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ood girl和bad girl
看八月长安前一阵发在晚安故事里的那篇《我亲爱的陌生人》,心中一下子浮现出跟文中所描述的表姐属于同一类型的那种与传统相对抗的bad girl:她们在上学的年纪“纹身、吸烟、逃课、打架,和古惑仔谈恋爱”,比如《铁人浮生记》里小小姐(对,国语版就是这么翻译的,而不是“二小姐”)的姐姐,再比如《相见恨早》里的艾米丽。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人去细究了那句网传是艾薇儿说的“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究竟是不是她说的,反正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跟大部分人一样就是呵呵了,虽然觉得在了解对方的内心之前就用一些外在的行为方式去评判good girl与bad girl、lady与bitch也许是有偏颇,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大家用来评价一个人的check项。倘若你真的不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认为懂得你的好的人自然懂得,那又何必特意强调你是好姑娘呢。
自小沿标准乖乖女路线成长至今的我已然错过了人生第一个可能也是唯一一个叛逆被当做可以接受的年纪,我对这种路线是否是唯一“正确”也不是没有过怀疑。这并不是说我曾经差点误入歧途的风险,而是说上面提到的两部影片让我看到传统意义上的bad girl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疯狂和所谓的不服管教之后并没有引来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反而能够跟普通的good girl一样长成大人并结婚生子、成为了跟其他人一样的普通人。如此一来,她们同那些从小到大一直规规矩矩的女孩子相比,人生反而多出了一重传统规范之外的经历和体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她们的人生才过得更加值得?
当然这不是八月长安写这篇文章的核心议题,她只是想说从5岁到20岁只见过三次面的表姐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对方未曾料到的如偶像般的重要影响,却因为始终追不上对方的脚步而从未真正融入对方的生活并成为朋友,这种期待在表姐结婚又离婚、患抑郁症以及辞职之后更加成为了一种奢望。跟电影里的两个女生相比,她是一个结局不那么好的bad girl。
此时,我正在坐在家里在电脑前干着自己的事儿,爸妈他们在旁边陪奶奶打牌,用流行烂了的那句话来形容,可说是“现世安稳”和“岁月静好”,可能good的路确实是无聊的路,至少我们作为good girl和good boy长大尽可能地将家人对我们的操心程度降到了最低。选择所谓good还是bad的成长方式或许无需苛求,但不管曾经走过怎样的路,最重要的是走过那段路之后能够总结到的收获并获得内心的坦然,继而在前行的路上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2014-02-02 20:21:55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人去细究了那句网传是艾薇儿说的“我纹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究竟是不是她说的,反正我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跟大部分人一样就是呵呵了,虽然觉得在了解对方的内心之前就用一些外在的行为方式去评判good girl与bad girl、lady与bitch也许是有偏颇,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大家用来评价一个人的check项。倘若你真的不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认为懂得你的好的人自然懂得,那又何必特意强调你是好姑娘呢。
自小沿标准乖乖女路线成长至今的我已然错过了人生第一个可能也是唯一一个叛逆被当做可以接受的年纪,我对这种路线是否是唯一“正确”也不是没有过怀疑。这并不是说我曾经差点误入歧途的风险,而是说上面提到的两部影片让我看到传统意义上的bad girl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疯狂和所谓的不服管教之后并没有引来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反而能够跟普通的good girl一样长成大人并结婚生子、成为了跟其他人一样的普通人。如此一来,她们同那些从小到大一直规规矩矩的女孩子相比,人生反而多出了一重传统规范之外的经历和体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她们的人生才过得更加值得?
当然这不是八月长安写这篇文章的核心议题,她只是想说从5岁到20岁只见过三次面的表姐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对方未曾料到的如偶像般的重要影响,却因为始终追不上对方的脚步而从未真正融入对方的生活并成为朋友,这种期待在表姐结婚又离婚、患抑郁症以及辞职之后更加成为了一种奢望。跟电影里的两个女生相比,她是一个结局不那么好的bad girl。
此时,我正在坐在家里在电脑前干着自己的事儿,爸妈他们在旁边陪奶奶打牌,用流行烂了的那句话来形容,可说是“现世安稳”和“岁月静好”,可能good的路确实是无聊的路,至少我们作为good girl和good boy长大尽可能地将家人对我们的操心程度降到了最低。选择所谓good还是bad的成长方式或许无需苛求,但不管曾经走过怎样的路,最重要的是走过那段路之后能够总结到的收获并获得内心的坦然,继而在前行的路上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2014-02-02 2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