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作家生平小百科 A
侦探小说作家生平小百科 A
ellry编译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A
安东尼·艾伯特
Anthony Abbot
Charles Fulton Oursler(1893.1.22,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52.5.24,美国纽约州纽约)
类型:大侦探;警察程序
安东尼·艾伯特是查尔斯·富尔顿·奥斯勒的笔名,他以这个笔名以及“查尔斯·奥斯勒”的名字发表了许多作品,包括小说和非小说。艾伯特的父亲管理一条路面电车线,每周工作七天。他十多岁的时候,父亲两份工作都遭到解雇,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稳定。少年时,艾伯特很喜欢阅读魔术方面的书籍,并且联系魔术。他的家人觉得没有钱供他上大学,因此十五岁时,艾伯特就退学了,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杂役。晚上他开始表演魔术。还在十多岁的时候,艾伯特就成为巴尔的摩《美国人》(American)的通讯员,他曾经发誓要离埃德加·爱伦·坡的墓近一些,这样他就可以成为一位作家。
1910年,艾伯特娶罗斯·吉勒·卡基(Rose Keller Karger)为妻,他们育有一子一女。作为一名记者,艾伯特能约见本地和国内的政治家以及名人。有人告诉他,唯一能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的地方是纽约,因此1918年他获得纽约《音乐行当》(Music Trades)的一个职位,搬去了纽约。是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七弹之符》(The Sign of the Seven Shots)。
他为伯纳尔·麦克法登(Bernarr Macfadden)工作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麦克法登是《自然文明》(Physical Culture)、《真实故事》(True Story)、《真实侦探》(True Detective)等杂志的创办人兼出版人。很快,艾伯特就主管起麦克法登旗下的期刊,后来又成为了《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编辑。这期间,艾伯特撰写小说,去好莱坞担任编剧,约见了许多纽约的名人。1924年,他与作家格蕾丝·派金斯(Grace Perkins)相爱,他因此成为第一个去墨西哥离婚并且在墨西哥结婚的美国人。第一任妻子罗斯最终同意离婚,此后艾伯特和派金斯才能在美国结婚。第二次婚姻也育有一子一女。
艾伯特第一部以笔名“安东尼·艾伯特”发表的长篇小说是《杰拉尔丁·福斯特谋杀案》(About the Murder of Geraldine Foster,1930),其中的侦探是撒切尔·柯尔特(Thatcher Colt)。这部作品颇为成功,成为了畅销书,在当时作为一本侦探小说来说很了不起。他再接再厉,继续创作柯尔特系列,同样也非常成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以奥斯勒名义发表的宗教题材的《万世流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A Tale of the Greatest Life Ever Lived,1949),这部作品基于同名广播剧创作。1952年,他因为心脏病去世。
----------------------------------------------------------------------
玛格丽·露易丝·阿林汉姆
Margery (Louise) Allingham(1904.5.20,英国伦敦-1966.6.30,英国埃塞克斯柯彻斯特)
类型:业余侦探;间谍;警察程序;惊悚;舒适
阿林汉姆是赫伯特·约翰·阿林汉姆(Herbert John Allingham)以及艾米丽·简·休斯(Emily Jane Hughes)之女。父亲赫伯特是一位编辑兼新闻工作者,与艾米丽是表兄妹的关系,艾米丽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阿林汉姆出生的时候全家住在英国埃塞克斯,每个周末他们家都会设宴款待一群新闻工作者。小时后阿林汉姆就对写作很感兴趣。七岁的时候,她在祖父编辑的刊物《基督教环球》(Christian Globe)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后来,阿林汉姆进入伦敦摄政街工艺学校(Regent Street Polytechnic)学习舞台剧。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黑方巾迪克:莫西岛传奇》(Blackkerchief Dick: A Tale of Mersea Island,1923),这是一篇背景为埃塞克斯的冒险故事。她的朋友,菲利普·杨曼·卡特(Philip “Pip” Youngman Carter)认为,她的天分在于写作而不是表演,于是她离开工艺学校,继续创作小说。1927年,她嫁给杨曼·卡特,后者已经是一位成功的画家。
