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批注》札记2.6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別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孝了。)”
批判:
孔老二是个含沙射影的行家,旁敲侧击的老手,他对孟孙父子的回答既宣扬了他关于“孝”的说教,叉对他们进行了挖苦讽刺。在他看来,孟懿子有许多违反周礼的行为,是根本谈不上“孝”的,所以他一则骂孟懿子违礼,再则劝告孟武伯要为他父亲违礼的“错误”担忧。孔丘对于孟孙父子的攻击,东汉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王充早就看穿了,他说:“武伯忧亲,懿子违礼,攻其短。”(《论衡·间孔篇》)孔丘这个奴隶制的卫道士利用对孟孙父子的说教发泄了他对新兴地主阶级的仇恨。
孔丘在回答孟懿子的问题时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孝”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亲子之爱”,而是受周礼制约的,也就是说,是从属于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他所谓的“孝”就是“无违”,等于说,“孝”就是绝对忠于奴隶制。“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反党野心家林彪的注意,所以他也把“无违”这个教条接过来,作为加强共反党集团的法西斯纪律的精神信条,要求他的死党绝对效忠于林家父子,为共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纲领卖命。
苦茶案,此章应与前章相互参考,孟懿子是孟武伯的父亲,他向孔子问孝,固然是想请教制度问题,而孟武伯问孝,恐怕也与孟懿子问孝恐怕也与此相关。这里所谓的疾病,可以理解为父母生病,也可以理解为心病。三家掌鲁政,僭礼无视君主,所以孔子戒之。而孟武伯问孝,也是对孟懿子行为的担忧,所以孔子安慰他说,担忧孟懿子的心病,也就算是尽孝了。
但是,批判者似乎将孟孙氏视作地主阶级,但是熟悉春秋政治的人,很容易就明白孟孙氏很明显是当时鲁国的大夫,更是封建制度的维持者,虽然有僭礼的行为,但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不是为了改革旧制。而孔子的立场,则是根据血统和礼法的双重要素,对于孟懿子提出批评,而对孟武伯提出鼓励,是为了保持鲁国政治的稳定,根本谈不上对所谓的地主阶级的仇恨。难道说地主阶级就不讲究礼法制度了吗?读过巴金《家春秋》的人,都会明白地主阶级更讲究所谓的封建礼法,并非所谓的进步阶层。
当然,所有的批判都要跟批林批孔这个主题关联,所以此章孔子对于孟孙氏的批判,就成为了孔子维护奴隶制度的罪证,而批判者认为林彪就是借用了孔子维护奴隶制度的孝道,来组织反革命的团体。但是,熟悉现代革命史就会发现,无论传统的会党,还是近代的党派,他们进行政治组织的原则,根本上说还是拟血缘和地缘的,所以被视作封建制度的复辟者一点都不稀奇,从第一代党组织中湖南人的比例就能看出这一点。但是,毛泽东显然是反对传统组织系统的,他既反对军队中的山头主义,也反对官僚系统的封闭,所以他要在文革中冲击十七年建立的政治组织。但是,他还是保留了军队系统的组织性,在文革中保证军队仍归党管理,这反而成了林彪的罪证,这岂不荒谬?
《论语批注》札记2.5http://www.douban.com/note/328325665/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別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孝了。)”
批判:
孔老二是个含沙射影的行家,旁敲侧击的老手,他对孟孙父子的回答既宣扬了他关于“孝”的说教,叉对他们进行了挖苦讽刺。在他看来,孟懿子有许多违反周礼的行为,是根本谈不上“孝”的,所以他一则骂孟懿子违礼,再则劝告孟武伯要为他父亲违礼的“错误”担忧。孔丘对于孟孙父子的攻击,东汉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王充早就看穿了,他说:“武伯忧亲,懿子违礼,攻其短。”(《论衡·间孔篇》)孔丘这个奴隶制的卫道士利用对孟孙父子的说教发泄了他对新兴地主阶级的仇恨。
孔丘在回答孟懿子的问题时十分清楚地表明了“孝”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亲子之爱”,而是受周礼制约的,也就是说,是从属于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的。他所谓的“孝”就是“无违”,等于说,“孝”就是绝对忠于奴隶制。“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反党野心家林彪的注意,所以他也把“无违”这个教条接过来,作为加强共反党集团的法西斯纪律的精神信条,要求他的死党绝对效忠于林家父子,为共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纲领卖命。
苦茶案,此章应与前章相互参考,孟懿子是孟武伯的父亲,他向孔子问孝,固然是想请教制度问题,而孟武伯问孝,恐怕也与孟懿子问孝恐怕也与此相关。这里所谓的疾病,可以理解为父母生病,也可以理解为心病。三家掌鲁政,僭礼无视君主,所以孔子戒之。而孟武伯问孝,也是对孟懿子行为的担忧,所以孔子安慰他说,担忧孟懿子的心病,也就算是尽孝了。
但是,批判者似乎将孟孙氏视作地主阶级,但是熟悉春秋政治的人,很容易就明白孟孙氏很明显是当时鲁国的大夫,更是封建制度的维持者,虽然有僭礼的行为,但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而不是为了改革旧制。而孔子的立场,则是根据血统和礼法的双重要素,对于孟懿子提出批评,而对孟武伯提出鼓励,是为了保持鲁国政治的稳定,根本谈不上对所谓的地主阶级的仇恨。难道说地主阶级就不讲究礼法制度了吗?读过巴金《家春秋》的人,都会明白地主阶级更讲究所谓的封建礼法,并非所谓的进步阶层。
当然,所有的批判都要跟批林批孔这个主题关联,所以此章孔子对于孟孙氏的批判,就成为了孔子维护奴隶制度的罪证,而批判者认为林彪就是借用了孔子维护奴隶制度的孝道,来组织反革命的团体。但是,熟悉现代革命史就会发现,无论传统的会党,还是近代的党派,他们进行政治组织的原则,根本上说还是拟血缘和地缘的,所以被视作封建制度的复辟者一点都不稀奇,从第一代党组织中湖南人的比例就能看出这一点。但是,毛泽东显然是反对传统组织系统的,他既反对军队中的山头主义,也反对官僚系统的封闭,所以他要在文革中冲击十七年建立的政治组织。但是,他还是保留了军队系统的组织性,在文革中保证军队仍归党管理,这反而成了林彪的罪证,这岂不荒谬?
《论语批注》札记2.5http://www.douban.com/note/328325665/
-
撄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31 17:43:45
愚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周作人自编集》阅读记录 (1人喜欢)
- 《冯友兰文集》阅读记录 (4人喜欢)
- 《中国近代史从书》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费孝通著作目录》阅读记录 (2人喜欢)
- 《汪曾祺别集》阅读记录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