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作品评论摘抄
“《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为“Tropicof Cancer”,Cancer既是巨蟹座的名字,又有“癌”的意思,因此这个“Tropic”的米勒自称为“分割生与死的两个半球的子午线”,它与“TropicofCapricorn”(《南回归线》)共同标示着一种“精神的气候地带”,Capricorn可以分解为“Caper”(山羊)与“Cronu”(角)两个词根,它们恰恰都是“性”的象征。我们用这样的两条“回归线”(性与死亡)来“分割”亨利·米勒的作品,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殉色三部曲”则属于“情欲躁动的热带”,而《黑色的春天》是在热浪吞噬之余稀少的“绿洲”。在此范围之外,“情欲”渐渐冷却,理性的哲思渐渐占却上风,《宇宙哲学的眼光》是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经过那悠远的“布鲁克林桥”,那个在米勒成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裁缝铺”,继而是《大瑟尔》和《空调噩梦》,最后通向《谋杀者的时代》。这篇以兰波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是米勒理性信仰介入的极致,背后的态度从本质上恰恰又是“宗教”的,于是在“宗教”与“纵欲”之间,我们找到了确定的经度与纬度,以便把“两个亨利·米勒”完整地统一在同一个球面之上。”
上面一段是我在网上摘录的关于亨利米勒的“双重性”分析,个人觉得脉络清晰,比较到位。
米勒一生勤奋多产,仅重要作品就有十几部。在读完庞杂的作品以后,上面这段的话可以作为深入了解这个作家的参考。不过读书最忌“先入为主”,在看完这些作品前倒不适合看评论。
亨利米勒的风格有很大的意识流成分,关于性和梦境的大量描写让书晦涩难懂,加之毫无征兆出现的诗体意向,让很多读者无法顺畅的进行阅读。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像《北回归线》这样的著作,即使看上一两年也是太正常不过。
米勒生前玩世不恭,整日以吟游诗人的做派“信口胡言”,这使读者难以接近书的灵魂本源,但也是米勒的可贵之处。高举反传统和解放天性的大旗,必然会让生活异常坎坷,无论是性解放先锋还是佛洛依德理论的验证人,这些身份成就了他,也损害了他。
苦难对于作家来说从来都是恩赐,尤其在经历了5次婚姻以后,情绪的撩拨已然成为生活的主题。书中的敏感与细腻喷涌而出,让昏睡的世界如沐甘泉,最单纯也是最大胆的话语振聋发聩。读者沉浸在极度的痛苦和欢愉中无法脱身的时候,米勒倒像个孩子那样继续反叛,在酒精和爱情间穿梭自如。
这让我想起周云蓬《迷幻》中的的一句歌词,“我不要清醒的水啊,我只要如梦的酒”。
上面一段是我在网上摘录的关于亨利米勒的“双重性”分析,个人觉得脉络清晰,比较到位。
米勒一生勤奋多产,仅重要作品就有十几部。在读完庞杂的作品以后,上面这段的话可以作为深入了解这个作家的参考。不过读书最忌“先入为主”,在看完这些作品前倒不适合看评论。
亨利米勒的风格有很大的意识流成分,关于性和梦境的大量描写让书晦涩难懂,加之毫无征兆出现的诗体意向,让很多读者无法顺畅的进行阅读。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像《北回归线》这样的著作,即使看上一两年也是太正常不过。
米勒生前玩世不恭,整日以吟游诗人的做派“信口胡言”,这使读者难以接近书的灵魂本源,但也是米勒的可贵之处。高举反传统和解放天性的大旗,必然会让生活异常坎坷,无论是性解放先锋还是佛洛依德理论的验证人,这些身份成就了他,也损害了他。
苦难对于作家来说从来都是恩赐,尤其在经历了5次婚姻以后,情绪的撩拨已然成为生活的主题。书中的敏感与细腻喷涌而出,让昏睡的世界如沐甘泉,最单纯也是最大胆的话语振聋发聩。读者沉浸在极度的痛苦和欢愉中无法脱身的时候,米勒倒像个孩子那样继续反叛,在酒精和爱情间穿梭自如。
这让我想起周云蓬《迷幻》中的的一句歌词,“我不要清醒的水啊,我只要如梦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