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数模美赛吐槽
其实第一天我就开始很想吐槽了。。。
先说说赛前吧。这次美赛,原本想找大神的,但是大神已经都和大神们组好队了。于是我只好像上次错过国赛后想的那样,自己召集人,自食其力。
因为对比赛也比较重视,所以找队友的时候其实挺挑的。当然,如果我找的是不认识的人。但是找了认识人但是又不熟,就更不好了。
在班群上问了,得到了回应。于是加入队友xwk,他带进来一个他认识的且合作过两次的yzc。前者虽然是同学,但是在学习上没有合作过,也看不出有什么擅长之处,只知道他成绩不是很好,选的是cs专业,但是很想出国,但是又觉得自己要出国挺难。后者完全不认识,从飞信消息看挺客气的,数学系,好歹数学比我好吧。
于是没有多加思考就定下来了。毕竟快到校内报名死线了。也怪自己太不关注了。
大家都考完后,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x之前负责建模,y除了编程以外,自称都可以,且SPSS很熟练。英文水平当时我问了,其实他们没有明确说过,y说假期要学托福(于是我以为他也要出国,后来得知是因为想去外企),x我默认他在背G T单词。所以当时的分工是y建模加论文,x编程,我会去看相关算法和matlab实现。我还讲了资料共享和借相关书回去看的事情,他们的反应是,“又不是以前没参加过,哪里需要那么麻烦啊”“书早都翻烂了”,所以我觉得,基础模型他们应该也都知道的吧。当我提出模拟练习时,也是因为自己没底,毕竟我连题目都不曾看过;但是也不抱希望,因为大家都想早回家吧——果然他们马上否决了。所以之后就只是建了一个群,直到下一次见面,群消息数目应该不到两位数= =
假期我比较不自觉,看的关于数模的东西不多,所以也不好意思问大家最近学了什么。群消息基本就是信息确认和资料共享。就做志愿者的时候看了一丢丢,午睡前看了一丢丢,剩下就是看了手上有什么资料,看了论文怎么写。数学中国上的培训基本没听,因为不交钱只能试听40分钟。但是内容怀疑有开挂成分,除了规则论文软件外,正经讲模型的好像就优化和原胞自动机,而这次A题刚好可以用。据说还有一堂课是题目预测的,说不定。。。
直到开赛前一天晚上,几个人一起到实验室看原定的“战场”。但是有学长在,不方便。所以之后其实第一天白天在图书馆,之后都在他们寝室。
第一天纠结了很久选题。A基本思路有,但是都是YY,而且没有什么亮点。B题要找一堆数据,然后建评价模型;我后来觉得和12年国赛葡萄酒那题差不多。C题一开始看题目就觉得好长,第一问要建network,我以为要在给定网页的基础上写涉及网页的东西,果断没看。后来发现是画图题,但是我至今不知道该用什么软件画能比较方便。B题我们一直致力于找数据,认为数据找不到的话就只能选A;后来我才觉得应该先找相关论文,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但其实都没怎么找到。。。因为A题找到的信息比较多,所以就直接选A了。
后来也发现选A的比较多,我们本校的也是。但是几个认识的大神都选了C——于是我仔细看了C题的题目,除了领域不同外,同样是需要找很多数据,然后建立评价模型。
总之,第一天基本确定选A。但是原胞自动机方面我们编程不来,至少因为找到了可以直接用的软件vissim,所以就直接寄托在这个软件上了。
——————————————————————————
当然,以上没什么好吐槽的。关键是他们的态度。
不抓紧时间,插科打诨,看个新闻都能评论半天,再引申出去评论相关公司和领导人;在群里看他们各种奇葩的提问,吐槽他们是故意搞笑的,但是自己却在那吐槽了很久笑得很夸张。还说,“没有这些人我们怎么能得奖”。
晚上不睡还打游戏,白天吃饭么边看游戏的视频,饭后手痒开始LOL。。。所以当别人美赛进行时的时候,我们有人在刷微博,有人在看视频,有人在玩游戏。。。。(我是在妹妹发状态的时候进空间看了看)。
还有就是关于建模。看到相关资料就说这个要放到论文里,那个要放到论文里。“公式放上去,再加上这个图,一下子档次就提上来了有木有~”“凑字数嘛,放上去就又一页了~”一方面不是我们的东西,一方面我们并不算用上了那个东西,再说放上去引用的篇幅真的就太多了。但是他们一直说那些东西评委不会认真看,所以几次下来后,我就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但是做好连SP都没有的准备了。
