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春暖花开——我许给莫郁华一个未来~4
第十一节 G城最美女医生(上)
清晨起来,外面还在下雨,看来从头天晚上起,这雨就没停过。郁华有些郁闷,这样的天气,不冷不热,最适合半靠在窗前的沙发上,拿着一本书,偶尔漫不经心地翻几页,或是就那么拿着发呆也是一种享受。淅淅沥沥的雨声隔离出一方天地。窗前的桌上,一杯茶正蒸腾着热气,袅袅茶烟,晕出满室茶香,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静和略显孤独的凄美。可惜要上班,下雨天种种不便,上班族伤不起!她匆匆收拾好出门去赶地铁。
雨并不大。南国的春雨,迷迷蒙蒙,给大地披上了轻纱,灯光在雨雾中也显得朦胧,柔化了城市冰冷的线条,平添了几分诗意。一对小情侣躲在一把雨伞下,你把伞往我这边推推,我把伞往你那边挪挪,有烟雨迷蒙的浪漫,却没有大雨肆虐的狼狈。
看着这样的美景,诗人也许会诗兴大发,赶着上班的人却无心欣赏。大多数人都行色匆匆。迷蒙的灯光让开车的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车速缓慢,路上排起了长龙。
郁华走到地铁口附近时,看到前面的路口异常拥堵,并有交警在维持秩序。她心中一凛,走近一看,发现是一起车祸。
她挤到人群前面,看到雨地里有名男性长者闭着眼躺在血泊之中,有人给他打着伞,头部有血肿,口和鼻腔随着呼吸还不时向外冒着血,看上去伤得非常重。
救人要紧。郁华伸手拨开围观的人:“我是医生,让我看看。”人群迅速让开一条通道。她问交警:“叫救护车了吗?”交警点头。郁华就地检查了一下男子的伤势,伞也顾不得打,丢在一边。立即有人上来,为她撑起了伞。该男子呼吸和心跳都很微弱,意识不清,命悬一线,初步判断这个伤者可能有多处严重创伤,包括头颅、胸腹内有重要脏器出血,还有骨折,但此时最重要的还是维持心跳呼吸!
没有仪器可用,在救护车到来前,只能选择现场急救,为伤者的生命赢得最大的时间,增加生还的希望。情急之下,郁华当即跪地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并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她穿的是裙子,尽管穿着长筒袜,冰冷的雨水还是迅速渗透,郁华忍不住瑟缩了一下,但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现场抢救的10多分钟里,郁华不停地用纸巾清理伤者口鼻涌出的大量鲜血,防止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时而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而进行心脏按压,连续施救了几个回合。中间还停下来听心跳呼吸,查看瞳孔大小,判断骨折情况,注意心脏按压时别刺伤肺或心脏……
十几分钟后,市区的120急救车到达现场,用担架将伤者抬上车迅速离开了现场。郁华看看已是血迹斑斑的裙子,这个样子,直接上班肯定不行了,得赶紧回家换。走的时候,才发现跪了太久,膝盖估计磨破了皮,雨水一浸,钻心地疼。
换过衣服再出门,眼看就要迟到了。打了辆车,往医院的方向飞奔。今天有门诊,迟到就不好了。下雨天,的士司机也不敢开快,紧赶慢赶,到诊室的时候,还是迟了几分钟。郁华不由得庆幸自己有门诊时一向习惯于提前半小时上班,否则要是卡着点上班,今天迟到的时间就不止几分钟了,让患者久等,麻烦不是一点半点。
饶是这样,诊室里跟她搭班的李医生还是诧异地问:“莫医生,你从来都早到的,今天怎么迟到了?”
郁华笑笑:“今天下雨,起迟了。”一边套上白大褂,开始叫号。
第十二节G城最美女医生(中)
第二天郁华跟同事调休,头天磨破的膝盖涂了碘酒,还有些疼,郁华索性不出门,呆在家收拾屋子。早上顾宁远打电话来,他今天正好休息,说要请她吃饭,郁华说想在家里歇歇不想出门,他没说什么就挂了。
一个多小时后,门铃响了,可视对讲机里看到,不是顾宁远是谁?他手上还拎着几个袋子。
进了屋,郁华接过顾宁远手上的袋子:“你去超市买菜啦?”
“你说不想出门,我就买点过来在家里烧呗,我都好久没吃家常菜了,今天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听他抱怨好久没吃家常菜,郁华想想自己还真没请他到家里来吃过饭,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赶紧道歉。顾宁远打蛇随棍上:“那你以后可得经常请我到家里吃饭。”看郁华瞪他,忙说:“附送五星级大厨一名。”
郁华也不客气,“那今天就等你大显身手了。”
郁华去给他泡茶,出来时却看到顾宁远正在拖地板,郁华忙伸手去抢他手中的拖把,顾宁远却说:“我来吧,你歇歇。”来者是客,郁华怎么会让他做这个呢?不过还是忍不住心里有些感慨,以前周子翼常来,可没有哪一次会想帮忙,哪怕虚伪的客套都没有。他早就习惯被人伺候着,家务这种事,要他亲力亲为?下辈子吧!因为怕碰到破皮处,郁华今天穿着一条家居棉布短裙。膝盖涂了碘酒,很是显眼。刚才顾宁远进门时,郁华是侧对着他,顾宁远并没发现。
可这一走动,顾宁远就看到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拖把,把她拖到沙发上坐下,蹲在地上边检查伤处边问:“怎么搞的?”
要临时想借口还真费劲。“早晨起床的时候蹭到了。”
顾宁远抬头看了她一眼:“蹭到什么能蹭成这样?”看郁华不答,只好妥协,“那你今天就老实呆着,不许动来动去了。”顾宁远拎起拖把,边拖着地板,边跟郁华聊天。
“哎,宁远,你在家经常做家务吗?”
“是啊,我是我们家一号壮劳力。”
“看不出来啊。你说你这副样子要是被那帮小护士看到,她们非迷死你不可。”
“我要她们迷我干什么?只要我喜欢的人迷我就好了。”
“你喜欢的人还能不迷你啊?现在像你这样的优质男不多了。”
顾宁远突然冲到郁华面前:“你真觉得我是优质男?”
看着眼前突然放大的脸,郁华觉得呼吸有些不畅,喉咙发紧。她艰难地吞了口口水,有些迟疑地回答:“是啊,大家都这么觉得,你不觉得自己优秀?”
