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翔老师2014年清大哲学所讲法哲学
法律哲學 Philosophy of Law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02學年度下學期 (2014 Spring)
任課教師:王鵬翔
上課時間:周一14:20-17:20
一、課程說明
我們的生活幾乎無時無地不受到法律所規範,除了道德要求之外,法律是現代社會另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行為規範來源。然而,「法律是什麼?」卻是一個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哲學問題,值得哲學家與願意理性思辨的公民思考探究。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介紹當代法律哲學的重要議題與爭辯,我將選擇下面四個議題:
1. 合法性條件(the conditions of legality)的問題:什麼是使得法律命題為真(或者使得一條規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性條件?這些條件是否能夠化約為社會事實,或是還可能、甚至必然包含了某些道德事實?
2. 法律規範性(the normativity of law)的問題:當法律要求我們去作某件事,我們是否就應該(或至少有理由)去作這件事?如果是的話,遵守法律要求的理由從何而來?法律本身就提供了某種獨特的行動理由嗎?
3. 法律哲學的性質(the nature of legal philosophy)問題:法律哲學是一門描述性還是規範性的理論?在回答「法律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我們只是單純地描述某個社會現象,抑或必須涉入關於法律的評價與「法律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4. 法律與語言(law and language)的問題:在理解法律的內容時,語言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確定法律命題的內容為何、以及判斷法律命題之為真與否,是否必然要透過詮釋?關於這些問題,語言哲學能夠提供哪些有用的資源?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透過入門導讀以及閱讀重要文獻,讓同學能夠有系統地掌握Kelsen, Hart, Dworkin, Raz等代表性的法律哲學家對於上述問題的看法與立場,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法律哲學的基礎。
此外,本課程相當注重法律哲學與其它哲學領域──特別是形上學、理由論、語言哲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社會科學的哲學──的關聯,也鼓勵同學觸類旁通,將其它哲學領域的學習研究成果應用至法律哲學。
二、指定用書
Andrei Marmor, Philosophy of Law,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三、參考文獻
Hans Kelse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 (Reine Rechtslehre, 1st.ed., trans. by Bonnie Litschewski Paulson & Stanley Paul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7, 27-28
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V, V, VI, Postscript
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 3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Belknap Press, 1986: One, Two, Three
Joseph Raz, The Authority of Law,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Legal Positivism and the Sources of Law”)
Joseph Raz, Ethics in the Public Dom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Authority, Law, and Morality”)
四、教學方式
本課程前半部將以Marmor, Philosophy of Law一書作為教材,由授課教師講解並帶領同學閱讀討論本書,以先獲得對於上述法律哲學議題的概要理解。
後半部則由同學就指定之法律哲學經典文獻 (見參考文獻) 進行摘要報告,重點在於批判性地理解經典文獻的內容,並重整其主要論點。
不論是指定教材或經典文獻,都必須在課前預習。授課教師會在前一周提出幾個問題,請同學(不論是否擔任報告)在下一周回答。也會不定期指定教材文獻的重要段落作為翻譯作業。
修課同學必須就幾個指定主題選擇其一,撰寫一篇哲學論文作為期末報告。本課程最後將由同學口頭報告論文初稿,藉此將自己的主張、論證及面臨的問題先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以完善期末報告的內容。
五、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及討論30%、文獻報告及翻譯作業 35%、期末論文35%。
不無故缺席、不遲到早退、不剪貼抄襲、準時繳交報告、完成指定作業,是及格的必要條件。
六、預定進度
第1周 課程說明
第2周 Marmor, Introduction
第3周 Marmor, Ch.1 A Pure Theory of Law?
第4周 Marmor, Ch. 2 Social Rules at the Foundations of Law
第5周 Marmor, Ch. 3 Authority, Conventions, and the Normativity of Law
第6周 Marmor, Ch. 4 Is Law Determined by Morality?
第7周 Marmor, Ch. 5 Is Legal Philosophy Normative?
