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泰行纪之一——曼谷火车
旅行回来1个月了,趁着记忆尚且鲜活,第一次用图文形式记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存在电脑中的数字照片虽然不会褪色,但只靠记忆终究不太可靠,何况照片并不会时时拿来翻阅,总觉得只有这样才算没有白走这一趟。即使没有人看,权当取悦自己。
开始~
2014年1月12日AirAsia FD2551重庆出发,票是3个月前亚航大促时定的。学校正式放寒假是1月15日,即使在出发前拼命加班,每天只睡4小时,把大部分的工作做完,最后关头把未尽事务交接给同事,也已经是11日下午5点。
就是在这样匆忙又疲惫的状态下开始的旅行。也是第一次。
印象很深的是,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还在电话里指导师兄完成设备操作,登机之前才打电话问朋友下了飞机要怎么从廊曼去华南蓬。这也是最后旅行中能与朋友电话联系的时刻,因为手机格式的问题(此处必须吐槽中国电信),没办法使用泰国的电话卡,全程用微信联系,前提是有WIFI时。
走出廊曼机场是下午1点半左右。很多人选择打车或各路换乘的方式进入曼谷,火车速度虽然慢了点,设施也比较简陋,对我这种出发前功课不足,习惯了穷游,性子又慢悠悠的人来说,却是最佳方式。
一路认识曼谷的过程变得缓慢而立体,火车有时与公路平行前进,有时路过一片建筑工地,遍地黄土,有时穿行在狭窄的居民住宅中,从一个阳台或一个后院看到当地人的日常,当然,还有随着沿途各站上上下下的当地人,一直坐到终点的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零星坐在车厢各处的背包客,3、4个而已。
虽然也从别人的游记中看到过泰国铁路系统落后的现实,但自己亲眼看到还是感受大大的不同。
从机场到火车站一路都有标示,要经过电影《泰囧》里徐铮和王宝强走过的刷满绿色油漆的天桥,但我还是走错了路口,出来之后找不到目标只好问路人,路边有几家小吃摊,路沿上也坐着几位正在闲聊的老人,但存疑于他们的英文水平,犹豫了两秒还是问了其中一位,他听不懂但知道我要干什么,立刻叫来旁边懂一点英文的人,原来火车站就隔一条马路,被树木和房子挡住了,刚刚在天桥上我从前面一个出口下来就对了。
火车站的售票处就在站台一侧的平房里,有2个窗口,旁边的小卖部和小吃摊也都门可罗雀,一派懒洋洋的样子。我拿着刚从ATM取出来的1000铢钞票递进窗口,告诉他我要去华南蓬,里面的人立刻NoNoNo,指着电脑让我看,火车票只要20铢,我立刻明白是我的钱太大了。然后又指着出口的左面,意思是出门左转换零钱。
走到左边的小卖部,心里还在盘算,别人不一定会跟我一个外国人随便换零钱吧,那我就跟他买东西好了,走到冰柜前拿了一瓶水,结果这位大腹便便的老板一看我手里的钱也连连摆手,人家不卖给我,装可怜也没有用。看来国内的做法在这里行不通啊!怎么办呢?有钱也花不出去!