顾宁远叹了口气退开,掩去眼底的一抹情绪,慢慢地推动手中的拖把:“可是,我喜欢的人,好像对我没感觉。”
之前听小护士八卦的时候说过,顾宁远明确地说,他有喜欢的人了,他喜欢的人什么样?而且听他的口气,似乎别人还看不上他。说不好奇是假的,但郁华原本就不是八卦的人,而且她觉得刚才的顾宁远有些奇怪,还是不碰这个话题比较好。拖完客厅地板,顾宁远到阳台上洗拖把。
一会儿,顾宁远进来,脸上表情很奇怪。他走到沙发跟前,又一次蹲下看郁华膝盖上的伤,郑重得仿佛将要进行一项重大手术。
郁华推推他,“你别这样吓人好不好?我只是蹭破了点皮,不是得了绝症。”
“你是最美女医生。”
郁华抖了一下,做了个扫鸡皮疙瘩的动作:“求你了,这么煽情我可接受不了。你的审美观有问题。”顾宁远起身,翻出了带来的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图片是一个女子跪地救人的侧影,大标题《全城寻找最美女医生》。照片上的人穿的裙子有点眼熟。
莫郁华明白了,他一定是看到了阳台上晾着的那套裙子,才会有刚才的古怪表情。
当时救助现场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工作,这张照片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拍下的。报纸上说:“照片在网上发布之后,市民纷纷跟帖表示,希望找到这个美丽的白衣天使。因此本报发起‘全城寻找最美女医生’行动,请热心读者积极提供线索。”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还会给予奖励。
“那个受伤的人怎么样了?”
“没脱离危险期,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不过,命应该算是保住了。你立了大功,你的急救为他赢得了时间,家属也在找你,想当面表达谢意。”
“要是我说不是我,你打算怎么办?”
“给报社打电话,说我发现线索。车祸现场是你上班必经之路,你的眼镜,裙子,膝盖上的伤,记者会感兴趣的。”
算你狠!郁华决定换一种战术,“如果昨天是你遇到这种场面,你会怎么做?”
顾宁远毫不犹豫地说:“遇见有人受伤,需要救助,我也不会离开的,肯定要留下来进行施救。”
“你会因此觉得自己是最帅男医生吗?”
“不会啊,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看到了,就必须要救,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OK,咱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你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所以这件事就不讨论了?”
顾宁远又露出了痞痞的笑容,“那不行,你是女的,而且,你还受伤了。”郁华白了他一眼,这么赤裸裸地性别歧视,亏他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顾宁远可不管郁华的鄙视,再接再厉:“再说了,宣传宣传,可不仅是为你个人出名。给社会增加一些正能量,也给我们医疗行业挽回一点名声不好吗?你知道现在医患关系多紧张,你这也算为整个医疗事业做贡献嘛,比起你淡泊名利,价值更大。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为了个人不想出名,就忘了为医疗事业贡献光和热了?你让我们医院大大地露了脸,院长也会很高兴,到时候,什么先进啊,职称啊,好处滚滚来,这种有利无弊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呢?”郁华抚额,菩萨啊,神啊,上帝啊,把面前这个人的嘴堵上吧。
“如果救人的是你,你会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吗?”
“当然啊,这么好的出名机会,我怎么会放过?”
他的表情痞痞的,让人判断不出真假。
“我可不想应付记者。顾先生,顾同学,顾老大,要怎么样你才会保密呢?”
顾宁远仰头做思考状:“这样吧,以后我休息的时候,就到你这儿来做饭吃。你不能拒绝。”仿佛要解释什么,顾宁远又添了一句:“天天吃食堂,味蕾都退化了。”郁华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阴谋的陷阱,她知道,自己跟他在同事的眼里已经很暧昧,两个大龄男女,在他之前,医院的同事不曾见过郁华跟哪个男的有过超出同事关系的交往。看顾宁远没事就粘着郁华,郁华好像也不避嫌,同事看他们的眼光,都带着几分玩味。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个社会对女人仍然苛刻,男人年过三十不婚,人们只会觉得他没玩够。女人年过三十仍然小姑独处,就让人免不了多一些遐想,无论多优秀,人们仍然觉得,女大当嫁是不变的真理,家庭幸福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老处女”则是变态和怪异的代名词。
同事们并不知道周子翼的存在,她在小护士的嘴里早已被归类为怪女人。顾宁远进修结束,她会不会被扣上一个“被抛弃”的帽子?
她怀疑地看了看顾宁远,后者又扮出一副无辜样,郁华瞪了他一眼:“有别的选择吗?”
“你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
真是个奸诈的人。
不过韵锦结婚了,不太好破坏他们的二人世界,闲的时候跟他在一起好像感觉也不坏。有人说,跟男人呆在一起,女人才更像女人。哪怕仅仅是朋友。身边有这么个适龄帅哥伴着,也许更容易忘却周子翼,从往事抽离。郁华觉得自己好像在利用顾宁远,不过貌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
看郁华点头,接受了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顾宁远却还是一脸的不高兴:“难怪我说伤口不像新的呢。看你伤得不重,也就懒得揭穿你。”
郁华在家过了一天女王般的日子,卫生有人搞,饭有人做,连水都有人端到面前。郁华抱怨:“顾宁远,你知不知道,被人伺候的日子是会上瘾的?”顾宁远弯下腰:“尊贵的女王陛下,小的愿效犬马之劳。”他把毛豆搬到客厅里,两人一边剥毛豆一边闲聊。看他在厨房和客厅里穿梭来去,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郁华决定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顾同学,你这个家务大神是怎样炼成的?”
顾宁远剥着毛豆,头也不抬:“这是一部斑斑血泪史。”
顾宁远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他被丢给爷爷奶奶带,由于是这一辈唯一的一个男孩,他被宠成了小霸王。五岁的时候,父母终于下决心把他带回身边,不出一个月他就把大院闹得鸡飞狗跳,大院里的孩子没有不怕他的。天天有人上门告状,父母十分头疼,也开始反思自己多年的疏忽。
送他去学过书法,练过下棋,可他都坐不住,还捣蛋影响别人。最后,妈妈出了个“狠招”,惹一次小麻烦,洗马桶;闯一次祸,擦地板,没搞干净不准睡觉。再迟爸妈都陪着,但谁也不会伸手帮他。后来妈妈说,他曾经在洗马桶的时候睡着过,看着他脸上的泪痕妈妈也心疼,可不得不狠下心来把他叫醒,让他继续擦完。后来,顾宁远想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克制,有时实在克制不了,就自己回家做家务,把怒气都发泄在家务中。“你恨他们吗?”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开朗无忧的大男孩有过这样的童年,郁华有些心疼地看着他。
“小时候当然恨过,还曾经向爷爷奶奶告过状。不过我每次闯了祸,他们惩罚之后都会跟我讲道理,特别是我妈,她是当老师的,口才一流,每次都能说得我服气。后来脾气慢慢改了,交上朋友了,也就不恨了,之前大院里的孩子都讨厌我,没人跟我玩的。慢慢就习惯做家务了。爸妈工作忙,我就多承担一些。别的大人夸我懂事,也挺有成就感。”午饭后,两人仿佛相识多年一般,喝喝茶,聊聊天,日子安静而美好。此情此景,让郁华忽然想起多年前韵锦曾经形容过跟沈居安在一起时总会联想到地老天荒。郁华不由得多看了眼前的人几眼。木棉花的花语,郁华那天回来就上网查了,她是个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要搞懂的人。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眼前的人说他已经有喜欢的人,那么他的种种暧昧举动又作何解?
