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的作家与作品
我看好的作家与作品都不多,这点儿略显识见偏狭,但没办法,正是这“不多”中,这偏爱里,有个人的眼光在,能体现出认识主体的独特地位来。其实你看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作家跟作品,大致就能揣摩出此人是怎样一个人以及此人何以为此人而非他人。我今天写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在总结自己写东西的追求跟特点,因为我把下面要提到的人跟作品视为自己心中的标杆,以师辈视之。
我在泌阳同乡会论坛“文学天地”里发的帖子以旧诗居多,其实不佞不懂格律,严格而论,是入不了高人法眼的。但我好歹是“我手写我口”,还算“略工感慨”,所以颇蒙一些有心网友抬爱,在此谨表谢意。中国历代诗人辈出,我个人真心喜欢的只有一人,就是清朝黄景仁,即黄仲则。此人诗作之妙难以言传,我就不说了。只说一点,此人诗句“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巨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给我以极大震撼,引发我悠长的思索。古代散文家里,我最喜归有光。此人用淡笔写淡情,克制又内敛。我家里人都不是感情直露的人,所以我从小反感黏黏腻腻的感情表达,这一点对我影响极大,我喜欢的作家都是在表达情感这块儿能忍住不说的人,除了情况特殊,大悲大喜。
接下来要说到影响我人生观跟文学观的两个文化巨人:鲁迅与金庸。这两个人影响到我对世界对人生对文学的整个看法。我现在只要一写文章,一想问题,就要扯到鲁迅。鲁迅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以后我会经常提到他,而且我现在谈不上对他有完整清晰的认识。金庸带给我的是江湖意念。“江湖”二字在中国文化结构里大有意味。只要明白这二字,就能一窥中国社会堂奥。什么是江湖?就是有风波的地方,就是“众生扰攘的俗世”,就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状态,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是对这份无奈的清醒认识,是对这份无奈的毅然承担。现代语境里,一个人的能力就是他的武功,整个社会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一定有江湖。”怪不得《黄飞鸿》里猪肉荣开口就问:“什么恩怨?”在这个背景下,我认识到人性的单纯与极端复杂,单靠一种澄明天真的心态,是无法应对“江湖风波恶”的,必须有一种深味人心诡诈的入世心肠,抛掉幻想妄念,在这个层面上讲,鲁迅与金庸有深度的契合之处。同时金庸也让我明白情与义的可贵,真情给予人的力量与勇气,让人积极进取,战胜人生的缺憾与不如意。鲁迅与金庸这些现代作家给我的一个外在影响是我的行文语言。我行文很像个老派现代文人,文白杂糅,有白话语体文,也有文言语汇,可能对有些人而言读来费劲,可我认为这样的表现力是最强的,有张力,跌宕起伏,远胜标准现代汉语。不知可有人能于此会心。另外,鲁迅的胞弟周作人文笔甚好,我对此人文章抱有无限敬意。
外国作家里我最喜欢日本村上春树。这个人相较外国文学大师而言,是个小辈。此人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人原来可以有他笔下的那种生活方式,把玩孤独反而自有乐趣。每当我处于岑寂无聊之时,总像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力求在孤寂中得到些什么,比如启示或者内心的平静。此人的书以林少华译本最为精彩。村上的书曾经伴我走过少年时代,以后我肯定还会继续时时翻读。
当代作家里我喜欢三个人。汪曾祺,阿成,朱文。汪曾祺是沈从文高徒。我对沈没有感觉,倒喜读汪氏文章。汪也受归有光影响,属平易恬淡一路,文笔洗练,间出奇笔。这个阿成不是那个写《棋王》的阿城。阿成是东北作家,独具风格,最为我所瞩目的是此人小说写的极具人情味,而且不事渲染,是通过他营造的氛围,于不经意处深深触动读者,那种复杂的人生况味让人颇感人世沧桑,似喜似悲,读来有弘一法师所谓“悲欣交集”之感。朱文不太为一般人知晓,但是是个绝对的实力派。此人的厉害处在于纯写庸碌的琐事却在细碎平凡中打出一个气场,陡然走向奇绝,搞一个想象力的爆破出来,打漂亮的闪击战。我知道好小说难写,所以从来不敢写小说,朱文让我感觉如果他日我不揣浅陋斗胆动笔,肯定会往他那方向靠。
