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自我的巡礼之年
一直知道这篇读书笔记字数会爆棚的~Z读的书不多,其中村上的却不少。每每有人问到我为什么喜欢此男,我总理所当然的回答:“就是特别喜欢他存在的状态,觉得他只是写普通一天的生活日常都让我高兴。” 这本《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第一本看两遍,完了还写读书笔记的书,不是说这部作品更优,只是最近读书习惯有所变化。这么做之后感觉之前对村上理所当然的说喜欢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了,原来我开始有点了解他是从《多崎作》开始。重头来过吧,村上君,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关于村上
1949.1.12(话说谁的生日是1月12来着,特别熟悉)自小好文学,但“不想学的,没有兴趣的东西怎么样都无法乖乖接受...从不曾被日本小说深刻感动过...喜欢阅读二手便宜欧美原文小说,曾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
伯克莱大学演讲时说道:“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小说,当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区,一边喝着啤酒,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养乐多队,当天是和广岛队比赛,养乐多队在一局上下场的第一棒是和美国人David Bolton,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当年的打击王。总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垒安打。就是那时我起了这个念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
09年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曾说过:“在一座巨大坚实的墙和与之撞击的鸡蛋之间,我永远都站在鸡蛋这一边。”(你们造么,我爱死他这种调调)
关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信息量有点大,简介好难写啊~咳咳)主人公多崎作在自我认知中是一个“缺乏色彩”的人,高中时结交了四位挚友——赤、青、黑和白(Mr Red Mr Green Ms Black Ms White ),五个人都感觉“自己此时此刻在正确的场所,结交了正确的朋友...很像偶然引起的幸福的化学融合”,是一个“和谐有序的共同体”。在作的认知中,四人都是充满色彩的人,只有自己色彩稀薄,缺乏个性。在东京上大学的第二年,作突然被小团体的其他四人同时斩钉截铁的,毫无妥协余地的,突如其来的驱逐,作陷入深深的伤痛,甚至连问明原因的勇气都提不起来,在被死亡纠缠半年之久后,作才慢慢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遇到了喜欢的女人沙罗,第一次和人谈起小团体的事。与沙罗的交往让多崎作开启了找寻被小团体驱逐的原因的旅程。他拜访了赤和青后得知当年四人驱逐他的原因竟然是白某天突然向三人控诉作强奸了她,而白在六年前就离开了人世,为了更清楚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作远赴芬兰找到了黑,黑道出白有严重精神问题,原因并不知道,总之当时的情况只能让他们选择站在白的一边抛弃了作。与其说这是多崎作寻找真相的巡礼不如说是作找寻自我的巡礼,也是赤 青 黑和白一路来定义自我的过程。Z觉得整个故事围绕的主题是自我定位和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多崎作》除了以上提到的人物外,Z感觉特别有意思,又让Z有点蒙的一条线是灰田,灰田是Z在大学新结交的几乎是唯一的朋友,两人聊哲学,听弗朗兹 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让作少有的感觉合心。有一次和作聊到他父亲年轻时候的奇妙经历:灰田父亲在打工的温泉遇到一个叫绿川的爵士钢琴家,聊了几次之后,他告诉灰田他手中有一张通往死亡的入场券,一个月后就会死去,不死的办法只有将这张入场券转给下一个人,而能接受此券的人必须有特定的色彩和浓度,而且自愿接受,拿到入场券的福利是“能放大自己的知觉,你将推开奥尔德斯 郝胥黎所说的‘知觉之门’,你的知觉将变得不掺杂质,非常纯粹。就像雾散天晴,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于是你能俯瞰平时看不见的风景” 然而他并没有要转让入场券的想法,尽管灰田是拥有那种色彩和浓度的人。但不久之后灰田也突然从作的生命中消失了,只是对作说‘需要给老家屋顶扫雪,之后就再也没出现。