这中间,郁华接到一个电话,周子翼的,问她是不是休息,没事的话一起吃个饭。郁华看看沙发对面坐着的人正若无其事地喝着六安瓜片,他们俩这点喜好倒是一致。
总不能赶人家走,这太没礼貌,再说了,周子翼会想到请她吃饭,多半是又心情不好了。没来由的,郁华觉得有些烦,就回复说,家里有客人,不方便,改天再一起聚聚。周子翼还在电话那头问:“什么客人啊?男的女的?”郁华假装没听到,挂了电话。
顾宁远一直呆到吃完晚饭,收拾完厨房才走,临走时还不忘交代:“伤口别碰水,小心感染。”
郁华推他出门:“知道啦知道啦,我也是医生好不好。”
第十三节 G城最美女医生(下)
几天后,郁华在地铁站附近的路口,又遇到了那天车祸时维持秩序的交警,他刚刚交班。看到郁华,他笑了一下。如果没有上报纸这档子事,郁华不介意跟交警打个招呼。可现在呢?
郁华还没拿定主意是假装不认识他呢还是打个招呼,那个交警已经追上来问:“刚下班回来啊?”郁华点点头,随意寒暄了两句就走了。郁华也不确定这个交警是认出了她还是只是觉得面熟,但愿这个交警没看到那天的报纸,或者看到了但没有报料的爱好。她可不希望生活因此有任何改变。
只是对生活而言,如愿以偿是惊喜,事与愿违才是常态。
第二天上班,郁华刚做完一台手术,就被告知,主任在办公室等她。办公室里围了不少人,有几个还是陌生的面孔。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阵仗,难道又是哪个病人家属投诉?看样子主任很忙,郁华转身朝外科办公室走去,等会儿再来好了。可不知是谁眼尖,看到了她,喊道:“那不是莫医生么?莫医生,快来快来。”
郁华诧异地转身,心提了起来,不会是有病人投诉自己吧?郁华迅速地在脑中过了一下最近接诊和手术的病人。唉,在这行做久了,天天都是走钢丝般的小心翼翼,还是出了娄子么?主任已经闻声出了办公室,几个人跟着主任出来,随即一阵闪光灯乱闪,郁华忙低头伸手挡住了脸。
“等会拍等会拍,小莫,来,到办公室来。”
进了办公室,主任才介绍:“这几个是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他们打听到你是前几天报纸上登的‘最美女医生’,想来采访你。”主任看看郁华,加重了语气,“这次采访是通过院长办公室安排的,院长让你配合采访。”果然被顾宁远猜中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了配合采访,还有别的选择么?出社会这么久,即使再不习惯,也早已学会应付这种场面。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他们带来了伤者已经脱离危险的好消息,医者父母心,郁华倒是一直惦记着那个伤者,想知道他有没有脱离危险。后来的几天里,郁华天天看报纸,也没看到相关报道。想到这里,接受采访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采访中,郁华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还按着他们的要求摆POSE,让他们拍照,采访结束,郁华觉得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记者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郁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我记得前几天的报纸上只拍了一张侧影。”几个记者相视一笑,仿佛早就料到有此一问:“有人提供了你的照片,告诉我们,你那天会在场是因为你要赶地铁。早晨我们在地铁站蹲守的。”
郁华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几分敬意,她甚至有些后悔刚才没能更配合一点,表现更好一点。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上班,同事纷纷夸郁华镜头感很好,落落大方,主任还说,看不出来小莫医生还有这方面的才能,以后小莫就是外科的形象代言人了。郁华觉得有些尴尬,她还不习惯这种夸奖,不管是真是假。
第十四节,幸福在哪里
如果你没经历过相亲就找到幸福,你一定会被各种羡慕嫉妒恨。
许多大城市的公园里,每到周末都会有各种规模的相亲会。有几个城市组织的万人相亲会让媒体热炒了一把。公益性的,非公益性的,也有些是商家招徕人气的噱头,有些甚至是心急如焚的父母自发组织的。形形色色的相亲会上,单身男女的信息被制成小牌牌,悬挂出来供人们选择比较。人流如潮,每一次相亲会,好像就不曾寂寞过。虽然人群里,交流得很热烈的大多是适龄男女的父母,征婚者本人往往并不露面,但相亲会已俨然成为眼下大都市的一道风景。
当剩男剩女成为都市普遍现象,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甚至被归为社会危机时,剩男剩女也成为被消费的一个主题。以孤独的状态存在,其实并没有人们和舆论想象中那么悲剧,大多数时候,亲友团比当事人还心急,各种关心,却让大男大女们苦不堪言。不幸沦为其中的一员,其中的尴尬、苦涩和无奈,不曾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体会。
医院也是大龄青年聚集的地方。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候,医院工会和市机关工会联合组织了一次单身联谊活动。
这种目的很明确的联谊,郁华并不热衷。她认可这是都市男女扩大交往圈子的一种方式,但又觉得这种相亲活动功利性太强。还没决定是否要在都柏林定居,好像也没必要急着相亲。但当工会小组长特意问郁华要不要报名时,郁华还是不好意思直说自己不想去,年过三十不嫁,有活动态度还不积极,郁华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心理不正常,只说自己活动那天要值班,去不了。
