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森山的访谈的感受
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是老了 健忘 已经被我用21天养成了习惯
很多时候 想法 感觉 产生的时候没纪录下来 说不见就不见了
上一个12月份在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关于采访森山大道的书
这本书也成了我最近睡前读物之一 很喜欢他对于摄影的态度 关于对黑白的痴迷或执着
当有一天 带着相机出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突然就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变的性感了
换句话说就是 取景器里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拍照是将时间停止 而不是纪录停止的时间 我一直崇尚着这个想法在做
所以我坚持让麻豆在一个无语言的拍摄环境下展示自我的动作
拍风景 我也会喜欢有人在里面 哪怕只有一部分 对我来说 人 是会动的风景 是变化的
然后 那张照片记录的 就是唯一的 那个时候 我的想法 我的感觉 我的态度
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拍摄风格 什么都拍 我一直这样认为
直到一天感觉自己的照片突然有些雷同一成不变 我想 这也许就是风格了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模仿 所以我坚持着不用柔光灯箱 我就用直接的光来表达
我喜欢对比强烈的亮光和影子 这就是我想要的
对于胶卷 我爸爸一直表示不理解
我总觉得每次带着胶卷出门的时候 总是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 每一次快门 就决定了结果
很有趣 即使在冲洗的时候还是可以调节 可是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要决定很久
而对于拍立得 我觉得我应该就是想感受一下另外一种快速成像的惊喜吧
每一次去阅读森山大道的访谈总是能够解决很多内心的问题
其实自己在很多程度上仿佛走入了歧途 不要刻意给自己的风格下定义也许真的是最好的
这次的海南旅行 我有点迷失了 突然间搞不懂怎么去按着自己的风格拍照
在海南的5天 我的快门 只按动了500下 很多还是帮助通行去完成他们的留念
是时候应该走到街道上去了
最近对于自己的磨练还在进行中 举起相机得时候这个世界都清净了
没有纷争 自己在一个保护圈里 变得懒得和别人去争吵 去计较
现在的我真的很想回到墨尔本的生活中去 我觉得 在那里 我可以自由的想
我热爱那里 仿佛就是从那起相机那一刻起吧 我会很舒服的 拍着我想拍的风景
很多时候 想法 感觉 产生的时候没纪录下来 说不见就不见了
上一个12月份在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一本关于采访森山大道的书
这本书也成了我最近睡前读物之一 很喜欢他对于摄影的态度 关于对黑白的痴迷或执着
当有一天 带着相机出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突然就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变的性感了
换句话说就是 取景器里面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拍照是将时间停止 而不是纪录停止的时间 我一直崇尚着这个想法在做
所以我坚持让麻豆在一个无语言的拍摄环境下展示自我的动作
拍风景 我也会喜欢有人在里面 哪怕只有一部分 对我来说 人 是会动的风景 是变化的
然后 那张照片记录的 就是唯一的 那个时候 我的想法 我的感觉 我的态度
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拍摄风格 什么都拍 我一直这样认为
直到一天感觉自己的照片突然有些雷同一成不变 我想 这也许就是风格了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模仿 所以我坚持着不用柔光灯箱 我就用直接的光来表达
我喜欢对比强烈的亮光和影子 这就是我想要的
对于胶卷 我爸爸一直表示不理解
我总觉得每次带着胶卷出门的时候 总是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 每一次快门 就决定了结果
很有趣 即使在冲洗的时候还是可以调节 可是每一次按下快门都要决定很久
而对于拍立得 我觉得我应该就是想感受一下另外一种快速成像的惊喜吧
每一次去阅读森山大道的访谈总是能够解决很多内心的问题
其实自己在很多程度上仿佛走入了歧途 不要刻意给自己的风格下定义也许真的是最好的
这次的海南旅行 我有点迷失了 突然间搞不懂怎么去按着自己的风格拍照
在海南的5天 我的快门 只按动了500下 很多还是帮助通行去完成他们的留念
是时候应该走到街道上去了
最近对于自己的磨练还在进行中 举起相机得时候这个世界都清净了
没有纷争 自己在一个保护圈里 变得懒得和别人去争吵 去计较
现在的我真的很想回到墨尔本的生活中去 我觉得 在那里 我可以自由的想
我热爱那里 仿佛就是从那起相机那一刻起吧 我会很舒服的 拍着我想拍的风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