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
以前听说过一个经济学原理,叫葛氏定律,也叫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葛氏就是Sir Thomas Gresham,他是18世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爵士。他发现一个规律,当在市场上出现由两种不同材料铸造的同一币值的货币时,质地高的那种货币会很快在市场上消失。意思是,比如,币值同样是100块钱的货币,一种铸造材料是铜,一种铸造材料是铁,那么铜质的货币会很快消失,这就是葛氏定律。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当制造货币的材料有优有劣时,人们会保存那种贵重金属比例更高的货币,而只用那种一般金属制造的货币,原因是为了更多保存财富。葛氏定律说的这种经济现象,就是“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
后来也有人说,其实在Gresham之前,就有人提出货币中出现的这个现象。不过这个定律最终还是称为葛氏定律。
平时比较喜欢乱翻经济学的书,因为实质上,经济学也是在研究人类自我。比如,我觉的这个经济定律---“劣币驱逐良币”,若借用这个语法结构,其实有时也说出了一个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就是“劣人驱逐良人”,或者说“坏人驱逐好人”“无赖驱逐天才”。总有这种现象,当一个场合中或一段时间出现劣人兴风作浪哗众取宠时,良人好人往往会主动或被动离开那里。比如良人不堪忍受劣人的无聊而主动离开,或是良人不会使用劣人那些卑鄙阴招儿而被迫离开,或是劣人蛮横无理良人只能暂时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或是良人要洁身自好惹不起还躲不起么。总之此时,劣人驱逐了良人。
翻翻书,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现象总是在不时发生。在经济中,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而在人群中,劣人驱逐良人却令人气愤。而良人主动离开,有时虽然无奈,但却有些窝囊不争气。但此时,格雷欣法则又可比拟到人,善良的人们虽然被劣人暂时驱走,但却被人们‘收藏’亲近。好在大历史告诉我们,劣人只是一时得逞。就好比金子总要比烂铁有价值。
在人类社会中,希望最终“good man drives bad man out of community”则有些太过理想化,好比生要在人间造天堂一样难以实现。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虽然偶尔掉链子。
后来也有人说,其实在Gresham之前,就有人提出货币中出现的这个现象。不过这个定律最终还是称为葛氏定律。
平时比较喜欢乱翻经济学的书,因为实质上,经济学也是在研究人类自我。比如,我觉的这个经济定律---“劣币驱逐良币”,若借用这个语法结构,其实有时也说出了一个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就是“劣人驱逐良人”,或者说“坏人驱逐好人”“无赖驱逐天才”。总有这种现象,当一个场合中或一段时间出现劣人兴风作浪哗众取宠时,良人好人往往会主动或被动离开那里。比如良人不堪忍受劣人的无聊而主动离开,或是良人不会使用劣人那些卑鄙阴招儿而被迫离开,或是劣人蛮横无理良人只能暂时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或是良人要洁身自好惹不起还躲不起么。总之此时,劣人驱逐了良人。
翻翻书,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现象总是在不时发生。在经济中,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而在人群中,劣人驱逐良人却令人气愤。而良人主动离开,有时虽然无奈,但却有些窝囊不争气。但此时,格雷欣法则又可比拟到人,善良的人们虽然被劣人暂时驱走,但却被人们‘收藏’亲近。好在大历史告诉我们,劣人只是一时得逞。就好比金子总要比烂铁有价值。
在人类社会中,希望最终“good man drives bad man out of community”则有些太过理想化,好比生要在人间造天堂一样难以实现。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虽然偶尔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