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柏格森来看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或者因果性,可以看成广义上对于确定性(determination)的演绎。或者说二者从本质上没有差异。事出有因,我今天运气很差是因为人品不好,我长胖了是因为吃了高热量的事物或者体质原因,我最近比较倒霉可能是八字犯冲等等。所谓事出有因常常是基于我们想对偶然发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给个答案。这样才能安放种种情绪,或许是不安,或许是恐慌,或许是忧伤,或许是大喜大悲。而这些安放实际上都希望可以在偶然性里面找到必然确定的规则来。确定性就意味着必然而没有突如其来的变化。掌握确定性,首先是安慰内心的需要,进而达到宠辱不惊的淡定状态。而其次,在日常之外,它也默默的展示了人类的野心。掌握确定性,就奠定了预测未来和解释过去的基础。这已经不仅是全知全能,而是牢牢抓住了知识背后的权利。当然它也有很隐微的一面,比如我们常说的“报应”就是这一类。
就从名字来看,确定就是决定。结果总是被原因决定的。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很难说有自由意志。很显然,这和我们最原初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远古形式的决定论(元因果论)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中国人常说的,命。小到个人身家性命,大到国家天命。如果我一生悲剧,那是命不好,如果他当了皇帝,那是天命所归。所以我只要信命就好了,千万不要逆天!而这个观点,现在估计任何现代人都无法接受,因为我们觉得人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一方面是理性,而一方面是非理性的,意志。
我觉得柏格森对此的想法蛮有创见的,可以拿出来说说看。柏格森认为,作为绵延的世界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很多。绵延就像一条没有开始和结尾的生命之流,而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每个时刻这个绵延的诸多可能性里被实现的一种。 当绵延被实现以后,就是就如空间的诸形式。这些形式有很多特点,比如可以测量,可以作为对象,可以参考。而这些被实现的空间里的绵延服从的依据就是因果律。因此这是一个被决定的世界。然而基础之流的绵延里的那些可能性并没有消失,他们和我们看到的实现的样式一直共存者。而这个作为基础之流的绵延是不可测、只可感的,这也是因果性没有办法进入的领域。
在此基础上,柏格森如何解释运动?(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正式混淆了实现的绵延和潜在的绵延。所以当我们开始分析运动,我们就要限制它作为匀速。这样我们才能把运动轨迹作为一条直线划下来,并得以分析速度和时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用常识(柏格森最爱之一)可以知道,运动轨迹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在每个时间点,我们只能看到那个时间点的运动。运动结束就结束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而这种没有留下,正揭示了运动的绵延,即一种运动的性质。所以柏格森批评牛顿混淆了时间和空间。这也为揭示芝诺悖论提供了可能。当芝诺说运动可以无限细分的时候,他也把运动简化为了路程,而忽视了运动本身的性质。所以这个悖论在常识中不会为任何人接受,却在学理上成了悖论。同样,进化这件事情,在达尔文看来就是一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充满因果论。但是柏格森说,生命形式的实现,并不是因果律决定的,而是生命冲动所创造的,所以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过程。
所以柏格森认为,即使是自由主义者认为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主义者说自由是因为人可以选择。但是人却只能在确定的路线当中选。这种非此即彼在柏格森看来,和决定论没有实质差异,只是数量上多了一点而已。而真正的自由,体现在那种打破决定论的对于潜在性的体会里,在于认识当中对于潜在image的选择,在于生命冲动体现的活力里面。正是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是冷冰冰的物理世界——我们不仅可以do it,而且还可以go beyond。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奇迹,比如总有人可以超越科学测量的人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娜姐可以高龄夺冠。我们如此珍惜、赞赏这些奇迹,也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奇迹既不是不能发生,也不是时时刻刻会发生。所以人不是上帝,但也和一块石头有本质不同。
而我们的生活的所有乐趣,不正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不可决定性里?我们总是期待安全感,但是我们又不会满足于安全感。这就是这样一点点矛盾,才让生活成为活生生的活,而我们强烈批评那种循规蹈矩,因为那是对于生命、生活的异化。
就从名字来看,确定就是决定。结果总是被原因决定的。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很难说有自由意志。很显然,这和我们最原初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远古形式的决定论(元因果论)的形式有很多,比如中国人常说的,命。小到个人身家性命,大到国家天命。如果我一生悲剧,那是命不好,如果他当了皇帝,那是天命所归。所以我只要信命就好了,千万不要逆天!而这个观点,现在估计任何现代人都无法接受,因为我们觉得人是不一样的,而这个不一样,一方面是理性,而一方面是非理性的,意志。
我觉得柏格森对此的想法蛮有创见的,可以拿出来说说看。柏格森认为,作为绵延的世界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很多。绵延就像一条没有开始和结尾的生命之流,而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每个时刻这个绵延的诸多可能性里被实现的一种。 当绵延被实现以后,就是就如空间的诸形式。这些形式有很多特点,比如可以测量,可以作为对象,可以参考。而这些被实现的空间里的绵延服从的依据就是因果律。因此这是一个被决定的世界。然而基础之流的绵延里的那些可能性并没有消失,他们和我们看到的实现的样式一直共存者。而这个作为基础之流的绵延是不可测、只可感的,这也是因果性没有办法进入的领域。
在此基础上,柏格森如何解释运动?(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正式混淆了实现的绵延和潜在的绵延。所以当我们开始分析运动,我们就要限制它作为匀速。这样我们才能把运动轨迹作为一条直线划下来,并得以分析速度和时间。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用常识(柏格森最爱之一)可以知道,运动轨迹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在每个时间点,我们只能看到那个时间点的运动。运动结束就结束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而这种没有留下,正揭示了运动的绵延,即一种运动的性质。所以柏格森批评牛顿混淆了时间和空间。这也为揭示芝诺悖论提供了可能。当芝诺说运动可以无限细分的时候,他也把运动简化为了路程,而忽视了运动本身的性质。所以这个悖论在常识中不会为任何人接受,却在学理上成了悖论。同样,进化这件事情,在达尔文看来就是一个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充满因果论。但是柏格森说,生命形式的实现,并不是因果律决定的,而是生命冲动所创造的,所以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过程。
所以柏格森认为,即使是自由主义者认为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主义者说自由是因为人可以选择。但是人却只能在确定的路线当中选。这种非此即彼在柏格森看来,和决定论没有实质差异,只是数量上多了一点而已。而真正的自由,体现在那种打破决定论的对于潜在性的体会里,在于认识当中对于潜在image的选择,在于生命冲动体现的活力里面。正是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是冷冰冰的物理世界——我们不仅可以do it,而且还可以go beyond。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奇迹,比如总有人可以超越科学测量的人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娜姐可以高龄夺冠。我们如此珍惜、赞赏这些奇迹,也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奇迹既不是不能发生,也不是时时刻刻会发生。所以人不是上帝,但也和一块石头有本质不同。
而我们的生活的所有乐趣,不正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不可决定性里?我们总是期待安全感,但是我们又不会满足于安全感。这就是这样一点点矛盾,才让生活成为活生生的活,而我们强烈批评那种循规蹈矩,因为那是对于生命、生活的异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