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
今天本来之前约好和表妹堂妹们玩的。结果各有各的安排,不想出去的不想出去,就被放鸽子了。于是自己也找了个天气不好的借口,在家过了一天老人的生活。
中午做了40+10个俯卧撑,下午晚饭前做了40+30+20个俯卧撑。单从数量上来说应该算是很有效果吧。。。比起永远达不到有效时长的慢跑和动作永远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仰卧起坐,俯卧撑算是我做过的最接近标准要求的健身方式了。不过也是仅仅是从一个入门级的健身者的角度说的,对于那些有一定健身基础的强化训练者,你不把脚垫高,或者不把双手抬高来做俯卧撑,都不好意思跟人交流经验。。。。想起这一点,再想到自己做到三十几个的时候都已经一副在和死神作斗争的感觉,不禁悲从中来,自己内在的屌丝气质暴露无遗。
每次在学习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遇到这样的窘境,当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在自我提高的道路上一片光明的时候,到头来会发现原来自己可能连基本功都没对头,而且自己的指标也定得可能连最低限的要求都还没到,那种打击感和挫败感顿时让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就会直接放弃。反思起来,可能也跟自己一贯的疏懒(最喜欢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里的这个用词)和宽松的要求,以及闭门造车、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自我约束方式有关。就比如锻炼这事,不积极约朋友定期去打打球(哪怕是小球),不去办个健身房的卡,而只满足于自己在家跟做贼似的做几个俯卧撑、几个仰卧起坐就安慰自己是在坚持运动了,而很少甚至根本不去哪怕在网上百度一下经验之谈。为什么怕去健身房呢?不是可以得到教练指导下的系统的、有规律的锻炼吗?因为上班没时间?得了吧,冉锐这个人,一方面懒,怕被这种课程式的东西束缚了业余时间的自由安排,缺乏自律和坚持;但更戳中要害的原因是,怕被那些专业的人士一下揭穿自己自欺欺人的锻炼法,然后那点可怜的自尊又无法承受别人的打击了,就开始鸵鸟战术,等过一段时间,又回到过去的自我满足之中的循环。。。呵,自我中心主义的又一体现。你还真以为你什么都会啊!好好放下姿态取经吧!
今天研究了一下锻炼腹肌的方法,了解到单纯做仰卧起坐其实效果有限,还学到了一个新词---卷腹。正如贴吧里某个吧友所说,原来自己偷懒做得不标准的仰卧起坐歪打正着做成更有效的卷腹了,嘻嘻。。。改天开始研究下新的方法。至于俯卧撑,作为我这个屌丝初学者,一天做40X3应该还是够了吧?
今天学到的知识:
直动式枪机当枪机向前时会落下卡住枪机的后端形成闭锁,用手将枪机向后直拉时,闭锁机构会上升让枪机退后,枪机上的所有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只是做前后的往复运动
旋转后拉式使用一根圆形枪栓,闭锁时握住枪机拉柄前推将子弹推入膛室内然后将拉柄下转,此时枪栓上的突耳会随着转入机匣或枪管延伸部的凹槽内造成闭锁,开锁时先上转再往后拉,这时枪机机件会执行退壳和抛壳的动作
直动式枪机主要缺点一是没有拉壳钩存在退壳困难的问题,只有弹壳和弹膛吻合非常好的少数弹退壳比较容易,二是闭锁机构是点闭锁,膛压高时容易出现闭锁不严实、枪机自行活动,不能满足现代枪弹的发射要求,因而被旋转后拉式淘汰。直动式枪机是由奥匈帝国设计师曼利夏发明的,因为其射速的优势一度挑战旋转后拉式枪机,为所有闩动步枪中最快者,如瑞士Schmidt-Rubin及奥匈帝国的斯泰尔M1895、布拉赛尔R93等采用。优点是动作较简单和快速,缺点是可靠性较逊。而且一战时奥匈帝国傲慢自大,没有及时改用射程较远的尖头子弹而战败,影响了本设计的名声,故现在较少采用。
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首见于普奥战争的普鲁士军队所采用的德莱赛步枪。主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可分为三种:毛瑟式、李-恩菲尔德式和莫辛-纳甘式,三者的不同在于枪机与机匣间的结构及运作方式,李-恩菲尔德式的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莫辛-纳甘式的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毛瑟式则是三者间最平均的设计。毛瑟式枪机首次使用在Gew98上,亦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之一,包括了二战时的Kar98k、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春田M1903等。毛瑟式枪机比李-恩菲尔德式更为结实,可发射更高压的弹药(如马格南(Magnum)中央式底火弹药),但射速比其为低。毛瑟式枪机在推出后一直是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常用设计。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闩动枪机步枪采用。李-恩菲尔德式枪机首次出现于1889年的李-梅特福步枪(Lee-Metford)及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式的特点是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而且动作十分顺畅,经训练后的射手可保持很高的射速,但无法发射更高压的弹药,现在只有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衍生型仍采用此设计。莫辛-纳甘式枪机于1891年推出,特点是机头无法与枪机分离,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亦不太顺畅。
