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故居回忆
我们去维也纳是去年2月。到维也纳之前,我对爱上层楼说,作为舒伯特脑残粉,必须去舒伯特故居看看。尽管行程不宽裕,放弃了一些著名景点(比如金色大厅),我们还是摸了过去。 2月的维也纳,天气依然寒冷,街道上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天空中偶尔还会飘起雪花。转了一部地铁,对着地图在小巷子里挨门挨户摸了半天,找到舒伯特故居的时候天已黄昏。当天白天我们参观的是莫扎特故居和霍夫堡宫,都在维也纳老城区,一派富丽奢华。但舒伯特故居所在,当年应该是城外的村庄。简朴的两层小楼,一走进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门前没有人,直到我们探进去,看门的大叔才从门房里出来,房里开着暖气。收了票钱,大叔领我们到了二楼的一间屋子门口,做手势请我们进去参观,然后自己又躲进门房取暖去了。整个展区就是小小的两间屋子,陈设也不算多。除了一架三角钢琴比较显眼之外,还有几个展柜,陈列着一些画像、生活用品、信件、出版物。和莫扎特故居的高科技多媒体相比,这里显得朴素多了。 角落有一个试听柜,摆着两副耳机。可选的曲目有《纺车旁的格丽琴》、《未完成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二十来首。我戴上耳机,传来《美丽的磨坊女》第一首《流浪》,翁德里希的演绎,速度偏慢而饱含感情。我们在试听柜前对坐着,一首接一首,听了好一会儿,看着窗外一点点黑下来。 参观得差不多正打算走的时候,又进来了两位客人,是一对来自韩国的年轻人。应该是当天最后两位客人了,再晚就要关门了。这里不算什么著名景点,特地找来的想必都是爱乐者。我们到门房找到留言簿,写了两句话,又往前翻看。各国语言表达着对舒伯特的爱,有一页还画了乐谱,是《伟大交响曲》的主题。其中更惊喜地发现国内一位朋友留下的笔迹。 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有太多的音乐家和故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家族,他们无一不是出入于上流社会,唯有舒伯特终其一生都是平民作曲家。他的朴素与真挚,仿佛与维也纳的气质并不相称。但正是在这座浮华的城市,有这么一小片宁静的地方留给人们来缅怀舒伯特。维也纳人是懂得舒伯特的。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达达钢琴工作室

-
钢琴神青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1-29 18: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