1928年,阿林汉姆发表第一部侦探小说《白色庄园谋杀案》(The White Cottage Mystery),就此开始了她作为侦探小说作家的事业。1929年,她发表《布莱克·杜德利的犯罪》(The Crime at Black Dudley),塑造了阿尔伯特·坎皮恩(Albert Campion)这个业余侦探,此后他几乎一直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1929年,阿林汉姆和丈夫迁居到埃塞克斯。1934年,他们买下了达西庄园(D'Arcy House),希望在托尔夏特·达西(Tolleshunt D'Arcy)这个小村子平静地生活和工作。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埃塞克斯成为了入侵的目标,阿林汉姆参与到保护祖国的工作之中,她的丈夫也参加了军队。她的自传《橡木之心》(The Oaken Heart,1941)中描述英国人的恐惧和决心。1944年,阿林汉姆重新开始创作侦探小说。她和丈夫定期住在伦敦的寓所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达西庄园。从1929年她创作第一部坎皮恩系列故事直到她因为癌症于1966年去世这期间,阿林汉姆产量稳定,几乎每年发表一部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也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70年卡特去世之前,他完成了妻子的遗作《鹰的货物》(Cargo of Eagles),并且创作两部坎皮恩长篇小说。
----------------------------------------------------------------------
艾瑞克·克利福德·安伯勒
Eric Clifford Ambler(1909.6.28英国伦敦-1998.10.22英国伦敦)
类型:间谍
安伯勒是阿尔弗雷德·珀西·安伯勒(Alfred Percy Ambler)和艾米·马德琳·安伯勒(Amy Madeline Ambler)之子,父母都是兼职的杂耍演员。他就读于高夫语法学校(Colfe's Grammar School),1926年获得了一个工程奖学金,进入伦敦大学。在大学期间他花费大量时间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出席法庭开庭,看电影,玩乐等。1928年,他放弃了学业,在爱迪生·斯旺电气公司(Edison Swan Electric Company)担任技术受训生,1931年他进入公司的公关部担任广告文案。一年之后,他跳槽担任一家戏剧新闻社的代理人,1934年他重回广告业,在伦敦一家大型公司工作。
一直以来,安伯勒都想成为一名作家。1930年,他与一位喜剧演员合作,他们一起创作歌曲,并且在伦敦郊外的剧院演出。1931年,他尝试创作一部有关他父亲的长篇小说。后来,他写了一些不成功的一幕剧。1930年初,他去地中海旅行,在那里他见识到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在巴尔干和中东,战争看起来一触即发。
1936年,安伯勒出版了《黑暗边界》(The Dark Frontier)。之后辞职去巴黎全身心投入写作。1938年,他担任匈牙利电影导演兼制片人亚历山大·柯达(Alexander Korda)的剧本顾问,并且在二战之前发表了六部小说。
1940年,安伯勒参军入伍,以士兵的军衔进入皇家炮兵部队,1942年被调入英军战地摄影小组。在意大利服役时,安伯勒还被英国战事局任命为电影副导,自编自制过近一百部的倡导影片。到战争结束,他已经成为了陆军中校,并且获得美军青铜星章。他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使得他在编剧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他在好莱坞生活了七年,1968年迁居瑞士。同时,他继续创作小说,发表了《德尔切夫的审判》(Judgment on Deltchev,1951),这是他战后第一部小说。1981年,他受封英帝国军官勋章(OBE)。
ellry编译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A
安东尼·艾伯特
Anthony Abbot
Charles Fulton Oursler(1893.1.22,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1952.5.24,美国纽约州纽约)
类型:大侦探;警察程序
![]() |
安东尼·艾伯特-Anthony Abbot-Charles Fulton Oursler |