火车还有10分钟就要来了,我束手无策,只有在站台这边走来走去,一会去求售票员,一会来求小卖部的胖老板,路过的外国人看出我的窘态来跟我搭讪,跟他一说还以为会帮我,居然悻悻地走了。最后一次走到小卖部门前,还没开口,只是再次露出可怜的笑容,胖老板这次动了恻隐之心,指了指旁边站着的人,我转头一看,是个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个子很高很瘦,皮肤黝黑,衣衫褴褛。好吧,没时间了,我也来不及对别人打分和评价了。看来他全明白我的用意,也不用开口,他已经掏出钱准备跟我换了,谢天谢地!我跟他把一张1000铢换成了两张500铢,心里还在担心500铢能不能用,嘴巴里冒出一句仅会的泰语“萨瓦迪卡”,明明应该说谢谢,可是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谢谢用泰语怎么说。
用500铢的纸币顺利买到了火车票,售票员用手指对面,说去对面候车。此时离预定的时间还有大约4分钟。走过轨道中间铺设的人行道,站台分为左右两个候车区,左边已经几乎被人和行李占满了,右边只坐了两个欧美人。我把包放下,坐下来,才有空好好看看四周,体会到我已经身在曼谷的现实。
对面那一排平房是办公室和售票处,房前也有候车区,这一侧是一条长廊,总长也不过10米左右,中间是一幅高约2米的泰国国王的照片,被红白蓝三色的国旗、黄色的佛旗、蜡烛、鲜花、布幔包围。候车区的人们只有少数轻声交谈,大部分人只是安静候车,不发一言,不时有行人来往穿越轨道,不慌不忙,整个世界都不慌不忙,昏昏欲睡。我这时候才觉得热,不是那种汗流浃背的热,是有风吹过便觉凉爽的热。
从阴冷的重庆的冬天,到了午后烈日下的曼谷,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近旁盛开的花朵,视野内的一切都鲜艳而清晰。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总是独自旅行的我,对国内旅行渐渐没有新鲜感的我,又体味到那种新奇,“旅行正要开始,管它后面会遇到什么事情,总之我开始了”的洒脱和自由。
火车总是晚点的,这点倒是跟国内一样。晚了大约10分钟的样子,有站务人员走到候车区前面,对着车来的方向挥舞旗子,大家都知道是车来了。
作为学过一点铁道知识的人,对这样原始的调度方式,我自然看着很新鲜。这种经验在从小到大坐火车的记忆里是没有的,只有在电视里看过。当它真的呈现眼前,觉得火车这种交通工具顿时平易近人可爱多了,充满人味。
上车后还有不少空位,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定,立刻开始观察车厢内部设施,果然很旧,因为天气热必须打开车窗,地板和上座椅上很多尘土。
不一会一个穿着警察制服模样的人从后面走进车厢,开始检票。我没有太注意,是只针对外国人,还是外国人和本地人都需要检票。嘛,也不重要啦。
本来我想写的是“坐我对面的老人”。
这一路遇到的成年人,实际年龄总是比看上去要年轻一些,我想也许是紫外线让人老得快的原因吧。所以虽然他脸上皱纹很多,头发也有些白了,我想可能也只有50岁左右。50岁的人在今天怎么能叫老人呢?
他一直看着窗外,眼神忧虑,眉头紧锁,一脸皱纹在光线的作用下对比强烈,让人觉得他有好多好多故事。
一张图片比一大段的文字说明更加一目了然吧。
但是我想说的是,花费与此相当的车资,与此相当的时间,在国内我坐过的火车比这更脏更旧。泰国的火车不是机车牵引,貌似每一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系统,类似汽车发动机,行进途中还能闻到汽油味。
