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作于一九二四年的美国,但是时代与国家的痕迹在这部小说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
当然它最了不起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写作技巧。
这本177页的以盖茨比命名的小说,直到46页的时候,盖茨比本人才正式出场,看到72页的时候,我才自以为明白了它到底想说的是什么,而事实上直到134页,事情才渐渐露出它的本质,而到了158页,盖茨比就已经死了。
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这样豪华而夸张的铺垫手法,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应该是没有见过的,所以这一点一直令我感觉十分神奇,这种神奇的感觉贯穿了我的整个阅读过程。
前面半部我读得比较缓慢,进展不那么顺畅,是因为有一点点不知所云的因素在轻微地困扰着我,当然这极有可能只是我的劣习在作祟,我总是在看小说的时候急于知道故事的真相,不耐烦探究故事展开的细节,就像一个出门旅游的人,因为一心想要到达目的地,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
无论是这本小说的写作手法,还是这个故事本身,都是值得人们掩卷深思的。过了很长时间,回过来再看开头,发现了前面有作者四个自然段的交代,当时显然是被我忽视了。
同时被我忽视的,还有前面村上春树长达18页的序言,说到这个,我比较诟病这本书的这个做法,18页的序,再加一个空白页,这本小说的页数直接从21页开始,害得我在说上面的那些数字时,还得拿个计算器,先减掉20页。这不是坑爹吗。
说起这个序,实在是有些长,——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本来是村上日译版的后记!而这个中译版呢,关于翻译的事,竟然只字未提!这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了。只在书衣的折页上有个译者的简单介绍:邓若虚,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那么,这是一个狠年轻的译者了。
而我拿不准,这个中译版,难道是从日译版翻过来的?!
我这么说,是基于村上谈到他的翻译时,着重强调了“old sport”的保留,这个中译本里也作了同样的保留。
除了页数的标注和中译本的无介绍,这是一本漂亮的书。书衣黑底起炫彩的抽象画,小精装,硬壳是纯白色,上书褐色(也许是金色?)英文书名,相当雅致简洁。
村上的序虽然长了点,但对于我这样对菲茨杰拉德一无所知的人来说,正合适。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需要再看一遍的书。
当然它最了不起的地方还是在于它的写作技巧。
这本177页的以盖茨比命名的小说,直到46页的时候,盖茨比本人才正式出场,看到72页的时候,我才自以为明白了它到底想说的是什么,而事实上直到134页,事情才渐渐露出它的本质,而到了158页,盖茨比就已经死了。
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这样豪华而夸张的铺垫手法,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应该是没有见过的,所以这一点一直令我感觉十分神奇,这种神奇的感觉贯穿了我的整个阅读过程。
前面半部我读得比较缓慢,进展不那么顺畅,是因为有一点点不知所云的因素在轻微地困扰着我,当然这极有可能只是我的劣习在作祟,我总是在看小说的时候急于知道故事的真相,不耐烦探究故事展开的细节,就像一个出门旅游的人,因为一心想要到达目的地,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
无论是这本小说的写作手法,还是这个故事本身,都是值得人们掩卷深思的。过了很长时间,回过来再看开头,发现了前面有作者四个自然段的交代,当时显然是被我忽视了。
同时被我忽视的,还有前面村上春树长达18页的序言,说到这个,我比较诟病这本书的这个做法,18页的序,再加一个空白页,这本小说的页数直接从21页开始,害得我在说上面的那些数字时,还得拿个计算器,先减掉20页。这不是坑爹吗。
说起这个序,实在是有些长,——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本来是村上日译版的后记!而这个中译版呢,关于翻译的事,竟然只字未提!这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了。只在书衣的折页上有个译者的简单介绍:邓若虚,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那么,这是一个狠年轻的译者了。
而我拿不准,这个中译版,难道是从日译版翻过来的?!
我这么说,是基于村上谈到他的翻译时,着重强调了“old sport”的保留,这个中译本里也作了同样的保留。
除了页数的标注和中译本的无介绍,这是一本漂亮的书。书衣黑底起炫彩的抽象画,小精装,硬壳是纯白色,上书褐色(也许是金色?)英文书名,相当雅致简洁。
村上的序虽然长了点,但对于我这样对菲茨杰拉德一无所知的人来说,正合适。毫无疑问,这是一本需要再看一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