而我呢,本身就是喜欢安静的环境。x总是是不是跺跺脚唱唱歌,他在学软件使用,设设参数什么的我确实觉得不影响;但是我写论文思路总是会被打断。到最后一天我才在想,其实我应该每天早点回去自己修改论文的;但是都已经最后一天了。最后一天按照惯例通宵是避免不了的,x有说要么我们去实验室通宵;但是我觉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2男1女独处一室。其实当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一直在想怎么避免通宵,距零点还有五分钟的时候问了另一个女生,曰:“我已经回寝室了。。。。”但是我们队我回去确实很不方便,直到正好零点的时候,y说:“要不你回去吧?”大意是这样,我很直接很不客气地说“都已经零点了才说,太没有诚意了。”其实因为认定我们是一个队伍的,我这两天都是这番“真我”的讲话态度的,他们的反应也是嘿嘿笑,y说,刚才怎么好意思(这样)说。
接着就是最后的七八个小时了,但是我觉得他们真心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我想快点搞定,分工了一下,让y做点排版、插入图片名字这种事,因为他手头软件的事情已经搞定。他说插入题注这个他不会,我示范之后他依旧说不会,我只好说排版全交给我。——其实半个小时前我发了论文让他看后面文章句子的逻辑(我觉得数学系那位的英语可能也是数学老师教的),但是他完全没有在看,总是讲些题外话,甚至追问我某个妹子的真名,只为去人人上求真相。反正我是急了,他们后来说觉得我需要去睡一下,我说我需要的是队友。是因为我发火了才这样说的?不懂。——
半夜吃了苹果当夜宵,吃东西的时候就开始聊天,我讲到自己以前在男生家过夜过。他们偷偷说着什么,然后告诉我说,我们三个之间没有秘密。这里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
再之后或许真的是该睡了吧,他们小声说看我动作都变慢了。于是排版我没完全弄完就直接给他们,自己趴着睡了。此时,已经五点。人生第一次通宵。效率好低。
但是这种有光有声的环境怎么能睡着,就起来和他们一起改文章整体。y的屏幕大确实挺方便,看他改排版的样子虽然经常用空格但是很熟练的样子——所以一开始只是推脱罢了。然后他们发现有个大面积引用的东西我没有放上去,临时“补救”了一下——其实我是因为引用的太不相关才没有放的,既然他们执意要,我只好指出一些图名和具体用词必须改动的地方——为此又排版了好久,这个时候我才发现latex的好。
然后天就亮了,感觉窗帘就像在发光,我后悔拉上了窗帘失去见证这个渐变的机会。
————————————————————————————————
吐槽慢慢变成流水账了,那就继续吧。
不早了,彼时我只希望搞定格式,修正一下文章后面太Chinglish的部分。一看到那部分,我总觉得痛心疾首,悔恨万分,是我战略失误。
其实后来添加页码部分也卡壳了,升级版本后我还没怎么用过= = 所以模拟比赛也是很重要的。
最终总算在死线前八分钟发送邮件。后面的工作都是在x的电脑上完成,改文章的时候才发现他还是有点靠谱的,至少知道y就列了个表格写了个结果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实际分析,英文用词虽然我看着奇怪,至少结构是对的。
踩死线的事情做过太多,但还是惊心动魄。
另外我总是事后感慨万千。其实是事前在管理上准备不够,对组员(包括自己)的盲目信任。虽然这类比赛大多是会跌宕起伏的。
反观上次国赛,组员都在教室,所以就不会那么放松,闲话比较少,起床时间也比较早,三个人只是开着QQ共享文件,偶尔关注一下别人的比赛情况,提出来和组员讨论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而这次在寝室本身就没什么氛围。因为在他们寝室,我一般八点半到九点过去,我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刚买完早饭一个在我来了后才穿裤子的状态= = 此外,队友们讨论的反倒多是QQ群里面搞笑的东西(当然,有用的东西也是有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某次饭后顺便在楼下买水,为了凑整数他们挑了好久,最后的总结是“成功浪费了一刻钟”。
这次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第一天确定选题后在图书馆借了相关的非数学建模书。所以有很多现成的交通模型可以参考。