村上就是挺神奇的一人,看不懂的就算只是看热闹也觉得还挺热闹的,难怪Z年轻的时候囫囵吞下村上的好多作品,还觉得喜欢他。
这本书里面,Z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好多,关于第六指,关于自由意志,关于忌妒...看来只能明天继续了。Z的黑眼圈啊,欸
Z‘s blah blah blah
小伙伴A说Z是个特别的人,其实她是想说Z是个奇怪的人吧:Z写读书笔记,喜欢画画,思维跳跃得可以从鼻涕虫直转碳烤鹅肝,Z很少说车说房说化妆品。其实Z知道,勤勤恳恳写读书笔记在浮躁的今天永远比不过伪治愈的人生警句。Z只是想在骚动的地球上沉淀下来,Z也在经历她的巡礼之年。亲爱的世界,祝你晚安~
关于村上
1949.1.12(话说谁的生日是1月12来着,特别熟悉)自小好文学,但“不想学的,没有兴趣的东西怎么样都无法乖乖接受...从不曾被日本小说深刻感动过...喜欢阅读二手便宜欧美原文小说,曾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于阅读译文的体验”
伯克莱大学演讲时说道:“1978年4月,有一天我突然想写小说,当天下午我正在看棒球,坐在外野区,一边喝着啤酒,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养乐多队,当天是和广岛队比赛,养乐多队在一局上下场的第一棒是和美国人David Bolton,我记得很清楚他是当年的打击王。总之,投出的第一球就被他打到左外野,二垒安打。就是那时我起了这个念头:我可以写一本小说。”
09年领取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曾说过:“在一座巨大坚实的墙和与之撞击的鸡蛋之间,我永远都站在鸡蛋这一边。”(你们造么,我爱死他这种调调)
关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信息量有点大,简介好难写啊~咳咳)主人公多崎作在自我认知中是一个“缺乏色彩”的人,高中时结交了四位挚友——赤、青、黑和白(Mr Red Mr Green Ms Black Ms White ),五个人都感觉“自己此时此刻在正确的场所,结交了正确的朋友...很像偶然引起的幸福的化学融合”,是一个“和谐有序的共同体”。在作的认知中,四人都是充满色彩的人,只有自己色彩稀薄,缺乏个性。在东京上大学的第二年,作突然被小团体的其他四人同时斩钉截铁的,毫无妥协余地的,突如其来的驱逐,作陷入深深的伤痛,甚至连问明原因的勇气都提不起来,在被死亡纠缠半年之久后,作才慢慢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遇到了喜欢的女人沙罗,第一次和人谈起小团体的事。与沙罗的交往让多崎作开启了找寻被小团体驱逐的原因的旅程。他拜访了赤和青后得知当年四人驱逐他的原因竟然是白某天突然向三人控诉作强奸了她,而白在六年前就离开了人世,为了更清楚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作远赴芬兰找到了黑,黑道出白有严重精神问题,原因并不知道,总之当时的情况只能让他们选择站在白的一边抛弃了作。与其说这是多崎作寻找真相的巡礼不如说是作找寻自我的巡礼,也是赤 青 黑和白一路来定义自我的过程。Z觉得整个故事围绕的主题是自我定位和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多崎作》除了以上提到的人物外,Z感觉特别有意思,又让Z有点蒙的一条线是灰田,灰田是Z在大学新结交的几乎是唯一的朋友,两人聊哲学,听弗朗兹 李斯特的《巡礼之年》,让作少有的感觉合心。有一次和作聊到他父亲年轻时候的奇妙经历:灰田父亲在打工的温泉遇到一个叫绿川的爵士钢琴家,聊了几次之后,他告诉灰田他手中有一张通往死亡的入场券,一个月后就会死去,不死的办法只有将这张入场券转给下一个人,而能接受此券的人必须有特定的色彩和浓度,而且自愿接受,拿到入场券的福利是“能放大自己的知觉,你将推开奥尔德斯 郝胥黎所说的‘知觉之门’,你的知觉将变得不掺杂质,非常纯粹。就像雾散天晴,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于是你能俯瞰平时看不见的风景” 然而他并没有要转让入场券的想法,尽管灰田是拥有那种色彩和浓度的人。但不久之后灰田也突然从作的生命中消失了,只是对作说‘需要给老家屋顶扫雪,之后就再也没出现。
村上就是挺神奇的一人,看不懂的就算只是看热闹也觉得还挺热闹的,难怪Z年轻的时候囫囵吞下村上的好多作品,还觉得喜欢他。
这本书里面,Z觉得神奇的地方还有好多,关于第六指,关于自由意志,关于忌妒...看来只能明天继续了。Z的黑眼圈啊,欸
Z‘s blah blah blah
小伙伴A说Z是个特别的人,其实她是想说Z是个奇怪的人吧:Z写读书笔记,喜欢画画,思维跳跃得可以从鼻涕虫直转碳烤鹅肝,Z很少说车说房说化妆品。其实Z知道,勤勤恳恳写读书笔记在浮躁的今天永远比不过伪治愈的人生警句。Z只是想在骚动的地球上沉淀下来,Z也在经历她的巡礼之年。亲爱的世界,祝你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