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需求+数据PS只乎曹雄峰,腾讯产品
也许你每天看的都是36氪之类的网站,看了几本产品经理的书籍,在知乎上多看了一些关于互联网产品的问答,在微博上面关注产品大牛们的嬉笑怒骂以及各种八卦,简单的对于新出版本的App进行口头评论,但是这些远远不是能够做好产品的基础,或者说你被误导了。
看上面的东西会让你有想法,但是并不能让你有透彻的眼光,看一个产品永远只能浮在水面上,那就是水流地皮湿,深入不进去。
产品人员需要的数据在我的slogan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需求、逻辑与数据。
真正的一个基础产品人员需要抓的就是这三块,而大部分公司招产品人员考核的也是这三块,我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哪个公司招人不考核三块中的任意两块,那么这个公司所定义的产品是有问题的。这种公司不去也罢。
逻辑
这个可能是所有找产品实习的人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但是这只是第一道拦路虎。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做产品决策的基础,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诞生是根据用户需求的一个点而衍生出来的,那么如何根据这个点抓住产品的那条线,看的就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你对于逻辑的推演能力。举个例子:在公交车上有哪些人群?也许你会说老人、小孩或者年轻人,其实这个场景下你需要划分的是在公交车上所产生的区别,应该划分为站着的人与坐着的人,那么坐着的人可以划分成为,睡觉的人和没有睡觉的人,站着的人也可以划分成为眯着的人和没有睡觉的人。这样通过逻辑对用户进行梳理,才能够了解用户的初始状况。
需求
需求就更不用说,任何产品的诞生是建立在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没有需求立足的产品就是无根之木,难以立足。如何发现挖掘用户的需求,其中一门很大的功课,@苏杰 老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中在第二章节中讲述了很多需求采集的方法,值得学习,也确实让人受益匪浅,但是放在在校大学生的情况下就变得难以操作以及实践,所以很多方法看完之后记不住这也是个问题。还是前面的例子,那么坐着的人没有睡觉的人做什么事情,睡觉的人又是什么时候醒醒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还有站着的人没有睡觉是在干什么,眯着眼睛的人醒来就是在干什么?原因就是,不管睡觉还是没有睡觉的人,都是在kill time,睡觉的人是利用这个空挡来补觉,但是怕坐过站,而没有睡觉的人玩游戏看小说也怕坐过站,所以很多时候不管是睡觉的还是没有睡觉的人都会时不时的看看窗外的环境,在注意听车上的广播,是否过站。那么到站提醒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而后面才是这个产品功能该如何设计的问题。
数据
产品的实际工作不是叠加功能,而是根据数据的反馈做出相对应的决策。腾讯的灰度发布,其实就是根据数据进行产品新功能反馈,如果反馈好,修改完善一下子就固定下来,如果数据不好,那么就立马下架更换产品功能。这里面需要补充的就是没有实际操作环境当中,一般是接触不到一个产品的真实数据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你用其他的真实数据来推测一个产品的发展,关于数据的学习建议学习@曹政老师,完爆你。建立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对于刚入职的你有帮助,尤其是Excel。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沉淀,10000个小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你接触了三个月,即使按照你每天12个小时来算,中间无休假,你也仅仅只学习了1080个小时,这中间可能由于你的方法不对,所以导致你的结果还要打个对折,1080X0.5=540个小时。
你的路还很遥远,我问了下你发现demo也没有做过,建议别着急找工作,认真沉下心来做一个产品的demo吧!
看上面的东西会让你有想法,但是并不能让你有透彻的眼光,看一个产品永远只能浮在水面上,那就是水流地皮湿,深入不进去。
产品人员需要的数据在我的slogan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需求、逻辑与数据。
真正的一个基础产品人员需要抓的就是这三块,而大部分公司招产品人员考核的也是这三块,我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哪个公司招人不考核三块中的任意两块,那么这个公司所定义的产品是有问题的。这种公司不去也罢。
逻辑
这个可能是所有找产品实习的人面临的第一道关卡,但是这只是第一道拦路虎。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做产品决策的基础,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诞生是根据用户需求的一个点而衍生出来的,那么如何根据这个点抓住产品的那条线,看的就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看你对于逻辑的推演能力。举个例子:在公交车上有哪些人群?也许你会说老人、小孩或者年轻人,其实这个场景下你需要划分的是在公交车上所产生的区别,应该划分为站着的人与坐着的人,那么坐着的人可以划分成为,睡觉的人和没有睡觉的人,站着的人也可以划分成为眯着的人和没有睡觉的人。这样通过逻辑对用户进行梳理,才能够了解用户的初始状况。
需求
需求就更不用说,任何产品的诞生是建立在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没有需求立足的产品就是无根之木,难以立足。如何发现挖掘用户的需求,其中一门很大的功课,@苏杰 老师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中在第二章节中讲述了很多需求采集的方法,值得学习,也确实让人受益匪浅,但是放在在校大学生的情况下就变得难以操作以及实践,所以很多方法看完之后记不住这也是个问题。还是前面的例子,那么坐着的人没有睡觉的人做什么事情,睡觉的人又是什么时候醒醒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还有站着的人没有睡觉是在干什么,眯着眼睛的人醒来就是在干什么?原因就是,不管睡觉还是没有睡觉的人,都是在kill time,睡觉的人是利用这个空挡来补觉,但是怕坐过站,而没有睡觉的人玩游戏看小说也怕坐过站,所以很多时候不管是睡觉的还是没有睡觉的人都会时不时的看看窗外的环境,在注意听车上的广播,是否过站。那么到站提醒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而后面才是这个产品功能该如何设计的问题。
数据
产品的实际工作不是叠加功能,而是根据数据的反馈做出相对应的决策。腾讯的灰度发布,其实就是根据数据进行产品新功能反馈,如果反馈好,修改完善一下子就固定下来,如果数据不好,那么就立马下架更换产品功能。这里面需要补充的就是没有实际操作环境当中,一般是接触不到一个产品的真实数据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你用其他的真实数据来推测一个产品的发展,关于数据的学习建议学习@曹政老师,完爆你。建立对于数据的敏感性对于刚入职的你有帮助,尤其是Excel。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沉淀,10000个小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你接触了三个月,即使按照你每天12个小时来算,中间无休假,你也仅仅只学习了1080个小时,这中间可能由于你的方法不对,所以导致你的结果还要打个对折,1080X0.5=540个小时。
你的路还很遥远,我问了下你发现demo也没有做过,建议别着急找工作,认真沉下心来做一个产品的demo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