最后,希望不会因为引用的太多连sp都没有,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年又一年,我还是抱着想学到东西的心态什么都不会的样子 >.<
先说说赛前吧。这次美赛,原本想找大神的,但是大神已经都和大神们组好队了。于是我只好像上次错过国赛后想的那样,自己召集人,自食其力。
因为对比赛也比较重视,所以找队友的时候其实挺挑的。当然,如果我找的是不认识的人。但是找了认识人但是又不熟,就更不好了。
在班群上问了,得到了回应。于是加入队友xwk,他带进来一个他认识的且合作过两次的yzc。前者虽然是同学,但是在学习上没有合作过,也看不出有什么擅长之处,只知道他成绩不是很好,选的是cs专业,但是很想出国,但是又觉得自己要出国挺难。后者完全不认识,从飞信消息看挺客气的,数学系,好歹数学比我好吧。
于是没有多加思考就定下来了。毕竟快到校内报名死线了。也怪自己太不关注了。
大家都考完后,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x之前负责建模,y除了编程以外,自称都可以,且SPSS很熟练。英文水平当时我问了,其实他们没有明确说过,y说假期要学托福(于是我以为他也要出国,后来得知是因为想去外企),x我默认他在背G T单词。所以当时的分工是y建模加论文,x编程,我会去看相关算法和matlab实现。我还讲了资料共享和借相关书回去看的事情,他们的反应是,“又不是以前没参加过,哪里需要那么麻烦啊”“书早都翻烂了”,所以我觉得,基础模型他们应该也都知道的吧。当我提出模拟练习时,也是因为自己没底,毕竟我连题目都不曾看过;但是也不抱希望,因为大家都想早回家吧——果然他们马上否决了。所以之后就只是建了一个群,直到下一次见面,群消息数目应该不到两位数= =
假期我比较不自觉,看的关于数模的东西不多,所以也不好意思问大家最近学了什么。群消息基本就是信息确认和资料共享。就做志愿者的时候看了一丢丢,午睡前看了一丢丢,剩下就是看了手上有什么资料,看了论文怎么写。数学中国上的培训基本没听,因为不交钱只能试听40分钟。但是内容怀疑有开挂成分,除了规则论文软件外,正经讲模型的好像就优化和原胞自动机,而这次A题刚好可以用。据说还有一堂课是题目预测的,说不定。。。
直到开赛前一天晚上,几个人一起到实验室看原定的“战场”。但是有学长在,不方便。所以之后其实第一天白天在图书馆,之后都在他们寝室。
第一天纠结了很久选题。A基本思路有,但是都是YY,而且没有什么亮点。B题要找一堆数据,然后建评价模型;我后来觉得和12年国赛葡萄酒那题差不多。C题一开始看题目就觉得好长,第一问要建network,我以为要在给定网页的基础上写涉及网页的东西,果断没看。后来发现是画图题,但是我至今不知道该用什么软件画能比较方便。B题我们一直致力于找数据,认为数据找不到的话就只能选A;后来我才觉得应该先找相关论文,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但其实都没怎么找到。。。因为A题找到的信息比较多,所以就直接选A了。
后来也发现选A的比较多,我们本校的也是。但是几个认识的大神都选了C——于是我仔细看了C题的题目,除了领域不同外,同样是需要找很多数据,然后建立评价模型。
总之,第一天基本确定选A。但是原胞自动机方面我们编程不来,至少因为找到了可以直接用的软件vissim,所以就直接寄托在这个软件上了。
——————————————————————————
当然,以上没什么好吐槽的。关键是他们的态度。
不抓紧时间,插科打诨,看个新闻都能评论半天,再引申出去评论相关公司和领导人;在群里看他们各种奇葩的提问,吐槽他们是故意搞笑的,但是自己却在那吐槽了很久笑得很夸张。还说,“没有这些人我们怎么能得奖”。
晚上不睡还打游戏,白天吃饭么边看游戏的视频,饭后手痒开始LOL。。。所以当别人美赛进行时的时候,我们有人在刷微博,有人在看视频,有人在玩游戏。。。。(我是在妹妹发状态的时候进空间看了看)。
还有就是关于建模。看到相关资料就说这个要放到论文里,那个要放到论文里。“公式放上去,再加上这个图,一下子档次就提上来了有木有~”“凑字数嘛,放上去就又一页了~”一方面不是我们的东西,一方面我们并不算用上了那个东西,再说放上去引用的篇幅真的就太多了。但是他们一直说那些东西评委不会认真看,所以几次下来后,我就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但是做好连SP都没有的准备了。