第8周 Marmor, Ch. 6 The Language of Law
第9周 Kelse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 §§1-17, 27-28
第10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IV, V, VI
第11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IV, V, VI (continued)
第12周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2 & 3
第13周 Dworkin, Law’s Empire, One Two Three
第14周 Raz, Authority, Law, and Morality
第15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Postscript
第16周 Student Presentation I
第17周 Student Presentation II
課程進度及教材內容將視實際進行狀況作調整。
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02學年度下學期 (2014 Spring)
任課教師:王鵬翔
上課時間:周一14:20-17:20
一、課程說明
我們的生活幾乎無時無地不受到法律所規範,除了道德要求之外,法律是現代社會另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行為規範來源。然而,「法律是什麼?」卻是一個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哲學問題,值得哲學家與願意理性思辨的公民思考探究。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介紹當代法律哲學的重要議題與爭辯,我將選擇下面四個議題:
1. 合法性條件(the conditions of legality)的問題:什麼是使得法律命題為真(或者使得一條規範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性條件?這些條件是否能夠化約為社會事實,或是還可能、甚至必然包含了某些道德事實?
2. 法律規範性(the normativity of law)的問題:當法律要求我們去作某件事,我們是否就應該(或至少有理由)去作這件事?如果是的話,遵守法律要求的理由從何而來?法律本身就提供了某種獨特的行動理由嗎?
3. 法律哲學的性質(the nature of legal philosophy)問題:法律哲學是一門描述性還是規範性的理論?在回答「法律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我們只是單純地描述某個社會現象,抑或必須涉入關於法律的評價與「法律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4. 法律與語言(law and language)的問題:在理解法律的內容時,語言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確定法律命題的內容為何、以及判斷法律命題之為真與否,是否必然要透過詮釋?關於這些問題,語言哲學能夠提供哪些有用的資源?
本課程的目的在於透過入門導讀以及閱讀重要文獻,讓同學能夠有系統地掌握Kelsen, Hart, Dworkin, Raz等代表性的法律哲學家對於上述問題的看法與立場,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法律哲學的基礎。
此外,本課程相當注重法律哲學與其它哲學領域──特別是形上學、理由論、語言哲學、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社會科學的哲學──的關聯,也鼓勵同學觸類旁通,將其它哲學領域的學習研究成果應用至法律哲學。
二、指定用書
Andrei Marmor, Philosophy of Law,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三、參考文獻
Hans Kelse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 (Reine Rechtslehre, 1st.ed., trans. by Bonnie Litschewski Paulson & Stanley Paul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7, 27-28
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V, V, VI, Postscript
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 3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Belknap Press, 1986: One, Two, Three
Joseph Raz, The Authority of Law,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Legal Positivism and the Sources of Law”)
Joseph Raz, Ethics in the Public Dom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Authority, Law, and Morality”)
四、教學方式
本課程前半部將以Marmor, Philosophy of Law一書作為教材,由授課教師講解並帶領同學閱讀討論本書,以先獲得對於上述法律哲學議題的概要理解。
後半部則由同學就指定之法律哲學經典文獻 (見參考文獻) 進行摘要報告,重點在於批判性地理解經典文獻的內容,並重整其主要論點。
不論是指定教材或經典文獻,都必須在課前預習。授課教師會在前一周提出幾個問題,請同學(不論是否擔任報告)在下一周回答。也會不定期指定教材文獻的重要段落作為翻譯作業。
修課同學必須就幾個指定主題選擇其一,撰寫一篇哲學論文作為期末報告。本課程最後將由同學口頭報告論文初稿,藉此將自己的主張、論證及面臨的問題先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以完善期末報告的內容。
五、成績考核
課堂參與及討論30%、文獻報告及翻譯作業 35%、期末論文35%。
不無故缺席、不遲到早退、不剪貼抄襲、準時繳交報告、完成指定作業,是及格的必要條件。
六、預定進度
第1周 課程說明
第2周 Marmor, Introduction
第3周 Marmor, Ch.1 A Pure Theory of Law?
第4周 Marmor, Ch. 2 Social Rules at the Foundations of Law
第5周 Marmor, Ch. 3 Authority, Conventions, and the Normativity of Law
第6周 Marmor, Ch. 4 Is Law Determined by Morality?
第7周 Marmor, Ch. 5 Is Legal Philosophy Normative?
第8周 Marmor, Ch. 6 The Language of Law
第9周 Kelse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 §§1-17, 27-28
第10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IV, V, VI
第11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IV, V, VI (continued)
第12周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2 & 3
第13周 Dworkin, Law’s Empire, One Two Three
第14周 Raz, Authority, Law, and Morality
第15周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Postscript
第16周 Student Presentation I
第17周 Student Presentation II
課程進度及教材內容將視實際進行狀況作調整。
-
Eintagsflieg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03 19: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