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年轻人
武昌光谷,最初那里是没有什么的,鲁巷广场较为知名。
还是读高中的时候,一次和同学在那分手,她朝我挥手:我家就住这里,有空来看哦。她背后正是后来的光谷。
离开武汉读书的这几年,这里变成了热闹的地方,期间和家人来过一次,只在地下一层转了一下,空空荡荡的。
现在在光谷工作,离这个磨盘非常近,每天穿梭于步行街上,突然想写一下光谷的年轻人。
大多是情侣一起来买东西,或者是成群的女生,说说笑笑,手中拿着大西北烤串或者一瓶果汁,很热闹地从旁边走过。电梯永远都是人满为患,这里的年轻人大多是周边学校的学生,光谷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四年大学生活中一个常去的地方,很多人最后还是要去别的地方,北上或者南下。偶尔能在他们回忆往事的文字里提到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
之前一直不喜欢光谷,嫌很吵。也很少在过节的时候来这。现在和她接触多了,也知道了她更多的事,这里恐怕是武汉新潮玩意和思想比较活跃的地方了,连街上的广告语都很自由,类似:光谷,我们来晚了之类,而在这座城市的其它地方,很难看到这种大张旗鼓的宣告张贴于室外。每当节假日,这里的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地下通道永远人满为患,堵得最厉害时一度怀疑自己再往下走就有被人群踩到的危险了。本以为地铁通了以后交通是否会好点,没想更多的人从更多的入口进来,使人痛下决心以后没事绝不来此地。
光谷的步行街出奇地绕,逛过四五遍的人都很难说出她的全貌。里里外外两三层如同迷宫,能把光谷这里的几条街道方向位置搞清楚的人是很厉害的。
街上常有卖唱的人,路边常常在卖一种能剃掉毛球的小玩意,大学生也选择这里打工,周六会有大学社团的学生号召大家向贫困灾区捐款等等,一条永远都有车出来的窄路上总对向站着两个指挥交通的警察,大屏幕上永远放着步履匆匆的人无暇顾及的广告……广告牌下站着一个等你的人。没错,这里是年轻人们约会的集合点,“我站在喷泉下等你”,“广告牌前,咖啡店旁边,我穿红色衣服”,总能听到这样讲电话的声音。不一会儿,约见的那个人不知从哪蹦跶出来,两人相拥,一齐向层层环绕的中心走去。
看到公交车一对双胞胎正在看从书城里买来的书,才想起附近的光谷书城。原来是常去的,有个朋友住在这附近,常力邀我前来游玩:你没事就多来书城看看,这里好书很多,分类也很好,经常会有推荐的好书,虽然不打折……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书店大规模推荐《德川家康》,摆成各种形状,摆满整座书店显眼位置,一副不看这书就是错过了日本历史的架势。
后来就很少去了。
这里的年轻人,并不为了光谷来到这里,也不会因为不喜欢她而离开,而是,他们现在恰巧在这里。恰巧走在这拥挤的地下通道,恰巧吃到了目前最流行的小吃,恰巧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某一天,他们也会提着行李,向这座城市告别,向自己的学生时代告别,北上,或者南下。
他们就是光谷的年轻人。
还是读高中的时候,一次和同学在那分手,她朝我挥手:我家就住这里,有空来看哦。她背后正是后来的光谷。
离开武汉读书的这几年,这里变成了热闹的地方,期间和家人来过一次,只在地下一层转了一下,空空荡荡的。
现在在光谷工作,离这个磨盘非常近,每天穿梭于步行街上,突然想写一下光谷的年轻人。
大多是情侣一起来买东西,或者是成群的女生,说说笑笑,手中拿着大西北烤串或者一瓶果汁,很热闹地从旁边走过。电梯永远都是人满为患,这里的年轻人大多是周边学校的学生,光谷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四年大学生活中一个常去的地方,很多人最后还是要去别的地方,北上或者南下。偶尔能在他们回忆往事的文字里提到曾经在这里度过的时光。
之前一直不喜欢光谷,嫌很吵。也很少在过节的时候来这。现在和她接触多了,也知道了她更多的事,这里恐怕是武汉新潮玩意和思想比较活跃的地方了,连街上的广告语都很自由,类似:光谷,我们来晚了之类,而在这座城市的其它地方,很难看到这种大张旗鼓的宣告张贴于室外。每当节假日,这里的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地下通道永远人满为患,堵得最厉害时一度怀疑自己再往下走就有被人群踩到的危险了。本以为地铁通了以后交通是否会好点,没想更多的人从更多的入口进来,使人痛下决心以后没事绝不来此地。
光谷的步行街出奇地绕,逛过四五遍的人都很难说出她的全貌。里里外外两三层如同迷宫,能把光谷这里的几条街道方向位置搞清楚的人是很厉害的。
街上常有卖唱的人,路边常常在卖一种能剃掉毛球的小玩意,大学生也选择这里打工,周六会有大学社团的学生号召大家向贫困灾区捐款等等,一条永远都有车出来的窄路上总对向站着两个指挥交通的警察,大屏幕上永远放着步履匆匆的人无暇顾及的广告……广告牌下站着一个等你的人。没错,这里是年轻人们约会的集合点,“我站在喷泉下等你”,“广告牌前,咖啡店旁边,我穿红色衣服”,总能听到这样讲电话的声音。不一会儿,约见的那个人不知从哪蹦跶出来,两人相拥,一齐向层层环绕的中心走去。
看到公交车一对双胞胎正在看从书城里买来的书,才想起附近的光谷书城。原来是常去的,有个朋友住在这附近,常力邀我前来游玩:你没事就多来书城看看,这里好书很多,分类也很好,经常会有推荐的好书,虽然不打折……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书店大规模推荐《德川家康》,摆成各种形状,摆满整座书店显眼位置,一副不看这书就是错过了日本历史的架势。
后来就很少去了。
这里的年轻人,并不为了光谷来到这里,也不会因为不喜欢她而离开,而是,他们现在恰巧在这里。恰巧走在这拥挤的地下通道,恰巧吃到了目前最流行的小吃,恰巧在这里度过了青春。某一天,他们也会提着行李,向这座城市告别,向自己的学生时代告别,北上,或者南下。
他们就是光谷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