使用时遇到困难,因为希腊语富有元音,于是希腊人用改变 读音和分化字形的方法补充了元音字母,这样就创造出音素文字。至此,人类语言文字达到成熟,因为音素文字可以用最少量的书写符号记录任何一种人类语言。希 腊字母传入意大利,在公元前700年代进化出拉丁字母。随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基督教的传播,拉丁字母传遍全球,成为多数民族采用的字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国际通用字母。当然,还有同样源于北闪米特字母进化出的阿拉伯字母, 随伊斯兰教在中东传播开来;印度字母,它随印度教在南亚传播开来。
这样一来,如果把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字放到时间维度中去,放到全人类文字进化规律的参照系当中去,我们就会发现,或者说不得不承认,被我们许多人视为“国宝”的汉字,其实原本就晚出,后来又一直封闭停滞,而现在则是世界上最落后的文字,同最先进的音素-拼音文字差着三个进化阶段呢!那么,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或书写符号,其实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应当前进呢,还是应当后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