安东尼·艾伯特是查尔斯·富尔顿·奥斯勒的笔名,他以这个笔名以及“查尔斯·奥斯勒”的名字发表了许多作品,包括小说和非小说。艾伯特的父亲管理一条路面电车线,每周工作七天。他十多岁的时候,父亲两份工作都遭到解雇,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稳定。少年时,艾伯特很喜欢阅读魔术方面的书籍,并且联系魔术。他的家人觉得没有钱供他上大学,因此十五岁时,艾伯特就退学了,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杂役。晚上他开始表演魔术。还在十多岁的时候,艾伯特就成为巴尔的摩《美国人》(American)的通讯员,他曾经发誓要离埃德加·爱伦·坡的墓近一些,这样他就可以成为一位作家。
1910年,艾伯特娶罗斯·吉勒·卡基(Rose Keller Karger)为妻,他们育有一子一女。作为一名记者,艾伯特能约见本地和国内的政治家以及名人。有人告诉他,唯一能继续从事他的事业的地方是纽约,因此1918年他获得纽约《音乐行当》(Music Trades)的一个职位,搬去了纽约。是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七弹之符》(The Sign of the Seven Shots)。
他为伯纳尔·麦克法登(Bernarr Macfadden)工作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麦克法登是《自然文明》(Physical Culture)、《真实故事》(True Story)、《真实侦探》(True Detective)等杂志的创办人兼出版人。很快,艾伯特就主管起麦克法登旗下的期刊,后来又成为了《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的编辑。这期间,艾伯特撰写小说,去好莱坞担任编剧,约见了许多纽约的名人。1924年,他与作家格蕾丝·派金斯(Grace Perkins)相爱,他因此成为第一个去墨西哥离婚并且在墨西哥结婚的美国人。第一任妻子罗斯最终同意离婚,此后艾伯特和派金斯才能在美国结婚。第二次婚姻也育有一子一女。
艾伯特第一部以笔名“安东尼·艾伯特”发表的长篇小说是《杰拉尔丁·福斯特谋杀案》(About the Murder of Geraldine Foster,1930),其中的侦探是撒切尔·柯尔特(Thatcher Colt)。这部作品颇为成功,成为了畅销书,在当时作为一本侦探小说来说很了不起。他再接再厉,继续创作柯尔特系列,同样也非常成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以奥斯勒名义发表的宗教题材的《万世流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A Tale of the Greatest Life Ever Lived,1949),这部作品基于同名广播剧创作。1952年,他因为心脏病去世。
----------------------------------------------------------------------
玛格丽·露易丝·阿林汉姆
Margery (Louise) Allingham(1904.5.20,英国伦敦-1966.6.30,英国埃塞克斯柯彻斯特)
类型:业余侦探;间谍;警察程序;惊悚;舒适
![]() |
玛格丽·阿林汉姆-Margery Allingham |
阿林汉姆是赫伯特·约翰·阿林汉姆(Herbert John Allingham)以及艾米丽·简·休斯(Emily Jane Hughes)之女。父亲赫伯特是一位编辑兼新闻工作者,与艾米丽是表兄妹的关系,艾米丽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阿林汉姆出生的时候全家住在英国埃塞克斯,每个周末他们家都会设宴款待一群新闻工作者。小时后阿林汉姆就对写作很感兴趣。七岁的时候,她在祖父编辑的刊物《基督教环球》(Christian Globe)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后来,阿林汉姆进入伦敦摄政街工艺学校(Regent Street Polytechnic)学习舞台剧。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黑方巾迪克:莫西岛传奇》(Blackkerchief Dick: A Tale of Mersea Island,1923),这是一篇背景为埃塞克斯的冒险故事。她的朋友,菲利普·杨曼·卡特(Philip “Pip” Youngman Carter)认为,她的天分在于写作而不是表演,于是她离开工艺学校,继续创作小说。1927年,她嫁给杨曼·卡特,后者已经是一位成功的画家。
1928年,阿林汉姆发表第一部侦探小说《白色庄园谋杀案》(The White Cottage Mystery),就此开始了她作为侦探小说作家的事业。1929年,她发表《布莱克·杜德利的犯罪》(The Crime at Black Dudley),塑造了阿尔伯特·坎皮恩(Albert Campion)这个业余侦探,此后他几乎一直出现在她的作品中。