工会小组长却极力鼓动她去,她说:“女人再能干,还是得有个男人疼着爱着,这辈子才圆满。”她还告诉郁华,医院很重视这次联谊,为鼓励单身青年参与,规定凡参加活动者,无论是否当班,都记出勤一天,当班的医院安排代班,算公假。热心的小组长还“诱惑”郁华,只要郁华同意去,报名、请假的事她代劳了。
郁华终于点头,这样的好意她无法拒绝。城市的紧张节奏和污染的空气让人觉得压抑,郊外的风景和新鲜空气也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何况去玩算公假,这种待遇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这次活动也是医院派的车。郁华上车的时候,就听到顾宁远招呼:“郁华,这边。”她并没想到这次郊外之行,会有顾宁远参与,报名之后在食堂一起吃过几次饭,他们之间并没聊过联谊活动这个话题。在车上遇到顾宁远,而这个人还这么热情地招呼她,那一瞬间,郁华觉得心中百味杂陈。众目睽睽之下,郁华如芒在背,但也只好走过去,坐在他身边。他只是看看郁华,并不说话。两人各怀心事,一路沉默,与其他同事的欢声笑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联谊的目的地是郊外的“幸福农庄”。
幸福,让人多么向往!然而,通往幸福的道路好像总是在施工。
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一进农庄,郁华有些庆幸自己没白来。
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洁净如洗。几缕丝絮般的云,如同水墨画大家漫不经心的涂抹,蓝色的天幕则是那大片的留白,引人遐思。郁华深吸了口气,空气里带着青草味儿,清新得让郁华在呼出这口气的瞬间有种罪恶感,觉得自己和这一群人一样,都是来污染空气的。
两个单位总共来了3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还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小年轻,他们从下车起就很活跃。看着他们的身影,顾宁远感叹:“过两年,90后就该出来相亲了。我们再不抓紧就老了。”
郁华看了顾宁远一眼,勉强笑了笑算是回应。
活动开始前先暖场。按照主持人的指令,队伍排成长龙,一男一女交错,后面的人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上,兔子舞谁都会跳,“GO,GO,GO!”几圈舞跳下来,拘谨的气氛被打破,场内活跃起来。
第二个环节是“心有灵犀”,由被抽到号的男女嘉宾合作完成,一个看主持人出示的图片或词语,表述或表演,另一个猜谜底。表述过程中不能出现谜底的任何字样。同样时间内,猜出最多者为胜。
郁华被抽中,男嘉宾那边,出场的居然是顾宁远。这么巧?可郁华也只能把满腹疑虑压了下去,专心应付眼前局面。顾宁远负责连说带演,郁华负责猜。
第一个:“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一棵——”
郁华迅速反应:“香樟树”
第二个:“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物”,顾宁远边说边举起两只手,食指和中指竖在头顶上,“后面两个字俄国人名字中很常见”——“兔斯基”
下一个是个成语。顾宁远在自己心脏部位摆了一个心形,又指指郁华,用手指摆出一个心形,然后放在自己的心脏部位,郁华很快反应:“心心相印。”主持人调侃:“两位可真是心心相印啊。”郁华脸色微红,说不清是激动还是不好意思。
顾宁远表达能力很强,遇到成语,他常常能准确地解释意思。他也比别人放得开,他常常用动作表演,郁华悟性也好,往往他说一半,郁华就猜到了。两人一个诠释得好,一个猜得快,最后居然拿了个“最默契”奖。
郁华一向内敛,可是听到自己和顾宁远一起拿了个“最默契奖”的时候,还是兴奋得脸庞放光。她转过身,顾宁远已经伸出手,郁华用力地和他击掌,“合作愉快!”手掌有些生疼,但不如此,似乎不足以宣泄刚才并肩战斗的紧张和获胜的欣喜。猪八戒背媳妇、快乐抱抱爆……活动一项项进行下去。组织者考虑得很周到,室外活动才是重点,室内活动花的时间不多,但所有的嘉宾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结束室内活动后,郁华撇下顾宁远,自己一个人走了出去。从上车的时候看到他起,郁华就觉得别扭。不管刚才是不是巧合,她都不打算在这里跟他继续暧昧下去。既然来了,就进入角色,也许能遇到一个适合共度一生的人也未可知。顾宁远追出来的时候,郁华已经走远,他没有追上去,只是看着郁华的背影,抿紧了嘴唇。春末夏初,北方的羽绒服还没从身上脱下,南国的太阳晒在身上,已经颇有些热度,主办方在外面的一条紫藤长廊上挂上了男女嘉宾的资料。紫藤如龙蛇般蜿蜒,花开得正盛。一串串垂下,深深浅浅的紫,重重叠叠的紫,“绿蔓秾荫紫袖低”,阳光从紫藤中斑斑驳驳漏进来,有阳光的明朗和清透,却无日晒汗湿之忧。大多数女嘉宾都精心打扮过,环肥燕瘦,各有特色,走在紫藤长廊上,花衬人美,人比花娇,很是赏心悦目。郁华穿了一件旗袍样式的白色上衣,黑色裙子,长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一支复古的簪子斜斜地插过发髻,簪尾水滴形的坠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从背后看,如同一个从画上走下的民国女子。刘海却并不规规整整地梳到脑后,而是披散在两边,遮住了一些眉眼,淡淡的妆容,配上郁华沉静的气质,让她看起来有民国女子的娴静,却又多了一份生动和俏皮,走在长廊上,吸引了不少目光。她从一个个资料牌前走过,偶尔也停下来,仔细看介绍资料。碰到认识的同事,互相点点头,笑笑,有个同事还问了声:“有没看到合适的?”