而我呢,本身就是喜欢安静的环境。x总是是不是跺跺脚唱唱歌,他在学软件使用,设设参数什么的我确实觉得不影响;但是我写论文思路总是会被打断。到最后一天我才在想,其实我应该每天早点回去自己修改论文的;但是都已经最后一天了。最后一天按照惯例通宵是避免不了的,x有说要么我们去实验室通宵;但是我觉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2男1女独处一室。其实当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一直在想怎么避免通宵,距零点还有五分钟的时候问了另一个女生,曰:“我已经回寝室了。。。。”但是我们队我回去确实很不方便,直到正好零点的时候,y说:“要不你回去吧?”大意是这样,我很直接很不客气地说“都已经零点了才说,太没有诚意了。”其实因为认定我们是一个队伍的,我这两天都是这番“真我”的讲话态度的,他们的反应也是嘿嘿笑,y说,刚才怎么好意思(这样)说。
接着就是最后的七八个小时了,但是我觉得他们真心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我想快点搞定,分工了一下,让y做点排版、插入图片名字这种事,因为他手头软件的事情已经搞定。他说插入题注这个他不会,我示范之后他依旧说不会,我只好说排版全交给我。——其实半个小时前我发了论文让他看后面文章句子的逻辑(我觉得数学系那位的英语可能也是数学老师教的),但是他完全没有在看,总是讲些题外话,甚至追问我某个妹子的真名,只为去人人上求真相。反正我是急了,他们后来说觉得我需要去睡一下,我说我需要的是队友。是因为我发火了才这样说的?不懂。——
半夜吃了苹果当夜宵,吃东西的时候就开始聊天,我讲到自己以前在男生家过夜过。他们偷偷说着什么,然后告诉我说,我们三个之间没有秘密。这里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
再之后或许真的是该睡了吧,他们小声说看我动作都变慢了。于是排版我没完全弄完就直接给他们,自己趴着睡了。此时,已经五点。人生第一次通宵。效率好低。
但是这种有光有声的环境怎么能睡着,就起来和他们一起改文章整体。y的屏幕大确实挺方便,看他改排版的样子虽然经常用空格但是很熟练的样子——所以一开始只是推脱罢了。然后他们发现有个大面积引用的东西我没有放上去,临时“补救”了一下——其实我是因为引用的太不相关才没有放的,既然他们执意要,我只好指出一些图名和具体用词必须改动的地方——为此又排版了好久,这个时候我才发现latex的好。
然后天就亮了,感觉窗帘就像在发光,我后悔拉上了窗帘失去见证这个渐变的机会。
————————————————————————————————
吐槽慢慢变成流水账了,那就继续吧。
不早了,彼时我只希望搞定格式,修正一下文章后面太Chinglish的部分。一看到那部分,我总觉得痛心疾首,悔恨万分,是我战略失误。
其实后来添加页码部分也卡壳了,升级版本后我还没怎么用过= = 所以模拟比赛也是很重要的。
最终总算在死线前八分钟发送邮件。后面的工作都是在x的电脑上完成,改文章的时候才发现他还是有点靠谱的,至少知道y就列了个表格写了个结果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实际分析,英文用词虽然我看着奇怪,至少结构是对的。
踩死线的事情做过太多,但还是惊心动魄。
另外我总是事后感慨万千。其实是事前在管理上准备不够,对组员(包括自己)的盲目信任。虽然这类比赛大多是会跌宕起伏的。
反观上次国赛,组员都在教室,所以就不会那么放松,闲话比较少,起床时间也比较早,三个人只是开着QQ共享文件,偶尔关注一下别人的比赛情况,提出来和组员讨论的都是有用的东西。而这次在寝室本身就没什么氛围。因为在他们寝室,我一般八点半到九点过去,我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刚买完早饭一个在我来了后才穿裤子的状态= = 此外,队友们讨论的反倒多是QQ群里面搞笑的东西(当然,有用的东西也是有的),时间也浪费了很多——某次饭后顺便在楼下买水,为了凑整数他们挑了好久,最后的总结是“成功浪费了一刻钟”。
这次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第一天确定选题后在图书馆借了相关的非数学建模书。所以有很多现成的交通模型可以参考。
最后,希望不会因为引用的太多连sp都没有,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年又一年,我还是抱着想学到东西的心态什么都不会的样子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