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宝典15条
连岳博客里有个婚姻宝典15条,他也是转载的,嗯哼,满简洁也认同,不管称为宝典是否合适,总之是婚前应该考虑的吧,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啊,从物质消费观念到精神需求,这样都将决定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快乐,是否能始终牵手共同进步和成长吧,贴在这记录:
在《纽约时报》看到美国的婚姻专家开列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我觉得相当好,技术性地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我就偷个懒,把它给译出来,它适合父母、情人及一切成年人阅读。
1、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连岳说:如果把婚姻的形式看得高于一切,不结就会死,那么糊涂结婚,清晰受罪就是难逃的命运之诅咒。如果把婚姻当成是得到快乐与消除孤独感的手段,那么就会跳脱中国式婚姻里那种男女送做堆即可的小农思维,会把它当成科学,双方尽量问清楚,把婚后的幸福保障最大化,到我们习惯这种方式后,不快乐的婚姻才会少一些吧?
以下是曾经看过的罗永浩采访连岳的部分片段,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罗:每天你花多少时间在写作上?
平均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吧。
罗:你每天会把多少时间放在阅读上?网络和纸质的阅读时间分别有多少?
每天不少于六个小时,网络可能占到三分之二强。
(阅读有多重要,心里有东西,脑子里有东西,笔下才有东西)
罗:据说“我爱问连岳”的女读者以熟女居多,一般说来,你个人喜欢熟女还是幼女?整体上,你觉得你是一个热爱妇女的人吗?
我可能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觉得女性比男性进化得高端一点。我喜欢成熟的女性,因为两个人沟通的能力相当,才有乐趣。幼女老在问为什么,像带着个女儿,其实挺累的。
(也这样认为,前几天与朋友们去餐馆吃饭,见到一群90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90后真是没法相处啊,价值观完全不一样,真是有大代沟)
罗:连太对你的“我爱问连岳”评价如何?
她还蛮喜欢的吧,我这个专栏她看得多一些,我写的其他东西,她也就随缘,见到就看一下,许多也并不看。
(连岳的妻子是名律师。关于连岳,文字还是满好,主要是不是风花雪月的没有质感,理性,又不太张扬,还有就是写作态度好,但是我是真看不了他的那个回答感情的书,去年吧,听了三粒米的建议,买了一本《我爱问连岳1》,哦,买来后总共看了没三四页,就扔到书架上了,不感兴趣,提问题的回答问题的统统不感兴趣,感情的事能回答吗?感觉连岳扮演的是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居然那么多人热捧,每晚给连岳写信求助,可见,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困扰的还是感情。以后我就知道了,但凡感情问答式的书和文字我一概不看。)
在《纽约时报》看到美国的婚姻专家开列出的婚前必问的15个问题,我觉得相当好,技术性地排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我就偷个懒,把它给译出来,它适合父母、情人及一切成年人阅读。
1、我们要不要孩子?如果要,主要由谁负责?
2、我们的赚钱能力及目标是什么?消费观及储蓄观会不会发生冲突?
3、我们的家庭如何维持?由谁来掌握可能出现的风险?
4、我们有没有详尽地交换过双方的疾病史?包括精神上的。
5、我们父母的态度有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会不会给足够的祝福?如果没有,我们如何面对?
6、我们有没有自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性需求、性的偏好及恐惧?
7、卧室能放电视机吗?
8、我们真的能倾听对方诉说,并公平对待对方的想法和抱怨吗?
9、我们清晰地了解对方的精神需求及信仰吗?我们讨论过孩子将来的教育模式和信仰问题吗?
10、我们喜欢并尊重对方的朋友吗?
11、我们能不能看重并尊敬对方的父母?我们有没考虑到父母可能会干涉我们的关系?
12、我的家族最让你心烦的事情是什么?
13、我们永远不会因为婚姻放弃的东西是什么?
14、如果我们中的一人需要离开其家族所在地陪同另一人到外地工作,做得到吗?
15、我们是不是充满信心面对任何挑战使婚姻一直往前走?
连岳说:如果把婚姻的形式看得高于一切,不结就会死,那么糊涂结婚,清晰受罪就是难逃的命运之诅咒。如果把婚姻当成是得到快乐与消除孤独感的手段,那么就会跳脱中国式婚姻里那种男女送做堆即可的小农思维,会把它当成科学,双方尽量问清楚,把婚后的幸福保障最大化,到我们习惯这种方式后,不快乐的婚姻才会少一些吧?
以下是曾经看过的罗永浩采访连岳的部分片段,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罗:每天你花多少时间在写作上?
平均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吧。
罗:你每天会把多少时间放在阅读上?网络和纸质的阅读时间分别有多少?
每天不少于六个小时,网络可能占到三分之二强。
(阅读有多重要,心里有东西,脑子里有东西,笔下才有东西)
罗:据说“我爱问连岳”的女读者以熟女居多,一般说来,你个人喜欢熟女还是幼女?整体上,你觉得你是一个热爱妇女的人吗?
我可能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觉得女性比男性进化得高端一点。我喜欢成熟的女性,因为两个人沟通的能力相当,才有乐趣。幼女老在问为什么,像带着个女儿,其实挺累的。
(也这样认为,前几天与朋友们去餐馆吃饭,见到一群90后,大家形成的共识是:90后真是没法相处啊,价值观完全不一样,真是有大代沟)
罗:连太对你的“我爱问连岳”评价如何?
她还蛮喜欢的吧,我这个专栏她看得多一些,我写的其他东西,她也就随缘,见到就看一下,许多也并不看。
(连岳的妻子是名律师。关于连岳,文字还是满好,主要是不是风花雪月的没有质感,理性,又不太张扬,还有就是写作态度好,但是我是真看不了他的那个回答感情的书,去年吧,听了三粒米的建议,买了一本《我爱问连岳1》,哦,买来后总共看了没三四页,就扔到书架上了,不感兴趣,提问题的回答问题的统统不感兴趣,感情的事能回答吗?感觉连岳扮演的是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居然那么多人热捧,每晚给连岳写信求助,可见,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困扰的还是感情。以后我就知道了,但凡感情问答式的书和文字我一概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