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养蚕
小学1、2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人开始养蚕。刚开春,冬袄还没脱,用皱巴巴的卫生纸卷了一小片蚕子塞到胸口捂着。一下课,人人从怀里掏一团纸出来看。等到白色的子变成黑的,蚕就出来了。从旁人那借几片桑叶,放到倒空了的铅笔盒里头,再蘸点唾沫把本子纸卷成巴掌长的细棒子,用一端把蚕挑起来,放到盒子里。
秀气的女娃早就准备好了擦脸的雪花膏的铁盒子,小巧美观,不舍得往上面扎眼,就趁着老师不注意,把盒子打开,给蚕点空气。
我跟妹妹也跟着养,后来等蚕大一些了,吃得多,就放到家里,叫老妈帮忙换桑叶。放学回到家里先去看蚕,老妈跟到后面啰嗦:“就你俩还讲究养蚕哩,这不是给我寻活儿哩么,下回不准养!”
蚕长到最大的时候,白白胖胖,清醒的时候就只顾着吃,头一点一点,等到爬开,桑叶就有一个豁口。有时候看它吃的认真,就捏了放在手里,指头轻轻搓两下 。
我一度喜欢看着蚕吃桑叶,如同喜欢看羊吃青草,没牙的老太太用手捧了干馒头吃一样,专注的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单是看着都想咽口水。
蚕再长就开始老了,颜色发黄。它会自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吐丝把自己包起来,成一个或白或黄的茧。再过一阵子,把茧铺在报纸上,茧上有个缺口,一个蛾子就从里头爬出来,扑棱下翅膀找到另一个蛾子,然后产卵。
那是最神奇的事了,我一个人趴在报纸上看。等到蛾子不动了,就按一下她的肚子,蛾子就会往前爬两步,继续产。
后来再上学,学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时候就想,丝尽时候蚕明明没死,只是去变蛾子了,那个大诗人肯定没养过蚕。
秀气的女娃早就准备好了擦脸的雪花膏的铁盒子,小巧美观,不舍得往上面扎眼,就趁着老师不注意,把盒子打开,给蚕点空气。
我跟妹妹也跟着养,后来等蚕大一些了,吃得多,就放到家里,叫老妈帮忙换桑叶。放学回到家里先去看蚕,老妈跟到后面啰嗦:“就你俩还讲究养蚕哩,这不是给我寻活儿哩么,下回不准养!”
蚕长到最大的时候,白白胖胖,清醒的时候就只顾着吃,头一点一点,等到爬开,桑叶就有一个豁口。有时候看它吃的认真,就捏了放在手里,指头轻轻搓两下 。
我一度喜欢看着蚕吃桑叶,如同喜欢看羊吃青草,没牙的老太太用手捧了干馒头吃一样,专注的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单是看着都想咽口水。
蚕再长就开始老了,颜色发黄。它会自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吐丝把自己包起来,成一个或白或黄的茧。再过一阵子,把茧铺在报纸上,茧上有个缺口,一个蛾子就从里头爬出来,扑棱下翅膀找到另一个蛾子,然后产卵。
那是最神奇的事了,我一个人趴在报纸上看。等到蛾子不动了,就按一下她的肚子,蛾子就会往前爬两步,继续产。
后来再上学,学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时候就想,丝尽时候蚕明明没死,只是去变蛾子了,那个大诗人肯定没养过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