火车速度不快,几分钟就经停一个小站,并且不报站,停留时间很短,当地人自然知道何时下车,可是各国的背包客们就不清楚了,担心会不会坐过站。火车开了大概30分钟,已经是预定到达的时间,我就有点坐不住了,问旁边一对欧美人,他们也不清楚。
后来知道我是白担心了,因为曼谷是终点站,终点站,点站,站。
这趟火车的编组长度很短(具体没数),每节车厢的长度也较短,我上车时没注意,竟是第一节车厢,这样走到最前端,就能看到向前延伸的铁轨。这一看,就明白了。车厢长度较短,是因为米轨。国内的轨道是1435毫米标准轨,米轨的轨道间距为1000毫米。
到达曼谷站(也就是华南蓬)时已经晚点30分钟左右。下火车一看,各种熟悉,因为已经从别人的照片里见过很多次了。
华南蓬火车站,我从这里到达曼谷,1天后又将从这里离开。
开始~
![]() |
从天空开始 |
2014年1月12日AirAsia FD2551重庆出发,票是3个月前亚航大促时定的。学校正式放寒假是1月15日,即使在出发前拼命加班,每天只睡4小时,把大部分的工作做完,最后关头把未尽事务交接给同事,也已经是11日下午5点。
就是在这样匆忙又疲惫的状态下开始的旅行。也是第一次。
印象很深的是,在去机场的出租车上还在电话里指导师兄完成设备操作,登机之前才打电话问朋友下了飞机要怎么从廊曼去华南蓬。这也是最后旅行中能与朋友电话联系的时刻,因为手机格式的问题(此处必须吐槽中国电信),没办法使用泰国的电话卡,全程用微信联系,前提是有WIFI时。
![]() |
廊曼火车站 |
![]() |
站台上的花,阳光太强,过暴了 |
走出廊曼机场是下午1点半左右。很多人选择打车或各路换乘的方式进入曼谷,火车速度虽然慢了点,设施也比较简陋,对我这种出发前功课不足,习惯了穷游,性子又慢悠悠的人来说,却是最佳方式。
一路认识曼谷的过程变得缓慢而立体,火车有时与公路平行前进,有时路过一片建筑工地,遍地黄土,有时穿行在狭窄的居民住宅中,从一个阳台或一个后院看到当地人的日常,当然,还有随着沿途各站上上下下的当地人,一直坐到终点的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零星坐在车厢各处的背包客,3、4个而已。
![]() |
站台一侧的平房,售票处的所在 |
虽然也从别人的游记中看到过泰国铁路系统落后的现实,但自己亲眼看到还是感受大大的不同。
从机场到火车站一路都有标示,要经过电影《泰囧》里徐铮和王宝强走过的刷满绿色油漆的天桥,但我还是走错了路口,出来之后找不到目标只好问路人,路边有几家小吃摊,路沿上也坐着几位正在闲聊的老人,但存疑于他们的英文水平,犹豫了两秒还是问了其中一位,他听不懂但知道我要干什么,立刻叫来旁边懂一点英文的人,原来火车站就隔一条马路,被树木和房子挡住了,刚刚在天桥上我从前面一个出口下来就对了。
火车站的售票处就在站台一侧的平房里,有2个窗口,旁边的小卖部和小吃摊也都门可罗雀,一派懒洋洋的样子。我拿着刚从ATM取出来的1000铢钞票递进窗口,告诉他我要去华南蓬,里面的人立刻NoNoNo,指着电脑让我看,火车票只要20铢,我立刻明白是我的钱太大了。然后又指着出口的左面,意思是出门左转换零钱。
走到左边的小卖部,心里还在盘算,别人不一定会跟我一个外国人随便换零钱吧,那我就跟他买东西好了,走到冰柜前拿了一瓶水,结果这位大腹便便的老板一看我手里的钱也连连摆手,人家不卖给我,装可怜也没有用。看来国内的做法在这里行不通啊!怎么办呢?有钱也花不出去!