适龄男嘉宾并不多,大部分是三十岁以下的。三十多岁,对于男人来说,是风华正茂,花开正好;对于女人,尤其是未婚女人来说,已经是尴尬的年龄。
走到资料牌尽头,有个男嘉宾走过来打招呼,他注意郁华好一会儿了,看到了郁华在他的资料牌前停留,也根据郁华的号牌迅速浏览了她的资料。郁华看他胸前的号牌,18号。自己刚刚看过他的资料,比自己大一岁,副处级,从事土地规划研究。他的资料令郁华驻足的是最后一句:“如果你愿意,这条路我陪你一起走。”
这么多年,这条路上一直只有自己,守着一个遥不可及的希望清醒地沉沦。无数个夜晚,填满屋子每一个空隙的,唯有灯光。深夜回家,楼道上只有自己脚步的回响。休息的时候也宁愿宅在家里看医书而鲜少出门看风景。风景再美,没有人分享的欣喜和感动总透着几分寂寞和凄凉。
孤单的路上,我已走了太久,可是那个陪我走到未来的人在哪里?这个男嘉宾挺健谈,郁华很庆幸,自己不用为找话题牺牲脑细胞。聊着聊着,他突然说:“你的肩膀上有一只蚂蚁。”郁华循着他目光的方向,却没看到蚂蚁,他指点:“往下爬了,要我帮忙吗?”郁华终于捉住了蚂蚁并放到紫藤花上。这有点孩子气的动作,惹得他轻笑出声,他的分寸和守礼也让郁华生出了几分好感。
没聊多久,电话就响了起来,郁华看看是顾宁远的电话,掐了。
不一会儿,电话又响了起来,还是顾宁远的。再掐。
郁华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对方笑笑:“没关系。”
作者 百度贴吧微微柚子
清晨起来,外面还在下雨,看来从头天晚上起,这雨就没停过。郁华有些郁闷,这样的天气,不冷不热,最适合半靠在窗前的沙发上,拿着一本书,偶尔漫不经心地翻几页,或是就那么拿着发呆也是一种享受。淅淅沥沥的雨声隔离出一方天地。窗前的桌上,一杯茶正蒸腾着热气,袅袅茶烟,晕出满室茶香,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静和略显孤独的凄美。可惜要上班,下雨天种种不便,上班族伤不起!她匆匆收拾好出门去赶地铁。
雨并不大。南国的春雨,迷迷蒙蒙,给大地披上了轻纱,灯光在雨雾中也显得朦胧,柔化了城市冰冷的线条,平添了几分诗意。一对小情侣躲在一把雨伞下,你把伞往我这边推推,我把伞往你那边挪挪,有烟雨迷蒙的浪漫,却没有大雨肆虐的狼狈。
看着这样的美景,诗人也许会诗兴大发,赶着上班的人却无心欣赏。大多数人都行色匆匆。迷蒙的灯光让开车的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车速缓慢,路上排起了长龙。
郁华走到地铁口附近时,看到前面的路口异常拥堵,并有交警在维持秩序。她心中一凛,走近一看,发现是一起车祸。
她挤到人群前面,看到雨地里有名男性长者闭着眼躺在血泊之中,有人给他打着伞,头部有血肿,口和鼻腔随着呼吸还不时向外冒着血,看上去伤得非常重。
救人要紧。郁华伸手拨开围观的人:“我是医生,让我看看。”人群迅速让开一条通道。她问交警:“叫救护车了吗?”交警点头。郁华就地检查了一下男子的伤势,伞也顾不得打,丢在一边。立即有人上来,为她撑起了伞。该男子呼吸和心跳都很微弱,意识不清,命悬一线,初步判断这个伤者可能有多处严重创伤,包括头颅、胸腹内有重要脏器出血,还有骨折,但此时最重要的还是维持心跳呼吸!
没有仪器可用,在救护车到来前,只能选择现场急救,为伤者的生命赢得最大的时间,增加生还的希望。情急之下,郁华当即跪地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并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她穿的是裙子,尽管穿着长筒袜,冰冷的雨水还是迅速渗透,郁华忍不住瑟缩了一下,但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现场抢救的10多分钟里,郁华不停地用纸巾清理伤者口鼻涌出的大量鲜血,防止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窒息,时而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而进行心脏按压,连续施救了几个回合。中间还停下来听心跳呼吸,查看瞳孔大小,判断骨折情况,注意心脏按压时别刺伤肺或心脏……
十几分钟后,市区的120急救车到达现场,用担架将伤者抬上车迅速离开了现场。郁华看看已是血迹斑斑的裙子,这个样子,直接上班肯定不行了,得赶紧回家换。走的时候,才发现跪了太久,膝盖估计磨破了皮,雨水一浸,钻心地疼。
换过衣服再出门,眼看就要迟到了。打了辆车,往医院的方向飞奔。今天有门诊,迟到就不好了。下雨天,的士司机也不敢开快,紧赶慢赶,到诊室的时候,还是迟了几分钟。郁华不由得庆幸自己有门诊时一向习惯于提前半小时上班,否则要是卡着点上班,今天迟到的时间就不止几分钟了,让患者久等,麻烦不是一点半点。
饶是这样,诊室里跟她搭班的李医生还是诧异地问:“莫医生,你从来都早到的,今天怎么迟到了?”
郁华笑笑:“今天下雨,起迟了。”一边套上白大褂,开始叫号。
第十二节G城最美女医生(中)
第二天郁华跟同事调休,头天磨破的膝盖涂了碘酒,还有些疼,郁华索性不出门,呆在家收拾屋子。早上顾宁远打电话来,他今天正好休息,说要请她吃饭,郁华说想在家里歇歇不想出门,他没说什么就挂了。
一个多小时后,门铃响了,可视对讲机里看到,不是顾宁远是谁?他手上还拎着几个袋子。
进了屋,郁华接过顾宁远手上的袋子:“你去超市买菜啦?”
“你说不想出门,我就买点过来在家里烧呗,我都好久没吃家常菜了,今天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听他抱怨好久没吃家常菜,郁华想想自己还真没请他到家里来吃过饭,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赶紧道歉。顾宁远打蛇随棍上:“那你以后可得经常请我到家里吃饭。”看郁华瞪他,忙说:“附送五星级大厨一名。”
郁华也不客气,“那今天就等你大显身手了。”
郁华去给他泡茶,出来时却看到顾宁远正在拖地板,郁华忙伸手去抢他手中的拖把,顾宁远却说:“我来吧,你歇歇。”来者是客,郁华怎么会让他做这个呢?不过还是忍不住心里有些感慨,以前周子翼常来,可没有哪一次会想帮忙,哪怕虚伪的客套都没有。他早就习惯被人伺候着,家务这种事,要他亲力亲为?下辈子吧!因为怕碰到破皮处,郁华今天穿着一条家居棉布短裙。膝盖涂了碘酒,很是显眼。刚才顾宁远进门时,郁华是侧对着他,顾宁远并没发现。
可这一走动,顾宁远就看到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拖把,把她拖到沙发上坐下,蹲在地上边检查伤处边问:“怎么搞的?”
要临时想借口还真费劲。“早晨起床的时候蹭到了。”
顾宁远抬头看了她一眼:“蹭到什么能蹭成这样?”看郁华不答,只好妥协,“那你今天就老实呆着,不许动来动去了。”顾宁远拎起拖把,边拖着地板,边跟郁华聊天。
“哎,宁远,你在家经常做家务吗?”
“是啊,我是我们家一号壮劳力。”
“看不出来啊。你说你这副样子要是被那帮小护士看到,她们非迷死你不可。”
“我要她们迷我干什么?只要我喜欢的人迷我就好了。”
“你喜欢的人还能不迷你啊?现在像你这样的优质男不多了。”
顾宁远突然冲到郁华面前:“你真觉得我是优质男?”
看着眼前突然放大的脸,郁华觉得呼吸有些不畅,喉咙发紧。她艰难地吞了口口水,有些迟疑地回答:“是啊,大家都这么觉得,你不觉得自己优秀?”