1929年,阿林汉姆和丈夫迁居到埃塞克斯。1934年,他们买下了达西庄园(D'Arcy House),希望在托尔夏特·达西(Tolleshunt D'Arcy)这个小村子平静地生活和工作。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埃塞克斯成为了入侵的目标,阿林汉姆参与到保护祖国的工作之中,她的丈夫也参加了军队。她的自传《橡木之心》(The Oaken Heart,1941)中描述英国人的恐惧和决心。1944年,阿林汉姆重新开始创作侦探小说。她和丈夫定期住在伦敦的寓所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达西庄园。从1929年她创作第一部坎皮恩系列故事直到她因为癌症于1966年去世这期间,阿林汉姆产量稳定,几乎每年发表一部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也有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70年卡特去世之前,他完成了妻子的遗作《鹰的货物》(Cargo of Eagles),并且创作两部坎皮恩长篇小说。
----------------------------------------------------------------------
艾瑞克·克利福德·安伯勒
Eric Clifford Ambler(1909.6.28英国伦敦-1998.10.22英国伦敦)
类型:间谍
![]() |
艾瑞克·安伯勒-Eric Ambler |
安伯勒是阿尔弗雷德·珀西·安伯勒(Alfred Percy Ambler)和艾米·马德琳·安伯勒(Amy Madeline Ambler)之子,父母都是兼职的杂耍演员。他就读于高夫语法学校(Colfe's Grammar School),1926年获得了一个工程奖学金,进入伦敦大学。在大学期间他花费大量时间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出席法庭开庭,看电影,玩乐等。1928年,他放弃了学业,在爱迪生·斯旺电气公司(Edison Swan Electric Company)担任技术受训生,1931年他进入公司的公关部担任广告文案。一年之后,他跳槽担任一家戏剧新闻社的代理人,1934年他重回广告业,在伦敦一家大型公司工作。
一直以来,安伯勒都想成为一名作家。1930年,他与一位喜剧演员合作,他们一起创作歌曲,并且在伦敦郊外的剧院演出。1931年,他尝试创作一部有关他父亲的长篇小说。后来,他写了一些不成功的一幕剧。1930年初,他去地中海旅行,在那里他见识到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在巴尔干和中东,战争看起来一触即发。
1936年,安伯勒出版了《黑暗边界》(The Dark Frontier)。之后辞职去巴黎全身心投入写作。1938年,他担任匈牙利电影导演兼制片人亚历山大·柯达(Alexander Korda)的剧本顾问,并且在二战之前发表了六部小说。
1940年,安伯勒参军入伍,以士兵的军衔进入皇家炮兵部队,1942年被调入英军战地摄影小组。在意大利服役时,安伯勒还被英国战事局任命为电影副导,自编自制过近一百部的倡导影片。到战争结束,他已经成为了陆军中校,并且获得美军青铜星章。他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使得他在编剧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他在好莱坞生活了七年,1968年迁居瑞士。同时,他继续创作小说,发表了《德尔切夫的审判》(Judgment on Deltchev,1951),这是他战后第一部小说。1981年,他受封英帝国军官勋章(OBE)。
-
龟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28 22:31:58
-
natsukich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28 00:56:06
-
nonam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10 22:19:03
-
攻击前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10 17:59:55
-
JIDUD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10 17:46:07
-
【alborada】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9 21:11:58
-
小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20:37:58
-
叶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19:22:05
-
劈叉的企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15:39:22
-
老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14:23:23
-
天蝎小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13:55:05
-
夕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09-05-08 13:41:14