现在谈这些,只是我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一个总结。其实现在说及这些显早,因为真正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会在将来体现的更为清晰,用在“苏格兰调情”餐厅卖七十八一碗
“苏格兰打卤面”那小伙儿的话说就叫“敞亮”。
我在泌阳同乡会论坛“文学天地”里发的帖子以旧诗居多,其实不佞不懂格律,严格而论,是入不了高人法眼的。但我好歹是“我手写我口”,还算“略工感慨”,所以颇蒙一些有心网友抬爱,在此谨表谢意。中国历代诗人辈出,我个人真心喜欢的只有一人,就是清朝黄景仁,即黄仲则。此人诗作之妙难以言传,我就不说了。只说一点,此人诗句“长铗依人游未已,短衣射虎气难平。巨怜对酒听歌夜,绝似中年以后情”给我以极大震撼,引发我悠长的思索。古代散文家里,我最喜归有光。此人用淡笔写淡情,克制又内敛。我家里人都不是感情直露的人,所以我从小反感黏黏腻腻的感情表达,这一点对我影响极大,我喜欢的作家都是在表达情感这块儿能忍住不说的人,除了情况特殊,大悲大喜。
接下来要说到影响我人生观跟文学观的两个文化巨人:鲁迅与金庸。这两个人影响到我对世界对人生对文学的整个看法。我现在只要一写文章,一想问题,就要扯到鲁迅。鲁迅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以后我会经常提到他,而且我现在谈不上对他有完整清晰的认识。金庸带给我的是江湖意念。“江湖”二字在中国文化结构里大有意味。只要明白这二字,就能一窥中国社会堂奥。什么是江湖?就是有风波的地方,就是“众生扰攘的俗世”,就是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状态,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是对这份无奈的清醒认识,是对这份无奈的毅然承担。现代语境里,一个人的能力就是他的武功,整个社会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一定有江湖。”怪不得《黄飞鸿》里猪肉荣开口就问:“什么恩怨?”在这个背景下,我认识到人性的单纯与极端复杂,单靠一种澄明天真的心态,是无法应对“江湖风波恶”的,必须有一种深味人心诡诈的入世心肠,抛掉幻想妄念,在这个层面上讲,鲁迅与金庸有深度的契合之处。同时金庸也让我明白情与义的可贵,真情给予人的力量与勇气,让人积极进取,战胜人生的缺憾与不如意。鲁迅与金庸这些现代作家给我的一个外在影响是我的行文语言。我行文很像个老派现代文人,文白杂糅,有白话语体文,也有文言语汇,可能对有些人而言读来费劲,可我认为这样的表现力是最强的,有张力,跌宕起伏,远胜标准现代汉语。不知可有人能于此会心。另外,鲁迅的胞弟周作人文笔甚好,我对此人文章抱有无限敬意。
外国作家里我最喜欢日本村上春树。这个人相较外国文学大师而言,是个小辈。此人对我最大的启发是人原来可以有他笔下的那种生活方式,把玩孤独反而自有乐趣。每当我处于岑寂无聊之时,总像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力求在孤寂中得到些什么,比如启示或者内心的平静。此人的书以林少华译本最为精彩。村上的书曾经伴我走过少年时代,以后我肯定还会继续时时翻读。
当代作家里我喜欢三个人。汪曾祺,阿成,朱文。汪曾祺是沈从文高徒。我对沈没有感觉,倒喜读汪氏文章。汪也受归有光影响,属平易恬淡一路,文笔洗练,间出奇笔。这个阿成不是那个写《棋王》的阿城。阿成是东北作家,独具风格,最为我所瞩目的是此人小说写的极具人情味,而且不事渲染,是通过他营造的氛围,于不经意处深深触动读者,那种复杂的人生况味让人颇感人世沧桑,似喜似悲,读来有弘一法师所谓“悲欣交集”之感。朱文不太为一般人知晓,但是是个绝对的实力派。此人的厉害处在于纯写庸碌的琐事却在细碎平凡中打出一个气场,陡然走向奇绝,搞一个想象力的爆破出来,打漂亮的闪击战。我知道好小说难写,所以从来不敢写小说,朱文让我感觉如果他日我不揣浅陋斗胆动笔,肯定会往他那方向靠。
现在谈这些,只是我个人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一个总结。其实现在说及这些显早,因为真正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会在将来体现的更为清晰,用在“苏格兰调情”餐厅卖七十八一碗
“苏格兰打卤面”那小伙儿的话说就叫“敞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