顾宁远叹了口气退开,掩去眼底的一抹情绪,慢慢地推动手中的拖把:“可是,我喜欢的人,好像对我没感觉。”
之前听小护士八卦的时候说过,顾宁远明确地说,他有喜欢的人了,他喜欢的人什么样?而且听他的口气,似乎别人还看不上他。说不好奇是假的,但郁华原本就不是八卦的人,而且她觉得刚才的顾宁远有些奇怪,还是不碰这个话题比较好。拖完客厅地板,顾宁远到阳台上洗拖把。
一会儿,顾宁远进来,脸上表情很奇怪。他走到沙发跟前,又一次蹲下看郁华膝盖上的伤,郑重得仿佛将要进行一项重大手术。
郁华推推他,“你别这样吓人好不好?我只是蹭破了点皮,不是得了绝症。”
“你是最美女医生。”
郁华抖了一下,做了个扫鸡皮疙瘩的动作:“求你了,这么煽情我可接受不了。你的审美观有问题。”顾宁远起身,翻出了带来的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图片是一个女子跪地救人的侧影,大标题《全城寻找最美女医生》。照片上的人穿的裙子有点眼熟。
莫郁华明白了,他一定是看到了阳台上晾着的那套裙子,才会有刚才的古怪表情。
当时救助现场所有人都在紧张地工作,这张照片也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拍下的。报纸上说:“照片在网上发布之后,市民纷纷跟帖表示,希望找到这个美丽的白衣天使。因此本报发起‘全城寻找最美女医生’行动,请热心读者积极提供线索。”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还会给予奖励。
“那个受伤的人怎么样了?”
“没脱离危险期,还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不过,命应该算是保住了。你立了大功,你的急救为他赢得了时间,家属也在找你,想当面表达谢意。”
“要是我说不是我,你打算怎么办?”
“给报社打电话,说我发现线索。车祸现场是你上班必经之路,你的眼镜,裙子,膝盖上的伤,记者会感兴趣的。”
算你狠!郁华决定换一种战术,“如果昨天是你遇到这种场面,你会怎么做?”
顾宁远毫不犹豫地说:“遇见有人受伤,需要救助,我也不会离开的,肯定要留下来进行施救。”
“你会因此觉得自己是最帅男医生吗?”
“不会啊,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看到了,就必须要救,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该做的。”
“OK,咱们终于达成了共识。你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所以这件事就不讨论了?”
顾宁远又露出了痞痞的笑容,“那不行,你是女的,而且,你还受伤了。”郁华白了他一眼,这么赤裸裸地性别歧视,亏他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顾宁远可不管郁华的鄙视,再接再厉:“再说了,宣传宣传,可不仅是为你个人出名。给社会增加一些正能量,也给我们医疗行业挽回一点名声不好吗?你知道现在医患关系多紧张,你这也算为整个医疗事业做贡献嘛,比起你淡泊名利,价值更大。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为了个人不想出名,就忘了为医疗事业贡献光和热了?你让我们医院大大地露了脸,院长也会很高兴,到时候,什么先进啊,职称啊,好处滚滚来,这种有利无弊的机会,怎么能放弃呢?”郁华抚额,菩萨啊,神啊,上帝啊,把面前这个人的嘴堵上吧。
“如果救人的是你,你会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吗?”
“当然啊,这么好的出名机会,我怎么会放过?”
他的表情痞痞的,让人判断不出真假。
“我可不想应付记者。顾先生,顾同学,顾老大,要怎么样你才会保密呢?”
顾宁远仰头做思考状:“这样吧,以后我休息的时候,就到你这儿来做饭吃。你不能拒绝。”仿佛要解释什么,顾宁远又添了一句:“天天吃食堂,味蕾都退化了。”郁华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阴谋的陷阱,她知道,自己跟他在同事的眼里已经很暧昧,两个大龄男女,在他之前,医院的同事不曾见过郁华跟哪个男的有过超出同事关系的交往。看顾宁远没事就粘着郁华,郁华好像也不避嫌,同事看他们的眼光,都带着几分玩味。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个社会对女人仍然苛刻,男人年过三十不婚,人们只会觉得他没玩够。女人年过三十仍然小姑独处,就让人免不了多一些遐想,无论多优秀,人们仍然觉得,女大当嫁是不变的真理,家庭幸福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老处女”则是变态和怪异的代名词。
同事们并不知道周子翼的存在,她在小护士的嘴里早已被归类为怪女人。顾宁远进修结束,她会不会被扣上一个“被抛弃”的帽子?
她怀疑地看了看顾宁远,后者又扮出一副无辜样,郁华瞪了他一眼:“有别的选择吗?”
“你可以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
真是个奸诈的人。
不过韵锦结婚了,不太好破坏他们的二人世界,闲的时候跟他在一起好像感觉也不坏。有人说,跟男人呆在一起,女人才更像女人。哪怕仅仅是朋友。身边有这么个适龄帅哥伴着,也许更容易忘却周子翼,从往事抽离。郁华觉得自己好像在利用顾宁远,不过貌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是?
看郁华点头,接受了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顾宁远却还是一脸的不高兴:“难怪我说伤口不像新的呢。看你伤得不重,也就懒得揭穿你。”
郁华在家过了一天女王般的日子,卫生有人搞,饭有人做,连水都有人端到面前。郁华抱怨:“顾宁远,你知不知道,被人伺候的日子是会上瘾的?”顾宁远弯下腰:“尊贵的女王陛下,小的愿效犬马之劳。”他把毛豆搬到客厅里,两人一边剥毛豆一边闲聊。看他在厨房和客厅里穿梭来去,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郁华决定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顾同学,你这个家务大神是怎样炼成的?”
顾宁远剥着毛豆,头也不抬:“这是一部斑斑血泪史。”
顾宁远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他被丢给爷爷奶奶带,由于是这一辈唯一的一个男孩,他被宠成了小霸王。五岁的时候,父母终于下决心把他带回身边,不出一个月他就把大院闹得鸡飞狗跳,大院里的孩子没有不怕他的。天天有人上门告状,父母十分头疼,也开始反思自己多年的疏忽。
送他去学过书法,练过下棋,可他都坐不住,还捣蛋影响别人。最后,妈妈出了个“狠招”,惹一次小麻烦,洗马桶;闯一次祸,擦地板,没搞干净不准睡觉。再迟爸妈都陪着,但谁也不会伸手帮他。后来妈妈说,他曾经在洗马桶的时候睡着过,看着他脸上的泪痕妈妈也心疼,可不得不狠下心来把他叫醒,让他继续擦完。后来,顾宁远想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克制,有时实在克制不了,就自己回家做家务,把怒气都发泄在家务中。“你恨他们吗?”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开朗无忧的大男孩有过这样的童年,郁华有些心疼地看着他。
“小时候当然恨过,还曾经向爷爷奶奶告过状。不过我每次闯了祸,他们惩罚之后都会跟我讲道理,特别是我妈,她是当老师的,口才一流,每次都能说得我服气。后来脾气慢慢改了,交上朋友了,也就不恨了,之前大院里的孩子都讨厌我,没人跟我玩的。慢慢就习惯做家务了。爸妈工作忙,我就多承担一些。别的大人夸我懂事,也挺有成就感。”午饭后,两人仿佛相识多年一般,喝喝茶,聊聊天,日子安静而美好。此情此景,让郁华忽然想起多年前韵锦曾经形容过跟沈居安在一起时总会联想到地老天荒。郁华不由得多看了眼前的人几眼。木棉花的花语,郁华那天回来就上网查了,她是个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要搞懂的人。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眼前的人说他已经有喜欢的人,那么他的种种暧昧举动又作何解?
