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之名——在去吴哥窟以前:吴哥寺
吴哥窟,遍入天之界?
因为要去吴哥窟,看了些背景资料,被那一串串长长的名字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决定要把它们搞搞清楚。
吴哥窟这个名字应该是英译吧,Angkor Wat,其实它不是石窟,这个名字也只是指所谓小吴哥寺而已,但因为它是吴哥建筑群中最著名的,通常就用这个名字代替整体了。
Angkor这个词来自当地高棉语的方言,nokor,意为“都城”,而这个词又来自梵文的nagara,也是“国都”的意思。这让我想到马来语里的“国”是negara,比如国家清真寺,国家银行什么的就叫做negara mosque, negara bank,不知道有没有联系,也是受到印度文化影响的地方。从nagara变到angkor,变化有点大啊,亲娘都不认识了吧。
Wat这个词来自巴利文vatta,“寺”的意思,这个不难理解,和泰文里一样,在曼谷和清迈就是这里一个wat那里一个wat,一个wat连着一个wat。
所以Angkor Wat连起来,应该是“大都寺”的意思。单用Angkor则指高棉帝国的古都,吴哥。
在吴哥寺被称为吴哥寺之前,它的名字是Preah Pisnulok,意为“威世怒界”,因为建造吴哥寺的高棉神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供奉的是威世怒。泰国有一个城市叫做彭世洛,古时属高棉帝国,泰文พิษณุโลก,Phitsanulok,意思也是一样的:Phitsanu就是“威世怒”,lok是“世界”。威世怒,又译毗湿奴,是印度教的调和神,维持着这个世界。佛教则称其为那罗延天,或者遍入天。
中国元朝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载:“石塔出南門外半里餘,俗傳魯般一夜造成魯般墓。”神一夜之间建造了吴哥寺,可见其宏伟不思议,但这和鲁般有什么关系?都是能工巧匠吗?不过吴哥寺确实是陵墓。印度教和佛教文化里,人死后都必须火葬,灰烬则埋于塔底。所以那些耸立的佛塔,其实就是墓碑。更晚一些也是元朝的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中则称其为“桑香佛舍”。
高棉帝国本信仰印度教,阇耶跋摩七世信仰大众部佛教。后来随着暹罗人的入侵,高棉帝国转信上座部佛教,所以吴哥各处的名字很多来自梵文和巴利文。其中一些名词通过佛经的翻译早已进入了汉语,有固定说法,但有些真是要查一下才知道。而高棉字母虽然看起来和泰文字母很像,却又一个不认得,只是因为泰文字母的创制参考了高棉文而已。
泰国人也曾经是战斗民族啊,而且好像20世纪初在法国的压力下才把暹粒等省份还给柬埔寨。不还多好,多么大的一个旅游景点啊。看来两国争夺寺庙是有历史传统的。其实高棉帝国的历史遗迹散落在丛林各处,不光是吴哥,泰国东北也有很多,虽然规模没那么大,但也没那么多人。听说在那里的某个寺庙,每年春分时,能看到太阳月亮同时在寺庙上空对称的位置……
因为要去吴哥窟,看了些背景资料,被那一串串长长的名字弄得晕头转向,所以决定要把它们搞搞清楚。
吴哥窟这个名字应该是英译吧,Angkor Wat,其实它不是石窟,这个名字也只是指所谓小吴哥寺而已,但因为它是吴哥建筑群中最著名的,通常就用这个名字代替整体了。
Angkor这个词来自当地高棉语的方言,nokor,意为“都城”,而这个词又来自梵文的nagara,也是“国都”的意思。这让我想到马来语里的“国”是negara,比如国家清真寺,国家银行什么的就叫做negara mosque, negara bank,不知道有没有联系,也是受到印度文化影响的地方。从nagara变到angkor,变化有点大啊,亲娘都不认识了吧。
Wat这个词来自巴利文vatta,“寺”的意思,这个不难理解,和泰文里一样,在曼谷和清迈就是这里一个wat那里一个wat,一个wat连着一个wat。
所以Angkor Wat连起来,应该是“大都寺”的意思。单用Angkor则指高棉帝国的古都,吴哥。
在吴哥寺被称为吴哥寺之前,它的名字是Preah Pisnulok,意为“威世怒界”,因为建造吴哥寺的高棉神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供奉的是威世怒。泰国有一个城市叫做彭世洛,古时属高棉帝国,泰文พิษณุโลก,Phitsanulok,意思也是一样的:Phitsanu就是“威世怒”,lok是“世界”。威世怒,又译毗湿奴,是印度教的调和神,维持着这个世界。佛教则称其为那罗延天,或者遍入天。
中国元朝周达观所著《真腊风土记》载:“石塔出南門外半里餘,俗傳魯般一夜造成魯般墓。”神一夜之间建造了吴哥寺,可见其宏伟不思议,但这和鲁般有什么关系?都是能工巧匠吗?不过吴哥寺确实是陵墓。印度教和佛教文化里,人死后都必须火葬,灰烬则埋于塔底。所以那些耸立的佛塔,其实就是墓碑。更晚一些也是元朝的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中则称其为“桑香佛舍”。
高棉帝国本信仰印度教,阇耶跋摩七世信仰大众部佛教。后来随着暹罗人的入侵,高棉帝国转信上座部佛教,所以吴哥各处的名字很多来自梵文和巴利文。其中一些名词通过佛经的翻译早已进入了汉语,有固定说法,但有些真是要查一下才知道。而高棉字母虽然看起来和泰文字母很像,却又一个不认得,只是因为泰文字母的创制参考了高棉文而已。
泰国人也曾经是战斗民族啊,而且好像20世纪初在法国的压力下才把暹粒等省份还给柬埔寨。不还多好,多么大的一个旅游景点啊。看来两国争夺寺庙是有历史传统的。其实高棉帝国的历史遗迹散落在丛林各处,不光是吴哥,泰国东北也有很多,虽然规模没那么大,但也没那么多人。听说在那里的某个寺庙,每年春分时,能看到太阳月亮同时在寺庙上空对称的位置……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