杠杆式枪机,
又称连珠式步枪,例如著名的有温彻斯特连发步枪,其为美国西部电影中的常客,优点是射速较快,而且也没有直拉式枪机的问题,缺点是对于射姿(无法卧射)。而其特有的管状弹仓,因为子弹要前后排列,在装入现代瓶状尖弹步枪子弹时,尖头头易在无意中撞击引起走火的危险,故现在被军队所废止装备。
铰链闭合式枪机,
是拗开机匣和枪管中间的铰来退壳和重新上弹,如英国的殖民时代的史奈德步枪等最早的现代步枪,缺点很明显是通常只可以单发,没有预装备用弹药,可射速仍然远胜于古老的前装火枪,又可以把早期前装的步枪改造成后装的发射现代子弹的后装步枪。而对于一些专门发射尺寸很大的弹药的枪械上仍然有采用的,因为较少有使用多发的必要性,却超出步枪的范围,如霰弹枪、榴弹发射器、信号枪等。现代步枪中仅见于狩猎或射击运动用。
M1903步枪有个独特的单发供弹装置(弹夹阻断器),位于机匣左侧面,在弹仓供弹截断状态下,每打一发子弹就需从抛壳孔装下一发弹,以保持弹仓内弹药量(当时有一种观念认为,远距离对射时需要节省弹药,这样当敌人迫近时可以保证弹仓内内始终有足够的子弹来应对),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由弹仓供弹可快速射击。
心得:一直以为闩动步枪就等同于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原来还有直拉式枪机一说。暂时没百度到直拉式枪击的准确图解,但从描述看起来应该就是类似于当代半自动步枪的枪机的运作原理,只不过是手拉的。。。
为了弄清杠杆式步枪的填装原理专门看了视频,被温彻斯特的装填退壳速度惊呆了。。。怪不得镇南关的法军会被冯子材打成狗~
另外一直很纠结于根据枪机工作原理而命名的步枪分类。个人认为其实手动枪机时代的所谓连发枪,应该称作“连装枪”(因为从现在的观点看来并不是可以连续击发而只是可以快速连续装填下一发子弹)或者根据填装原理称作弹仓式步枪以区别于单发后装枪;而半自动步枪应该称作自动装填步枪以示和手拉机的区别;至于自动步枪,才是真正的连发枪---但是现在听起来连发枪这种名字好土= = 好吧,自己一直对命名的精确和科学性存在强迫症~
为了搞清楚李-恩菲尔德旋拉式枪机的动作,明天再重温COD2的英军来仔细研究一下李-恩菲尔德式旋拉式枪机吧----感谢电脑游戏,让军迷离武器装备不再遥远。时间已经不早了,晚安!
中午做了40+10个俯卧撑,下午晚饭前做了40+30+20个俯卧撑。单从数量上来说应该算是很有效果吧。。。比起永远达不到有效时长的慢跑和动作永远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仰卧起坐,俯卧撑算是我做过的最接近标准要求的健身方式了。不过也是仅仅是从一个入门级的健身者的角度说的,对于那些有一定健身基础的强化训练者,你不把脚垫高,或者不把双手抬高来做俯卧撑,都不好意思跟人交流经验。。。。想起这一点,再想到自己做到三十几个的时候都已经一副在和死神作斗争的感觉,不禁悲从中来,自己内在的屌丝气质暴露无遗。
每次在学习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遇到这样的窘境,当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在自我提高的道路上一片光明的时候,到头来会发现原来自己可能连基本功都没对头,而且自己的指标也定得可能连最低限的要求都还没到,那种打击感和挫败感顿时让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就会直接放弃。反思起来,可能也跟自己一贯的疏懒(最喜欢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里的这个用词)和宽松的要求,以及闭门造车、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自我约束方式有关。就比如锻炼这事,不积极约朋友定期去打打球(哪怕是小球),不去办个健身房的卡,而只满足于自己在家跟做贼似的做几个俯卧撑、几个仰卧起坐就安慰自己是在坚持运动了,而很少甚至根本不去哪怕在网上百度一下经验之谈。为什么怕去健身房呢?不是可以得到教练指导下的系统的、有规律的锻炼吗?因为上班没时间?得了吧,冉锐这个人,一方面懒,怕被这种课程式的东西束缚了业余时间的自由安排,缺乏自律和坚持;但更戳中要害的原因是,怕被那些专业的人士一下揭穿自己自欺欺人的锻炼法,然后那点可怜的自尊又无法承受别人的打击了,就开始鸵鸟战术,等过一段时间,又回到过去的自我满足之中的循环。。。呵,自我中心主义的又一体现。你还真以为你什么都会啊!好好放下姿态取经吧!
今天研究了一下锻炼腹肌的方法,了解到单纯做仰卧起坐其实效果有限,还学到了一个新词---卷腹。正如贴吧里某个吧友所说,原来自己偷懒做得不标准的仰卧起坐歪打正着做成更有效的卷腹了,嘻嘻。。。改天开始研究下新的方法。至于俯卧撑,作为我这个屌丝初学者,一天做40X3应该还是够了吧?