这中间,郁华接到一个电话,周子翼的,问她是不是休息,没事的话一起吃个饭。郁华看看沙发对面坐着的人正若无其事地喝着六安瓜片,他们俩这点喜好倒是一致。
总不能赶人家走,这太没礼貌,再说了,周子翼会想到请她吃饭,多半是又心情不好了。没来由的,郁华觉得有些烦,就回复说,家里有客人,不方便,改天再一起聚聚。周子翼还在电话那头问:“什么客人啊?男的女的?”郁华假装没听到,挂了电话。
顾宁远一直呆到吃完晚饭,收拾完厨房才走,临走时还不忘交代:“伤口别碰水,小心感染。”
郁华推他出门:“知道啦知道啦,我也是医生好不好。”
第十三节 G城最美女医生(下)
几天后,郁华在地铁站附近的路口,又遇到了那天车祸时维持秩序的交警,他刚刚交班。看到郁华,他笑了一下。如果没有上报纸这档子事,郁华不介意跟交警打个招呼。可现在呢?
郁华还没拿定主意是假装不认识他呢还是打个招呼,那个交警已经追上来问:“刚下班回来啊?”郁华点点头,随意寒暄了两句就走了。郁华也不确定这个交警是认出了她还是只是觉得面熟,但愿这个交警没看到那天的报纸,或者看到了但没有报料的爱好。她可不希望生活因此有任何改变。
只是对生活而言,如愿以偿是惊喜,事与愿违才是常态。
第二天上班,郁华刚做完一台手术,就被告知,主任在办公室等她。办公室里围了不少人,有几个还是陌生的面孔。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阵仗,难道又是哪个病人家属投诉?看样子主任很忙,郁华转身朝外科办公室走去,等会儿再来好了。可不知是谁眼尖,看到了她,喊道:“那不是莫医生么?莫医生,快来快来。”
郁华诧异地转身,心提了起来,不会是有病人投诉自己吧?郁华迅速地在脑中过了一下最近接诊和手术的病人。唉,在这行做久了,天天都是走钢丝般的小心翼翼,还是出了娄子么?主任已经闻声出了办公室,几个人跟着主任出来,随即一阵闪光灯乱闪,郁华忙低头伸手挡住了脸。
“等会拍等会拍,小莫,来,到办公室来。”
进了办公室,主任才介绍:“这几个是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他们打听到你是前几天报纸上登的‘最美女医生’,想来采访你。”主任看看郁华,加重了语气,“这次采访是通过院长办公室安排的,院长让你配合采访。”果然被顾宁远猜中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了配合采访,还有别的选择么?出社会这么久,即使再不习惯,也早已学会应付这种场面。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他们带来了伤者已经脱离危险的好消息,医者父母心,郁华倒是一直惦记着那个伤者,想知道他有没有脱离危险。后来的几天里,郁华天天看报纸,也没看到相关报道。想到这里,接受采访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采访中,郁华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还按着他们的要求摆POSE,让他们拍照,采访结束,郁华觉得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记者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郁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我记得前几天的报纸上只拍了一张侧影。”几个记者相视一笑,仿佛早就料到有此一问:“有人提供了你的照片,告诉我们,你那天会在场是因为你要赶地铁。早晨我们在地铁站蹲守的。”
郁华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几分敬意,她甚至有些后悔刚才没能更配合一点,表现更好一点。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上班,同事纷纷夸郁华镜头感很好,落落大方,主任还说,看不出来小莫医生还有这方面的才能,以后小莫就是外科的形象代言人了。郁华觉得有些尴尬,她还不习惯这种夸奖,不管是真是假。
第十四节,幸福在哪里
如果你没经历过相亲就找到幸福,你一定会被各种羡慕嫉妒恨。
许多大城市的公园里,每到周末都会有各种规模的相亲会。有几个城市组织的万人相亲会让媒体热炒了一把。公益性的,非公益性的,也有些是商家招徕人气的噱头,有些甚至是心急如焚的父母自发组织的。形形色色的相亲会上,单身男女的信息被制成小牌牌,悬挂出来供人们选择比较。人流如潮,每一次相亲会,好像就不曾寂寞过。虽然人群里,交流得很热烈的大多是适龄男女的父母,征婚者本人往往并不露面,但相亲会已俨然成为眼下大都市的一道风景。
当剩男剩女成为都市普遍现象,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甚至被归为社会危机时,剩男剩女也成为被消费的一个主题。以孤独的状态存在,其实并没有人们和舆论想象中那么悲剧,大多数时候,亲友团比当事人还心急,各种关心,却让大男大女们苦不堪言。不幸沦为其中的一员,其中的尴尬、苦涩和无奈,不曾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体会。
医院也是大龄青年聚集的地方。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好时候,医院工会和市机关工会联合组织了一次单身联谊活动。
这种目的很明确的联谊,郁华并不热衷。她认可这是都市男女扩大交往圈子的一种方式,但又觉得这种相亲活动功利性太强。还没决定是否要在都柏林定居,好像也没必要急着相亲。但当工会小组长特意问郁华要不要报名时,郁华还是不好意思直说自己不想去,年过三十不嫁,有活动态度还不积极,郁华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心理不正常,只说自己活动那天要值班,去不了。
工会小组长却极力鼓动她去,她说:“女人再能干,还是得有个男人疼着爱着,这辈子才圆满。”她还告诉郁华,医院很重视这次联谊,为鼓励单身青年参与,规定凡参加活动者,无论是否当班,都记出勤一天,当班的医院安排代班,算公假。热心的小组长还“诱惑”郁华,只要郁华同意去,报名、请假的事她代劳了。