火车还有10分钟就要来了,我束手无策,只有在站台这边走来走去,一会去求售票员,一会来求小卖部的胖老板,路过的外国人看出我的窘态来跟我搭讪,跟他一说还以为会帮我,居然悻悻地走了。最后一次走到小卖部门前,还没开口,只是再次露出可怜的笑容,胖老板这次动了恻隐之心,指了指旁边站着的人,我转头一看,是个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个子很高很瘦,皮肤黝黑,衣衫褴褛。好吧,没时间了,我也来不及对别人打分和评价了。看来他全明白我的用意,也不用开口,他已经掏出钱准备跟我换了,谢天谢地!我跟他把一张1000铢换成了两张500铢,心里还在担心500铢能不能用,嘴巴里冒出一句仅会的泰语“萨瓦迪卡”,明明应该说谢谢,可是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谢谢用泰语怎么说。
![]() |
走过铁路轨道的老人 |
用500铢的纸币顺利买到了火车票,售票员用手指对面,说去对面候车。此时离预定的时间还有大约4分钟。走过轨道中间铺设的人行道,站台分为左右两个候车区,左边已经几乎被人和行李占满了,右边只坐了两个欧美人。我把包放下,坐下来,才有空好好看看四周,体会到我已经身在曼谷的现实。
对面那一排平房是办公室和售票处,房前也有候车区,这一侧是一条长廊,总长也不过10米左右,中间是一幅高约2米的泰国国王的照片,被红白蓝三色的国旗、黄色的佛旗、蜡烛、鲜花、布幔包围。候车区的人们只有少数轻声交谈,大部分人只是安静候车,不发一言,不时有行人来往穿越轨道,不慌不忙,整个世界都不慌不忙,昏昏欲睡。我这时候才觉得热,不是那种汗流浃背的热,是有风吹过便觉凉爽的热。
从阴冷的重庆的冬天,到了午后烈日下的曼谷,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近旁盛开的花朵,视野内的一切都鲜艳而清晰。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总是独自旅行的我,对国内旅行渐渐没有新鲜感的我,又体味到那种新奇,“旅行正要开始,管它后面会遇到什么事情,总之我开始了”的洒脱和自由。
![]() |
火车来了 |
火车总是晚点的,这点倒是跟国内一样。晚了大约10分钟的样子,有站务人员走到候车区前面,对着车来的方向挥舞旗子,大家都知道是车来了。
作为学过一点铁道知识的人,对这样原始的调度方式,我自然看着很新鲜。这种经验在从小到大坐火车的记忆里是没有的,只有在电视里看过。当它真的呈现眼前,觉得火车这种交通工具顿时平易近人可爱多了,充满人味。
![]() |
乘务员 |
上车后还有不少空位,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定,立刻开始观察车厢内部设施,果然很旧,因为天气热必须打开车窗,地板和上座椅上很多尘土。
不一会一个穿着警察制服模样的人从后面走进车厢,开始检票。我没有太注意,是只针对外国人,还是外国人和本地人都需要检票。嘛,也不重要啦。
![]() |
坐我对面的男人 |
本来我想写的是“坐我对面的老人”。
这一路遇到的成年人,实际年龄总是比看上去要年轻一些,我想也许是紫外线让人老得快的原因吧。所以虽然他脸上皱纹很多,头发也有些白了,我想可能也只有50岁左右。50岁的人在今天怎么能叫老人呢?
他一直看着窗外,眼神忧虑,眉头紧锁,一脸皱纹在光线的作用下对比强烈,让人觉得他有好多好多故事。
![]() |
车内设施 |
一张图片比一大段的文字说明更加一目了然吧。
但是我想说的是,花费与此相当的车资,与此相当的时间,在国内我坐过的火车比这更脏更旧。泰国的火车不是机车牵引,貌似每一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系统,类似汽车发动机,行进途中还能闻到汽油味。
![]() |
经停的车站 |
火车速度不快,几分钟就经停一个小站,并且不报站,停留时间很短,当地人自然知道何时下车,可是各国的背包客们就不清楚了,担心会不会坐过站。火车开了大概30分钟,已经是预定到达的时间,我就有点坐不住了,问旁边一对欧美人,他们也不清楚。
后来知道我是白担心了,因为曼谷是终点站,终点站,点站,站。
![]() |
站在车头眺望 |
这趟火车的编组长度很短(具体没数),每节车厢的长度也较短,我上车时没注意,竟是第一节车厢,这样走到最前端,就能看到向前延伸的铁轨。这一看,就明白了。车厢长度较短,是因为米轨。国内的轨道是1435毫米标准轨,米轨的轨道间距为1000毫米。
![]() |
曼谷站,到达 |
到达曼谷站(也就是华南蓬)时已经晚点30分钟左右。下火车一看,各种熟悉,因为已经从别人的照片里见过很多次了。
华南蓬火车站,我从这里到达曼谷,1天后又将从这里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