今天学到的知识:
直动式枪机当枪机向前时会落下卡住枪机的后端形成闭锁,用手将枪机向后直拉时,闭锁机构会上升让枪机退后,枪机上的所有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只是做前后的往复运动
旋转后拉式使用一根圆形枪栓,闭锁时握住枪机拉柄前推将子弹推入膛室内然后将拉柄下转,此时枪栓上的突耳会随着转入机匣或枪管延伸部的凹槽内造成闭锁,开锁时先上转再往后拉,这时枪机机件会执行退壳和抛壳的动作
直动式枪机主要缺点一是没有拉壳钩存在退壳困难的问题,只有弹壳和弹膛吻合非常好的少数弹退壳比较容易,二是闭锁机构是点闭锁,膛压高时容易出现闭锁不严实、枪机自行活动,不能满足现代枪弹的发射要求,因而被旋转后拉式淘汰。直动式枪机是由奥匈帝国设计师曼利夏发明的,因为其射速的优势一度挑战旋转后拉式枪机,为所有闩动步枪中最快者,如瑞士Schmidt-Rubin及奥匈帝国的斯泰尔M1895、布拉赛尔R93等采用。优点是动作较简单和快速,缺点是可靠性较逊。而且一战时奥匈帝国傲慢自大,没有及时改用射程较远的尖头子弹而战败,影响了本设计的名声,故现在较少采用。
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首见于普奥战争的普鲁士军队所采用的德莱赛步枪。主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可分为三种:毛瑟式、李-恩菲尔德式和莫辛-纳甘式,三者的不同在于枪机与机匣间的结构及运作方式,李-恩菲尔德式的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莫辛-纳甘式的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毛瑟式则是三者间最平均的设计。毛瑟式枪机首次使用在Gew98上,亦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设计之一,包括了二战时的Kar98k、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春田M1903等。毛瑟式枪机比李-恩菲尔德式更为结实,可发射更高压的弹药(如马格南(Magnum)中央式底火弹药),但射速比其为低。毛瑟式枪机在推出后一直是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常用设计。时至今日仍有很多闩动枪机步枪采用。李-恩菲尔德式枪机首次出现于1889年的李-梅特福步枪(Lee-Metford)及李-恩菲尔德步枪。李-恩菲尔德式的特点是旋转和后拉动作同时进行,而且动作十分顺畅,经训练后的射手可保持很高的射速,但无法发射更高压的弹药,现在只有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衍生型仍采用此设计。莫辛-纳甘式枪机于1891年推出,特点是机头无法与枪机分离,枪机操作时所需力量最多,亦不太顺畅。
杠杆式枪机,
又称连珠式步枪,例如著名的有温彻斯特连发步枪,其为美国西部电影中的常客,优点是射速较快,而且也没有直拉式枪机的问题,缺点是对于射姿(无法卧射)。而其特有的管状弹仓,因为子弹要前后排列,在装入现代瓶状尖弹步枪子弹时,尖头头易在无意中撞击引起走火的危险,故现在被军队所废止装备。
铰链闭合式枪机,
是拗开机匣和枪管中间的铰来退壳和重新上弹,如英国的殖民时代的史奈德步枪等最早的现代步枪,缺点很明显是通常只可以单发,没有预装备用弹药,可射速仍然远胜于古老的前装火枪,又可以把早期前装的步枪改造成后装的发射现代子弹的后装步枪。而对于一些专门发射尺寸很大的弹药的枪械上仍然有采用的,因为较少有使用多发的必要性,却超出步枪的范围,如霰弹枪、榴弹发射器、信号枪等。现代步枪中仅见于狩猎或射击运动用。
M1903步枪有个独特的单发供弹装置(弹夹阻断器),位于机匣左侧面,在弹仓供弹截断状态下,每打一发子弹就需从抛壳孔装下一发弹,以保持弹仓内弹药量(当时有一种观念认为,远距离对射时需要节省弹药,这样当敌人迫近时可以保证弹仓内内始终有足够的子弹来应对),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由弹仓供弹可快速射击。
心得:一直以为闩动步枪就等同于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原来还有直拉式枪机一说。暂时没百度到直拉式枪击的准确图解,但从描述看起来应该就是类似于当代半自动步枪的枪机的运作原理,只不过是手拉的。。。
为了弄清杠杆式步枪的填装原理专门看了视频,被温彻斯特的装填退壳速度惊呆了。。。怪不得镇南关的法军会被冯子材打成狗~
另外一直很纠结于根据枪机工作原理而命名的步枪分类。个人认为其实手动枪机时代的所谓连发枪,应该称作“连装枪”(因为从现在的观点看来并不是可以连续击发而只是可以快速连续装填下一发子弹)或者根据填装原理称作弹仓式步枪以区别于单发后装枪;而半自动步枪应该称作自动装填步枪以示和手拉机的区别;至于自动步枪,才是真正的连发枪---但是现在听起来连发枪这种名字好土= = 好吧,自己一直对命名的精确和科学性存在强迫症~
为了搞清楚李-恩菲尔德旋拉式枪机的动作,明天再重温COD2的英军来仔细研究一下李-恩菲尔德式旋拉式枪机吧----感谢电脑游戏,让军迷离武器装备不再遥远。时间已经不早了,晚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