郁华终于点头,这样的好意她无法拒绝。城市的紧张节奏和污染的空气让人觉得压抑,郊外的风景和新鲜空气也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何况去玩算公假,这种待遇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这次活动也是医院派的车。郁华上车的时候,就听到顾宁远招呼:“郁华,这边。”她并没想到这次郊外之行,会有顾宁远参与,报名之后在食堂一起吃过几次饭,他们之间并没聊过联谊活动这个话题。在车上遇到顾宁远,而这个人还这么热情地招呼她,那一瞬间,郁华觉得心中百味杂陈。众目睽睽之下,郁华如芒在背,但也只好走过去,坐在他身边。他只是看看郁华,并不说话。两人各怀心事,一路沉默,与其他同事的欢声笑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联谊的目的地是郊外的“幸福农庄”。
幸福,让人多么向往!然而,通往幸福的道路好像总是在施工。
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一进农庄,郁华有些庆幸自己没白来。
天气很好,蓝蓝的天空,洁净如洗。几缕丝絮般的云,如同水墨画大家漫不经心的涂抹,蓝色的天幕则是那大片的留白,引人遐思。郁华深吸了口气,空气里带着青草味儿,清新得让郁华在呼出这口气的瞬间有种罪恶感,觉得自己和这一群人一样,都是来污染空气的。
两个单位总共来了30多个人,其中有不少还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小年轻,他们从下车起就很活跃。看着他们的身影,顾宁远感叹:“过两年,90后就该出来相亲了。我们再不抓紧就老了。”
郁华看了顾宁远一眼,勉强笑了笑算是回应。
活动开始前先暖场。按照主持人的指令,队伍排成长龙,一男一女交错,后面的人手搭在前一个人的肩上,兔子舞谁都会跳,“GO,GO,GO!”几圈舞跳下来,拘谨的气氛被打破,场内活跃起来。
第二个环节是“心有灵犀”,由被抽到号的男女嘉宾合作完成,一个看主持人出示的图片或词语,表述或表演,另一个猜谜底。表述过程中不能出现谜底的任何字样。同样时间内,猜出最多者为胜。
郁华被抽中,男嘉宾那边,出场的居然是顾宁远。这么巧?可郁华也只能把满腹疑虑压了下去,专心应付眼前局面。顾宁远负责连说带演,郁华负责猜。
第一个:“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一棵——”
郁华迅速反应:“香樟树”
第二个:“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动物”,顾宁远边说边举起两只手,食指和中指竖在头顶上,“后面两个字俄国人名字中很常见”——“兔斯基”
下一个是个成语。顾宁远在自己心脏部位摆了一个心形,又指指郁华,用手指摆出一个心形,然后放在自己的心脏部位,郁华很快反应:“心心相印。”主持人调侃:“两位可真是心心相印啊。”郁华脸色微红,说不清是激动还是不好意思。
顾宁远表达能力很强,遇到成语,他常常能准确地解释意思。他也比别人放得开,他常常用动作表演,郁华悟性也好,往往他说一半,郁华就猜到了。两人一个诠释得好,一个猜得快,最后居然拿了个“最默契”奖。
郁华一向内敛,可是听到自己和顾宁远一起拿了个“最默契奖”的时候,还是兴奋得脸庞放光。她转过身,顾宁远已经伸出手,郁华用力地和他击掌,“合作愉快!”手掌有些生疼,但不如此,似乎不足以宣泄刚才并肩战斗的紧张和获胜的欣喜。猪八戒背媳妇、快乐抱抱爆……活动一项项进行下去。组织者考虑得很周到,室外活动才是重点,室内活动花的时间不多,但所有的嘉宾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
结束室内活动后,郁华撇下顾宁远,自己一个人走了出去。从上车的时候看到他起,郁华就觉得别扭。不管刚才是不是巧合,她都不打算在这里跟他继续暧昧下去。既然来了,就进入角色,也许能遇到一个适合共度一生的人也未可知。顾宁远追出来的时候,郁华已经走远,他没有追上去,只是看着郁华的背影,抿紧了嘴唇。春末夏初,北方的羽绒服还没从身上脱下,南国的太阳晒在身上,已经颇有些热度,主办方在外面的一条紫藤长廊上挂上了男女嘉宾的资料。紫藤如龙蛇般蜿蜒,花开得正盛。一串串垂下,深深浅浅的紫,重重叠叠的紫,“绿蔓秾荫紫袖低”,阳光从紫藤中斑斑驳驳漏进来,有阳光的明朗和清透,却无日晒汗湿之忧。大多数女嘉宾都精心打扮过,环肥燕瘦,各有特色,走在紫藤长廊上,花衬人美,人比花娇,很是赏心悦目。郁华穿了一件旗袍样式的白色上衣,黑色裙子,长发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一支复古的簪子斜斜地插过发髻,簪尾水滴形的坠子,随着脚步轻轻晃动,从背后看,如同一个从画上走下的民国女子。刘海却并不规规整整地梳到脑后,而是披散在两边,遮住了一些眉眼,淡淡的妆容,配上郁华沉静的气质,让她看起来有民国女子的娴静,却又多了一份生动和俏皮,走在长廊上,吸引了不少目光。她从一个个资料牌前走过,偶尔也停下来,仔细看介绍资料。碰到认识的同事,互相点点头,笑笑,有个同事还问了声:“有没看到合适的?”
适龄男嘉宾并不多,大部分是三十岁以下的。三十多岁,对于男人来说,是风华正茂,花开正好;对于女人,尤其是未婚女人来说,已经是尴尬的年龄。
走到资料牌尽头,有个男嘉宾走过来打招呼,他注意郁华好一会儿了,看到了郁华在他的资料牌前停留,也根据郁华的号牌迅速浏览了她的资料。郁华看他胸前的号牌,18号。自己刚刚看过他的资料,比自己大一岁,副处级,从事土地规划研究。他的资料令郁华驻足的是最后一句:“如果你愿意,这条路我陪你一起走。”
这么多年,这条路上一直只有自己,守着一个遥不可及的希望清醒地沉沦。无数个夜晚,填满屋子每一个空隙的,唯有灯光。深夜回家,楼道上只有自己脚步的回响。休息的时候也宁愿宅在家里看医书而鲜少出门看风景。风景再美,没有人分享的欣喜和感动总透着几分寂寞和凄凉。
孤单的路上,我已走了太久,可是那个陪我走到未来的人在哪里?这个男嘉宾挺健谈,郁华很庆幸,自己不用为找话题牺牲脑细胞。聊着聊着,他突然说:“你的肩膀上有一只蚂蚁。”郁华循着他目光的方向,却没看到蚂蚁,他指点:“往下爬了,要我帮忙吗?”郁华终于捉住了蚂蚁并放到紫藤花上。这有点孩子气的动作,惹得他轻笑出声,他的分寸和守礼也让郁华生出了几分好感。
没聊多久,电话就响了起来,郁华看看是顾宁远的电话,掐了。
不一会儿,电话又响了起来,还是顾宁远的。再掐。
郁华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对方笑笑:“没关系。”
作者 百度贴吧微微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